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
2.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学重点】掌握表示称呼的词语,认识相同偏旁的字,写好字形相近的字。
【教学难点】
练习看图写词说句子,积累名言谚语,能够读懂短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
2.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七”。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
1.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其中第一行表示同辈亲属,第二行表示父辈亲属,第三行是代表祖父辈亲属。
(板书: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
2.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哥哥
大哥
姐姐
表姐
弟弟
表弟
叔叔
大叔
爷爷
大爷
(重点指导生字翘舌音“叔”,整体认读音节“爷”,注意表示称谓的叠词,(1)
(2—7)
后一个字读轻声。)
识记生字:
归类识字:“姐、妹、妈、奶”都是“女”旁。
加一加:“上+小+又=叔”“父+卩=爷”
减一减:“歌-欠=哥”
形近字比较:第-弟
3.练一练,学运用。
用不同的方法给上面的词语分类:
按性别分类:
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辈分分类:
同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拓展,我积累。
这种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还有:姑姑、舅舅、姥姥、姥爷等。
【设计意图:学习表示称谓的词语,学会积累和分类,增加了学生词语的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板块二:我的发现
出示生字:
1.观察一下这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生字都有日字旁,都与时光有关;第二组生字都有女字旁,都与女性有关。)(板书:日字旁和时间有关
女字旁和女性有关)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给下面的字组词。
(8-10)
明()
晚()
昨()
时()
妈()
奶()
姐()
妹()
3.我拓展,我积累。
带日字旁的字还有“早、旬、旦”等。
带女字旁的字还有“姑、娘、姨”等。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学习了表示亲人称谓的词语,了解日字旁和女字旁的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
2.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七”。
二、学和用
板块三:字词句运用
(一)比一比,写一写
1.仔细观察这四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1)每组字都有一个相近的笔画。
(2)注意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区分,千万不要写错了。
(板书设计:弯勾、竖提
竖勾、竖折、竖弯钩、竖弯
斜勾、卧勾)
2.练一练,写一写
(1)
(2—6)
指导读帖,教师范写,学生临帖,感受每组笔画的不同。
(二)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观察图片,看图上都有什么?
提示:要围绕图片的地点、人物、景物等信息写词语。说话时,可以不受缩写词语的限制,可以写图上的景物,也可以写图上的人物活动。
(参考答案:【词语】白云
小鸟
小牛
小羊
高兴
高山
【句子】星期天,我们到农村去郊游,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绿绿的草地上牛羊在吃草。我和妹妹在草地上快乐地奔跑,开心极了。)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例:小鸟在空中飞。(说完整)
两只快乐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说具体)
云朵在天上飘。(说完整)
(1)()云朵在()天上()飘。(说具体)
(2)小牛和小羊()。(说完整)()。(说具体)
参考答案:
(1)洁白的蓝蓝的慢慢地
(2)在草地上吃草
小牛和小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青草
【设计意图:看图说词语,写词语,并用词语写一两句话,这是对学生说话写话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说写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了解生字笔画:弯勾、竖提
竖勾、竖折、竖弯钩、竖弯
斜勾、卧勾,并正确书写。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2.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七”。
二、学和用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四个八字成语,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栽、足”,翘舌音“乘”,前鼻音“进、竿”,后鼻音“乘、行、更”等。
3.介绍谚语
这道题出现的四句话都是谚语。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固定的语句,是劳动人民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4.解释谚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事物的结果来自种下的原因,有其因,必有其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不满足自己已有成就,要争取更大进步。
5.背一背。
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熟读成诵。
6.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连一连。
种瓜得瓜
更进一步
前人栽树
始于足下
(1)
(2—5)
千里之行
种豆得豆
百尺竿头
后人乘凉
7.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板块五:和大人一起读
阅读教材第102
~
页:
1.指名读短文,展示和大人读后的成果。
2.师介绍:这篇有趣的儿歌主要写了鸟、马、鱼等动物的运动的方式,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飞鸟扇着翅膀去又回;跑马四角腾空仰天叫;游鱼摇摇尾巴摆摆头。
可以先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篇小短文,读熟后,再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来表演表演各种动物运动的动作吧。
3.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4.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预设:
猴子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
猴子没有捞到月亮,他们手刚碰到月亮,月亮就不见了,因为水中的月亮只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并不是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
5.从这篇小短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要盲目地去做事。
(板书: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再读课文,感受阅读的快乐。
7.表演故事。
(6-9)
【设计意图:阅读《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学习了谚语,在大人的帮助下会读《猴子捞月亮》,明白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要盲目地去做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表示亲人称谓的叠词
日字旁和时间有关
女字旁和女性有关
弯勾、竖提
竖勾、竖折
竖弯钩、竖弯
斜勾、卧勾
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本次园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无论是生字的教学还是词语的教学,我都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在他们有所感悟的情况下,再组织交流学习所得。在交流中,也要注意不同个体的特点,保护他们的发现,给他们更多的肯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足之处:由于是练习课,所以教学时应该尽量少讲,多多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