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材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教材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 共11课时
森林聚会 2课时
小猴子跳水 2课时
猴子捞月 2课时
水中救援 2课时
重建家园 2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信息窗1——森林聚会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教科书导学目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导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
新授
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三
巩固练习
师:通过分一分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吗?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呀? 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平均分?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课后反思:
信息窗2——森里聚会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第55页,除法的意义 导学目标:
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通过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导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导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谁能出“平均分”的题目?
2、总结复习情况。
二、新授。
1、结合课件“森林聚会”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各种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小结各种方法,潜移默化的认可形象思维法。
3、这道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有同学会吗? 1)指名一优秀生上黑板列式子。
2)询问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及时做好指导工作。
4、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吗?
教师总结(30代表总数,6代表相同加数,5代表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练习。
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熊?
12÷□=□
2、老师手里拿着6支铅笔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
你是怎样算的?
要想知道每人分得几支,可以用6除以3。
写成:6÷3=2 3、10块砖,每人搬2块,几人能搬完?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个筐里放几个?
4、写出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2)把1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几天你都学习了关于除法的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出几道除法算式考考你周围的伙伴们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30÷6=5
30÷5=6 读作:30除以6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后反思:
信息窗3——水中救援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57页信息窗3 导学目标: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导学重难点: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导学准备:
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快看动物朋友被困在小岛上了,我们快去救救他们吧!
让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好吗?
仔细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活动一
1、根据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2、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师引导:先用小棒摆一摆,可以怎样平均分?
然后仔细观察我们的计算成果,看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二
1、平均每组几只救援队员?
2、看谁能想出好办法?
教师提示:借助小棒摆一摆
四、活动三
你能说出几道这样的题来考考你的同位吗?
五、认识除法每一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六、总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会用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作业设计:
做数学口算。板书设计: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5÷3=5(条)
平均每组几只救援队员? 10÷5=2(只)课后反思:
信息窗4——猴子捞月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54页信息窗3 导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导学重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导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谁能说一说你能用出发来解决哪些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你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想想做做。
1、自主练习一:1-3
2、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题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4、口算比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0的除法?写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0÷5=0(个)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课后反思:
复习课导学内容:
复习除法的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正确读出除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导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导学准备:
多媒体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4粒糖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个小朋友每次分得糖一样多吗?
2、用小棒摆一摆,看10里面包含着几个2?
想一想:10里面有几个5?
二、练习
1、出示
△△△
△△ △△△
△△△
△△△
△△ △△△
△△△
你能说出上面的分法哪种是平均分,哪种不是,为什么?
2、分一分
6个桃,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3、把10根小棒分一分,你能想出多少种分法?分分看。
如果要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你能画图表示你想的这些分法吗?试一试。
4、把8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根。
10根小棒,每5根1份,可以分()份。
以上两题的分法相同吗?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听。
5、根据图意列算式,你能列出几种算式?
6、△
△△
△△
△△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练习2×4=8 4×2=8 8÷2=4 8÷4=2 课后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除法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除法,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2、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
4、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
体会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男女分组,充分感知连环画的两幅图,编一个数学故事,每组各选一个代表,评出优胜者。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图画,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提出问题。①有15只小鹿,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②平均每组几只狮子?
③有8只熊,每条船能坐2只,救熊需要几条船?
3、重点解决第1个问题。
①动手操作:学生独立用学具摆一摆。②小组内交流。③全班展示交流。
④对学生的分法和结果表示肯定,引出除法算式,表示:15÷3=5(条)
4、板书算式,介绍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5除以3等于5。
请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并介绍除号是怎样产生的。讲解除号的写法和意义:用一根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就是除号。线的上面和下面都是一个点,表示平均分,所以除法算式是平均分的数学表达。
5、想一想,这个除法算式是怎样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15表示15只小鹿,除号表示平均分,3表示每条船做3只小鹿,5表示需要5条船。
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6、解决第2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把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①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看一看与第1个题有什么不同? ②列出算式:10÷5= 想一想怎样写得数?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0是被除数,5是除数,得数2是商。
③结合刚才的问题说说这个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被除数10表示10只狮子,除号表示平均分,除数5表示分成5组,商2表示每组有2只狮子。
7、独立解决第3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第1题:先分一分,再填一填,要注意分的要与算式相符。指导学生做第1个,其余的学生独立作并填写在书上。
第2题和第3题:学生独立分一分,集体订正,指名说算式的意义。思考:这两种分法,结果都一样吗?
第4题:分鸡蛋。看图列式题,渗透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先读图,理解题意,再列式。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王桂娟 2010年10月
除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学情分析:
小学生年龄还小应慢慢引导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难点: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组织学生开火车背口诀。奖励两名学生共6枝铅笔。
A
B 1枝
5枝
师:A会怎么样? 生:不高兴
师:A为什么不高兴啊? 生:因为A分到的少,B分到的多。结果:A非常的不高兴。第二次是这样分给它们的: A
B 2枝
4枝 师:A会怎么样? 生:不高兴
师:A为什么不高兴啊?
生:因为A分到的少,B分到的多。结果:A还是不高兴。请一个同学上来分。第三次是这样分的:
A
B 3枝
3枝 师:这次A和B会怎么样? 生:都非常高兴。
结果:这次分完了两个人都非常的高兴。
师:为什么老师前两次分铅笔,A都不高兴,而第三次A和B就都十分高兴了呢?
生:因为第三次给A和B分得的铅笔的支数一样。师:对,因为第三次分,两人分到的同样多。引导思考:你认为那种分法最合适?为什么? 导语: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把一些东西分得同样多,让大家都高兴,和把东西分得同样多该用什么数学方法表示。
二、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一)课前预习,交流汇报
1.出示预习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图,交流自己的收获。(附:预习学案)
1.森林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准备了什么食物?遇到了什么问题?
2.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吗?
3.怎样就是平均分呢?举例说明。2.全体交流,汇报发现。• 1.熊猫是怎样分竹笋? • 2.每只小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 3.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 4.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平均分 1.课件演示(猴妈妈分桃子的画面)
猴妈妈要把6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宝宝,怎样分最公平?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卡片,放在自己的桌上把它分成3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分分看。
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师:它们同样多吗? 生:同样多。
师: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师课件出示: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师:那我们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边展示课件边讲解。师:几个正方体? 生:8个正方体 师:分成几份: 生:平均分成4份。师:怎样分? 生:平均分。
师:该怎样平均分呢?我们看课件展示。师:每份几个? 生:每份2个。
生: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衔接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那我们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该用什么数学方法表示呢?
⑵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师: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计算。(板书:除法)
师:你们原来知道除法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今天就带你们认识了除法。(板书:的初步认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展示除号。
师:指“÷”这就是除号。那除号该怎么写呢?
教师示范书写: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师:除号就表示平均分。
师:“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份2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边展示课件边写)师:要分的桃是几个? 生:6个。
师:“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 师:把6平均分成几份? 生:3份。师:“3”是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师:每份是几? 生:2个。
师: “2”是每份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
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齐读:读作6除以3等于2,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请学生个别说这个除法算式读作什么,表示什么。
衔接语: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该用除法计算,我们也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所表示的意义。下面王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三、课堂检测 1.课件演示 哪一组是平均分? 2.学生操作
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3.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去分。分完后写出这个除法算式,读出除法算式,再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老师要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给我们班的6位同学。谁会分?请同学来分香蕉。并请学生说出算式。
四、小结,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方法。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及表示的意义。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每份同样多
平均分
6÷3=2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水中救援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 水中救援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 15÷3=(条)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后反思: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第五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的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 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 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 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 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 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② 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③ 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