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点和线 教学设计
点和线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基本造型元素——点和线
2、熟练掌握各种点和线的运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过程设计:
1、引导阶段
(1)、我给大家带来几种生活物品,你认识它们吗?
教师从口袋中取出各种常见的线状材料(跳绳、筷子、丝带)请同学说出他们的名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归纳:在美术中,我们把这种细长感觉的造型叫做线、线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他们都是线,但是他们有粗细、长短之分,你都认识什么线呢?
教师随机用油性笔在纸上进行示范:直线、曲线、波浪线、折线等。(2)、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黄豆、石头)
他们还能叫做线吗?我们可以把这些相对比较小的形状叫做点。点可以使圆形的,还可以是方形的,三角形的等等,学生说老师随意在纸上进行演示。(3)、教师出示珍珠项链,同学们帮助我想一想这是点还是线呢? 学生进行自主分析,请不同意见的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教师归纳:一颗珍珠就是点,一串珍珠就是线。点排列起来就是线的感觉。线是由点连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和线》
2、发展阶段
(1)、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学生寻找身上的点和线,鼓励学生细心观察。(2)、请同学们找一找老师身上有没有点和线呢?(3)、作品欣赏:
同学们知道了点和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他们在画家手中是什么样呢?下面向大家介绍两位画家朋友他们也是用点和线来作画的。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1、欣赏吴冠中的点线作品
找一找华中有哪些我们认识的老朋友,假如我们把中间的点都去电画面还好看吗?
2、欣赏米罗的抽象画作品
这是西班牙的著名画家米罗的作品,请大家注视画面,在作品中你发现了什么形象?
3、欣赏学生作品
第一幅:画面上的这些点和线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东西?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我们把一些不相干的形象组织起来,也能取得很有意思的效果。第二幅:你在这幅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分析
四、作业要求:
用彩点或者彩线创作一幅作品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
自评:告诉小伙伴们你画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点和线? 他评:同学们看这幅画画的什么呀?运用了哪些点和线?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师评:通过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老师很欣慰,所以老师要给你们所有同学一个评价:你们太棒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也永远的充满激情!
第二篇:《 点、线、面 》教学设计教案
《
点、线、面
》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了解点、线、面组合后形成的美感效果,利用点、线、面创作作品。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变化,尝试用重复、穿插、均衡等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点、线、面组合形式的美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尝试表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中感受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尝试用手工绘画设计点、线、面作品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运用富于变化,有节奏感。
教学策略
采用“感悟—发现—尝试—欣赏—创造”的教学策略,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雨”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基本的绘画元素—点、线、面。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同的点、线、面,体验不同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在欣赏中进一步体会点、线、面组合变化形成的秩序美、均衡美,学习色彩的搭配、组合的方法,最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自由地运用多种材料,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尝试运用重复、穿插、遮挡、均衡等组合方法,创作点、线、面的构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发现
认识点、线、面
创设情境“下雨了”
同学们,你能快速的把“雨”画出来吗?
展示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现的“雨”?(点—雨滴、线—云中落下的雨线、面—云、水坑)点、线、面是我们绘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用点、线、面进行创作。(出示课题)
二、寻找发现
点、线、面
1.点、线、面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找一找,它们躲在哪里了?
欣赏生活中点、线、面的图片
注意观察图中有哪些不同的点、线、面
2.尝试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点、线、面图形
点:圆点、长点、几何形点等.
线:直线、折线、曲线弧线等
面:规则和不规则的面
3.想一想怎样组合能让点、线、面富于变化,又使画面更具美感?
4.让我们看看画家康定斯基是怎样运用点、线、面组合画面的。
欣赏康定斯基《红色椭圆》
画面中点、线、面的组合有规律吗?
有没有重叠的现象?
运用了哪些颜色,这样的色彩搭配产生怎样的画面效果?
总结:点、线、面的自由组合,均衡分布,融入想象,能使画面变得丰富而有趣。
三、联想创造 自由表现点、线、面
1.欣赏作品,运用了哪些形式表现点、线、面?
2.试一试,用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进行点、线、面的自由组合排列,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作品,给自己的画取个好听的名字。
说一说,哪幅作品中点、线、面的组合最有创意?哪幅作品的色彩搭配最漂亮?
第三篇:《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运笔和墨色。
2.通过玩感受墨色的变化和基本掌握墨分五色。
3.感受中国画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生宣纸上感受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用水的多少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构成才探索。
1.师生交流
(1)初次见面自我介绍
(2)教师示范用毛笔“跳舞”,画出有节奏感的点和线。
毛毛首先是芭蕾舞“挺着直直的身体”,“踮起脚尖”缓缓的走来,接着是“大跳”,这时换成了拉丁舞,来一个拉丁腿,扭动起来,高难度的动作来了,一个“侧身旋转”,最后是我中国古典舞,柔和的音乐,毛毛的身体,在原地旋转起来。慢慢的“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缓缓走来,对我们小朋友鞠一个躬。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毛毛刚刚的舞蹈,在我们的纸上,你看到的是什么?
————点和线
(3)引出课题: 《跳舞的点和线》
2、欣赏作品,共同探究笔墨技法
(1)找“毛毛的跳舞”里包含了哪些点和线。
点:圆点,尖点,其他点
线:细线,粗线,曲线。
(2)回忆毛毛的.舞蹈动作,找出国画运笔。
学生回忆并举手回答。
“挺着直直的身体”,“踮起脚尖”————中锋
“侧身旋转”————侧锋
“由下而上”————顺锋
“由上而下”————逆锋
(出示板书)
(3)师生一起感受墨色干湿浓淡变化。
a)教师示范墨加不同多少的水分产生的变化。
b)学生跟随练习。
c)学生谈感受,引出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出示板书)墨色:焦浓重淡清
3、师生擂台
(1)师:发现了毛毛的本领后,毛毛觉得不服气,想和我们的小朋友来比一比,看谁能出多种多样的点和线,还要结合我们刚刚发现的这个墨色。看看哪个小朋友胆子大一点,愿意上来和老师PK一下呢?
(2)在我们Pk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们就要仔细的看,我们画的咯,看看我们谁画的点和线最丰富。到时候老师会请你们回答哦。
(3)现在我请小朋友来为我们评评看谁的画出了不同的点和线。“谁来给我们的画评评?
(4)师:我们这同学真是非常厉害,画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点和线,也很好的运用了我们的墨色浓淡变化。
4.和大师面对面
(1)课件出示徐渭的《墨葡萄图》学生欣赏
(2)欣赏书本26页的《巫峡魂》和《小鸟的天堂》比较《墨葡萄图》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有了颜色。
(预设)学生:————————更鲜艳
(3)教师小结除了墨色变化以外,还可以增加颜色的变化
5、同龄人作品欣赏
(1)出示实物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6、学生创作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7、作品展示收藏,分享快乐
(1)黑板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点评(推荐收藏)
(3)教室点评,收藏并颁发证书
8、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师:最后老师想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中,侧锋,顺,逆锋四种运笔的方法,知道了墨加水可以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们说我们国家的中国画厉不厉害?我们国画真是厉害,真是奇妙无穷呢。
板书设计:
跳舞的点和线
运笔:中锋 侧锋 顺锋 逆锋
墨色:焦 浓 重 淡 清
【《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跳舞的点和线》教案
2.第10课《跳舞的点和线》教学课件
3.《点和线找朋友》中班教案
4.《会跳舞的鸟》教学设计
5.《起点和终点》的教学设计
6.爱跳舞的线美术课件设计
7.奇妙的点和线教案范文
8.关于认识整点和半点的教学设计
9.跳舞的石头故事
第四篇:《点、线、面、体》教学设计2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从运动的角度理解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点、线、面、体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形象思维能力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转化的思想.
(3)用点、线、面、体这些基本的数学图形来初步描述、理解、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世界,为今后对图形世界的研究打下基础.
(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性、实用性、重要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培养其研究的意识,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2.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学生的认知难点是理解从运动角度看点、线、面、体的关系,突破方法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用课件演示实验辅助学生理解,举生活中的例子,并分析例子中点、线、面、体分别指什么,来突破难点.
3.例、习题的意图:
教材114页观察,使学生通过主动观察、触摸、思考,体会图形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从构成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特征.
教材115页练习,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平的面和曲的面,理解面分为两种:平面和曲面.
例1(补充题),学生动手画线,体验“点动成线”过程,能促进对知识的发现、理解、信服.
例2(补充题),课件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线动成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3(补充题),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演示课件实验,都能促进新知的发现,课件实验是对学生动手实验的完善、补充,能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和空间观念的形成.教师请学生设计实验: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练习(补充题)1、2、3,生活中大量的事例使学生看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她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美、实用.并进一步促进对新知的理解,应用.请学生明确每个例子中“点”(“线”、“面”)是什么,是为了使学生正确的举例,明确点动成的“线”、线动成的“面”、面动成的“体”应理解为运动痕迹(轨迹).
练习5(补充题),借助实际应用问题来巩固“线动成面”.
教材116页思考,通过实例说明“点”是没有大小的,它是抽象后的概念. 例4(补充题),借助集合的思想思考问题,借助实际生活实例感受几何图形的构成,认识到“点”是构成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发展几何直觉.
教材116页练习意图:使学生形象地感知面动成体,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新课引入: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展示一组图片(图片里面既有各种立体图形,又有“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生活中的原型),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回答问题:
①图片里有哪些立体图形?
②这些立体图形有点、线、面吗?请指出来.
一组精彩的图片,创造愉悦的氛围.从其中找出立体图形和“点”、“线”、“面”,使学生看到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复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观察模型,回答问题:
请学生观察触摸自制的立体图形模型,提问: ①这些体由什么围成?面有几种?
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什么?线可分为几类?
学生通过亲手触摸、观察、比较,直观地感知点、线、面、体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能启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的意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三、例题讲解:
例1(补充题):用铅笔在纸上画一条线,用圆规画一个圆,回答点运动起来能形成什么?
点动成线
例2(补充题):教师演示“线动成面”课件(线动形成平面、曲面),请学生观察课件(图
1、图2为其中两个课件),回答:线运动能形成什么?
图1 图2 课件中,线运动生成的有平面、曲面,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小组讨论,总结出:线动成面,面分为两种:平面和曲面.
例3(补充题):直角三角板饶它的一直角边旋转,长方形饶着它的一边旋转分别形成了什么图形?分析上述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再设计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结论吗? 让学生动手转一转. 分别得到圆锥和圆柱. 结论:面动成体 设计实验,如:用一枚硬币实现“面动成体”,学生将硬币立起来,饶中轴线快速旋转;也可将一摞硬币摞起来.
观察(教材116页)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互相纠正、补充、启发.认识到点是抽象的概念,没有大小,在地图上表示一个地方的位置.
例4(补充题):观察课件展示的图片(图3),你认为构成几何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是什么?
图3 学生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四、随堂练习:
1(补充题):举出生活中“点动成线”的例子,并分析每个例子中点是什么,“线”是什么.线能分成几种?
例子:节日礼花的奔放,流星划过天空,飞机尾部的烟雾,雨丝,缝纫机针走线,雪地上长长的脚印等
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2(补充题):举出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子,并分析每个例子中“线”是什么,“面”是什么.
实例: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运动,孙悟空挥舞金箍棒,挥舞起来的跳绳,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用刷子刷墙,用刀切豆腐,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等.
3(补充题):举出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并分析每个例子中“面”是什么,“体”是什么.
例子:风扇转动,一摞作业本,旋转门旋转起来,等. 4(补充题)、下面的例子不是点动成线的是()A、用笔在纸上写字 B、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 C、节日美丽的焰火 D、汽车的雨刷的运动 答案:D 5(补充题)、小明用擦玻璃器在玻璃上从左往右擦出一块长方形的痕迹,若擦玻璃器的宽为20cm,玻璃器移动的长度为10cm,则长方形痕迹的面积为()
A、4cm2 B、100cm2 C、200cm2 D、150cm2 答案:C
6、教材116页练习可让学生先凭想象做,在动手实验验证.
五、课后练习
1、收集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实物模型,进行小组讨论;
2、研究有关“线”的知识.
3、区目标检测的同步练习.
第五篇:《点、线、面》说课稿
《点、线、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四册第10课----《点、线、面》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欣赏感受“点、线、面”,学习运用点、线、面去装饰物体。教材中选入了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种图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干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属由六课组成,主要讲植物。编者为何把《点线面》放在这里呢?我分析教材,发现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花儿朵朵》、《我爱树木》、《树上树下》、《水墨画树》等课,这几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并了解了点线面在水墨画中丰富的变化。而《点线面》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特点,组合及变化规律等,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会变的花树叶》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来装饰花树叶,《点线面》的教学也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点线面的结合与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点线面作品。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使用要富有变化,有节奏感,不能单一。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点线面,并且在绘画中,也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但对点线面的组合规律运用还比较陌生。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让学生在欣赏陶艺作品、绘画作品、服装用品等的图片中感受点线面的美。
操作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用点线面装饰的方法。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感受点线面的艺术魅力。
3、通过比较,通过观察探讨,感受点线面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装饰效果。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这部分,我分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教学。
1、动画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所以我用这样的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魔术师,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教师的提问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播放课件,小点子魔术师介绍自己,并表演自己的本领,小点子变化成各种形状的点,大的小的,圆的方的等等。接着,线条魔术师和块面魔术师表演。通过三位魔术师的表演,小朋友就能直观的认识点线面的各种形状。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现在,我们都认识点线面了吗?请小朋友看我们的地球,是点还是面?”老师再把地球放在银河系中,让学生观察,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点、线、面》。
2、欣赏图片,感知点线面的装饰魅力
用课件展示图片,有陶艺作品,绘画作品,服装用品等。新课标提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去欣赏,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作品中点线面在那里?是怎么组合的?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然后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在大自然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点线面巧妙组合而成的东西?让学生从具象的图形中找到抽象的点线面,这样,学生就了解的更全面了。此处的欣赏也为下面点线面的组合与变化打下了基础。
3、探讨研究,了解点线面的组合与变化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两幅画,一幅是点线面排列很整齐,有规律,另一幅是很自由。学生观察比较并小组讨论,两种组合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学生讨论后交流,老师总结。本环节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点线面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效果。
4、实践尝试,运用点线面进行装饰。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情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地参与。
在学生了解点线的粗细,疏密变化,面的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我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黑板上展示一张大图,《快乐城堡》里面有城堡、树木、人物、动物等,他们都是用各色卡纸剪的外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点线面去装饰这些具象的物体,大的城堡可以合作完成,学生还可以用画笔添加自己想要的点线面。学生可以自由的去拼摆,去感悟。通过自主尝试,感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点线面的组合规律,并且采用拼摆的方法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六、课堂评价
评析作品,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快乐城堡》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部分装饰的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面的组合是否合理,点线面的使用是否有变化,有节奏感。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