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教具准备:CAI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
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
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3.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8、惊弓之鸟
叫得惨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观察:飞得慢
思考:箭伤作痛
结果:不用箭
↗
伤口裂开
│
↓ 掉了下来
教学后记:
本课抓住两点进行训练:
1、为什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让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弄清之中的逻辑关系,领悟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的精神;
2、感情朗读训练,更羸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魏王的话读出什么语气?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训练。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空中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因此而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
根据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学习因果关系句式,会用因果倒装句进行句式转换。
3.学会用查字典找义项的方法理解“能手”及“直往上飞”、“直掉下来”两个“直”的意思。
4.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更羸说的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从而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
5.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更羸的话,知道他为什么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2.会用因果关系的句式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掌握本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知
(重点关注:分别从字音、朗读及简单问题来看孩子是否认真独立完成预习作业)T: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惊弓之鸟》,齐读课题2遍。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T:昨天李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不知道孩子是否认真完成了预习,现在李老师要检查检查。出示黑板上的习题,抽生上台做。
T:讲解疑惑就是怀疑,不相信的意思。
T:看来孩子们在识字方面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真了不起。现在,请孩子们翻书,60页。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2.检查朗读的预习情况
T:现在李老师想检查下孩子们回家读书的情况。有信心吗? T:全班齐读课文,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孩子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
T:看来孩子们昨天的预习完成的真不错,值得表扬。李老师要问问题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啊? S:更羸(师板书)
二、?整体入手,学习新知
1.勾画出更羸是什么样的人的相关语句。
(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及准确勾画的能力。)
T: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请孩子们快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勾出来。抽生读,CAI出示。
T:找得非常准确。全班齐读。
2.学习用查字典找义项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T:李老师有疑问了?什么叫能手呢?我们先来看看“能”的意思。CAI出示,在能手这个词语当中,“能”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选择。T:非常准确。“能手”的“能”就是有才干的意思。那能手就是有才干的(人)。
文中写更羸是(射箭)能手,就是指在射箭方面有才干的人。那我们通常把画画画得很棒的人叫(画画能手),很会下棋的人叫(下棋能手)。
T:懂得学以致用,真了不起。我们从射箭能手这个词知道了更羸在射箭方面非常厉害,在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语让你知道更羸了不起呢? S:有名 T:“有名”的近义词?抽生快速回答:有名——著名、出名
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回答中找到答案,并快速在书上做上笔记。
师小结:原来在这么短小的一句话中有这么多信息,带上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这句。3.整体入手,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T: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讲的是更羸的故事,那课文到底讲的是更羸的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
T:同意吗?看来大家很会读书。课文开头介绍了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接着通过写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掉下来的故事证明了他确实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让孩子整体了解课文结构,为写作奠定基础)
那么大家从哪儿知道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掉下来了呢? S:4自然段
T:CAI出示。全班齐读。
4.通过查字典看义项的方法理解“直”
T:李老师觉得你读直往上飞的时候读得特别号好,老师采访下你,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T:字典上对这个“直”有这几种解释,你们觉得这个“直”是什么意思呢? T:还有一个直,又是什么意思呢?
T:孩子们真会理解。带着理解,我们齐读第四自然段。5.通过引读,引出思考
T:引读——“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男生读)
更羸笑笑说:“”(女生读)魏王更加奇怪了,问:“”(全班齐读)
T:是啊,我们都想知道,那就听听更羸怎么说的吧!默读第8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更羸是从大雁哪些表现知道大雁受了箭伤。6.重点分析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 更羸听到——大雁叫的很悲惨 用眼睛看,耳朵听,这就是观察。(板书 仔细观察)更羸就用通过他的所见所闻,由此展开了思考。
CAI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 “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T: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他想…… T:更羸听到大雁叫的悲惨,他又想…… T:这只大雁飞得慢的原因是…… T:这只大雁叫的悲惨的原因是…… 7.因果倒装句句式转换训练 T: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因果关系的句子。因为表示原因,所以表示结果。谁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因为(),所以()。T:小结:我们在表述因果关系的句子时,可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常用的句式就是因为……,所以……。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它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不同的是,结果在前,可以省去“所以”,但后面一定要强调“因为”。8.学生通过因果句式自主学习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
更羸通过仔细观察,做出了大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判断,由这些判断,更羸又是怎么思考的呢? CAI出示 T:他想:(引读)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他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是啊,孩子们,你能用上刚才我们学到的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试着把这句话说清楚吗?
T:是啊,因为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所以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因为它心里很害怕,所以“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因为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T:更羸就是通过层层推辞,缜密思考。孩子们,真了不起,我们再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更羸的思考表达得更清楚。
T:刚才我们学习了另一种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结果在前,原因在后,有信心反推试试,把它说清楚吗?
大雁掉了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伤口又裂开了,是因为“它一使劲”,它一使劲,是因为“拼命往高处飞”,它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它害怕”,它害怕是因为“听到弦响”,听到弦响,害怕是因为“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T:再说一次。
9.印证更羸之前的分析
T:看来,更羸啊,不仅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他还经过层层推理,判断出大雁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能掉下来。
事实是不是真如更羸所分析的那样呢? CAI出示第4自然段。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心里很害怕,拼命地“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齐读
T:果然如此。更羸的分析完全正确,事实和他思考的一模一样。10.归纳课文,理解更羸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T:那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更羸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了吗?(看板书)先自己说说 T:真了不起,今天的课你没有白上,学会了用“因为……所以……”来完整地回答问题。学有所获。
那大家是不是都会说了呢?
T:现在要考考大家了,我们不但要用上“因为所以”,还要加入“不仅而且”,谁来试试? CAI出示句式,填空。
11.理解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T:是啊,我们从这个只拉弓不射箭的故事中更了解更羸了,他确实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但这只大雁真的是被更羸的箭射下来的吗?它是怎么下来的? 12.理解“惊弓之鸟”
T:大雁之所以被吓下来,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听到弦响,心里害怕。
我们就把听到弦响害怕的鸟叫做惊弓之鸟。惊弓之鸟就是被弓箭惊吓的鸟儿。
T: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像这只大雁一样,曾经受过伤害,后来一遇到惊吓就害怕,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惊弓之鸟。
T:这只惊弓之鸟,本来就受伤了,很可怜,听到嘣的一声弦响还掉了下来,真悲惨啊!那它能不能避免这种悲惨呢?
T:是啊。如果它听到弦响,不害怕,不自己吓自己,继续慢慢飞,掉下来的命运就可以避免了。
三、总结全文,练习巩固 T:孩子们,学了《惊弓之鸟》,我们既认识了射箭能手更羸,又知道了什么是惊弓之鸟,那你们从他们身上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练习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出自《战国策.楚策论》的一则成语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以更羸为主线,以魏王为辅线,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起步一年,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试用因为„„所以„„说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教学难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听大雁声音,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大雁的叫声,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第十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大雁声音导入,直接引出故事主要人物,进而引出第一自然段。
二、走进《惊弓之鸟》,分析人物对话 1.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更羸?什么叫能手? 2.我们班都有哪些能手?
3.更羸为什么被成为射箭能手?你觉得更羸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的?(1)学生各抒己见,尝试朗读(2)集体朗读
4.不用箭就能射下来大雁,同学们你们相信吗?魏王相信吗?哪个词说明魏王不相信?(1)学生尝试朗读魏王的话
(2)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魏王的话。
5.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从这句话中,你看出更羸是个怎样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魏王的话
设计意图:本文以人物对话展开描写,因此分析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心理显得及其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特征,理清故事发展情节。
三、抓住关键字词,了解更羸射箭过程
1.更羸成功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1)出示第五自然段,抓住“蹦”字,理解更羸射箭过程。(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两个“直”的含义。(3)指导朗读本段。2.这个时候,魏王的反应怎样?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1)抓住“大吃一惊”,指导朗读魏王的话。(2)明确大雁掉下来的大概原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是典型的一词多义。通过联系上下文和道具表演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分析“拉弓射雁”之具体原因,明晰推理过程。1.自读第九自然段,画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和他的分析。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3..了解学习因果倒装句,学生尝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更羸的分析。4.出示几组词语,学生根据因果关系进行准确排列。
5.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魏王或者士兵,听到更羸的分析,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段话,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回到课题,领悟人生哲理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你生活中有没有“惊弓之鸟”这样的经历?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互动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六、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亲人听。2.收集一些成语故事。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善于)观察:飞得慢
叫声悲惨
(准确)分析:受过剑伤
孤单失群
(正确)判断 教学反思: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三年级 的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的朗读水平,但并未很好的掌握朗读技巧,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人物对话,了解人物品质与心理。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
10、惊弓之鸟(两课时)
教材简说:这是一个成语故事,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共九个自然段,按先果后因展开叙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会思考,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链接:楚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
第一课时 3月20日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出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并要求:(1)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2)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用指定符号标出。(3)标出自然段序号。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多音字读音。如:“因为”的“为”读音是“w6i”、“更羸”的“更”读音是“g5ng”。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3.让学生说说读书时遇到哪些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筛选后纳入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4.教师适当解决一些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本课共有4个生字,都是形声字。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特点:即偏旁部首表示这个字的义类,基本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掌握生字的字形及读音。
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生字在书写时易错的笔画。
如:“魏”左边“委”字的“捺”,要写成“点”,“女”字的“横”,要写成“提”。3.用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三)理解词语。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出示重点词,让学生巩固练习。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在本课指更羸是个对射箭非常熟练,有这方面高超技艺的人。本事——口语,指本领、能力。本课指魏王不相信更羸具有只拉弓,不射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本领。孤单失群——指失去了同伴,无依无靠。孤单:单身无靠。失:离开。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魏国——我国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不幸,令人伤心。愈合——指伤口合上了,长好了。
拼命——把性命豁出去;舍命。比喻用最大的力量。
(四)作业。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及词语。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惊弓之鸟》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谁来复述一遍?
2、就是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请更羸去郊外打猎,发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更羸与魏王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样对魏王说的?
2、汇报,更羸看得怎样?(仔细)
就是因为更羸看得仔细所以他对魏王说什么?
3、指导朗读:更羸的话,读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觉。
三、学习第3~8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来吗?)
2、魏王也不信,他说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过”)
3、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看课件)课文中哪一段描写刚才的情景的?(5)
4、女生读,找出那一个字直接导致大雁掉下来的?(嘣)
5、就因为“嘣”的一声响,大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6、比较句子。
7、看到这样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说的?他的神态怎样?(理解:大吃一惊)
四、学习第9段
1、假如是你跟魏王去打猎,你有这样的本领让大雁掉下来吗?那更羸一定是神仙,否则他为什么会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他是怎样判断的?
2、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断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分析的?
4、课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鸟,当孤单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讨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6、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五、谈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从更羸身上学习到什么?
2、从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六、练习对话
1、请用直线画出更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魏王的话,自己先读读。
2、分角色朗读。
编一编,续一续,魏王会说什么呢?
七、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成语词典找出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谁来说说?
3、出示教师收集的。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看:飞得慢
害怕
更羸
听:叫得悲
裂开
掉下来
教学反思:
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说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积极回答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情理中引入新课。之后,同学们充满渴望的自由读课文。教师问:“同学们刚才认真读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谁就多读一读他的话。”在读文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抓住了更羸人物的优点,让学生自己由发挥说说续集,基本上可以站在魏王的角度进行对他评价。效果不错。
第五篇: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旧治乡李三牌小学田延艳
教学目标:
1、识记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通过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方法,理解“愈合、裂开、悲惨、能手”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4、通顺连贯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2.3 教学重点:2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平时都积累了很多的成语,那么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一望无边 人山人海 四面八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新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大家一定要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10个生字词,强调“更 拉弦、悲惨、愈合”的读音。魏国、射箭、打猎、拉弦、大雁、惊弓之鸟、悲惨、痛苦、愈合、裂开(指明读,开火车读,要求不但读准,还要读好)(2)齐读这些词,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太容易理解?
悲惨:出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愈合:伤口合拢了,长好了。
3、练习写字(1)打开书,看到生字表,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写好? 左窄右宽:魏、猎、弦、惨 左右相当:射 上窄下宽:箭 上宽下窄:悲、愈 上下相当:裂(2)把这些词语工整地写在检测题上。(注意写字姿势 三个一)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故事中,谁给你印象最深?他是什么人?
2、故事中的鸟指的是什么?
3、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四、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1.分组讨论,找出答案,总结故事内容。2.展示交流。
3.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就把这只大雁给射下来了)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字词,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好了,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去继续学习。
六、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