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教学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ēng,不要读成 gèng。弦,读 xián,不要读成 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⑴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⑴ 指名读1~4自然段:
⑵ 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 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 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 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⑹ 齐读1~4自然段。
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 齐读5、6段。
⑵ 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⑶ 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 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 同桌交流。
⑶ 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⑷ 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中科大云教育为您整理提供,更多教材设计请关注中科大云教育官网)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2.通过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具准备: 课件一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读一读(10个词语)2.指读课文
一生读1-3,一生读4-6,一生读7-9。
三、学习课文(一)动画演示
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2.介绍两个人物(魏王,更赢)
3.更赢是谁呢?屏幕打出“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4.指读、质疑: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5.大家想不想知道更赢为什么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自由读课文,自找答案。 6.显示句子“大王,„„掉下来”
更赢不拿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你们信吗?魏王信吗?从哪里看出? 更赢怎么回答的?
7.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 过渡:大家想看更赢试试吗?(二)动画二演示
1.谁愿意说说你所看到的。 2.屏幕显示出§5,齐读。 3.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的?
4.魏王看了以后有何反映?哪个词说明魏王很奇怪? 5.显示出魏王的话,指导读出吃惊的语气。 过渡:更赢的本事到底大在什么地方呢?(三)动画—演示
1.再次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质疑
生:①为什么一只大雁在飞;②为什么飞得那么慢?③为什么叫声那么悲惨? 2.有了疑问,谁来解决呢?(自由朗读§9)3.屏幕显示§9 ①指名读
②释疑 相机板书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害怕
受伤的鸟
4.练习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大雁叫得惨,是因为()。
更赢从()()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①讨论
②指名回答
5.更赢的本领到底大在哪里?
6.现在你明白“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
四、总结全文 〖HTSS〗
1.学到这儿,你想对更赢说些什么? 2.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学生现在个人都是学习能手,将来长大后还一定会成为各行各业的能手。
板书设计 伤口裂开
··· 往高处飞 ·· 害怕
受伤的鸟 ···· 惊弓之鸟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出自《战国策.楚策论》的一则成语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以更羸为主线,以魏王为辅线,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起步一年,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试用因为„„所以„„说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教学难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听大雁声音,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大雁的叫声,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第十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大雁声音导入,直接引出故事主要人物,进而引出第一自然段。
二、走进《惊弓之鸟》,分析人物对话 1.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更羸?什么叫能手? 2.我们班都有哪些能手?
3.更羸为什么被成为射箭能手?你觉得更羸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的?(1)学生各抒己见,尝试朗读(2)集体朗读
4.不用箭就能射下来大雁,同学们你们相信吗?魏王相信吗?哪个词说明魏王不相信?(1)学生尝试朗读魏王的话
(2)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魏王的话。
5.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从这句话中,你看出更羸是个怎样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魏王的话
设计意图:本文以人物对话展开描写,因此分析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心理显得及其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特征,理清故事发展情节。
三、抓住关键字词,了解更羸射箭过程
1.更羸成功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1)出示第五自然段,抓住“蹦”字,理解更羸射箭过程。(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两个“直”的含义。(3)指导朗读本段。2.这个时候,魏王的反应怎样?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1)抓住“大吃一惊”,指导朗读魏王的话。(2)明确大雁掉下来的大概原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是典型的一词多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道具表演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分析“拉弓射雁”之具体原因,明晰推理过程。1.自读第九自然段,画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和他的分析。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3..了解学习因果倒装句,学生尝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更羸的分析。4.出示几组词语,学生根据因果关系进行准确排列。
5.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魏王或者士兵,听到更羸的分析,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段话,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回到课题,领悟人生哲理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你生活中有没有“惊弓之鸟”这样的经历?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互动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六、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亲人听。2.收集一些成语故事。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善于)观察:飞得慢
叫声悲惨
(准确)分析:受过剑伤
孤单失群
(正确)判断 教学反思: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三年级 的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的朗读水平,但并未很好的掌握朗读技巧,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人物对话,了解人物品质与心理。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第四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叶城一小刘越镁
一、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这则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直”“大吃一惊”“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2、通过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学习对事物乐于观察、乐于思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本课特点,我开发了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课件贯穿始终。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具体形象的感受。从引导学生提问、学习字词到重点段的学习,课件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游戏:听力大考验。要求:根据声音做出相应的动作。
2、师出示课件:播放苍蝇、拨电话、喝水的声音。3、由大雁的声音引出:你们听过大雁的声音吗?这就是大雁的声音。古时候有个人根据这个声音判断出是谁发出的,并且根据这个声音判断出大雁的喜怒哀乐,他就是更羸。
4、师:这个人是不是很牛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更羸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第10课《惊弓之鸟》,学生齐读两遍。【设计意图:游戏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求知的欲望愈发强烈。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
二、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故事,自由读课文,开动你的小脑筋,想想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开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聪明的小朋友,谁来回答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回答:更羸和魏王。
【设计意图:读书要原原本本地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精读课文。】
2、谁来介绍一下更羸?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3、全班齐读这句话,师问: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4、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生答:有名。5、师:有名可以换成哪个词?还可以换成我们学过哪个四字词?指名答。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在谈论更羸的同时,我首先从“射箭能手”入手,再从“有名”二字入手,引出重点句的研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更羸这个射箭能手太厉害了,书上是如何说的?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师及时评价。
2、谁来读更羸说的话,喜欢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如果把更羸的语气、表情、动作加上就好了。3、师:现在我就是魏王,谁来指着大雁对着我读?喜欢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读,师评价。
4、大家一起指着大雁对着我读,全班齐读更羸的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渡:真有这样奇怪的事吗?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请看大屏: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2、师:“信不过”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3、课件出示魏王的话:谁来带着怀疑的语气来读一读魏王的话。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4、过渡:有,当然有,不信你瞧好了,更羸是怎么说的?请用笔画下来,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过渡:那就试一下吧。(请刚才的那位同学接着读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价。3、师:谁再来读这段话?指名读。
4、师:这里有一个字“嘣”读(bēng),“嘣”就是弦发出的响声。师边板书边正音,学生跟读。
5、过渡:呦,声音太小了,大雁没听见,所以没掉下来。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个词“嘣的一声”(课件点红)。
6、哎呦,声音这么响,吓我一跳,难怪大雁掉了下来。请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
7、师:这里有两个“直”字,仔细读读意思一样吗?直往上飞的“直”字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根据情况学生可以做做动作。
8、师:课文中有一句话讲的也是“直往上飞”的意思,请同学们赶快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答,全班齐读这句话。(他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9、师:直掉下来的“直”字是什么意思?指名答。师接着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大雁直往上飞,结果又直掉下来吗?指名回答。
10、师:这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生答:不一样。我们学习的很多汉字中,同一个字放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也都不一样。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不仅可以做动作来理解,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11、教师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边听边做动作仔细体会两个“直”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我重点让学生通过“更羸拉弦,大雁受到惊吓,落下来。”接着用动作演示配合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的第六至八自然段。
过渡:真有这样的本事?刚才魏王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现在这只大雁果然掉了下来。看看魏王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1、(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师:“大吃一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指名答后,师顺势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
3、指名读后,再全班齐读一遍。4、师:我们来想想之前魏王是怎么说的? 5、课件出示魏王的话,生齐读。师:这两个句子,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第一个句子有两个问号,第二个句子有两个感叹号。6、师:你能读出这两个符号的语气吗?生再齐读一遍。7、师:我听出来了,同学们把这两个符号的语气读得非常好,再来读一遍。
师:孩子们,不仅文字会说话,符号也能传情呀!我们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做到字正音准,标点符号也要仔细琢磨,好好品味。
【设计意图: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将这一部分放在学生理解了魏王的话后,就是想以此让更羸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得鲜明做好铺垫,让他们从中得到更深的启示。】
8、过渡:真有这样的本事?我也觉得奇怪,要是别的大雁,更羸也能这样吗?生答:不能。这只大雁是怎么掉下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9、师:更羸这么有本事,大家佩服吗?师生分角色合作朗读课文的第二至八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的第九自然段。
过渡:更羸是怎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想:更羸说了几句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开始吧。
1、师:谁来读第一句?生读后,师问:你读懂了什么?生答后,师及时评价。
2、师:课文的前面更羸也看到了这只大雁,谁找到了这句话?指名读。课件出示(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从这句话中,师:更羸看到这只大雁?生:慢慢地飞来。师:更羸听到这只大雁?生:边飞边鸣。再全班齐读。
3、师: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想到......生: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师:更羸听到这只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想到......生: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像这样的句子,先说结果后说原因的,就是因果关系的倒装句。下面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练习一下刚才的句子,赶快试试吧。指回答后,其他学生再齐读一遍。
4、师:更羸分析后得出的推理和结论是什么呢?师引导学生边说边板书:因为更羸根据观察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所以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又因为心里很害怕,所以就拼命往高处飞;又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又因为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可怜的大雁就掉了下来。
5、结合板书,师:这就是更羸一步步地分析、推理,最后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从这可以看出更羸是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互相交流交流,指名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观察、分析)
6、师生合作读第九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达到了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的统一,这样也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7、师:前面更羸也做了观察,请看大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里有一个词(课件“仔细”点红)“仔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指名学回答,师及时评价。
8、师:更羸这一看可不是随便地看,他这一看就心中有数,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看到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更羸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遇到事情时,我们也要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指名回答后,师归纳总结。
9、师:大家猜想一下,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在飞边边鸣,当它一听到弦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下来,指名回答后,师小结这只可怜的大雁最后不幸成了魏王的盘中餐。
六、拓展延伸。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到现在,人们还再使用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类似“惊弓之鸟”的现象呢?请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七、作业。
积累有关“鸟”字的成语。
八、板书: 10 惊弓之鸟
裂开
↗ ∣
高飞 ∣ ↗ ∣
害怕 ∣
↗ ∣
嘣—→弦响 ↓
观察 分析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蒋婷婷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收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检测)
1、下列生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更geng羸 拉弦xian B、更羸ying 愈yu合 C、更geng羸lei 悲惨c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输羸 射剑 大雁 B、打猎 射箭 狐单失群 C、羸弱 使劲 悲惨
3、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2)形容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感到非常惊讶。()
二、研读展示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
1、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 更羸看到大雁_________,分析出__________________;更羸听到大雁_________, 分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更羸断定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鸟。于是又进一步分析出,大雁听到________,心里________,就会拼命__________,结果伤口______,大雁就会自己掉下来。
3、你们能用不同的说法说一说更羸推理的过程吗? 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大雁飞的很慢。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大雁叫得悲惨。③因为听到弦响,______________,所以大雁________。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大雁从空中掉下来。
4、更羸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交流探讨: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
2、课文结束了,魏王和更羸应该还有话要说,可文章没有写,试着加上几句,用对话的形式写下来。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句子应用什么样的语气? A、怀疑 B、惊奇 C、肯定 D、谦虚(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2)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3)请让我试一下。
(4)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2、更羸真是一个(,)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