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平县芦庙茨园小学 陈立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
1.学生有预习新课。
2.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3.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4.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百度文库
分得的铅笔数量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2)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件,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12个竹笋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思考,实际动手做一做,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书写算式的过程.
(3)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笋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4)教师举例“18块饼干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6份就是指把18块饼干平均分成6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平18块饼干均分成6份,每份3个.(板书:2).
(5)让学生试做题“18块饼干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个?”
(6)让学生试做题“36块饼干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个?”
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出示题目:20个竹笋平均放在4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4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20个竹笋平均放在4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百度文库
(3)师生合作.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铅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配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每盘放一个。这样五次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5个.
④师生小结:20个竹笋,分在4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20个竹笋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5个.(板书:3)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把18块饼干平均分成6份,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课件7,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12个圆环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圆环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前面.(教百度文库
师板书:12÷).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6份)把“6”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4)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12÷6=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12÷6=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6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5)让学生思考:把12个圆环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把12个圆环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4.(1)教师出示“10÷5=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0除以5等于2”,表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2)让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课件上面的除法算式。
5.学生观看课件,练习除法运算。
(1)学生先观看课件并思考。
(2)引导学生写出这些除法运算题的算式(课件11——17)。6.让学生观察课件18——22,思考我们所学过的乘法和除法的区别和联系,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百度文库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1)8÷4=2 10÷2=5 把8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笔摆一摆,再填得数.
8÷2=□ 10÷5=□ 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笔,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2.思考:
2+2+2+2=8 □÷□=2 12=4+4+4 □÷□=4 百度文库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8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略)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激趣引入
1、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888817263544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探索新知
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4)、动手实践四: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①、除号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形成练习(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①、读题,理解题意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②、动手实践五: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③、观看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④、指导列式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为什么除以3?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①、学生独立做②、集体订正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③、比较一、二两题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3)、做补充练习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①、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②、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③、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④、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2、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①、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②、用平均分指导操作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③、解决如何平均分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④、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⑤、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参赛)[FLASH=450,350][/FLASH]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8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人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乘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均分。
1、把8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2、把12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份。
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二、教学第36页例题。
1、谈话:假期里小朋友们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活动,你瞧,今天他们又组织了爬山。
(1)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6个小朋友)他们打算干什么?(要乘缆车)
(2)出示图下的文字,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 呢?你打算怎么办?(同桌交流)
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要坐3辆车的?
引导学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想到:因为6可以分成3个2,所以要坐3辆车。并由此要求学生用6根小棒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根一份,动手分一分,看结果是不是分成了3份。
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出问题的答案,提示: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个一份,动手分一分吗?学生操作后,进一步提问:6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几份?那么,每辆车坐2人,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呢?
2、教学除法及除号。
指出: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上面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那么怎样写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6÷2=3
除号
介绍除号以及写法,说明算式的读法。
带领学生练习写除号,指名学生读算式。
提问:这里的6、2、3各表示什么?你来说,你再来说,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说。
三、教学第36页试一试
a)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读一读图下的文字,提问:你能填上答案,并把
除法算式写完整。
b)学生完成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12÷3=4这道算式
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结:我们把6个小朋友按2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把12个苹果按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成了几份?看来,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四、教学第37页例题。
1、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想办法填写出答案。
2、学生填出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每人分得2枝的?你能用6根小棒代替6支铅笔并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吗?
学生操作后,追问: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这个结果说明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应该分得几支?
3、指出:上面的问题也可以用出除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写。
根据学生口述板书:6÷3=2。
说明:在“6÷3=2”中,6叫做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教师再指着其他几个算式让学生来认一认。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你再来说?
4、教学第37页试一试
(1)提问:你能把除法算式写完整吗?
(2)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每组有4人的?在这里“8÷2=4”,表示什么意思?
(3)小结:我们把6枝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枝?8个小朋友平均分成几组,每组是几人?看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教学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到“需要5人才能搬完”,指名说说除法算式的意思。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并重点说说为什么是“每筐放3个”。同桌互相说说算式的含义。
3、想想做做3(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这两道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表示的意思相同吗?除数呢?各表示什么意思?商呢?
(3)讲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还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4、想想做做4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5、补充:
(1)回到复习题,学生列除法算式。
(2)被除数是16,除数是4,商是4。
(3)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
(4)思考:一条马路15米,在一边种树,每3米种一棵树,最多种(树。
六、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 2 =3 6 ÷ 3 = 2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棵
第五篇: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种分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聋校教材第四册40、41页例1到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主要讲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首先通过分一些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接着老师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清楚平均分的过程,从而引出除法算式以及除法算式的读和写,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除法运算,因此在教学之初一定要用有趣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身体会“平均分”含义,从而理解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再通过大量的读写练习,让学生能熟练读写除法算式,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目标: A类: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B类: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C类:
1、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在时间操作中充分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于“平均分”含义的准确理解。教具、学具:
PPT、磁钉、实物卡片
教学方法:
实践探究法、讲解法、练习法、协助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经常要分一些东西,你们会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东西,并且在分的过程中学到新的数学知识,好吗?(1)、老师手里有8颗糖,我现在把它分给大家。(随意分,每个人的糖果数不一)
(2)、大家开心吗?大家手里的糖果数一样吗?(3)、怎样分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呢?(引出“每个人分得的要同样多”)(4)、教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通过亲身分法的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新授
1、创设情境 :有一天,小熊、小猫、小狗到大象伯伯家作客,大象伯伯为他们准备了6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小熊、小猫、小狗都馋得流口水。大象伯伯说:“别着急,我今天请启聪二年级的小朋友来给你们分桃子,他们很公平,一定会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的。”
〖孩子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新知识教学之初,教师用一个故事情节导入到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学习下去的欲望〗
(1)、我们要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2)、该怎样分?(出示课件)(3)、学生用卡片动手分一分(4)、观看课件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大家分得时候,老师也再帮大象伯伯分了以下,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5)、请学生们用老师的分法再分一遍。
(6)、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注意让学生多读、多说,在说的过程中既掌握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说的能力。〗
(板书):6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1)、认识各部分的名称,读一读。
(2)、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3)、用“12÷4=3”巩固上面所学。
三、巩固练习
1、实践练习: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苹果?(2)、有6个磁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几个?(3)、出示例3课件,分纽扣。
〖让学生动手用实物卡片分一分,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动口,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说的能力〗
2、完成课本做“做一做”
四、归纳小结:
1、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除法。
2、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特别是A类学生,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说,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五、作业
A类:
1、课本练习十一1到5题
2、说一说下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多少。12÷6=2 25÷5=5 30÷6=
524÷4=6
3、用
摆一摆,再写得数
15÷5=()
18÷6=()B类:
1、课本练习十一1到5题
2、说一说下边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多少。12÷6=2
24÷4=6
3、用
摆一摆,再写得数
15÷5=()
18÷6=()C类:
1、课本练习十一1到5题
〖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A、B、C三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对知识达到巩固,A类学生补充一部分习题,达到对知识的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