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40+56 =56+40)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
投影上展示交流。)
4.用字母表示交换律:
刚才大家想出的等式都很好,不仅能把我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而且比语言叙述更简洁。其实这个规律,是加法的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板书:运算律)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加法交换律。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
5.巩固练习(抢答)。(屏示: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
出示:96+35=35+□
204+□=57+204
37+□=59+□
76+□=□+76
这4道练习都用到了哪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
回到操场,刚才是跳绳的同学,现在有什么变化?(屏示:23个踢毽子的女同学)
仔细看(屏示大括号),你看懂了吗?(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有三部分,你打算先求什么?(跳绳的有多少人?)(屏示动态结合过程)会列综合算式吗?(28+17)+23。
师:你给28、17加上了括号,表示什么?(先算28加17)先把跳绳的人数合起来,再加上踢毽子的人数。
还可以先求什么?(女生的总人数)(屏示动态结合过程)现在算式怎么列?
28+(17+23),现在括号加在了什么位置?表示什么?(先算17加23),也就是先把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再加上男生的人数。
两道算式都能求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会计算吗?要求:
一、二两组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算第二题: 汇报:两道算式都等于68人,得数相同!
2.比较异同点,连成等式。(屏示:(28+17)+23,28+(17+23))
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运算的顺序不同,为什么得数还相同呢? ——因为两道算式都是把28、17、23三个加数相加。
师:三个加数是相同的,就连先后的位置也相同,所以得数相同,连成等式!(动态屏示等式:)
3.感知众多案例,积累感性认识。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算式,注意看!(屏示:(13+45)+25,13+(45+25))
猜一猜,它们的得数可能会怎样?悄悄告诉同桌!
同桌分工,一人算一道,看看结果怎样? 汇报:左右得数相同,连成等式!(屏示:“=”)再看,(屏示:(36+18)+22和36+(18+22))。
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
认为相同的举手!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都是这三个数相加,只不过运算顺序不同,但得数还是相同的)口说无凭!(屏示:?)还得算算!左边?右边?得数确实一样,你们真厉害!(?消失)
猜得这么准,你们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什么规律了?能说说吗?(屏示三组等式)这三组等式中都是三个数相加,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都怎么样?(不变)。
4.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
像这样举出的例子,被同桌证实和不变的举手!有没有同学举出的例子左右两边和不相同的?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屏示省略号)
5.归纳加法结合律。
看来,我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巧合,三个数相加一定有规律!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师: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现在需要几个字母?(3个,a、b、c)
你能用丰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板书:(a+b)+c=a+(b+c))
6.小结。(略)
四、巩固练习。(作业纸)
1.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2.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75+25)+48
(2)45+(88+12)
B.16+72
(3)75+(48+25)
C.(45+88)+12
真了不起!完成得这么好,还有两道算式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呢,愿意吗?如果这两道算式得数相同,你就起立证明自己的观点,看谁反应快!准备!
(84+68)+32
84+(68+23)哎,站了又坐下去,怎么回事?不能连!为什么?(三个加数中有一个不同了)哪个加数不同?一个是32,一个是23,既然两边不等,那你知道哪边大吗?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看题要仔细)
3.渗透简算意识。
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
45+(88+12)
(45+88)+12
时间到!停笔!我宣布,一二两组快!三四两组慢!老师这样评价,你们有话要说吗?尤其是三四两组!不公平?左边算式中先算88加12,正好凑成100。右边呢?(凑不成100)能凑整的快是吗? 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师出示:75+(48+25)(75+25)+48
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为什么都选这道?因为先算75加25正好得到100。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研究的内容!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乐丰乡水炉完小:宁德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会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不只会帮助我们节省在路上的时间,还是一项非常时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沿路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骑车旅行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不少新知识。
二、新课学习1.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的车上装有里程表。我们来看看他第一天的骑了多远吧!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找出复合交换律的两位同学进行汇报,或者由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
40+56=56+40。
这样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由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演出几个典型的,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交换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a+b=b+a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59 +()=()+36(2)18 +25=()+()
(3)59 +()=()+36(4)59 +()=()+36
四、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大家已经会应用了,真不错。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李叔叔吗? 让学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详细的记录了他的行程,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记录手册,肯定能回答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加法结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用什么法计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来用这样的一个连加的算式就能解决李叔叔的这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这道加法题吗?
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教师巡视后,找出复合结合律的几个学生汇报,或者投影展示。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88+104)+96=88+(104+96)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写一写。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结合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256+99+44=(□+□)+□(2)125+32+1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来复习一下加法的运算律,你还记得哪个?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课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吧。
请你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写下来。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让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探讨: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来完成这个计算?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425+14+186(2)75+168+25(3)245+180+20+155(4)67+25+33+75
四、课堂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探究活动 加法运算定律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好,除了要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外,还要掌握一些巧算的方法。
1.比如说下面这道题:502+799-298-94 这是一道加减法混合运算,每个数都接近整百数,计算时可以先把这些数拆成两部分,再把整百数与整百数相加减,零头和零头相加减,最后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502+799-298-94 =500+2+800-1-300+2-100+3 =(500+800-300-100)+(2-1+2+3)=900+6 =906 试一试
(1)307+205-399-108(2)208+494-198-293 2.再比如说:487+321+113+479 487和113,321和479分别可以凑成整百数,我们可以通过交换位置的方法,也就是应用加法结合律,487+113得到600,321+479得到800,600+800=1400。试一试
89+123+11+177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文山州砚山县稼依镇中心学校 作者姓名:高永华 联系电话:*** 邮编:663107 电子邮箱:340539052@qq.com 详细通信地址:文山州砚山县稼依镇店房小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符号、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在我们班里,有会骑自行车的同学吗?你最远骑到过什么地方?(学生发言)
师: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自行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观看场景
师:你能从场景中得到哪些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指名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问题:
李叔叔上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的路程?
3、解决问题
师:谁能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
二、探究学习新知识。
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2)、观察对比
师:以上这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结果怎样?那么下面这组算式○里填什么符号?
课件出示:40+56○56+40
生1:填等号。
师:你们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1:50+43=43+50 60+27=27+60 师:总结以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3)、揭示规律
师:观察的很仔细,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生1:加法交换律。(4)、全班总结,师板书: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5)、用符号或字母表示。
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生1:我喜欢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 ▲+★=★+▲ 生2:我喜欢用这样的字母来表示 a+b=b+a(6)、根据加法交换律完成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 300+600= + +65= +35
2、加法结合律
(1)、出示例2主题图。
(2)、生叙述题意,分析数学信息。师:你们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发言)。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先后出示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图:
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56-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
教案
四年级一班张静
教学内容:课27、28页,加法运算定律
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A、36+2929+36
B、68+5151+68
C、72+1313+72
二、新课
(一)、教学例11、讨论: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结果:相同
位置:交换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学生读一遍)
36+29=29+36
68+51=51+68
72+13=13+72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什么?(加法交换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2、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课件出示字母表达式)
3、师:其实我们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就是课本28页例1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
4、同学们知道以前哪果就用过加法交换律吗?
5、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300 + 600=++ 65 =+ 3525 += 75 +36+= 64 +56+44=+a+= 12 +
6、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额头的内容?(学生回答)
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 104 + 96 88 +(104 + 96)
= 192 + 96 = 88 + 200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288(千米)= 288(千米)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写成:(88 + 104)+ 96=88 +(104 + 96)这样的规律,我们也人它一个名字叫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
7、打开课本29页看书。(找一名学生读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完成29页练习。
8、练习(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369 + 258 + 147 = 369 +(+)
(23 + 47)+ 147 = 23 +(+)654 +(97 + a)=(654+)+
9、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 + 280 = 280 + 390a + 40 + 60 = 40 + 60 + a
(10 + 30)+ 50 = 10 +(30 + 50)20 + 50 + 80 = 20 + 80 +50
A + 600 = 600 + A30 +(50 + b)=(30 + 50)+ b10、课本31页,第四题。
11、游戏。
三、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P31/3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科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坦洲镇七村小学教案页
课
题: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
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 3 课时,第 3、4 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3 月 8 日
一、主题图 引入情境,形成问题
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2、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
3、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5、提出猜想。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 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事例验证。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
(3)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称为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①()+165=165+35 ② 1013+214=()+()③ 80○50=50○80 ④ 48+29+52=48+()+()⑤()+()=()+()
坦洲镇七村小学教案页
(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布置:P31第3题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表示:a+b=b+a
第2课时,3 月 11 日
一、情境引入,形成问题
1、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自主列式计算。
4、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5、讨论:
(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坦洲镇七村小学教案页
2、验证假设。
(1)个别举例验证。
(2)自由举例验证。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3)寻找生活实例。(4)小组讨论并归纳。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
3、形成规律。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加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几个加数可以“凑整”
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28+36)+64=28+(□+64)
□+235+65=78+(235+□)182+18+276+24=(182+□)+(□+24)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a+(b十c)○(a+b)+c(33+232)+3768○33+(232+3768)418+(56+82)○(418+82)+43
3、P30做一做 作业布置:练习册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 =288(千米)=288(千米)(88+104)+96=88+(104+96)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第3课时,3 月 12 日
坦洲镇七村小学教案页
一、基本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二、创设情境,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4)小结并揭示课题。
(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三、自主练习,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作业布置:练习五(5)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200+250 =45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