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三年级图形周长教学设计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64-66页。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算一算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会求图形的周长。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能愉快的与同伴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和求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花坛模型图片。学具准备:直尺、水彩笔、细绳、软尺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互相认识一下,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吗?你们知道怎样称呼我吗?我是哪所学校的?
二、创设情景,感受一周
师:我们东古城镇正准备建一所实验小学,为了把校园变得更加美丽,学校决定建造各种形状的花坛。今天老师把花坛的规划图给带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课件出示花坛图片)
师: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
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师指生说)
师(指到扇形):你认识这种图形吗? 师:这么美丽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1:按时给它浇水。
生2:不进去踩踏。
生3:在花坛一边竖上牌子,写上:爱护花草。
生4:可以给花坛安上护栏。„„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不但爱动脑、爱思考,而且还非常有责任心。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安护栏的保护方案,如果你是护栏设计师,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师:老师把各种形状的花坛,都按一定比例制成了美丽的图片,(出示花坛模型图片)下面你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在小组内指一指,不同形状的花坛,护栏该安在什么地方?(小组长给每人发放一个图片,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护栏是在什么地方安装的。
1、指“一周” 预设:
生1(圆形花坛):我是围着花坛安一圈。(师板书:一圈)
师:你能把图片举高,边指边说,慢一点,让下面的同学听清楚吗?
生2(长方形):我把护栏安在花坛的四周。
师:你说得真好,长方形花坛的四周也就是花坛的一周。(板书:一周)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扇形花坛它的护栏在什么地方安装?
生:(边指边说)也是围着花坛安一圈。
师:大家围的花坛形状虽不同,但是围的方法却有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1: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的。
生2:围了花坛一周。
师:回答得非常好,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了花坛一周。
总结:怎样才算一周?生: 从起点开始转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图形的一周。(课件再演示)
2、描“一周” 师:你能试着描出这些花坛的一周吗?请你用彩笔在你设计的图上画出来。(学生描,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品
三、深化感知,领悟概念
师:现在我们知道护栏安在什么地方了,那需要多长的护栏呢?动脑筋想一想,要想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我们只要知道花坛的什么就可以了?(留思考时间)
生:只要知道花坛一圈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这就是这节课我和大家一块来探究的问题。(板书:图形的周长)
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喜欢的图形的周长吗?
四、合作探究,掌握方法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了,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
(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下面咱们就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每组分工合作,可以选定两个图形测量它的周长。
(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哪位代表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图形的周长。
预设:生1:我们觉得测量圆形可以用绳子。
师:这个同学想到了用绳子测量圆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根绳子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做好标记,然后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师:同学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方法,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好)简直太棒了。关于圆形谁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生1:我觉得可以用米尺。
生2:还可以用直尺,让它围着圆形转圈。
生3:还可以用纸条,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想出了这么多测量圆形周长的方法,其实,同学们在无意识中用到了一种数学思想。有知道的吗?(学生摇头)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
师:那其他图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先用直尺测量出它们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只测量两条边就可以了,因为它们两条边相等。
生3:正方形只测一条边就可以,他们四条边相等。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的测量方法越来越简单。扇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呢?
生1:可以用绳子。
生2:用软尺。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测量方法,那么像圆形、扇形这样的曲线图形,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围一围的测量方法来求它的周长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到有关周长的很多知识,下面你帮老师来计算一下到底需要多长的护栏呢?
五、实践应用,强化感知
1、算图形的周长。
在我们生活中,有关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我们一起来欣赏。
2、欣赏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总结,渗透方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周长,还探索出了许多测量周长的方法,老师很佩服你们,希望你们能将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的挖掘出来。
七、拓展延伸
挑战自我
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也遇到了有关周长的知识,你有信心帮他们解决吗?
如果知道了答案,课下再和老师联系吧!
板书设计:
图形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指一指
描一描
测一测
方法:
测量
围
既测又围
第二篇:《图形周长》 教学设计
《图形周长》 教学设计
杜瑞丽
一、新课伊始,我创设给不同形状花坛围护栏的情境中自然地引出周长,让学生获得“周长”最初的表象。然后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素材,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含义。
二、丰富和发展空间观念。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先估一估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用直尺量一量它的周长,最后再算一算平面图形的周长。由抽象到具体,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空间观念。
三、让学生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求出各种图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测量结果。先给老师量腰围再和小伙伴合作量一量自己的腰围。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同组教师同课异构,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学设计与原设计(或自己与原教学设计)相比较,在教学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收获或遗憾
新课标倡导的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认知、兴趣、知识与经验的背景、学习方式等)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这堂课的教学实例,谈点自己在教学设计实践方面的教学体会。
第一环节
激趣引入
教材新课的引入本来是以个一个超市店来创设《分类》教学情景的。备课时我考虑再三,觉得还是把它改成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笔来进行分类,这样更能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上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问,“孩子们喜欢猜
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想知道是什么吗?”
听好了:“我有一个小宝贝,天天上学带着它,看书学习都用上,你们猜猜是什么?”(打一物品)由于我设计的谜语简单明了,学生一下子就猜测到了答案,那自信的笑容洋溢在红扑扑的小脸上,那情景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记忆忧新,结果,上课时这样的变换确实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我就势引导学生,说说看,生活中你认识那些笔?这些笔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师生交流自然,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想法,兴致极高,我也乘机把握住他们情感的方向盘引领孩子们进行探讨学习。由于我设计的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学具,孩子们很快的说出各种笔的名称和这些笔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说得正欢时,我设疑:这么多的笔,教师的眼都看花了,谁能帮助老师分一分?我在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刻提出问题,主要是想让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分一分的方法,从而初步感知分类的作用。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学习非常活跃,积极的观察,合作交流,很快就发现了笔的特征,按长短分,按颜色分,按名称分……等分法,就这样,我将学生引进预先设好的圈套中。之后,我因势发问:分一分什么?(物品)按什么标准来分?(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分)
让学生清楚了分类的对象,懂得了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从而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为下面分类活动的顺利进行作铺垫,也为教学的铺开提供了学习的舞台。
第二环节
实践活动
接下来的课堂实践活动,如分水果,分菜,区别动物等孩子们都能很快找到分类的方法,达到了我先前定的教学目标,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堂课,学生通过实践亲身参与了分类的全过程,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理念,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场所,使其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实现了“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大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环节
拓展应用
数学活动的开展由于我用孩子们熟悉的学具展开教学主线,既充实了课堂学习素材,又丰富了课堂文化,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有滋有味,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课,自觉投入知识构建的全过程,从课堂现场看来,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从学习方法来看,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笔的认识和了解,上升到对数学形象的分类学习,且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感悟按不同标准来分类的方法,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体验分类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信息窗1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验统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ppt课件、彩笔、直尺、毛线一根、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扇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一片片飘落的树叶成了小动物们运动的乐园,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已经制定好了锻炼计划,它每天都要围着这片树叶跑一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小蚂蚁是怎样跑的。
1.认识边线。
师:第一天,出发了,瞪大眼睛仔细观察,跟你想的一样吗?问题出在哪儿?那你觉着它应该沿着树叶的哪儿跑?这条边我们可以称为边线,也就是说小蚂蚁应该沿着树叶的边线去跑,刚才,它跑到树叶的里面去了。
2.感受从起点再回到起点。
师:第二天又开始跑了,这次又发现什么了?小蚂蚁要从这一点出发,再回到这一点,这才叫跑了一圈,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起一个名字,叫起点。
3.认识一周。
师:看来小蚂蚁的确需要好好锻炼一下了,第三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跑的?如果跑对了,就给它鼓鼓掌。小蚂蚁第三天是怎样跑的?这一圈,在数学上,称为一周。
师:如果我从这一点给它断开,伸直,它会是一条线段,这条线段也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关于周长的知识。
【评析: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产生了了解周长的迫切需求.同时,学生对周长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图形的周长 1.感知实物图形的周长
观察数学课本的封面,指一指封面的一周。2.指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指出你手中平面图形的一周,一边指一边说给你的同桌听。3.观察ppt图片
思考: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认识不封闭图形。4.加深周长的概念
观察ppt图片,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哪些图形中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二)图形的测量
1.师:同学们真棒,给周长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义,怎样才能得出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测量并计算一下它的周长。
2.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⑴1.测量并计算自己所选图形的周长,并作记录。⑵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怎样计算的? 3.汇报交流。4.测量不规则图形
这片树叶的周长你打算怎样量?尺子是直的,而树叶的边线是弯的,不能直接量,怎么办?同桌讨论一下。生自由发言,师:你的想法和老师的不谋而合,你真棒!一起看大屏幕。
(三)计算图形的周长 1.观察ppt图片,思考: ⑴怎么保护花坛里的花草?
⑵要想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我们只要知道花坛的什么就可以了? 师:学校要进行美化校园的活动,要求给图中的花坛都装上护栏,你能计算出要安装的护栏的长度吗?
2.观察ppt图片
思考:怎么测量花坛的周长呢?小组讨论:求护栏的长度就是求什么? 3.观察ppt图片
学生自主尝试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自主计算护栏的长度。
【评析:学生通过指一指等操作活动,加深对物体表面及图形一周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总结周长的知识奠定了基础。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动手中领悟,在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中,提升思维、构建新知。】
三、巩固检测、拓展训练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
3.拓展练习: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四、总结反思、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收获了快乐!老师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回家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做好自己的成长记录。每年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就像小树一样每年都在不断长高长壮,让我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最后,祝同学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内容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估、算等探索活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由抽象到具体,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含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一个图形周长的意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可以预见学习本课会有较浓厚的兴趣。前面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但对于周长的认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只有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但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仍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迁移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训练,需要加以引导进行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片树叶)
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一枚枚飘落的树叶可成了小蚂蚁们运动的乐园,瞧!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已经制定好了锻炼计划,它每天都要围着这片树叶跑一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小蚂蚁是怎样跑的。(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认识边线
2.感受从起点再回到起点 3.认识一周
二.动手操作,找图形的周长
师:聪明的小蚂蚁找到了树叶的一周,你能指出你周围物体表面的一周在哪儿吗?(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探索发现。)
三、探索发现
师:也就是说不论从哪里开始,只要从这一点出发,沿着边线,再回到这一点,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周,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一周,那你来想一想,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比如说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呢?三角形的周长呢?图形的周长呢?
四、制造认知冲突(再次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图形,他有周长吗?(出示一个不封闭图形,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那也就是说,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五、归纳总结
现在谁再来完整的总结一下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学习评价】 拓展延伸:想办法测量出自己的腰围和大树树干的长度。
第五篇: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砀山县葛集镇李安小学 徐继旺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认识周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比赛吗?(喜欢)昆虫王国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想不想去看一看?(动画演示)
师:(教师随课件讲解)现在,两个小选手马上就要比赛了,它们的比赛规则是:谁能最先沿树叶(两片形状不同的树叶)的边线爬完一周,谁就获胜。大家可以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比赛马上开始。请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开始!(学生在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加油。)(昆虫点点最先跑完一周。)
师:同学们,谁是冠军?
这时,部分学生高声回答说是点点,有的则表示反对,还有的高高的举起了手想说什么。(这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我看有的同学有话要说,你们想说什么呢?
生1:这样不公平,两片树叶不一样大。
生2:两个选手跑的路程不一样长。
……
师:噢,你们观察到比赛的路程不一样长,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好,现在我们请两位参赛选手把他们跑的路线画出来,我们看一下。(课件演示两只小瓢虫用红线描出各自跑的路线即树叶的一周。)
师:有的同学感觉不一样长。但这只是我们的观察,到底一样不一样呢,你们有没有办法知道?
(学生回答略)
师: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并板书:图形的周长
【评析: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产生了了解周长的迫切需求.同时,学生对周长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2、动手操作,体会“一周”。
师:老师发的操作纸上有一些漂亮的图形,你能象小瓢虫那样描出他们的边线吗?选择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描一描(练习纸第1题)。
(学生有选择的描自己喜欢的图形的边线,教师指导)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教师有选择地找出描的不完整的及有重复的情况,让学生辨析)
师:其他同学描的什么图形?是怎样描的?和你的同学也这样来指一指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沿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板书:一周)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有一周,你能找到吗?和你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学生积极的寻找、讨论……)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肯定有不少的发现,我们来说一说吧!
生1:我找到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到了课本封面的一周。
生3:还有黑板面的一周……
(学生边指边说,回答踊跃)
师:刚才大家不但找到了物体表面的一周,还能用笔描出图形的一周,同学们,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周长的概念。
【评析:学生通过画边线等操作活动,加深对物体表面及图形一周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总结周长的知识奠定了基础。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动手中领悟,在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中,提升思维、构建新知。】
二、测量周长
师:关于周长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到广场上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广场花坛图)节日的广场上摆出了好多美丽的花坛,鲜花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它们吗?
(生答略)
师:同学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生活中园丁们经常用围护栏的办法来保护花草。下面请大家在学具上画一画,看看护栏应该围在哪里?我们需要多长的护栏才能把这些花坛保护好?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为了便于测量,老师为每小组准备花坛模型,下面请大家用你们想出来的办法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测量花坛模型的周长)
师:下面请每小组选择一种形状来汇报交流。
第1小组:我们是这样测量正方形的周长的,用直尺量出一条边的长度是8厘米,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我算一算它的周长就是8乘4等于32厘米。(板书:量)
第2小组:我们小组在测量圆形花坛的时候是先用绳子围了一周,再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是42厘米。(板书:先围再量)
师:为什么不用第1小组的方法,用尺子直接量呢?
生:它的边不直,不好量。
一生迫不及待的说:老师,我有办法,把圆形的花坛在直尺上面滚动一圈,就能量出它的周长。(利用实物投影演示)
师:真是好办法!那真正的花坛能不能在尺子上滚动呢?(生摇头,说不能。)看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还要视具体情况来解决。)
第3小组:我们小组在量扇形花坛的时候,直边就是用尺子量的,曲边是用绳子围的。再把它们加起来,这一周是38厘米。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的办法怎么样?
生:他们直的边就用尺子量,曲的边就用线围,很好。
师:是啊,同学们能就图形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在解决,老师真佩服你们!
【评析:只要给学生空间、给他们机会,学生就会给我们惊喜!学生流畅的思维不是在老师的说教中获得,而是在他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产生的!这里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但学生却真正理解、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及测量周长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多次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学习的机会,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魅力。】
三、实践应用
1、课后练习2。
师:(课件逐一出示)同学们,这些图形的边长已经测量出来了,你能很快计算出他们的周长吗?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抢答汇报)
2、课后练习4。
师:(课件动态演示)为了装饰这座新建大楼,工人叔叔沿着它的边装上霓虹灯线,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
(学生计算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计算的是大楼前面的周长吗?
生:不是!贴着地面的那条边不能算上。
师:说的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3、观看比赛,辨析周长。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儿研究的热火朝天,昆虫王国的运动会也还在激烈的进行呢,裁判长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测量了树叶的周长,确实不一样。现在昆虫国王正准备让两个小选手重新进行一次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现在两位选手要沿着这两块不同形状的场地跑一周,大家看,这样公平吗?
生1:不公平,形状不一样,第二块场地缺了一块!
生2:公平!形状不一样,周长是一样的!
生3:如果把弯进去的边挪到外面来,两个图形是一样的!
师:到底一样不一样呢?同学们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
(学生又再次进入探究状态,一会儿,学生便恍然大悟。)
生齐:老师!我明白了!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两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周长却是相同的,这样比赛公平吗?
生:公平!
【评析:动画比赛开始——引出周长,动画比赛结束——辨析周长,课的设计首尾呼应。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