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性的词语的理解,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品味,展开合理的想象,深入体味人物内心。(AB层学生能对相关语句进行品味、感悟,C层学生能找出相关语句。)
2.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课文和转换角色,让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性的词语的理解和对细节描写的品味,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品味,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指板书)生齐读:迟到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有那么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也经常迟到,后来到了她70多岁的时候,回忆起迟到这件事,仍念念不忘。(出示 “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师: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用上一个词语——刻骨铭心(师指)
生(齐读):刻骨铭心
师: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这件事令她一生都不能忘记,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师:岂止是印在了心里,你看,这件事情像刀一样深深的刻在了? 生(齐答):骨头上
师:也深深地刻在了? 生(齐答):心里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爸爸究竟给了她怎样的影响,让她刻骨铭心啊,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请翻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希望大家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师巡视,板书生字词。
2.师:咱们的孩子们都陆续读完课文,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雷老师也特别留心地听了一下,觉得这些词的字音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指板书)
师:第一个词,读一读 生:撩起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把一声读得很正确。生:耻笑
师:翘舌音发的很到位,谁能给这个词找个意思相近的词? 生:嘲笑
师:说得好,这个词读一读 生:狼狈
师:亮眼睛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词有一个共同的偏旁,是什么? 生答:反犬旁
师:狼是一种动物,狈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所以两个字都有“反犬旁”
师:好,这个词谁来读 生:恐惧
师:读得好,这个词从字形上我们来看观察,它都用什么了,这个词和什么有关?(生:心里)
师:和心里的活动有关,所以一个是?(心字底)一个是?(竖心旁)
师:好,同学们真会观察,也会记,让我们把每一个词语读一遍
生(齐读):撩起、耻笑、狼狈、恐惧
3.师:好!回到刚才的问题,爸爸究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我”刻骨铭心呢,书中有那么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到以后,勾画下来。
生:“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哪位同学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
生:严
生:疼
师:好,很会概括,我们看一看“疼”给它换一个说法,什么意思?
生(齐答):爱
师:那么“严”我们可以组成哪些词语来理解他在句子中的意思,可以说? 生:严厉、严肃
师:一般严肃我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表情,除了严厉还可以组成?
生:严格
师:非常好。来让我们把两个词语读一读
生:疼、严
师:放到句子当中去,想想看又该怎么读了。来“我的父亲„„” 生(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这里还有两句话,这边同学读第一句,这边同学读第二句
生(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
生(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亮眼睛们有没有发现两个句子的不同呢?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两个“很严”。
师:多了这么一部分,那作者告诉我们很严,重叠出几次,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反复地说很严,是想告诉我们?
生:父亲他对我非常的严格
师:非常的严,能把你理解到的读一读吗?
生: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像他这样,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4.师:是哪件事让我永远地忘不了呢?
生:我上学迟到了,但是父亲打了我。
师:后来怎么样呢?
生:后来他到学校专门给我送了一件花夹袄和两个铜板,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
师:在老师的帮助下,你把这件事概括的很全面,而且语言还比较简洁。
三、细读课文 感悟品味
(一)体会父亲的严:那么在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出父亲管教我很严呢?
请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勾画相关语句来。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完成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互相交流
师:谁能把你在学习中的发现告诉我们?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6自然段,“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我挨打了。”
师:你找到了这部分,你从哪些词语或哪些话最能表现出父亲对我很严呢? 生:瞪着
师:一个眼神“瞪”,让你感受到父亲很严厉,非常好。他留意到了父亲的眼神——瞪,我们看看父亲就这样瞪着我说了什么,你来读。
生:怎么不起来,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老师给你个建议,如果你在读这番话的时候瞪大眼睛,像父亲那样,会更有感情,谁想那样来读一读?
生:怎么不起来,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你读出了文字,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背后人物的神情,非常好。请全班的男同学,带着这样瞪大了眼睛的神情,读一读爸爸说的话。
生(齐读):怎么不起来,起、快起„„怎么可以逃学,起。
师:爸爸的一个眼神,一番训斥都是在告诉我们,他对我的管教?
生答:很严,很严很严。
师:很严啊!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表现爸爸的管教严?
生:爸气极了,„„,我挨打了。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父亲管得很严的?
生:拖起来
师:你为什么特意留意到这个“拖”字?
生:因为“拖”字表现了爸爸的动作非常的大,力量也大。
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抄起
师:你是怎么想的,“抄”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爸爸气急败坏的样子。
生:还有“左看右看” 我从“左看右看”知道了爸爸非常的生气,急着想让我去上学。
师:非常好,看出了爸爸的眼神 生:一抡
师:“抡”字,你能把这个动作比划比划吗?怎么做的?(师示范动作)
师:就这样,就这么一抡,抡得越? 生(齐答):高
师:打得就越? 生(齐答):痛
师:就会发出? 生(齐答):咻咻的声音
师:想想看藤鞭子在空中有声音了,打得会多狠啊,那这段话该怎么读,才能表现爸爸管得严呢?
(生自由读后,请一生示范读,并点评,另一生再读,生齐读)
师:正因为这样,我才会说,爸爸对我的管教? 生(齐答):很严,很严很严
师: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文中刚才那个挨打的小女孩,爸爸早上狠狠的打了你,现在你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去到了学校。来到学校,老师要求孩子们坐直身子,手背在身 后,想想看你是不是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已经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的告别了吗?
师:孩子们睁开眼,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生:我此时感到非常的内疚,因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我想逃学,爸爸才打我的,我却让爸爸伤心了。
师:你刚才有一个形容“你”心情的词语用得特别好,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内疚
师:谁能像她这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生:懊悔 难受 自责 遗憾
师:现在,“我”的心里就充满着自责、懊悔、遗憾,让我们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读一读第15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听到这儿„„” 生(齐读)
(二)感受父亲的爱:
师:就在这个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又出现了,爸爸来送什么?谁来读一读?
生:我走出了教室„„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师:爸来到学校,说什么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做了什么?读一读。生:打开了手中的包袱„„给我。
师:爸爸来到学校,没说什么,只是打开包袱,拿出了我的花夹袄,看着我穿上,爸爸多么想对我说?
生:爸爸会说,女儿对不起,我早上是因为你不想起来,我气极了,所以才打了你。
师:你说明了来意,他还特意带来了花夹袄啊,是想说什么?
生:女儿对不起,我早上不该打你,其实我是很疼你的,我得对你管教严一点,因为我是你的爸爸。
师:是你的爸爸,管得严也是为你好,我们再看,爸爸除了表明来意,还特意带来了夹袄,还得看我穿上,爸爸是想说什么呢?
生:你要小心点,不要着凉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因为今天早上正下了大雨,爸爸又打了我。
师:说得非常好,你联系课文的上文来理解,这种方法真棒!
师:爸爸赶来了,千万个舍不得,又特意送上了? 生(齐答):花夹袄
师:但是他什么也没对女儿讲,只是掏出两个铜板递给我,他又想对我说什么?
生:今天早上你没有吃饭,就拿这两个铜板去随便买点吃的吧。
师:多么好的父亲啊!他还想说?
生:女儿,我打了你的脚了,你肯定走不出好远,我给你两个铜板,中午在学校里吃饭吧。
师:吃饭,父母想得多周到啊,我相信此时此刻不光是文中的小女孩感受到了,在座的同学,包括老师,我们都感受到了,其实父亲是——?
生:很疼我的。
师:这就是很疼我的父亲,当他打我的时候,听到我痛苦哭嚎,看着我背上红肿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啊,他从家里赶来了,带来夹袄和铜板,可是面对我的那一刻,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此时我接过爸爸手中的夹袄穿在身上,拿着手中沉甸甸的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我多么的想跟父亲说,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我此时的心情和想法,就写在插图边上。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让我们来听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亲说什么?
生:爸爸是我不好,我不应该不听你的话。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你没想到父亲是这样疼你。
生:爸爸,我知道你很爱我,又想让我长大后有出息,所以管教我非常严厉,我想对你说,我也非常爱你。
师:我想爸爸听到你的这番话,脸上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多么懂事的女儿啊!
生:爸爸,对不起,我错了,你不要再伤心了,女儿不怪您,女儿爱您,永远爱您。
师:有真心,有真情。此时真是情意融融,但是他们却一句话也没有说,让我们用朗读来记住这一温馨的画面。
师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我走出了教室„„”
师:这就是很疼我的父亲,可就是这样一位父亲,早上也曾狠狠的打过我,联系整篇课文来看一看,你能想的通吗?这一次打我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他很疼我,他打了我,让我知道这次的教训。
师:只有这一次赖床,仅仅因为这一次,他就狠狠的打我吗?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是我不想上学
师:一次不想上学就会打得这么狠吗?生: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赖床的习惯。
师:看来赖床这个习惯已经? 生(齐答):很久了
师:爸爸这么做,也是? 生(齐答):为了我好
师:难怪我会说,我的父亲? 生(齐答):很疼我 师: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来的我怎么样了?
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师: “我”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我的变化是永远没有迟到过,并且每天早上都等着校工开大铁栅门。
师:也就是说,我由迟到变成了早到,正因为有了父亲这样的疼和这样的严,我从迟到变成早到,其实她改变的何止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她的一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好的作品,她就是台湾著名作家?
生:林海音
师:所以很多年过去了,当她再次回忆起迟到这件事,再次回忆起她的父亲,饱含深情的写下了这段文字。
生再次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此次再读,你从“严”字中还能体会些什么?
生:体会到了父亲对我伟大的爱。
师:体会到了父亲对我伟大的爱,父亲疼里含着爱,严里透着爱,让我们怀着对父亲这份浓浓的爱来表达我们的思念吧!
生再齐读“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父亲已经远离林海音而去了,2001年林海音又远离我们而去了,可是在她生前回忆起迟到这件事仍念念不忘。
师朗读“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师:忘不了我的父亲,忘不了刻骨铭心的往事?
生(齐答):迟到
师:“迟到”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一件事,改变了一个习惯,当作者小学毕业回忆这件事的时候,她说:“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也正是这件事影响了作者一生。师:同学们,听了林海音的这段话,此时此刻,不知你有何感受?
生:我知道犯了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改正错误。
师:很好,你收获了。
生:我觉得林海是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小学生不要迟到。
师:多好啊,一段经历就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共享林海音的宝贵财富。生活中的我们都难免会犯错误,学了这一课,不知同学们是否想起自己曾经的过失?你打算如何面对呢?
生:有一次,我考英语奥赛,不知是怎么回事儿,我只答完了前面几道题就开始玩,结果考得很惨。
师:你打算怎么办?
生:我打算平时好好学英语,下次一定考个好成绩。
师:老师希望你珍惜机会,不是永远都有下一次的。你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错误,老师送你一条名言: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沙班·罗伯特)
生:我想起前几天,我月考成绩不好,就没把卷子拿回家给妈妈看。学了这篇课文,我打算把我的那次成绩告诉妈妈,并争取在下个月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师:真好,老师也送你一条名言,请你读给大家听: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师:最后,老师送全班一条名言,大家齐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师:希望同学们能正确地对面对错误,让我们的人生少一点懊悔。下课!
第二篇: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
庙儿沟小学王春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那份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掌握的“品析词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感受父亲的“严”与“疼”。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感受。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师评价。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5、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6、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师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有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人物,她就是著名的女作家林海英。林海英小时候经常迟到,到了她70岁时仍对这件事念念不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这话。
(“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指名读。
2、爸爸是如何影响作者以致让她刻骨铭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英的《迟到》。
二、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严,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表现父亲很严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一)、体会父亲的严
1、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父亲的严? a、生说
b、指导看图(这就是我严厉的父亲,当他看到我赖在床上不起时,他竟狠狠地训斥了我,当他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而我竟然连挪也不挪 一下时,他竟动手打了我。
2、谁能把父亲的严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a、试读——指名读——评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小结:父亲的一个眼神,一番训斥,让我们感觉到他对我的管教 板书:“很严”
3、当我被父亲从床头打到床尾,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号哭,我躲避,你能把作者这种被挨打的感受,感情读出来吗?
a、个别读b、齐读
小结:正因为如此,我会说,父亲对我的管教 板书:“很严很严”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感觉到父亲的严,难道父亲一点都不爱我吗?
(二)、体会父亲的爱
1、请同学们闭眼想想,把自己的想象成文中的小海音,想想早上发生的那一幕:我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身上留下一条条鼓起的痕,接着自己又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到了学校。课上老师说话了:“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没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的道别了吗?„„”请同学们睁下眼睛,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事?心情会怎样?
2、指名说:(伤心、难过、委屈、复杂)
3、正在这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出现了,爸爸来学校做什么
4、指名读。
5、引读:爸说了什么?那又做了什么?
6、想象说话:
a、爸爸,什么也没有说,拿出花夹袄,看着我穿上,从他的眼神和动作中,我知道:他多么想对我说:“ ”
b、然而,爸爸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出两个铜板,递给我,从他的眼睛和动作中,我感到:他多么想对我说:“ ”。
不光小女孩桧感受到,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父亲佷疼我。板书:佷疼
过渡:
这,就是很疼我的父亲,当她听到我痛苦地哭号,看到我身上红肿后的伤痕,他哪里放得下心呢?鞭藤打在我的身上,疼在爸爸的心头,他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站在我面前,却什么话也没有说
c、我穿上花夹袄,拿着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我多么想对父亲说:“ ” 然而,他们什么也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7、再读18自然段。
父亲对我是这样的细心呵护,就是这样一位父亲,早上也曾无情地打过我。父亲为什么如此狠心地打我?那我又该不该挨揍呢?
三、以“小海音是否该挨打”为话题展开辩论。
1、提出要求: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2、辩论。
小结:是啊,爸爸打我是让我改掉“迟到”的坏习惯,让她养成一个好习惯。难怪作者会说“我的父亲对我 板书“很疼很疼”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我”经历了了件事后,后来怎样了?
2、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正因为有了父亲这样的“疼和严”,作者从迟到变成了早到。其实,作者改正的何止是上学到呢?在作者人生的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她的一生为我们献出许许多多脍人口的作品。
3、学生交流林海音的有关资料。
4、小结,没有当年父亲这样的“疼和严”,就没有林海音今天的成就。多少年后,她再次回忆起到这件事,现次回忆起她的父亲,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写下了这段话。
5、齐读第一自然段。
当父亲远离林海音而去,当她已年过古稀,对到这件事仍念念不忘
6、齐读那段话。
7、你犯过错吗?你怎么对待错误的?今后犯错会怎么做?
8、名人怎么看待错误的?送格言。
五、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第三篇:《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所饱含深切的爱,而改掉迟到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紧扣重点词语进行“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性词句语段进行理解,对细节描写进行品味,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紧扣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以及细节描写,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出示第一段,指名读。并思考:究竟什么事让林海音这样?
3、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感悟父爱。
(一)感悟父爱之严。
过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1、根据学生的回答,都是适时梳理,抓住父亲打“我”这件事,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语言、行动、神态等入手,体会他的严厉。▲从语言体会。(出示课件)①
指名朗读。②
对比理解:为什么那天我赖床不起?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读父亲的话,细细品味,你有什么感受? ③ 朗读,体会父亲之严。▲ 从动作体会。(出示课件)① 理解词语。② 扣词读悟。③ 感情朗读。▲ 从“我”的感受体会。
① 体会我当时伤心、委屈的心理。② 感情朗读。③ 渲染提升。
2、小结。
(二)感悟父爱之深。
1、引言过渡。
2、研读语段:“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递给我„„”
3、指名朗读。
4、细读推想。
三、感悟我的变化
四、体会写法。
五、拓展延伸
六、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 板书设计
迟到 父爱无言
严
疼
爱
打 送
父爱如山
第四篇:《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部分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
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5.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2)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3)感情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朗读有关语句,展示自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读课文,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
三、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四、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五、当堂练习
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六、总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列宁
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小记
第五篇: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策略:
导、学、探、练、清。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新课:
自己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
1、板书课题:《迟到》
2、出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
3、出示自学提纲(一):
(1)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对于迟到,“我”的心情如何?当爸爸命令“我”起床而我不挪动时发生了什么事?父亲为什么打“我”?父亲是否爱我?„„(2)再读课文,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想一想文中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4、出示自学提纲(二):
读课文13-15自然段思考说一说挨打后到校“我”的心情如何?
5、出示自学提纲(三)(1)品读课文16-18自然段,感悟爸爸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2)感悟文章,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吗?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按照提纲,认真进行自学。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
(1)、对于迟到,“我”的心情如何?当爸爸命令“我”起床而我不挪动时发生了什么事?父亲为什么打“我”?父亲是否爱我?„„(2)、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
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部分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2、生生互探:
(3)说一说挨打后到校“我”的心情如何?品读课文,感悟爸爸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A、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B、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3、师生互探:(4)、感悟文章,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吗?
A、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B、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
“自我认识与反省”
四、拓展练习:
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
五、总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六、堂清检测
1、练习册P56五、六题
2、积累两句关于错误的格言:
七、板书:
迟到
到
迟
早
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