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莫高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莫高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莫高窟》教学设计》。

第一篇: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同学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俺国古代)绚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同学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同学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同学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同学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同学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google.com)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同学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俺国古代绚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同学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同学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调动每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发明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同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同学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同学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同学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同学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俺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同学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同学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俺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绚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莫高窟充溢了神秘感,它绚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俺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同学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同学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同学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同学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协助同学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观赏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俺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考虑: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同学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同学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同学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同学自身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同学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同学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同学图文对照,协助同学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干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同学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同学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同学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同学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发明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同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绚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同学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发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俺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绚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俺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俺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同学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同学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规范》强调: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同学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同学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同学与文本对话,是俺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俺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让同学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俺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同学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同学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同学的情感积累,让同学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同学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同学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同学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沛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同学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同学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同学“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同学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第二篇: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11-01-13 09:30.春的消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认读,规范书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希望——

倾听——

爱惜—— 欢喜——

明亮——

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⑴这四节诗中,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议一议。体会春景给“我”带来的快乐。

⑵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4.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2.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板书设计

春风、春水、树枝、水鸭——盼望春天 换上春装“飞过”、“飞上”——寻找春天 蝴蝶飞舞

聆听春天 雏菊开放的声音,叶出绿苞,溪水唱歌

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 的足迹 教 后 感

2.快乐的小燕子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重点难点:

1.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记住字形较复杂的生字,把字写美观。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难点:

记住本课生字新词。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激趣激疑 1.激趣。

⑴出示谜语,猜猜它是谁。

⑵出示有关小燕子的挂图,看看这是谁。()的小燕子 填空后齐读课题。3.激疑。

⑴根据自己对小燕子的了解,说说在横线上还可以填什么词语。⑵为什么是“快乐的小燕子”呢?

二、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注意字形比较复杂的生字,如“捷”“瞬”“漾”等。3.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4.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又了解到小燕子的一些什么情况。2.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其他合乎文意的词语填空。()的小燕子。

(如:漂亮的小燕子,妙舞轻扬的小燕子,活泼的小燕子……)

四、师生共同小结(7)

1.从刚才的阅读和填空可以看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燕子的? 2.由此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体会小燕子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春景。重点难点:

1.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2.解释词语的意思。

二、重点阅读,感悟快乐

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兔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交交流自己的体会。

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4.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文第三段。

三、感情朗读,品味快乐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1.说说你还哪些有关小燕子的知识。2.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或文章,以供课外阅读。

五、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shùn

lǜe

yànɡ

yán

()间()过

荡()红()()水

2.请你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燕子

()的春天()

()3.照样子,写句子。

例:燕子的尾巴像一把黑亮的剪子。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例:奶奶还告诉我,燕子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

_______________告诉____________________。4.照样子,抄写文中描写小燕子可爱的词语。

轻悠敏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亮圆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外形特征——小巧玲珑、轻悠敏捷

快乐 在雨中——妙舞飞扬

活泼可爱的 的小 阳光下——自由飞翔

小燕子,明 燕子 房梁上——筑窝安家

媚的春景。消灭害虫——保护庄稼 3.三月桃花水 教学要求: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重点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

2.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1.设问引入:你们知道春天的河水双叫什么吗?为什么?提示课题,齐读。2.练习激趣。谁能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联系起来说一段话?

3.谈话激疑。是呀,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3.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连起来说一说。5.指导学生勾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齐读。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不理解的问题。

如: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第三、四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的意思的?

3.小组研读课文第五、六段。

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的意思的。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2.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重点难点:

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具准备:

新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2.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课文的其他哪些方面也体会到这种感情?画一画,再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指导写字

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写你喜欢写的字。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板书设计

声音动听——像小铃铛,像竖琴、琴弦

给春天 三月桃花水 颜色明洁——像丝稠、像镜子

增添勃 流动的形态——舞动着朝霞向前

勃生机

教 后 感

4.一幅画

教学要求: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2.想像画的情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重点难点:

1.感受、积累优美语言,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2.边读边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准备:

几幅风景名画。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知题意

1.揭示课题。齐读。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什么 1.提出自学要求。⑴读能课文。

⑵这幅画画了些什么?勾画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2.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互相帮助解决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分组读课文。

2.说说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内容。

3.提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其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指导阅读2——7段。

1.学生朗读这几个段,边读边想像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将一个个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图片按顺序拼成一幅画。4.小组探讨。这几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体会感情,知道为什么写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1.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有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蓝天下——大山

一幅画高

山前——草原

美景

(美景令人陶醉)

草原中央——木屋 令人向往 小溪旁——小路 教 后 感 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同,理解其在古诗中的意思。2.诵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重点难点:

反复吟诵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了解作者

1.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你看过的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

2.想知道古人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

3.读题,简介苏轼和杜牧。

二、初读古诗,熟读成诵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古诗,相机指导认读生字,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3.齐读。

三、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并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3.默写古诗。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板书设计

天气——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清明

惆怅、凄凉 酒店——何处有 远处的杏花村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5)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0)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⑶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⑷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⑹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10)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芦()借()放()蒌()户()惜()牧()楼()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竹林、桃花——盛开 鸭群——江中戏水

惠崇春江晓景

喜春惜春 蒌蒿、芦芽——满地 河豚——逆江而上 教 后 感

积累与运用

(一)教学要求:

1.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二、语海拾贝

1.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3.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4.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四、自主阅读园地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

2.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探讨。4.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

2.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3.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具准备

1.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就可以布置本项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搜集、展示准备的时间。

2.教师可选两首咏春诗准备朗诵表演。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

1.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2.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

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设想参加展示会的形式,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 2.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

3.寻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参加展示会的准备。

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

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

2.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4.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言传身教,因势利导。

四、成果评比,重在激励

1.可以将个人、小组的展示都归结到四大组评比。2.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会围绕“春天”选择习作材料。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语言材料。4.感受春天的魅力。教具准备

1.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选票、构思。2.教师准备1~3篇各具特色的范文。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围绕“春天”自由写作,体现了从读到做再到写这样一个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写春景、春游活动,也可以写与春天有关的人和事,还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1.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习作要求,培养独立探究意识。2.小组合作解决疑惑。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票范围,提示本次写作目标。

二、读写结合,扩展视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

都与春天联系紧密,有写人的、写景的、状物的…… 2.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成果中选择习作材料。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材。

三、自主表达、学习修改

1.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亮点,及时点评导向。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3.引导学生练习用修改符号在草稿上自主、互动修改。范文:

《美丽的春天》

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叶绿了,春江的水暖和了。春风习习的从我的身边吹过,万物抽出了新芽,那样鲜嫩的颜色,使春天更加美丽。阳春三月,春风送来凉丝丝、甜润润的气息,使人爽快惬意。露水吻湿了片片绿叶,整个山林散发出如酒似蜜的清香。如期开放的桃花,一团团,一簇簇,掩映在绿叶中。我们就在这大好时光去公园找春姑娘。

来到公园,走进大门,穿过林阴小道,就来到了一个大草坪上。在草坪上我看见了那鲜嫩的绿色,嫩绿色的小草,深绿的树叶,浅绿的嫩芽,真美丽。春天不止有这些,还有那各种花朵,瞧!那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大红色的樱花以及最让人注目的大红牡丹,它们有的才长出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部长出来了,露出了它那可爱的小脸蛋,有的还是花骨朵,好象胞涨的就要破开似的。这儿的花儿和绿草,浑和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松树上莺歌舞语,再加上那小朋友的动人歌声,就构成了一支动人的交响曲。

我看了看我的小伙伴,他们也在欢笑,他们也一定是为找到春天而高兴吧。看!王军、朋朋、马驰、成龙和红艳,他们有的唱歌、有的吃东西,有的玩耍。啊!真是一派柔和的气氛呀

春天你真是如此动人,如此美丽!我找到了春姑娘沙沙的脚步,找到了春天。

第二单元 6.绿手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的词语,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规范地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出疑问:“绿手指”指什么? 2.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才能称为好园丁?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指名分他读课文。3.全班齐读。

三、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抽读生词,同桌互查。2.抽个别读。3.开火车读。4.交流识字方法。

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2.说给同桌听。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复习认读生字、词语。2.默写生字词语。3.指名朗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1.学习起因部分。

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勾画有关诗句,交流理解。⑵想一想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老奶奶是个“好园丁”,堪称“绿手指”。2.学习经过部分。

⑴哪一句话能概括老奶奶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的过程?勾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⑵这部分中,又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3.学习结果部分。

⑴重点读老奶奶话,体会她内心活动。⑵想想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三、交流讨论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

四、布置作业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写一写。板书设计

培育出纯白金盏花将获重金——起因

二十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经过

充满理想 绿手指

满怀信心

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结果

的老园丁 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 教 后 感

7.苹果里的星星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2.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填词。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2.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入

1.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苹果里会有星星?多有意思呀!你读了课题,想到了什么? 2.苹果里的星星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到书中去探寻谜底吧!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生字及不理解的词。

2.学生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解决不认识的字,以及能自己解决的词。3.边读边思考:苹果里真的有星星吗?苹果里的星星指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读中释疑:

1.父亲一生切过无数苹果,他与儿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抓住重点词:规规矩矩、常规。

结合生活理解父亲的切法:以图带拼,直观理解儿子的说法。2.儿子的偶一为之,为什么会令父亲深受触动?

在学生精读课文,充分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教师小结:儿子打破常规做法,从横切苹果中获得新的发现,使父亲从惊讶支触动,这与其说是五角星图案的果核所产生的诱人之处,不如说是儿子独特的发现,一创新的思维方式给父亲带来的震撼!3.“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错’切苹果。”这真的是错切苹果吗?是什么?

学生结合全文作答后,教师小结:这就是创新。原来创新并不难,生活中人人才能创新。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父亲对儿子意外发现的赞赏,相信你从中也会受到启发,树立你的创新意识。2.读懂写父亲感受的句子。

教具准备:

磁铁、乒乓球、透明深杯。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生字词语。2.默写词语。3.朗读课文。

二、深读,充分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生活中你有不“墨守成规”的做法吗?说给大家听听。

三、实践活动 1.发放道具:

磁石、缝衣针、乒乓球、木棍、透明深杯等。2.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⑴我的缝衣针掉在地上找不到,寻求帮助。

常规做法:满地寻找;打破常规:用磁石帮忙。⑵透明深杯里落进乒乓球,不许伸手入内,怎么取?

加水或倒杯子。

四、作业设计

1.填上合适的词。

一()小刀

一()星星

一()创造 一()事情

一()新闻

一()油画 2.想一想,答一答。

你是怎样切苹果的?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有过不平常的发现和做法,请你说一说自己(或他人)的不平常的做法或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儿子横切苹果——发现星星

不经意的 苹果里的星星

新发现

父亲从儿子的新发现中——得到启示

就是创新 教 后 感

8.点金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罚。

重点难点:

1.通过国王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了解他的感情变化,从而领悟国王因为受到惩罚,吸取了教训。2.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挂图。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课题,感知内容 1.看到课题“点金术”,你想到些什么? 2.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金子(知识),不如教给学生点金术(学习的方法)。”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认准生字,读通课文

1.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教师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生字。2.教师抽查新词能否读正确。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分组读、分角色读、画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4.师抽读、范读,师生、生生互评。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国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现国王的“贪得无厌”?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找出表现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谈谈体会。4.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写你喜欢写的生字或词语。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痛苦——

教训——

色彩缤纷——

贪得无厌——

3.贪得无厌的国王为什么会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愚蠢的”? 板书设计

祈祷神灵——想得到更多金子

点金术

神灵赐给——点金术

做人不可太贪心 国王——心花怒放——终于醒悟 教 后 感

9.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1.指名认读生字。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⑴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⑵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⑶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⑷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唤()

两()

冻()

焕()

俩()

栋()

2.照样子,改写句子。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⑴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老师送小蓝裙——小姑娘变成“小公主”

母女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

改变往 小蓝裙的故事

往从小 爸爸整理庭院——房屋整洁亮丽

的开始 邻居行动起来——街道整齐清洁 教 后 感

10.花开了,就感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充满阳光”的道理。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疑问,并通过联系上下文领悟。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人常常感激,都会幸福、快乐的道理。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引发思考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有感激的人和感激的事儿吗?你每天都能找出三个感激的人或三件感激的事儿吗?

就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花开了,也感激。就让我们一直来听听她的故事。

二、读文质疑,抓住重点提问

1.启发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知道“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扫除害怕提问的心理。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着提出问题,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3.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在小组交流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交流中学习别人提出问题的方法。

4.面向全班交流,评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学生回忆、展示问题产生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只有抓住重点词句提出的问题才更能引发我们思考。

请学生试着评价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的方法。“爸爸为什么给蓝蓝安排这个任务?”“为什么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

三、自主选择,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领悟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去找答案,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互相感染、启发。指导学生可以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谈体会,也可以通过感情朗读相关句子表达感受。

3.全班交流,指导感悟,感情朗读。

围绕几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感悟到蓝蓝感激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谈自己的体会,并相机指导朗读。

四、联系生活,加深体会

现在请你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了吗?给大家谈一谈。

五、作业设计(5)1.填上合适的词。

一()故事

一()事

一()钢琴 一()感激

一()深思 一()茉莉花 2.下列句子有毛病,请你修改。⑴会感激茉莉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天晚上,蓝蓝总是经常默默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会上,明明首先第一个谈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值得感激的人和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爸爸的安排——睡前感激三人人或三件事

花开了

小女孩——正在“为难”“伤脑筋”

一个人常常感激 就感激

爸爸引导——让你“快乐”的事都值得感激

才会幸福、快乐 茉莉花开——小女孩感激花开 教 后 感

积累与运用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发现新知,积累词语。

2.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3.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4.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进行口语交际。5.会写照片里的故事。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2.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

3.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表示动作的词语,鼓励学生再说一些。2.理解和积累反义词。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2.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

3.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教具准备:

字典、词典。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人物动作的)2.你还能说出多少这样的词语。

3.在课文中分别找几个表示人物外貌、神态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

1.指名读,齐读。

2.交流共享。你查成语词典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词语? 3.再说几组你知道的成语的反义词。

三、开心一刻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3.你怎么评价文中的主人和客人。4.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自读短文。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交流共享。

3.三名学生分段读短文,生听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4.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勾画朱熹的话,并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5.小声读短文,体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五、布置作业 自主积累成语。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中的故事,语言流畅,条理清楚。锻炼说话能力。2.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问题,并能给予修改建议。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3.通过同学互改自己的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照片里的故事写清楚,语句通顺,能用上几个学过的好词。

4.坚持使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一张自己的照片:一张照片,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张照片是我……(都是讲述照片的故事)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二、小组交流,口语训练

在小组里把自己的照片讲给小组成员听。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的同学提问。小组内所有成员讲完后,请推荐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故事比赛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评出优胜者。同时评出最佳听众奖。

四、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真是丰富多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赶快把它写下来。你也可以写由照片想起的过去的一些人或事。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点拨。

2.点评学生作文(有共性问题的)。

学生自己读给大家听,听后,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3.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提出修改建议。4.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要求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修改。

第三单元

11.江南水乡——周庄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要求读音准确,书写规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教具准备

1.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若干。2.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5)

1.请同学们说一说跟爸爸妈妈去过什么地方旅游。2.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对周庄的印象及课前你也到的周庄概况。

3.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0)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文学习。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学习课文1~2段)(20)1.齐读第一段,说一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具体感受周庄的古朴典雅、灵秀之美。

都是有感情地讲述: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3.学习第二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读第二段,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色的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喜爱之情。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蓝天下……”这一句,再通过想象来体会周庄的宁静、秀美。

(学生读书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交流比赛读等方式。)2.学生说一说大都市的建筑和环境,与周庄进行对比,体会出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之感。

3.学生完整地读全段,熟读直至背诵。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5)

1.书写你喜欢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1.认读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想象品味(20)1.学习第三段。教师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水意味无穷,桥是水上的一道风景,又是文化的积淀。现在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其中富安桥最有名。

⑴生找出描写富安桥的两句话自读体会。再出示桥的图,比赛读写桥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让学生体会到石桥的古色古香,引出对建桥人的赞叹。⑵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都是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桥,周庄的水,印证着同庄的历史。这桥,这景,这川流不息的运河不正是周庄的情致所在吗? 2.学习最后一段。⑴引读。

⑵出示最后一段赏析。

⑶引读。将最后一段与二、三估,结合引读。

三、拓展延伸(8)

1.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了解的信息,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吗? 2.再次投影周庄的图片,请学生说一句话,表达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作业(5)

填一填,再选两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古色()()

遥遥()()

崭新()()白墙()()

小桥()()

飞檐()()雕梁()()

油然()()()()典雅 板书设计

11.江南水乡——周庄 简介地理位置和特有风貌

具体描写白墙灰瓦的房屋、小桥流水

构成独特 介绍几座名桥,歌颂智慧、勤劳的建桥人 教 后 感

12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富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难点

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体例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难点

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体例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插图。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5)

(出示小兴安领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瞧!这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吗?让我们一直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10)1.请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等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4.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课文是“总——分——总”结构,作者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三、学习第一段,整体感知(7)1.自读全段,说说眼前出现的画面。

2.出示风吹林海,树林随风起伏连绵不断的画面,让学生形象感知“绿色的海洋”,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

3.指导朗读,想象省略省掉的内容,体会小兴安岭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

四、精读第二段,授以学习方法(18)1.出示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初步感知春天的美景。2.出示自学提纲,分小组自学,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感、自言。自学提纲:

⑴边读边想本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勾画出来。

⑵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勾出句子读一读,品一品。⑶你最喜欢本段哪些句子?

3.在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可出示重点句子,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抽出”的意思,让学生感受用词的准确。4.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5.在读中品赏这段中的其他美句,并选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6.赏读全段,小结本段从树木抽出新枝、积雪融化、小鹿快活地活动三个层面为我们写出了春天的美景。

五、课堂小结。(3)

老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习方法。

六、布置作业(2)

1.写自己喜欢的生字或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海洋

春:抽出新枝 长出嫩叶 四季美丽

夏:葱葱茏茏 物产丰富

秋:落叶飞舞 冬: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花园、宝库

教 后 感

总 密密层层 果实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丽和富饶。重点难点

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体例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领每个季节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1.释义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20)

1.展现小兴安岭夏天、秋天、冬天的美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段落来学习。

2.出示学习描写小兴安岭春天段落的自学提纲,让学生按照这个提纲自学喜欢的段落。

3.分组学习,相互交流、讨论。

4.全班讨论,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教师作相应点拨。

对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等,可借助音像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如教学句子:“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

⑴出示雾浸森林的画面,把“浸”字换成“泡”字,让男女生分别读句子。⑵让学生自己说说用“浸”字好在哪里,体会作者在这里用“浸”字的准确性。⑶想象情景,指导朗读:雾从山谷里飘起,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似的,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学生朗读。5.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6.多媒体再次出示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背一背,让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时。

三、总结全文,领悟升华(5)

1.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是怎样称赞小兴安岭的。

2.利用这个总结句式回应全文进行感情引读,再次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四、小组合作,自主拓展(8)你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美丽的小兴安岭吗?可以编一段话,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唱一首歌等等来赞美。

五、作业设计 1.我会连。

绿色的 天空

| 积雪

飞舞 美丽的 叶子

| 枝条

升起 巨大的 宝库

| 浓雾

抽出 蓝蓝的 花园

| 落叶

融化

2.判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号。⑴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⑵小鹿在溪边散步。()

⑶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⑷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海洋

总 春:抽出新枝 长出嫩叶

四季美丽

夏: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物产丰富

秋:落叶飞舞 果实累累 冬: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花园、宝库

总 教 后 感

13.香港夜色 教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批读提示读懂课文,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或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能想象描述的情景。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插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0)

1.教师放《东方之珠》的歌曲,让学生从歌词、画面中感知香港的美,用优美的旋律调动学生的情感。2.启发谈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文字或图片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交流搜集到的信息。(香港的过去及现在、地理位置、民俗、景点等)学生发言后,引出课题:香港夜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

1.请学生借助批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认识和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同学之间互相质疑。重点的词语随文理解。3.熟读课文,集体正音,感知课文内容。

三、巩固认字,指导书写(15)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交流写字的体会,提出较难写的字,由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指导。3.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5)1.写本课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细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夜色,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之情。重点难点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能想象描述的情景。教具准备

有关香港夜景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认读生字、新词:规范书写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互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开展互评。

二、细读课文,感受语言(7)1.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2.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赏析课文,想象美景(15)

1.学生自己阅读全文,找一找概括写香港夜色美的段落。可以在空白处批读。⑴出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朗读。

⑵香港灯火真这样吗?我们要认真读一读。

2.请同学分别读二、三、四段,想想作者欣赏了香港哪些地方的夜色。(港岛、港湾)

⑴欣赏港岛夜色。

勾画第二段中描写夜色的句子。读1~3句,想象港岛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灯光是怎样一番情景。学生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朗读,直至体会到那番情景。

⑵欣赏港湾夜景。请同学们读第三、四段,其余同学思考:我站在瞭望台又欣赏到港湾怎样的景色?感受到什么?

这一部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感受到丝丝海风吹到脸上,举目星空,天高云淡,夜色如水,使人心旷神怡。欣赏到维多利亚湾夜色的美,勾画描写维多利亚湾夜色的句子。朗读、想象港湾里灯火随波流淌,色彩变化,形态也多样的迷人景色;欣赏远处的灯火,朗读、想象海天相接,灯火与星星相连的景色。

⑶出示港岛、港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说说图中展现了文中哪些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中的内容。这样图文结合,让学生从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片中欣赏香港夜色的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5)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总起:点明香港夜色令人难忘——世界四大夜景之一 途中——错落有致的灯光星火 瞭望如——灯火辉煌 总结:赞叹香港夜色美 14.莫高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重点难点

1.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结构。重点难点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8)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板书:14.莫高窟)

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二、自主识字,了解大意(10)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三、师生互动,检查情况(7)

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板书:明珠 智慧结晶 艺术宝库

四、略读一、四段,感知文章结构(10)

1.齐读第一段,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中心句并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再读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默读最后一段用“△”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

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老师相机补充。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段。3.感受艺术的美妙,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教具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图片和音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学生之间互评。2.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5)1.教师谈话: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画”两部分来具体描写迷人的莫高窟。首先让我们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⑴齐读课文第二段,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几尊彩塑?

⑵出示图片(欣赏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⑶学生感情朗读。2.教师谈话: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走进壁画长廊,去欣赏欣赏吧!

⑴出示“飞天图”及资料卡,让学生欣赏并了解。教师讲述:在所有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⑵引导学生朗读飞天壁画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⑶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艺术、对人民的赞叹)感情朗读二、三段。

三、感情读文,感悟中心(8)

1.1.用“_____”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用“…”勾画出好的词,用“△”标出精彩的段,自己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

2.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些,你感悟到了吗?把你的感悟讲给大家听听。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0)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广泛地了解石窟艺术。3.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三段。板书设计

简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艺术宝库

莫高窟 彩塑——神态各异

劳动人民 壁画——宏伟瑰丽

智慧结晶 15.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体会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要读出情感。教具准备

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5)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板书课题:长城与运河)生齐读课题。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二、清理脉络(7)

自学课文。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引出主要内容的。

三、方法引路(10)学习第一节。

1.激疑。“奇异的景象”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奇异”在何处? 2.勾画。画出具体写长城”奇异景象“的诗句。3.想象。作者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⑴指名朗读,抓住“巨龙穿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西到”等词语的理解,了解长城的特点。

⑵引导看图:长城自东向西逾万里,有若干段,它们通过的地方,地形很复杂,这就决定了长城的特点。⑶概括长城的特点。4.悟情。“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你能举例说明长城是“不朽的诗篇”吗? 5.指导朗读。

6.小结学法。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联系历史,体会情感。

四、自主实践(10)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勾画出具体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3.分组学习讨论,了解运河的特点。

4.交流学习情况。教师重点指导下面句子:

⑴“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中,绸带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把运河比作绸带,表现了运河什么特点?

⑵“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不但说明大运河的长,而且赞美了大运河处处美丽动人)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⑴这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一试。⑵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第一部分应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五、拓展延伸(5)

我们祖国还有哪些人间奇迹,请你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两诗,或用自己的话写一两段话。

六、总结全文(3)

1.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教 后 感

积累与运用

(三)教学要求

1.通过“温故知新”了解汉字的一词多义。2.通过“语海拾贝”积累“AABB”式的词语。3.自读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4.通过“口语交际”激发爱我中华的激情。

5.通过习作,学会留心生活,用心感受,写事物特点,做生活的有心人。6.通过“自主阅读园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培养喜爱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积累的兴趣。重点难点

1.了解汉字的一词多义。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词语,注意多积累。2.了解成语故事,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3.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方法。重点难点

1.了解汉字的一词多义。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投影出示三组句子,读句子,体会每组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2.合作学习,讨论带点词语相同与不同的地方。3.交流学习结果。

4.再说几个描写流水的词语。

二、语海拾贝(10)投影出示词语。

1.以各种方式认读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知道其运用范围。2.指导背诵词语。3.再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你能照样子说出其他的词吗?

三、点击成语(10)

1.自读短文,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老师。2.讲讲这个故事。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自读文章,把文中讲的学习方法勾画出来。2.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

3.鼓励学生用上这些方法进行学习。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说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进行交流。2.学习编写广告语。教具准备

师:有关风景名胜的一则广告语。生:搜集有关的风景名胜图片。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畅谈感受(10)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孩子们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和体会。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说给大伙听听,好吗?

二、口语交际(25)

1.出示“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明确练说内容。

⑴自读“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想想题目有几个意思。

⑵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领,迷人的香港夜色,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这四处风景名胜,你最喜欢哪个地方?请你再读读这篇课文,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①请你把你喜欢的原因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②全班交流,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可让学生结合所学课文内容交流,也可联系生活实际适当拓展)

2.请把你们各自喜欢的风景名胜向广大的中外游客推荐推荐,让他们也去观赏那里的美丽景色。怎么推荐呢?我有个好主意,就是为我们所喜欢的风景名胜打个广告,作个宣传。

⑴出示有关风景名胜的一则广告语。(自编)读一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讲解广告语应注意什么。①风景名胜的地理位置。②风景名胜的特点。③鼓动性的话语。

⑶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名胜编写广告语。⑷先小组交流编写的广告语,再全班交流。3.除了这四个地方,你还喜欢哪儿的风景名胜?请你再编广告语,为没有去过的人们作介绍。

三、小结。教 后 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留心生活,用心感受,写也事物的特点。2.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重点难点

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具准备

1.课前认真观察校园,并认真写好观察笔记。2.思考校园景色的特点,想想通过哪些方面写。教学过程

一、审读习作要求(5)

学生自读或齐读明白习作要求。

二、启发观察,筛选内容(10)1.交流所观察的校园的特点是什么。2.根据特点,习作可分为哪几个方面来写?其中当些方面可以详写,这些方面吉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列? 3.集体交流,相互启发。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相机做出恰当地归纳、提升。如:运用合理的想象等)4.注意写出我们在校园的活动情况及感受。

三、学生起草习作(25)1.学生自己写作文。2.写完自读修改。3.相互修改。

4.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五、小结。(5)

六、布置作业(5)

把本次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教 后 感

第四单元

16.人类的“老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段,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段,展开想象,激活思维,激发爱科学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生物充当人类“老师”的事例。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4)

孩子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10)

1.自由朗读课文,提示:读通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准确识记生字。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3.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1.练习朗读全文,指导学生读通顺为止。5.默读课文,解疑:课题中的教师为何要加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在书上勾画出来,再说一说。

三、直扣课题,深入理解(20)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2.先跟同桌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兴趣,再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落实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词句的深入感悟。如学习第3段,引导要点: ⑴主要讲谁是人类的“老师”?(蜻蜓)⑵为什么说蜻蜓是人类的“老师”?

(了解“机毁人亡”“惨祸”的意思,抓“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体会“教师的含义。)⑶感情朗读。

3.引导回顾全文,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4.讲座: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四、拓展思维,训练说写(7)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的“老师”其他例子。2.完成课后第3题练习。

3.自愿选作题:学习课文3、4、5段的写法,介绍一位人类的“老师“。

五、布置作业(4)1.书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蝙蝠——人类发明了雷达 鸟类——人类发明了飞机

蜻蜓——解决了飞机机翼的破碎

苍蝇、蚊子、蜜蜂——人类研制新式飞机 鲸——提高轮船航速 鸡蛋——“薄壳结构“

袋鼠——人类制造了越野汽车 贝壳——人类制造了坦克 教 后 感

17.钟表店里的争吵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做到规范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优点。重点难点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教具准备

生字敦请卡片,机械和电子钟表实物。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破题导入(5)

1.同学们到过钟表店吗?你看到些什么? 2.读课题,有何疑问?

二、识读字词,了解大意(8)

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读课题时的疑问。3.解答疑问,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直扣重点,深入学习(17)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文中找出来。(课文最后一句话)。朗读后引导变成陈述句,再次质疑。2.再读课文,讨论解疑:

⑴“旧事物”即第一段和第八段中所指,钟表要有声音,有钟摆,有指针,上发条,走时不太准确等。

⑵“新事物”即最新式的电子表,优点如3~6段所写。3.主观判断,情感朗读。

⑴你对新式表和老式表有什么看法?

⑵文中老式表对新式表是什么态度呢?勾画出相关语句。⑶分角色练习情感朗读。

四、回扣主题,拓展延伸(5)

1.回扣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2.你还发现了哪些新事物?说说它们的优点。

五、作业设计(5)

说说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板书设计

旧事物

新事物

教 后 感

18.奇妙的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用玻璃、纸、盐等造桥的特点。借助批读了解这些桥的奇妙。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在自读过程中进行旁批。重点难点

1.学会独立阅读,展开想象。

2.了解玻璃、纸、盐造成的桥的样子。

3.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顺势导入(5)

1.读课题,说说心目中的桥是什么样子的。2.难怪课文第一句话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为何题目在桥的前面加上“奇妙”一词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奇妙”(15)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检测。

2.边读边想边勾画:桥到底有什么“奇妙”? 3.学生自由汇报,了解桥的“奇妙”。要点:

⑴主要指材料奇妙,从第2段可以看出。⑵玻璃造的桥:晶莹透亮。

⑶纸造的桥:完全不必担心断裂,能通过两三吨重的汽车。

⑷盐造的桥:汽车通行需一个多小时;桥上修铁路,火车通行无阻。

三、多种方式,感悟“奇妙”(10)

1.分组准备:自由选择“玻璃、纸、盐桥”,同类组成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大家展现桥的“奇妙”?

(比如图文简介,感情朗读、改写小诗等)

2.汇报评价:强调结合原文的展现和评价,注意突出桥的“奇妙”。

四、回扣“奇妙”,拓展延伸(5)

1.齐读末段,读出感情。说说自己对“奇妙”的理解。2.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桥呢?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五、练写生字(5)

注意“度”与“渡”含义的区别。

六、作业设计(5)1.我会写近义词。

奇妙——

熟悉—— 2.我会写反义词。

早——

奇妙——

熟悉—— 3.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奇妙的桥。

板书设计

玻璃桥

晶莹透亮

奇妙的桥

美国

强度很高

人类智慧的结晶 盐桥

通行无阻 教 后 感

19.橡皮头铅笔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

3.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重点难点

1.了解并能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可多角度自由感悟。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鲁班发明锯子挂图,现代少儿科技作业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直观形象(7)

1.展实物,出示有橡皮头和无橡皮头的铅笔,让学生比较,说说它不同之处和利弊。

2.揭课题,设悬念。在铅笔上加个橡皮头,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可就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很不简单的一个过程。你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8)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精彩复述(15)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评议,着重突出: ⑴第三段: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具体经过,引导学生抓住“专心致志”“凌乱”“发了狠心”等重点词语,走进穷画家的内心世界,并指导情感朗读。⑵第二段:了解画家和背景,体会他对艺术的执著精神。

四、发明探因,拓展延伸(5)

1.想一想:穷画家为什么无意中竟变成了发明家?(留心生活中的不便,并想方设法地克服。)

2.议一议: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你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吗?

五、课堂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介绍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生活背景 赞扬画家

橡皮头铅笔 讲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的执著进 这个发明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取精神 教 后 感

20.扁鹊治病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教具准备

1.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2.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断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③满脸不高兴。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布置作业(5)1.写本课生字新词。2.复述课文内容。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表演评价(20)

(强调表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表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如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布置作业(10)1.看拼音,写汉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敷()指()()请()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过了十来天,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反应 病在皮肤

豪不在意

病在皮肉之间

假装没听见

讳疾忌医 病在肠胃里

满脸不高兴

十分有害 病在骨髓

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 浑身疼痛而死 教 后 感

积累与运用

(四)教学要求

1.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兔子里的不同意思。2.积累有关执著、勤奋、惜时的名言名句。

3.了解成语故事梗概,理解寓意,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4.举办绘画或手工作品展览会,进行介绍和评议,锻炼综合性学习的能力。5.能用语言文字描绘自己的作品或写写展览会。

6.自主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书的奇妙,激发创造热情。重点难点

1.理解一字(词)多义的现象是汉语的一大特点。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2.告诫学生从小应珍惜时光,刻苦努力。3.懂得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积累成语。4.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学能力。重点难点

理解一字(词)多义的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把读通顺,想想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2.比较同一个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何发现?(一字多义现象)

3.在课本内和课本外搜寻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10)

1.反复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说说自己读了句子的感受。3.背诵4句名言。

4.你还能背诵其他名言吗?

三、点击成语(10)1.自由阅读。

2.同桌交流读懂了些什么,有何感受。

3.老师引导答疑,讨论蕴含的意思,交流受到的启迪。4.小组交流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5.选代表全班交流,积累成语。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自主阅读短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读一读,背一背。3.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激发创造热情。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3.引导学生清楚地、有个性地介绍自己的作品。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课前动员,精心准备(10)1.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提示,动员学生课前绘制一副美丽的图画或者制作一件自己满意的手工作品。形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完成。2.课前组织学生将作品在展厅展示,引导学生留心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二、积极介绍,组内合作(10)1.了解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集全班学生的智慧,讨论明白可以从作品的样子,特别精致的地方、自己的想法等等方面进行介绍,注意声音洪亮,讲得清楚。2.组内练习介绍: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作品。

3.推选代表,精心包装:各小组推选作品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全班竞争的代表。

三、全班交流,评议提高(10)

1.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其他组可质疑问难,本组同学可帮忙补充完善。2.集体评议,评出作品最佳者和表达最佳者,予以奖励。

四、亲身经历,乐于表达(10)

1.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可以描绘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写整个展览会,写展览会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事情。要写得真实、清楚,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就更好了。

2.学生静心习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3.探寻亮点,发现典型,及时导向。4.分享习作,交流修改意见。5.自我修改、完善。

五、布置作业(5)

把本次习作抄在作文本上。教 后 感 第五单元

2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教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随文用多种方法理解“水泄不通”“气宇轩昂”“冉冉”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注意从国旗卫士的动作中体会升旗仪式庄严肃穆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重点难点

学会配齐的生字;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升旗仪式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人们激动而骄傲的心情。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2.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片段。

3.组织学生学唱歌曲《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7)

1.出示国旗的图片,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国旗的资料。

2.出示太阳的图片,与国旗的图片对比,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出课题,为什么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你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吗?(出示课题)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10)

1.请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自主识字、借助工具书注意或与小伙伴一起完成生字的学习。3.通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升旗仪式的全过程的。

三、细读课文,再现情景(18)

1.出示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片,观看手,学生说说对升旗仪式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反馈的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相机教学,再现情景。2.学习“升国旗”这一部分。(1、2段)

(1)自由朗读课文1、2段,体会人们的心情,勾出表现人们心情的有关兔子、词语。

(2)对比朗读“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与“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理解“热切”一词的含义,体会人们当时激动而又急切的心情。(对比朗读与理解词语融合)

(3)学生观看升旗仪式的录像片,说一说从画面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体会“水泄不通”的含义,感受围观的人众多;并从“静静”一词中体会升旗场面的庄严肃穆。

(4)指导朗读本段,注意读出层层递进的语气。3.学习“升旗中”这一部分。(3、4段)

(1)观看国旗卫士护送国旗这一段录像,读有关段落,体会是怎样写的。①结合片子感受国旗卫士们的“气宇轩昂”,体会护卫队的精神抖擞。②标出描写国旗卫士动作的词语,再现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③随着《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2)观看国旗产把国旗冉冉升上天空这一录像,读有关段落,体会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①想一想: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表情有了什么变化?勾出相关句子。

②结合片子体会“注视”的意思一表达的情感。③在升旗纪录片的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下来。5.学习“升旗后”这一部分。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久久”一词,体会人们对国旗以及祖国的深深眷恋。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生可采取自由朗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形式。7.默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并说说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8.讨论:为什么说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四、拓展延伸,丰富外延(7)

1.教师可补充介绍学生开课时没有谈到的关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相关资料。2.介绍天安门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相关资料。3.组织学生唱歌曲《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在这期间,我们的祖国、家乡或者你的家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五、布置作业(3)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国旗升起的地方

国旗高高

国旗和太阳

国旗基座周围——水泄不通的人群

飘扬人们 一同升起

升旗仪式——扛、挎、迈、跨、穿

久久不愿 国旗升起的情景——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离去 教 后 感

22.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辜负”、“奉献”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重点难点

1.自主学会生字词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2.学会用书信格式写信。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巴金的照片和生平简介。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7)

1.出示巴金老人的照片:孩子们,这是谁?关于这位老人,你了解多少呢? 2.简介巴金:巴金爸爸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是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3.板书课题并质疑。4.疏理出重要问题: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8)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2.讨论交流: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2)讨论交流。①朗读正音。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③学生质疑问难。

3.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句悟情(20)1.学习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思考: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⑵从这部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理解“争先恐后”,感受40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的热闹场面并朗读。⑷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⑸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2.学习接下来的两段。

⑴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87岁高龄了,手不听指挥,写字困难,更别说写信了。可是,他仍然坚持写了这封信,让我们读第一句话,感受老人写信的不容易。

⑵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⑶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3.学习第四段。

⑴默读这段话,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动,做上批注。⑵交流并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上。⑷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巴金爷爷怎样的品质? ⑸小结。

4.学习课文最后的部分。

⑴自由读,思考:巴金对自己对孩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⑵读出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情、希望。

四、升华情感,学写书信(8)1.学习完信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巴金老爷爷用他的一生、用他的作品赤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此时,你想对巴金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处在什么位置?

4.试着用书信的格式把自己想对巴金爷爷说的话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2)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板书设计

称呼——亲爱的同学们 问候语——你们好

收到孩子们的信,感到高兴

巴金给家乡

带病给孩子们回信

孩子的信

正文 认为自己是平凡人,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十分珍惜一分一秒 希望孩子们爱惜时间,好好学习祝福语——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教 后 感

23.朱德和母亲 教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勤劳孝顺、惦念”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在读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理解朱德同志在回忆录中的句子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德同志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学习他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重点难点

1.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一。2.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2.有感情地朗读课内容。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一。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朱德的照片和生平简介。教学过程

一、谈话介绍,引入新课(5)

1.谈话解题:俗话说:“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伟大的元帅朱德同志与他的母亲——一位平凡的中国妇女之间事情,让我们一直去感受他们的母子情深。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关于朱德元帅以及他母亲的生平。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10)

1.请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自主识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完成生字的学习。3.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猜字谜、拆分一组合部件的形式检查、巩固学生孤情况。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4.通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朱德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哪些事情。

三、紧扣中心词,体会朱德对母亲的爱(10)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你认为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你能用书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吗?(相机板书:勤劳、孝顺)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2.组织讨论:课文围绕朱德“勤劳孝顺”讲了哪些事?

四、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朱德的影响(15)1.老师谈话:其实朱德的勤劳孝顺都来自于母亲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组织讨论: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相机板书:勤劳善良、吃苦耐劳)

⑴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是怎样体会到的?抓住“总是……先……再……还要……甚至……”等重点词语想象母亲的操劳,感悟母亲的勤劳俭朴、吃苦耐劳。

⑵读课文第二段,组织讨论:“心疼、拉、责怪”这三个词语包含着母亲怎样的情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感情母亲的善良。⑶朗读课文第六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从“刚刚……又……还……”等词语中体会母亲的勤劳,从“怕惊动大家”体会母亲的善良体贴。2.小结。

五、布置作业(5)1.写本课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注意生字的规范书写。

2.学习重点词句,体会朱德同志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3.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2.说说课文内容。

二、突破难点,感情升华(10)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请作上记号。2.启发: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3.小结: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文章通过这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使母亲和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着快乐的生活。”“能做到”“一定能做到”,态度坚决,信念明确。

三、拓展延伸,丰富外延(10)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你有什么启发?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朱德和他母亲的相关材料。3.组织学生朗诵挽朱德母联,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4.学生回家帮亲人做几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同学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再读课文,自主识字(10)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交流记字方法。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照范字描红后再各书写一个。

3.学生交流自己写字的体会,并提出较难写的字,由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指导,学生再将田字格中的字写完,学生自评、互评。

4.组织学生观看写字规范的学生的作业,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再写一个。

五、布置作业(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朱德勤劳孝顺,对母亲体贴关心

写文章

朱德和母亲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朱德一生的影响

纪念 母亲去逝后,写文章纪念母亲

母亲 教 后 感

24.苏珊的帽子 教学要求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懂课文,在读中感悟苏珊回到校园前后心情的变化以及教师的良苦用心,借助批读进行思考,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懂得关爱他人,给予他人善良的安慰和热情的、真诚的帮助。重点难点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在读中感悟、体会,理解人与人之间趋势的关爱之情。2.体会文中的深情,意识到生活中很多人都需要这顶善良的“帽子”,都需要安慰与关怀。教具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生字词语卡片、《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学生:搜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关爱的真实事例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

1.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文讲述课文第一段1~4句的内容,介绍小苏珊不幸的遭遇。

2.板书课题:苏珊的帽子(生齐读课题一遍)。引导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初步自觉生字、词。

2.用请小老师、齐读、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学生认读字音的情况,注意前鼻韵母、翘舌音,提出不理解的词,利用字典自觉解决。

3.分小组自觉课文,在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在小组内交流,能解决多少算多少。

4.各个小组推荐的学生进行自觉情况汇总,检测3~4个学习小组的自觉情况。5.分段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相机指导学生正音,分组赛读课文,及时给予赏识。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20)

1.引导阅读课文第一段,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学生找出开课时老师讲的内容(第一段1~4句话),并试着自己练习读一读,抽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价,并请学生示范朗读。

⑵师指导朗读3~4句话,抽生练习朗读,着重体会“竟”的读法。⑶出示重点句子:“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①学生自读这句话质疑,老师相机指导理解,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②尝试用一句话写下你对小苏珊的赞美。⑷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让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就这样光着头去上学,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呀!你们能帮帮她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1.引导阅读课文第二段,理解生难点词句,指导朗读,体会情感。⑴默读第二段,思考:老师用了一个什么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苏珊的难题?她是怎么说的?请用“

”勾出有关的句子。⑵自读老师说的话,并质疑。

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戴各式各样的帽子?而且是越新奇越好?

⑷勾出写老师说这话时的态度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热情”和“郑重”的意思,然后讨论,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⑸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这段主,老师相机指导。3.自觉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深化主题。

⑴请学生自读第三、四段,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自己可以做上标记。

⑵学生交流自己读书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苏珊到教室前、教室后的心情和表情变化的句段,教师相机点拨,并反复朗读。出示句子:

①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②她轻松地笑了,她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引导思考:此时此刻,小苏珊心里在想些什么?也可以引导假如你是小苏珊、遇到同样的事情,你会想些什么?

⑶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苏珊到教室前、教室后的心情和表情变化的句子。⑷读了两个对比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⑸老师小结板书,深化文章的理解。4.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段。

四、拓展延伸(7)1.教师深情讲述: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苏珊的帽子”这样的许许多多真实而感人的例子。(老师补充自己搜集到的身边的小事例《54张纸条的故事》)

2.结合身边的例子想想,我们身边出现过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事情吗?学了以后,你的打算怎样做?

3.教师送礼物: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让学生再次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5)搜集身边的感人事例。

板书设计 六、七岁

介绍苏珊

可爱的小女孩 因化疗掉光了头发

苏珊的帽子

理解、关爱苏珊 老师要求同学都戴帽子上课 用心良苦,善解人意

苏珊进教室前后心情变化——解决了苏珊的“难题” 教 后 感

23.朱德和母亲 教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勤劳孝顺、惦念”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在读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理解朱德同志在回忆录中的句子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德同志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学习他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重点难点

1.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一。2.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2.有感情地朗读课内容。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一。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朱德的照片和生平简介。教学过程

一、谈话介绍,引入新课(5)

1.谈话解题:俗话说:“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伟大的元帅朱德同志与他的母亲——一位平凡的中国妇女之间事情,让我们一直去感受他们的母子情深。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关于朱德元帅以及他母亲的生平。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10)

1.请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自主识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完成生字的学习。3.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猜字谜、拆分一组合部件的形式检查、巩固学生孤情况。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4.通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朱德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哪些事情。

三、紧扣中心词,体会朱德对母亲的爱(10)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你认为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你能用书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吗?(相机板书:勤劳、孝顺)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2.组织讨论:课文围绕朱德“勤劳孝顺”讲了哪些事?

四、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朱德的影响(15)1.老师谈话:其实朱德的勤劳孝顺都来自于母亲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组织讨论: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相机板书:勤劳善良、吃苦耐劳)

⑴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是怎样体会到的?抓住“总是……先……再……还要……甚至……”等重点词语想象母亲的操劳,感悟母亲的勤劳俭朴、吃苦耐劳。

⑵读课文第二段,组织讨论:“心疼、拉、责怪”这三个词语包含着母亲怎样的情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感情母亲的善良。⑶朗读课文第六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从“刚刚……又……还……”等词语中体会母亲的勤劳,从“怕惊动大家”体会母亲的善良体贴。2.小结。

五、布置作业(5)1.写本课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注意生字的规范书写。

2.学习重点词句,体会朱德同志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3.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

第三篇:语文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莫高窟图片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的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板书课题)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后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请大家把书轻轻端起,开始吧!

2、看同学们读书这般投入,相信用心读书的你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谁来具体地、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四自然段)

3、你从文中哪一处描写中知道课文主要介绍这三个方面?再看看课文最后一段写什么?在文章的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总—分—总)

三、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让我们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请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彩塑很多。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三千多。课件出示三千多红字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再读第一句。这句话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引起下文。)

2、课件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三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莫高窟这三千多尊彩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彩塑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

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

(1)课件出示红字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天王呢?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指名读,谁能用你的声音来展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师生评价:谁来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是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指名领读词语。

5、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如果说菩萨、天王、力士等镜头是一闪而过的话,那么卧佛的镜头就是特写了。谁来读课文中对卧佛的描写?抓住16米长,几间教室这么长? 课件出示卧佛三张图片

6、课件出示彩塑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形象逼真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8、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观光的旅游者,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回答)

9、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些彩塑的确尊尊惟妙惟肖,让我们忍不住啧啧称赞!谁来用这种称赞的语气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读书声仿佛让老师看到了那一尊尊造诣精深、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的彩塑,让老师置身于神秘的艺术殿堂。

(二)欣赏壁画: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我们继续来欣赏。

2、教师诵读课文。

3、课文是怎样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读第四小节。(学生自由读)动画:边读边思考

4、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PPT),大家响亮地把它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句什么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这句话中有一个数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什么?(壁画非常之大)壁画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如果把我们这个教室四壁全都画上壁画,你算一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老师告诉你,有三百七十多个教室那么大,真宏伟啊!

5、壁画那么大,画了哪些内容呢?谁来告诉大家?(生读内容的那段话)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番这内容丰富多彩的壁画。(从刚才大家专注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他们,那么让我们把感情融入朗读之中,一起来赞一赞它们吧!)

6、大家知道这些壁画中哪些画儿最美,人们最喜欢呢?(飞天)你从哪个词判断出飞天最美?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是阿,我们以后读书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飞天到底美在哪里?让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出示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默读,可以轻读,也可以大声读,请你找出你喜欢的飞天,在书上画一画,在文字旁边写一写,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读)动画:读读说说

6、你最喜欢哪一种飞天呢?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大家选择一句句子,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说一说。

7、谁先说?你真会观察。你能把它的美展示出来吗?你真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你愿意带着喜欢的感情来读这一分句吗?

8、同学们,飞天壁画仅仅只有这五种姿态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壁画中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谁来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9、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赞美这宏伟瑰丽的壁画!(齐读课文)动画:边读边想象

10、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脑海里是否也浮现出了这么美的画面呢?把这段话多读几遍,最好能熟读成诵。(让我们站起来,把美丽的壁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配乐背诵)

(三)总结。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

1、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同学们莫高窟中还有藏经洞呢?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天地?这部分的内容下节课再学。

三、布置作业

下面请大家拿出一号本,把生字新词每个抄写两遍。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前置性作业)

第四篇: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二

凤凰备课室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预习设计: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

自学生字,划出新词,并给生字组词。3.

查词典理解:蜿蜒、不朽、奇迹。4.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5.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长城和运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3.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要求学生跟写:长城

2.读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城吧——打开书本,看P6插图 3.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的长城?学生交流 4.老师补充:我们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有6700千米。看,它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像巨龙一般。听了老师的介绍,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5.再跟老师来写字:运河

6.读词,看,p7,这条闪着光亮的河流就是运河,因为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因此又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7.提问:关于京杭大运河,你还知道——?

8.老师补充: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47千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9.现在,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10.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长城和运河,读题

11.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

驾驶 谱写

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形容词

奇异

奇迹

不朽

——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

绸带

诗篇

——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 嘉峪关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表示地点的词语(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部分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 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课文内容评价。

(4)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是谁创造了它们?读到这里,你感到——(自豪)

(5)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

三、生字指导,课堂习字。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蜒、谱、族”的记法和写法

比较并组词:延()

谱()

族()

蜒()

普()

旅()3.习字册描红并书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通过文字、图片了解它们的奇异景象。

3.比较组词,巩固对生字的积累

驾()朽()

篇()

绸()

架()巧()

遍()

周()4.划词,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 谱写 创造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

中华民族 绸带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飘落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板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长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长约6700千米。6700千米是多长呢?举个例子来说吧,从我们张家港到首都北京的路程大约是1105千米,6700千米就等于我们从这道北京三个来回。讲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4.齐读。尝试背诵。小黑板出示:

我驾驶着——

一个——

像——

连绵起伏,——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是谁——

是——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与我们这到北京的距离1105千米比较,还要长。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7.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1.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去拜访,并写下了它们的奇异景象——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2.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你也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 3.学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5,语文自习课上交流。板书设计:

长城

运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奇异的景象

伸向天边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

人间奇 曲折蜿蜒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在诵读与欣赏中感受莫高窟彩塑与壁画得艺术魅力,体会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教学难点: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艺术魅力,人们的评价。)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质疑。

3、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莫高窟》,领略莫高窟这颗明珠的的神采。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欣赏。)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十分令人惊奇。同学们,你们想先去欣赏什么呢?

(一)、品味“彩塑”

1、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1)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多媒体展示)。

天王呢?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多媒体展示)

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多媒体展示)

作者用一个个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概括了一尊尊彩塑的特点,指导学生对“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运用。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身份不同,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了突出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作者先写彩塑的全貌后又重点写了卧佛,谁来读课文中卧佛的具体描写?

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3、莫高窟只有这几尊彩塑吗?指名说。

师小结:作者只是以点带面去写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点击课件,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

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5、看到有人们兴奋的神情,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我想在坐的每个中华儿女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来读一读,背一背吧!

(二)、回味“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们想继续欣赏吗?

1、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3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

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

A、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

B、作者选取了哪一个典型详细描写,为什么要选择她?课文是怎样介绍的?

2、自己默读、思考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1)、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宏伟瑰丽)

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并交流。

(2)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同学们,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学生所在的教室作比,引导体会“四万五千多平方米”)面积之大,实属罕见,被誉为当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

(3)作者选取了哪一个典型详细描写,为什么要选择她?课文是怎样介绍的?

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有引人注目的,她是壁画中的精品,你了解飞天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简介飞天,课件播放飞天视频。

①欣赏完了飞天壁画,你觉得这些飞天怎么样?(姿态优美 飘飘欲仙)

②喜欢这些飞天吗?让我们走进文字再次领略他的风采。出示描写飞天的文字,引导学生朗读,思考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①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图片音乐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飞天的美妙身姿情境)。

②学生再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飞天的美妙身姿。

(这位同学读出了飞天的美;真是谢谢你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穿越时空的飞天表现得这般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让我们产生美的享受。)

③指导背诵。

(5)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课文对飞天的描写玩了没有?你的依据是什么?从这个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写一句很好!写两句真棒!写三句就太了不起了。!(课件出示图片音乐情境)。

②指多名生汇报交流。

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生排成行逐一描述)。(配音乐和画面)

5、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生)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6、指导过渡句的学习和使用。

(1)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2、3自然段,从中找出最能概括2、3两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的的一句话。

(2)出示句子: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3)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句话,这句话中哪儿是对第二自然段内容的很好的概括?哪儿是对第三自然段内容的很好的概括?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老师介绍:像刚才这样的起到了连接上下文作用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板书:过渡句)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同学们,过渡句的使用会使我们的文章脉络清清楚楚,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会使用过渡句。

(三)、体味“藏经洞”(略讲)

过渡:其实,当初莫高窟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不是因为他惟妙惟肖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而是因为另一个地方的发现——藏经洞

1、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的词句。(板书:藏经洞)

2、交流。(抓住“曾”“仅存”,这是我国文物遗产的重大损失。)

3、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三、点明中心,情感升华。

1、师: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

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

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课件出示,指名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中最伟大的宝库”

3、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想说些什么?

4、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

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智慧的结晶)

四、拓展延伸,构建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还知道哪些名胜古迹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长城,故宫,兵马俑......)

五、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

1、请搜集课文以外的有关莫高窟的资料,为聘请莫高窟小导游作准备。

如今的莫高窟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令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敦煌。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 因敦煌博物馆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面试”。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莫高窟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2、摘抄本课的好词佳句。

下载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莫高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莫高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生字的书写笔顺。 2、积累本课四字词语“揠苗助长、自言自语、筋疲力尽”,能够运......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设计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那一方方美丽的荷花池,就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呢?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二、......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宝应县城中小学 李红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

    莫高窟教学设计

    18莫高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莫高窟艺......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任小香 一、复习导入,理清结构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