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五、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五、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①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课前准备
① 实物投影仪
② 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 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全班交流。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 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 “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① 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② 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① 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② 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③ 鼓励学生投稿。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 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 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 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 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日积月累
① 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 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 背诵名言。
⑤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 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 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 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 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 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第三篇: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自由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2.平时要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3.积累关于友情的诗句和关于“言”的词语。学习准备
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习作 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我的发现 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2.开火车轮读词语。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b.指名读。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a.小组说。b.全班交流。拓展活动 1.说“笔”。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2.课后积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有趣的话题,收集在成长记录袋里。教后反思:
为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本次口语交际我配合活动进行,如举办“小小世界博览会”“世界之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或“做导游”等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我还引入最近的世界大事,展开主题讨论。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课时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式来识字。2.会区分形似字并加以运用,会用词语说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园地七。老师希望大家在学习语文园地七的时候仔细观察,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用你们的小嘴巴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给大家。(板书课题)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教师出示“吵、胖、岁、现、票、交、弓、甘”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并指名朗读。
2.教师去拼音让学生读一读,并让学生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由讨论。
3学生说说在今天的识字中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学生回忆所认识的字中哪些也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记。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 1比一比,填一填。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上的四组形似字,让学生认读,并指名起来领读。(2)学生说说每组字的特点,以及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差异。(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说一说自己怎么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教师评议。(4)教师指导和总结,说明形似字之间的差异和书写时需要注意之处。
(5)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指名回答。大家评一评是否有错。(6)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再出示几个例题,让学生练习。2.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展开想象说几句话。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八个词语,让学生认读,并指名起来朗读。
(2)学生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与词语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应连线。(4)学生分组合作,一起交流、讨论如何用每个词语说话,并尝试用多个词语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5)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大家评一评哪组句子说得又好又准确。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分组朗读课本上的生字词。2.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识字方法。
第五篇: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3.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①指名朗读,齐读。
②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能感受到什么?作者是抓住榕树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2)
(3)
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①指名朗读,齐读。
②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能感受到什么?作者是抓住月亮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2.练一练,学运用。
(1)平时读书的时候,遇到这样的词句,我们可以品味、积累。回忆自己读书时遇到过的这样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
①小组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a.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写出了月亮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b.我们都跑了出来。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看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现了月亮的明亮。)
c.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的天堂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
d.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通过对画眉鸟动态的具体描写,表现了鸟的天堂鸟的自由和快乐。)
e.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忙忙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通过对归鸦和大雁的动态描写表现了秋天的美。)
f.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通过对萤火虫的动态描写,表现了夏夜的迷人。)
3.我拓展,我积累。
(1)什么是静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
(4-6)
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
静态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方法。就其手法说,主要有白描、细描等;就描写对象说,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等。这种描写是为客观事物本体造型,以寄托作者的情感,也为读者创造了具体感人的形象,从而实现描写的目的。
(2)什么是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包括比拟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是记叙文中运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常与静态描写联袂相生,从不同角度刻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征。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3)动态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
①概念不同。
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如大地、山冈、房屋、树木、器物。)
②作用不同。
静态描写:其任务就是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动态描写:它与静态描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它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设计海报.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2)学生观察。
(3)互相交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说说从图片上自己都了解到了什么?
(7)
(8)
(9)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5)教师评议,引导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要素。
①图形:海报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图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②文字:具有说明作用。如果海报设计中没有文字,将无法说明准确的传递信息。
③色彩:具有象征性。
④版式:构图。
2.练一练,学运用。
(1)提出练习要求: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要有打动人的宣传标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
(2)设计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3)表现方法——绘画制作。
(4)独立设计。
(5)学生完成作品互评,发表各自看法,提出改进意见。
3.我拓展,我积累。
(1)了解海报。
①海报的由来
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旧时,海报是用于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帖。上海的人通常把职业性的戏剧演出称为“海”,而把从事职业性戏剧的表演称为“下海”。作为剧目演出信息的具有宣传性的招徕顾客性的张贴物,也许是因为这个,人们便把它叫做“海报”。
海报一词演变到2013年,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了,同广告一样,它具有向群众介绍某一物体、事件的特性,所以又是一种广告。海报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其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
海报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多用于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海报中通常要写清楚活动的性质,活动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海报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
②海报的分类(图文对照,尝试分类)
a.政治类:传播政治思想,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的海报。如“我们不能忘记”、“喜迎十九大”。
b.文化类:传递文化,体育信息的海报。根据宣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如运动会海报,音乐节海报,电影海报等。
c.公益类:是通过表现的主题来碰撞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领域的海报。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是绿色环保和创造人类和谐环境的基础”海报;以人类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吸烟有害健康”海报。
d.商业类:以宣传商品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制作的海报。
e.娱乐类:传递娱乐信息的海报。
(10-13)
(14)
③海报的特点
a.广告宣传性:海报希望社会各界的参与,它是广告的一种。有的海报加以美术的设计,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活动。海报可以在媒体上刊登、播放,但大部分是张贴于人们易于见到的地方。其广告性色彩极电视剧《云中歌》海报其浓厚。
b.商业性:海报是为某项活动作的前期广告和宣传,其目的是让人们参与其中,演出类海报占海报中的大部分,而演出类广告又往往着眼于商业性目的。当然,学术报告类的海报一般是不具有商业性的。
④海报的用途
a.广告宣传海报:可以传播到社会中,主要为提高企业或个人的知名度。
b.现代社会海报: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为大数人所接纳,提供现代生活的重要信息。
c.企业海报:为企业部门所认可,他可以利用到控制员工的一些思想,引发思考。
d.文化宣传海报:所谓文化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多么偏僻的角落,多么寂静的山林,都存在着文化明星海报。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常见的海报,简述其样式及内容?并说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对海报设计作了初步尝试和探索,不少作品都具有运用了海报的独特语言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了打动人心的宣传语;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体现了丰富而新颖的创意,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参与元旦联欢会的热情。有机会可以尝试利用多种形式创作,为我们的校园,为自己多彩的生活设计出更美的作品。
(二)把画面写具体。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读句子
①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②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2)读上面两组例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①作者抓住归鸦的动态特点,把画面写具体。
②作者抓住桂树的静态特点,把画面写具体。
2.练一练,学运用:仿照例句写一写。
(1)课件出示: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①小组交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思考交流,与“清澈的小河”这一画面有哪些相关的静态和动态的事物。
(15)
(16)
(17)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把画面写具体。
③课件出示: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晴天,明静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树木,就像一幅大自然的风景画。在树影下,还清楚的看到一群群小鱼儿在水中觅食。当和煦的风儿拂过水面,一道道金光在河面上闪动。
(2)课件出示: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①小组交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思考交流,与“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这一画面有哪些相关的静态和动态的事物。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把画面写具体。
③课件出示: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快乐地玩耍。一会儿仰着头蹦蹦跳跳;一会儿围着主人跑前跑后,又是摇头,又是摆尾;一会儿在草坪上滚来滚去。
(3)课件出示: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①小组交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思考交流,与“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这一画面有哪些相关的静态和动态的事物。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把画面写具体。
③课件出示:
清晨,一大片的阴云从天边汇聚过来,慢慢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好像会压到我们头上似的。天空一下子变暗了,好像到了傍晚。
3.我拓展,我积累。
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对,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
(18),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4.教师简介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③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⑥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⑦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⑧归: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8.教师简介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9.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0.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延伸阅读。
渔父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不用仙。
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
[
唐
]
张志和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不用仙。
【设计意图: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语文园地七中通过交流平台和词句段的运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积累,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