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惊弓之鸟(三年级上册)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宣化小学 耿晓妮
教材分析 :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一故事,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首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没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原因。更羸之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值得学习的。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魏王怀疑、惊讶的语气和更羸自信的语气。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4、练习用 “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说清楚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
5、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法及学法: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2、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更好地突现本校语文组的教研课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请大家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写完后齐读课题)
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本课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学生认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一只大雁射下来的事。)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相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会更棒)。
二、细读理解课文:
1、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几段描写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经过。(1-4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描写大雁和更羸怎样射下大雁的句子,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体会。
3、汇报:好了,谁来读读描写大雁的句子:(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平时我们也见过大雁,你发现这只大雁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大雁有什么不同吗?(单只、鸣、慢飞)
同学们说得太对了,看来你们都仔细观察过。
(2)更羸又是怎样射下这只大雁的呢?读读你画的句子。更羸是怎样做的,谁能表演一下。怎么样,像不像射箭能手呀? 思考:哪个字置大雁于死地?用笔圈出来。(“嘣”)指导朗读:强调“嘣”字的读音,这个“嘣”字要读重音,还要响亮。(指名读读这个句子。)大雁听到弦响,开始是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直掉下来,句子中用了两个“直”,这两个“直”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学生理解)
(“直往上飞”是一个劲地、拼命地往上飞,飞得急;“直掉下来”是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这个句子该怎么读呢?自己先练一练。(带上动作)指名读: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3)这几个自然段中还有更羸和魏王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各是什么样的? 汇报:谁来说一说更羸是什么样的语气?(自信)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随机:老师听出来了,你有信心,但似乎信心不足)同学们想一想,更羸是和魏国的大王说话,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敢这么说吗?那谁能读出信心十足的语气?
魏王是什么语气?(怀疑)谁能读读? 更羸是怎么回答吗?仍然是信心十足。谁再读?
4、如果你就是魏王,看见更羸只拉了一下弓就射下了一只大雁,你什么感受?(惊讶)
是呀,魏王也大吃一惊,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 谁还能读出惊讶的语气?
5、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吗?你们怎么知道的?请你再来读一读。(带上表情读第六段)
6、啊,原来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他是用怎样的语气问更羸的?(惊奇)指名朗读第七段。
7、更羸是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课文的哪段告诉我们的?(第八段)请你读一读这段。
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想一想更羸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同桌之间讨论讨论。汇报:更羸首先仔细地观察了。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更羸看到了大雁飞得慢,听到了它叫的声音很悲惨。接着汇报:接下来更羸就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他是怎么分析的?(出示课件)
8、文中是先说结果,再分析原因,这样说是先“果”后“因”,你能不能先“因”后“果”用“因为......所以……”这对关联词语把句子换一种说法?(出示课件)
大雁因为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的悲惨。它一听到弦响,因为心里很害怕,所以拼命往高处飞。因为它一使劲,所以伤口又裂开了。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然感悟这种句式结构。)
三、课堂总结:
1、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一起看看更羸的判断是怎么一步一步地作出来的。
更羸先是仔细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准确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了大胆的判断。这样才有了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创举。
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最后让我们再来一齐读一读这一段,回味更羸的分析推理的方法。
2、同学们喜欢这个小故事吗?想不想分角色演一演?朗读时要适当地加上自己的神态与动作。
四、拓展知识,理解寓意: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害怕弓箭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害怕的意思;“弓”就是弓箭;“之”是“的”的意思。“惊弓之鸟”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在你读过的故事里或者生活中看到过这种人吗?
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就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箭伤 不用箭 只拉弓 叫得惨 孤单失群 掉下来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我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在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以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其蕴含的道理。
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如:教学第八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我以“引读”为主,引导学生用朗读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通过师生对读,一呼一应,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境地,初步感悟这种因果关系的句式,在此基础上悟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再如:在练习读魏王说的话时,我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先指名读,学生评价;再示范读,学生感悟;接着抓住魏王“疑惑”和“大吃一惊”、“奇怪”等进行现场指导读,让全班学生练习,读出魏王“怀疑”和“惊讶”的语气;最后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这样由点及面,以点带面,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达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境界。读的形式多了,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表达形式也领悟到了。这节课的收获很多,但是缺憾也不少。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在课堂总结时,我担心拖堂,遗漏了两个重要的环节——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也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这是我这节课教学中最大的缺憾。经过大家的评课,我明白了上课首先要保证环节齐全,即使有点拖堂也要把自己设计的内容上完,否则就像雷校长说的,让人感觉好像龙画好了却没有点睛。最后的一笔,也是最重要的一笔,千万不能遗漏掉。这是我这节课的败笔,我很惭愧,也很悔恨,怎么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人不能两次掉进同一条河里,这次的失误我会永远记住,以后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节课还有一个需要完善的地方,就是在让学生练习用 “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说话时,除了引导学生说清楚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说其他方面的内容,这样就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练习造句说话,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习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有一个急需提高的地方,就是我制作课件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是以后教学的常用资源,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请教。希望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能尽快地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使用。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有优点也有不足。总体来说,我自己不太满意。我一定会认识不足,汲取精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学习,永不停步。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旧治乡李三牌小学田延艳
教学目标:
1、识记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通过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方法,理解“愈合、裂开、悲惨、能手”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4、通顺连贯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2.3 教学重点:2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平时都积累了很多的成语,那么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一望无边 人山人海 四面八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新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大家一定要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10个生字词,强调“更 拉弦、悲惨、愈合”的读音。魏国、射箭、打猎、拉弦、大雁、惊弓之鸟、悲惨、痛苦、愈合、裂开(指明读,开火车读,要求不但读准,还要读好)(2)齐读这些词,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太容易理解?
悲惨:出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愈合:伤口合拢了,长好了。
3、练习写字(1)打开书,看到生字表,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写好? 左窄右宽:魏、猎、弦、惨 左右相当:射 上窄下宽:箭 上宽下窄:悲、愈 上下相当:裂(2)把这些词语工整地写在检测题上。(注意写字姿势 三个一)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故事中,谁给你印象最深?他是什么人?
2、故事中的鸟指的是什么?
3、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四、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1.分组讨论,找出答案,总结故事内容。2.展示交流。
3.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就把这只大雁给射下来了)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字词,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更羸是怎样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好了,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去继续学习。
六、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三篇:三年级《惊弓之鸟》说课稿[推荐]
三年级《惊弓之鸟》说课稿
三年级《惊弓之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这是一则成语故事,主要是讲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比喻受到一点惊吓就害怕得不得了。通过学习这则成语使学生知道更羸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针对这一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能够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已经具备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并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法是:自主探究,以分角色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a、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不少成语故事,谁能说一说学过哪些成语故事?(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叫《惊弓之鸟》。谁先说一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b、已经预习课文了能不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蕴含的感情
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描写人物神态的“大吃一惊、小小、更加奇怪”等重点词语,由此融入不同的角色感情,在不同的角色体验过程中,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生动有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感情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3、引导点拨、突出难点
在理解更羸说的那段话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为了化难为易,我让学生读完这段话以后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段话的意思说出来,“因为听到弦响,随意心里害怕;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学生清楚明了,接着,再请同学用另一种形式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如:大雁只掉下来,是因为伤口裂开了。(这样的句式练习,尽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也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知识,获得运用新句式能力)。
最后设置疑问: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最后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再次揭题。
4、课后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2、课外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讲给大家听,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样的作业布置,使学生对这个成语有更深的理解,并能更多地了解其它的成语故事。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空中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因此而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
根据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学习因果关系句式,会用因果倒装句进行句式转换。
3.学会用查字典找义项的方法理解“能手”及“直往上飞”、“直掉下来”两个“直”的意思。
4.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更羸说的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从而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
5.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更羸的话,知道他为什么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2.会用因果关系的句式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掌握本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知
(重点关注:分别从字音、朗读及简单问题来看孩子是否认真独立完成预习作业)T: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惊弓之鸟》,齐读课题2遍。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T:昨天李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不知道孩子是否认真完成了预习,现在李老师要检查检查。出示黑板上的习题,抽生上台做。
T:讲解疑惑就是怀疑,不相信的意思。
T:看来孩子们在识字方面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真了不起。现在,请孩子们翻书,60页。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2.检查朗读的预习情况
T:现在李老师想检查下孩子们回家读书的情况。有信心吗? T:全班齐读课文,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孩子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
T:看来孩子们昨天的预习完成的真不错,值得表扬。李老师要问问题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啊? S:更羸(师板书)
二、?整体入手,学习新知
1.勾画出更羸是什么样的人的相关语句。
(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及准确勾画的能力。)
T: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请孩子们快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勾出来。抽生读,CAI出示。
T:找得非常准确。全班齐读。
2.学习用查字典找义项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T:李老师有疑问了?什么叫能手呢?我们先来看看“能”的意思。CAI出示,在能手这个词语当中,“能”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选择。T:非常准确。“能手”的“能”就是有才干的意思。那能手就是有才干的(人)。
文中写更羸是(射箭)能手,就是指在射箭方面有才干的人。那我们通常把画画画得很棒的人叫(画画能手),很会下棋的人叫(下棋能手)。
T:懂得学以致用,真了不起。我们从射箭能手这个词知道了更羸在射箭方面非常厉害,在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语让你知道更羸了不起呢? S:有名 T:“有名”的近义词?抽生快速回答:有名——著名、出名
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回答中找到答案,并快速在书上做上笔记。
师小结:原来在这么短小的一句话中有这么多信息,带上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这句。3.整体入手,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T: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讲的是更羸的故事,那课文到底讲的是更羸的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
T:同意吗?看来大家很会读书。课文开头介绍了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接着通过写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掉下来的故事证明了他确实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让孩子整体了解课文结构,为写作奠定基础)
那么大家从哪儿知道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掉下来了呢? S:4自然段
T:CAI出示。全班齐读。
4.通过查字典看义项的方法理解“直”
T:李老师觉得你读直往上飞的时候读得特别号好,老师采访下你,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T:字典上对这个“直”有这几种解释,你们觉得这个“直”是什么意思呢? T:还有一个直,又是什么意思呢?
T:孩子们真会理解。带着理解,我们齐读第四自然段。5.通过引读,引出思考
T:引读——“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男生读)
更羸笑笑说:“”(女生读)魏王更加奇怪了,问:“”(全班齐读)
T:是啊,我们都想知道,那就听听更羸怎么说的吧!默读第8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更羸是从大雁哪些表现知道大雁受了箭伤。6.重点分析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 更羸听到——大雁叫的很悲惨 用眼睛看,耳朵听,这就是观察。(板书 仔细观察)更羸就用通过他的所见所闻,由此展开了思考。
CAI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 “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T: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他想…… T:更羸听到大雁叫的悲惨,他又想…… T:这只大雁飞得慢的原因是…… T:这只大雁叫的悲惨的原因是…… 7.因果倒装句句式转换训练 T: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因果关系的句子。因为表示原因,所以表示结果。谁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因为(),所以()。T:小结:我们在表述因果关系的句子时,可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常用的句式就是因为……,所以……。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它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不同的是,结果在前,可以省去“所以”,但后面一定要强调“因为”。8.学生通过因果句式自主学习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
更羸通过仔细观察,做出了大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判断,由这些判断,更羸又是怎么思考的呢? CAI出示 T:他想:(引读)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他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是啊,孩子们,你能用上刚才我们学到的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试着把这句话说清楚吗?
T:是啊,因为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所以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因为它心里很害怕,所以“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因为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T:更羸就是通过层层推辞,缜密思考。孩子们,真了不起,我们再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更羸的思考表达得更清楚。
T:刚才我们学习了另一种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结果在前,原因在后,有信心反推试试,把它说清楚吗?
大雁掉了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伤口又裂开了,是因为“它一使劲”,它一使劲,是因为“拼命往高处飞”,它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它害怕”,它害怕是因为“听到弦响”,听到弦响,害怕是因为“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T:再说一次。
9.印证更羸之前的分析
T:看来,更羸啊,不仅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他还经过层层推理,判断出大雁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能掉下来。
事实是不是真如更羸所分析的那样呢? CAI出示第4自然段。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心里很害怕,拼命地“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齐读
T:果然如此。更羸的分析完全正确,事实和他思考的一模一样。10.归纳课文,理解更羸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T:那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更羸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了吗?(看板书)先自己说说 T:真了不起,今天的课你没有白上,学会了用“因为……所以……”来完整地回答问题。学有所获。
那大家是不是都会说了呢?
T:现在要考考大家了,我们不但要用上“因为所以”,还要加入“不仅而且”,谁来试试? CAI出示句式,填空。
11.理解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T:是啊,我们从这个只拉弓不射箭的故事中更了解更羸了,他确实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但这只大雁真的是被更羸的箭射下来的吗?它是怎么下来的? 12.理解“惊弓之鸟”
T:大雁之所以被吓下来,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听到弦响,心里害怕。
我们就把听到弦响害怕的鸟叫做惊弓之鸟。惊弓之鸟就是被弓箭惊吓的鸟儿。
T: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像这只大雁一样,曾经受过伤害,后来一遇到惊吓就害怕,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惊弓之鸟。
T:这只惊弓之鸟,本来就受伤了,很可怜,听到嘣的一声弦响还掉了下来,真悲惨啊!那它能不能避免这种悲惨呢?
T:是啊。如果它听到弦响,不害怕,不自己吓自己,继续慢慢飞,掉下来的命运就可以避免了。
三、总结全文,练习巩固 T:孩子们,学了《惊弓之鸟》,我们既认识了射箭能手更羸,又知道了什么是惊弓之鸟,那你们从他们身上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练习
第五篇:三年级《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三年级《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三年级《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突出特点是对话较多。
我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将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理的方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首先从释题开始再次引导学生关注到课文的中心问题:更羸看到大雁作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接着通过找关键句段、读关键句段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用“之所以——是因为观察到——想到——”的句式来看板书解答中心问题。
第二个板块:分角色朗读。通过让学生议议:如何把对话读好,指导学生看提示语、设身处地、抓重点词语来朗读;紧接着让学生同桌对练、指名读、师生对读、评议结合等方式达到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目标。
第三板块:写一写:课文最后更羸说完,魏王有会如何说呢?引导学生通过写一写进一步体会更羸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优点。
第四个板块:谈收获,深化认识,包括明晰“惊弓之鸟”的比喻意与现实意义。
反观整个教学过程,精彩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来归纳中心问题的答案。本课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因果倒装,强调原因。这样,能让学生习得这种句式并学会组织语言来解决中心问题。
二、让学生自己谈如何读好对话,通过调动学生以往经验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三、小练笔:在结尾补写魏王听了更羸的话后会怎么说以及谈谈学习收获,这两个环节不仅深化了对学生对主题的认识,更将听说读写贯穿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没有注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在第一个板块中,有的学生谈到那只鸟也太不聪明了;而我当时只在意如何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想节外生枝,因此,并未对学生的想法作进一步的推敲。其实学生的这种看法能从另一个角度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更累得深谙鸟的心理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更羸的技艺高超,引导学生进一步与文本对话。
二、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虽然有学法的指导,但未真正落实到位。如:看提示语读,并未明确告诉学生提示语的作用;在抓重点词语来朗读时,我自己未关注到重点词句:如更羸的话“请让我试一下”,备课欠深入细致。对话内容不难理解,可有的词语句子较拗口。如描述更羸射雁的过程的语句:“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段话中“拿”和“拉”音非常接近,句子也较长;更羸解释能不用箭射大雁的原因的一段是一个大句群,比较难读;象这样的句子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先把句子读流畅,才能读出味道来。
三、随文小练笔时,我应该先让学生谈谈对更羸的看法,小结一下再让学生写,这样学生更有方向,更能加深认识。另一个就是在写完话后,学生表现挺好,特别是对于引号运用掌握得非常好,我却只让学生在书上写,没有指名上台写。如果让学生上台来板演,我想一个能让还没有掌握对话标点的运用的同学掌握,加深印象,另一个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让他们更充分地享受成功的乐趣。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看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