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2、培育民族情。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共八课时,第一课时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共八课时,第二课时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1.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共八课时,第三课时
3、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共八课时,第四课时
4、我国的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 56 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共八课时,第五课时 5.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我国 56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第二篇: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六2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主题二: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参观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
中华民族建筑网 中华民族文化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主题二: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畅游民族特色建筑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2、通过了解民族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每当驻足观赏中华民族的特色建筑,总会激情澎湃,胸中涌起无比的民族自豪感。因为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一起去畅游民族特色建筑吧,让我们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特色建筑图,了解我国特色建筑概貌。
2、探索学习:主要从特色建筑的外观特点、建筑风格、修建历史、艺术珍宝等方面去搜集资料。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开展“中华民族特色建筑发现之旅”墙报设计大赛。
民族团结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三: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二、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班会上展示。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三篇:民族团结教育 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补充如下: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 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呢?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下面我们来学习,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问: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民主改革西藏前实行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如鄂仑春族)。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下跨越了几个社会历史阶段。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展示“蒙牛”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蒙牛乳业集团在哪个省?
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仅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2004年12月3日,蒙牛又做出一项惊人之举──花2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起了一个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个牧场将欧洲式、美洲式、澳洲式、亚洲式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集于一体,简直就是个“牧场联合国”。目的就是要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实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的接轨!这是推动中国乳业发展的大事。
提问: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提问: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有哪些?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 或语言翻译。
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苏联时期对车臣民族政策有偏差,导致今天车臣要从俄中分裂出去,不断制造暗杀、绑架事件、甚至发动战争。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第四篇: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我国56个名族分布的特点。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以及民族工作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教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四、学法
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阅读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我国的民族国情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1、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1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提问:那同学们知道我国56个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以及有多少自治区和自治州吗?
2、我国56个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少,但分布广。有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
[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人口占8%。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汉族遍布全国,但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和高原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和新疆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省区,云南更是我国民族数最多的省区。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小聚居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如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藏族主要集中于西藏、青海和四川,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高山族集中于台湾,回族虽散布在全国,但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针对中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二)我国的民族关系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教师讲解]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历来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民族真正平等的根本政策。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我国保护少数民族的人身自由,保证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确认少数民族成分,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维护和促进民族大团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2、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民族关系的措施:
写入宪法;西藏民主改革;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兴边富民行动;对口支援计划;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团结表彰会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最能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内容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
[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州、县三级。中国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四)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1、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3、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
(五)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公民(青少年)方面:
A.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自觉学习、宣传和拥护我国民族政策。
B.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
C.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D.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E.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
2、党和国家方面: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维护民族团结。D.发展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珍惜、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
E.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八、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搞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繁荣。作为我们个人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九、布置作业
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各自的服饰、节庆、习俗。
十、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民族国情
1、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
2、我国56个民族分布的特点
(二)我国的民族关系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民族关系的措施: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内容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四)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1、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3、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
(五)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公民(青少年)方面
2、党和国家方面
第五篇: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一、二年级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田家寨镇永丰小学 二0一六年九月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2、培育民族情。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 这样的诗句。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共八课时,第一课时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共八课时,第二课时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1.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共八课时,第三课时
3、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共八课时,第四课时
4、我国的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 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 国的 56 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共八课时,第五课时 5.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 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 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吗?
二、分组探究。
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 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6.各民族的居住;教学内容:了解各族民居;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
2、师推荐网站中华民族建筑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
6.各民族的居住
教学内容: 了解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 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 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 落于九州。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 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 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 中华民族建筑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 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四、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共八课时,第七课时 7.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 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 感到气愤。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 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 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 3. 师: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亲 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 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2.讨论交流: 《发展中的新疆》
三、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
8、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掌握一切从实际出 发,事实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 展的政策。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练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 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
二、自学指导:
1、我国 56 个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团结?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