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亮意象教学设计
月亮意象教学设计
课型:高级汉语文化课
教学对象:母语为英语的成年留学生具有中高级汉语水平能够使用汉语进行相对流利地表达掌握了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
课题:月亮的象征意义 时长:100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月亮的象征意义专题教学使留学生深入了解月亮对于中国人的深刻含义;2。通过中外月亮的对比使学习者能够分析了解中国月亮的含义与外国月亮含义之间的区别深化留学生对中国月亮象征意义的印象;3。增加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以及月亮的理解和认同感进一步提高其汉语水平;4。同时通过课堂活动使留学生充分体会中西方月亮文化的特色提高其利用文化内容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1。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虽然以及达到中高级水平但是教学内容涉及到月亮文化的象征含义对留学生来说掌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2。中外月亮象征意义的对比。
教学重点:中国关于月亮诗歌的欣赏;中外月亮文化含义的对比。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课堂演示、参与实践、中外文化对比。教具:PPT、图片、视频、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月亮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信息,凝聚我们古老民族深厚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
二、讲授新课
(一)月亮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1,中国文化里月亮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母亲与女性。
“一阴一阳是为道”。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出发点,是我国先民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和解释。《礼记》中说:”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大明即太阳,代表男性,意味着阳刚,强壮和力量:月亮代表女性,意味着温柔,阴柔,温馨,婉约和缠绵。因,“太阳公公”,“月亮婆婆”。
西方文化中最著名的创始神是上帝。上帝是男的还是女的吗上帝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既是男的也是女的,上帝是没有性别的。上帝最先创造出来的是男人,女人只是上帝为了化解亚当的寂寞,从亚当的身上取下的肋骨做成的夏娃。我们中华(汉)民族的始祖神是谁呢是“抟黄土以为人”的女娲,伏羲。他们是一对夫妻,是有着严格的性别区分的,其中女娲是女神,人首蛇身,伏羲是男神,也是人首蛇身。女娲手中捧着的象征物是月亮,所以女娲又是月神,伏羲手里捧着的象征物是太阳,所以又是太阳神。根据太阳运行周期制订的称为阳历(公历),根据月亮运行周期制订的称为阴历。
关于月亮最著名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不死药。唐朝诗人李商隐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还有吴刚学仙有过被罚每天砍桂树,吴刚伐桂的故事与西方神话中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故事惊人地相似。传说中月亮里也有一些动物蟾蜍,玉兔。蟾蜍--蛙--娲--娃--人蛙同源
2,月亮是贞洁,洁净,爱与美的象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如水,在我国古人的观念中,月是水的结晶,水是月的灵魂,是贞洁纯净的象征,是美的化身。古典诗词里,常常以美人似月,佳人月下作为基本抒情意象。《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韦庄:“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苏轼:“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异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我国古代的爱神,媒婆被称为月下老人。情人相会也往往选择月下,有诗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元夜》)“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3,月亮是永恒的象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和人生短暂的喟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章碣《对月》)“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感旧》)三,月亮的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二)分析中西月亮象征意义的异同
月亮在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象征贞洁、辉煌、忠贞不渝、美丽、爱情。另一方面它也有许多的贬义,如它有圆缺盈亏,它暗淡丑陋,它使人和动物情绪波动,它跟坏人也有联系,它靠反射太阳的光芒而发光,它冰冷,月蚀是不祥的预兆,月亮还是一个会惩罚、报复人的形象。此外,中西方文学中还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比喻也十分相似。
早在远古时代起月亮就成为与妇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象征之一„将妇女与月亮联系起来的想法或许以几种方式产生于古人的心目之中。首先从远古时代起月亮就和妇女一样被认为是富饶之源。的确当时还没有发现生殖的性本质的某些部落他们相信如果月光洒在某个妇女的身上她就会怀孕。在某些村社里月亮被称作妇女之主宰。在这样的村舍里妇女负责供应食物因为人们相信她们能够借助月亮的神力使食物丰富。
在西方社会里,月亮的盈亏象征着好和坏这种矛盾的心理而这一矛盾心理正体现了妇女观的部分特征。在此月亮不仅在月圆时象征着富饶而且还在月缺时象征着死亡、风暴和毁灭。月亮还被认为是使内心发生冲突、极度烦恼的原因因而影响着精神病的病发。月亮常常被认为是””女性””主要是因为它被动的接受太阳光如罗马月神露娜希腊月神塞勒涅斯.
(三)有关月亮的诗文
1,思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念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孤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明月何皎皎,照我床罗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十九首》)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三.课堂活动
活动材料: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中西方有关月亮意象的诗歌、散文、文学作品。
活动计划:留学生以三个人为一组以二十分钟为限根据本节课所了解到的有关月亮的文化互相交流心得并讨论学生国家的有关月亮的文化意象有哪些、与中国的月亮文化意象有何不同。
活动流程:1。将留学生分组。
2。留学生按照分组集体合作讨论并总结与课堂内容不一样的月亮文化。
3。计时结束后小组成员上台轮流发言总结。
四、教师总结
月亮这个意象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有关月亮的异同点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减少文化休克现象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对月亮这个意象的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
(一)作业任务:同一个国家的留学生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本国有关月亮的意象进行赏析制作成PPT下节课进行展示并思考你们所鉴赏的月亮文化与中国的有何不同。
(二)作业要求: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借助PPT、图片、视频等展示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第二篇: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学设计
问明月几时有,探千古明月情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 司金川
教学目标:
1.体会《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情感,做到熟读成诵;
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古典诗词的月亮意蕴;
3.培养对古典诗词之美的感受力,传承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
体会《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情感,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古典诗词的月亮意蕴;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诵读体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前段时间大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诗,拨过社会的浮躁与喧嚣,再次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课前已经让大家准备了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
2.同学对月吟诗
3.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钟情于月亮,你听,诗人们的声音从历史中传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是柳永在河边的低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那是李白在塞外的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是曹操在登山观海后的慨叹。诗人们将自己或喜悦、或孤寂、或哀伤、或超脱的情感都寄托于月亮之上,那么月亮为什么如此被青睐,它背后蕴含着什么意蕴?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问明月几时有,探千古明月情。
4.齐读学习目标。
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说起写月的古诗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绕不开的。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这首词。
(一)朗读
学习诗词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吧!读诗要做到三点: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有情有味地读。
1.听录音,正音
2.齐读,读准字音
3.小组读,读出节奏(两个小组展示,一个读上阕,一个读下阕)
4.分析:要读出节奏就要先理解诗词的情感,下面我们看小序部分。
(二)读小序:
问: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了这首词?子由是谁?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搜集的与苏轼兄弟有关的背景知识。)
教师插入背景“弟兄羁旅各西东”。
(三)读下阕
请同学们选择最能表现苏东坡思念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的人是谁呢?
引导学生思考无眠的人是谁,体会烦闷的情绪。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的情绪)
(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分析词人与亲人分别的痛苦,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词人没有深陷在对弟弟的思念之苦中不能自拔,而是以一种旷达的情怀自我安慰。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词人对天下所有分别之人的美好的祝愿。
5.配乐自由朗读下阙,读出情感的转变。(男生读,女生读)
6.背诵全词,小组展示。
三、赏意象
(一)思念意象
1.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表示思念的古诗词吗?
学生交流
2.出示教师总结PPT,齐读。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们借月抒情,托月言志。这个时候月亮就不再只是客观自然现象,而成为了意象。
出示意象PPT,齐读。
除了思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亮意象还有许多意蕴,我从其中归结了几类出现较多的,思念、孤寂、佳人、哲理。请大家根据课前总结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小组讨论,自己整理的古诗词中的月亮分别是什么意蕴。
学生发言
教师出示PPT,学生回答分别是其中的什么意蕴。
(二——1)女性意象
出示PPT,齐读: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月出佼兮,佼人僚兮。——苏轼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二——2)孤寂
出示PPT,学生齐读:
孤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二——3)哲理
1.除此之外,月亮千百年来始终高悬空中,照耀着人世的悲欢离合,仿佛一位置身事外的仙人,无欲无求,无悲无喜,由此而使诗人生发出一种永恒哲思。
2.出示PPT,齐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二——4)其他
以上只是老师从月亮意象的众多意蕴中所归结的大概几类,古典诗词浩如烟海,月亮所蕴含的意蕴比以上四种丰富的多。
3.出示总结性PPT,背诵刚刚记下的诗句,准备班级诗词大赛
三、班级诗词大赛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代表答题,语文老师主持,语文课代表计分,每题10分。
1.点字成诗
海上生明月
举杯邀明月
深林人不知
江月年年望相似
2.填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选择题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4.理解题
(1)下列句子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月亮意象的意蕴相同的一句是?
A.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下列句子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的月亮意象的意蕴相同的一句是?
A.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B.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D.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课代表统计分数,宣布获胜小组,加分,鼓掌。
四、诵读
刘欣钰演唱,其他同学跟唱。
五、总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秋的硕果累累,中秋的花好月圆,晚秋的肃杀悲凉都让我们感慨生命的轮回,岁月的静好。一轮圆月中寄托了古人、今人千百年来多少的情思。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进入诗人眼中都成为诗意的存在,于是一月一思念,一灯一古刹,一花一世界,一水一蒹葭,一酒一诗话,一岸一人家。带着诗意的眼睛,我们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带着诗意的眼睛,我们才能抵御人世的种种苦难;带着诗意的眼睛,我们才能将心灵从世俗的浸染中超脱,栖居于大地。
六、布置作业
必做:将本课学习的古诗词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选做:观看《国学小名士》,从中搜集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赏析其意蕴。
七、板书设计
思念
佳人
月亮 孤寂
哲理
明月长相伴,经典咏流传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 徐俊
教学目标:
1.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
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蕴。
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经典通过吟咏流传下去。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蕴。
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法 诵读品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往今来,高高悬挂在夜空的这轮月亮,始终是文人墨客青睐的对象。它的阴晴圆缺无不激起诗人内心的涟漪。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这多情的月啊,她的倩影悬挂在皎洁的夜空里,也镶嵌在多彩的诗词间。她时而温柔多情,时而凄清幽怨;既映照亲人团聚,又洒向游子窗边;她既与古人相约,也与今人相伴。吟咏她的经典,经久流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出示课题:明月长相伴,经典咏流传——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
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蕴。
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经典通过吟咏流传下去。
三、追寻月的倩影
1.看诗词大会的会徽,一轮圆月在蔚蓝的海面上升起。它所体现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寓意中国的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方,共赏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
2.欣赏精彩片断。请同学们欣赏,认真听,快速记,找出和月亮有关的诗句。
(学生欣赏、交流,师出示)
3.齐读。
四、吟诵月的佳句
同学们,通过我们在经典诵读中的积累,你们能说出和“月”有关的古诗词吗?
(学生交流)
五、品味月的意蕴
(一)品味《水调歌头》中的月亮意蕴
1.简介作者
我们已经学习过苏轼的作品,《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和《记承天寺夜游》。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苏轼呢?
(学生介绍)
师:这两篇作品分别写于苏轼被贬徐州和黄州时期,苏轼一生仕途坎坷,那么这首词又有着怎样的写作背景呢?
2.介绍写作背景
3.听读感知
播放朗读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听,注意字音、停顿,并初步感受:作者借中秋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继续体会作者的感情。
5.指名读,试着表达出所体会到的感情。
6.三读探究。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引导赏析:
(1)上阙——中秋赏月:哲理之思与失意之苦。
(2)下阙——望月怀人:相思之情与美好之愿。
(板书)
7.四读体会。
(1)指名读。
(2)师读题目和小序,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
(二)品味《中秋月》中的月亮意蕴
就在《水调歌头》这首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熙宁十年,苏轼与胞弟苏辙终于久别重逢,共赏中秋圆月,写下了这首《中秋月》。(出示幻灯片)
分析:既有共赏中秋月的幸福与喜悦,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三)品味其他诗词中的月亮意蕴:
同学们,面对一轮中秋明月,因着所处环境和心境的不同,赋予了她丰富多彩的意蕴。既有相思之情,又有失意之苦,既有美好之意,又有哲理之思,还有美好圆满、哀伤感慨……
1.出示诗句,学生思考交流。
2.回忆一下我们积累的和“月”有关的古诗词,其中的月亮又蕴含着怎样的意蕴呢?(学生交流)
六、书写月的诗篇
1.师:“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冰心老人曾写过一首和月有关的小诗——(出示幻灯片)
2.师:同学们有没有也想写一首诗的冲动呢?老师也仿写了一首:(出示幻灯片)
3.请学生仿写,交流。
七、歌唱月的经典
1.欣赏《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水调歌头》的演唱视频。
(播放视频)
2.师:让我们将古典诗词,通过我们的吟咏传承下去!
3.齐读:“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八、教师寄语
除了吟唱传承经典,我们还需要传承的是这种诗意的生活。像第三季诗词大会总冠军——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那样,诗意地栖居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
九、布置作业
必做:整理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蕴。
选做:选取一个意象,试着写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十、板书设计
明月长相伴,经典咏流传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乐观 旷达
—哲理,失意—
—相思,祝愿—
第三篇:意象的教学设计
篇一:意象意境教案
诗歌鉴赏之
-------意象与意境
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孟浩然)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 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想到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想到: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2、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
意象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梅花 翠竹 松柏幽兰菊花 高洁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国君
羌笛 竹笛 羌管寒蛩 蟋蟀 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尺素 音信、书信
白雪 玉壶 冰心高洁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闪亮的星星,意境就是茫茫夜空;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 情思
意境=意象 氛围
三、什么是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意象让人从旁观赏,意境却让人身入其内、神游其中。“就是说,是有形的意象生发出无形的意境,无形的意境是依赖有形的意象而存在的。
四、“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五、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六、走进高考
江汉 杜甫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七、总结方法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同学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六、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七、趁热打铁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八、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
⑴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
篇二:古诗意象教学设计
《抓住古诗意象,品味诗人感情》教学设计
设计人:韩守满 上课时间:2011.4.8 学习目标:
1.熟记并准确默写课文。
一、导入:2002年全国高考卷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得分普遍较低。从此,我们的诗歌教学就特别注意的“意象”理解。
检查。“折柳”一词我们初中也已经学过了,是在谁的哪首诗中?(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请你背一背前4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请说说“折柳”的寓意。(此指吹奏哀怨的杨柳曲子,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老师解说:这里写看不到家乡常见的春色,表明生存环境极苦。但思乡之情不改战士的报国之志,这开头的环境描写恰好反衬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爱国精神。
二、回顾。我们最早接触到“意象”概念的课文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我们也就先通过《乡愁》进一步明确“意象”的含义。
老师补充:诗歌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灌输,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来抒情的“景物”就是“象”,景物中渗透的情感就是“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意象可以是个象,也可以是群象。
三、常见意象的剖析示范: 1.月——思乡怀人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预设内容: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月光洒向大地、普照离人,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②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③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感叹边防多战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2.梅花——高洁人格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的百花,倍受诗人的敬仰与赞颂。3.菊花——孤高人格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很有骨气,也一直受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2.杜鹃鸟(即子规)——凄怨哀伤,乡愁乡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3.燕——给人希望。
5.丝麻——①谐音“思”,表示相思,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喻愁思之纷繁和难以排解,如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
8.浮云:比喻困难、障碍、挫折,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芳草——①生机,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五、拓展练习。举例分析《再别康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可以抓个象分析,也可以用群象分析。最好的理解是:①对康桥的赞美。②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淡淡哀愁与思念。③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附板书设计:
抓意象 品感情
物象←→感情 个象←→群象
柳——离情依依梅花——高洁人格
月——思乡怀人菊花——孤高人格
酒——愁苦无助鸿雁——思念亲人 篇三:诗歌意象意境教案
诗歌鉴赏之 意象意境
【学习目标】
【预习指导】
1、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2、连一连下列诗句中的意境特点:
【引导探究】
(一)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二)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自然景象:“月”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植物类: “杨柳”怨别怀远,“落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菊”高洁、坚强之志"竹"高雅虚心自持气节
(三)如何赏析下面诗句和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 : 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例2】: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
【课堂小结】
【当堂清学】
(一)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诗人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创造出孤独、凄凉、绝去尘俗的意境。
知识积累:
①常见的意象的分类如下:
自然景象:“月”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 “西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
“冰雪”坚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 “浮云”漂泊的游子
植物类: “杨柳”怨别怀远,“落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菊”高洁、坚强之志"竹"高雅虚心自持气节
“莲”同怜,爱情 “梧桐”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动物类: “鸦、杜鹃、子规、猿“衰亡凄楚哀怨,“蝉”凄凉高洁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相思相爱离愁孤寂
“登高、凭栏”相思报国壮志难酬。“吹笛、吹箫、吹笙”别离相思孤寂。“饮酒”豪情悲愁苦闷郁闷。
第四篇:古诗意象教学设计[模版]
《巧借古诗意象,鉴赏诗歌意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记并准确默写诗文。
2.学会抓住意象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2、对诗歌主旨的把握。教学难点
把握情感、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一、导入:2012年全国高考卷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得分普遍较低。从此,我们的诗歌教学就特别注意的“意象”理解。我们在古诗鉴赏的备考复习中,也必须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并借此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检查。“折柳”一词我们初中也已经学过了,是在谁的哪首诗中?(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请你背一背前4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请说说“折柳”的寓意。(此指吹奏哀怨的杨柳曲子,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老师解说:这里写看不到家乡常见的春色,表明生存环境极苦。但思乡之情不改战士的报国之志,这开头的环境描写恰好反衬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爱国精神。)“折柳”原来是汉代惜别的风俗。表示这种意思的诗还有: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板书:柳——离情依依)
二、回顾。我们最早接触到“意象”概念的课文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我们也就先通过《乡愁》进一步明确“意象”的含义。请第一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①背诵《乡愁》②说出4个意象③说说自己对“意象”理解)
老师补充:诗歌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灌输,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来抒情的“景物”就是“象”,景物中渗透的情感就是“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高明往往就在于意象的创造,因而读者的聪明也就是对意象的领悟。(板书:物象←→感情)
意象可以是个象,也可以是群象。比如,《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构成了“群象”,可以整体理解为“思念亲人”之意,衬托着后文“思念祖国”之情,抒情自然,主题深刻。(板书:个象←→群象)
三、常见意象的剖析示范:
1.月——思乡怀人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请第二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①指名说②补充说③小组齐咏一首望月诗——《十五夜望月》)
预设内容: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月光洒向大地、普照离人,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②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③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感叹边防多战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⑤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板书:月——思乡怀人)
2.梅花——高洁人格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的百花,倍受诗人的敬仰与赞颂。请第三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①小组朗诵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②概括说说梅花的形象③老师追问:你能从艺术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比较出毛诗、陆诗的异同吗?)
预设内容:①借梅花来比喻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人物形象。备受摧残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②同:都借梅花来比喻人,都表现了人物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异:毛诗表现的是积极的、乐观的、为民谋幸福的革命先驱们,陆诗表现的是消极的、悲观的、关注个人命运的高洁志士。因而毛诗的意境更加高远。(板书:梅花——高洁人格)
3.菊花——孤高人格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很有骨气,也一直受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请第四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自由发言——自由补充)
预设内容:①晋代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远离喧闹纷争的官场的恬淡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②老师追问:为什么陶渊明只“采菊”?—— 菊花能傲霜,有骨气,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板书:菊花——孤高人格)
老师总结与点拨:以上分析的都是个象,比较直观。下面我给大家举几个群象理解的例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上阕整体理解为农村美景,下阕理解为有惊无险的惊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夏夜生活的喜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3句整体理解为环境悲凉,后2句理解为处境艰难,全诗表现了游子的辛酸。
群象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若拆成个象分析,诗意将大为降低。
四、其他常见意象的简要探究。预设内容:
1.鸿雁——思念亲人。①范仲淹《鱼家傲•塞下秋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板书:鸿雁——思念亲人)
2.杜鹃鸟(即子规)——凄怨哀伤,乡愁乡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②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的情思。
3.燕——给人希望。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告诉人们: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4.酒——愁苦无助。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板书:酒——愁苦无助)
5.丝麻——①谐音“思”,表示相思,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喻愁思之纷繁和难以排解,如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
6.梧桐——凄凉悲伤。如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7.夕阳——苍茫,衰暮,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悲叹。如:①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唐朝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浮云:比喻困难、障碍、挫折,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芳草——①生机,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五、拓展练习。举例分析《再别康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可以抓个象分析,也可以用群象分析。最好的理解是:①对康桥的赞美。②对逝去的美好生活的淡淡哀愁与思念。③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理解为“爱情生活”也可以。)
附板书设计:
抓意象
品感情
物象←→感情
个象←→群象 柳——离情依依
梅花——高洁人格 月——思乡怀人
菊花——孤高人格 酒——愁苦无助
鸿雁——思念亲人
第五篇:《诗歌意象》教学设计
诗歌意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意象的概念
2.掌握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独特内涵 教学难点:学会用合适的意象写一首小诗 教学方法: 总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欣赏一首诗《乡愁》
这首诗有一些很典型的特点,比如:句式跳跃,富有节奏感,以情动人,美的意象等。这些都是吸引我们的地方,而在这些特点中,诗歌的意象尤为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象呢?
二、明确诗歌意象概念、内涵
1.我们先来看意象的定义:
意:指人的意识,包括情感。
象:指客观物象。
融合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才叫意象。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意象。
诗歌、散文、小说中都可以予以意象。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鉴赏《乡愁》
诗人借小小的邮票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表达了与妻子依依的追念;矮矮的坟墓,表达了与母亲凄凄的别情;浅浅的海峡,代表了对祖国大陆的离情。从思念亲人到思念祖国,作者借这些意象层层深入,使乡愁有了更多的意蕴。
总结意象的第一个特点:要有丰富的情感内涵。3.列举诗歌中常见意象 “月亮”代表着孤独寂寞之情,寄托着乡思旅情。“小草”可以代表自然界的荣枯,也可以寄托离情。
“莲”又是“芙蓉”和“荷”的别称。“莲”代表着高洁,常常用来表达爱情。“夕阳”总是和游子、思妇、怀古、思人联系在一起。“红豆”总是寄托着相思。
“乌鸦”是衰败荒凉之兆,常常寄托着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松”坚韧挺拔,象征品格的高洁;“竹”则是气节积极向上的象征;“梧桐”与气骨分不开,“柳”常与送别和留恋联系在一起,“落花”意味着凋零、失业、人生的挫折;“梅兰菊”是高洁的象征;“丁香”与愁思情结分不开;“浮萍”总是意味着飘零;“孤雁”代表着孤独思乡、远方的讯息;“鹰”代表着刚劲、搏击,“瘦马”常常与漂泊联系在一起;“海”意味着包容和力量;“烟雾”则与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茫联系在一起;“西风”总携着寂寞与惆怅;“冰雪”常用来比喻心智忠贞、品格的高尚;“云”代表着游子漂泊;“长亭”游子送别的地方;“江水”常常被用来感叹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及绵长的愁苦。
4.总结出意象的两个特点:要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要有鲜明的诗美,这就是意象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
5.解读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节选部分
明白: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这么多的意象,表达了愿意为爱人牺牲一切的情感。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诗歌的意象,明确了诗歌意象的概念,了解了意象的两个鲜明的特点,掌握了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让我们进入到诗歌所创造的无限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对社会,对生命的最真切的诉说,对接诗人最真切最丰富的情感,享受最具人文精神的情趣。
四、作业
以亲情、友情或者乡情为话题,以《我愿意......》为题,选择合适的意象,仿照这首诗写一首小诗。
板书:
诗歌意象
一、意象概念:融合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才叫意象。
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
1、要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2、要有鲜明的诗美
三、列举诗歌中常见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