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负数教学设计
《正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七册89-90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准备
课件、存折复印件及习题单、桃形数字卡。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截然相反”。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和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零上温度
上车
前进
做生意赚了钱
足球比赛进了球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一)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数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几件事,请同学们记录相关信息。
①在一次足球比赛中,中国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新河小学2009年秋,三年级共转入9个学生,五年级共转出3个学生。
③小明的妈妈做生意,九月份赚了2000元,十月份亏了500元。
2.集体讨论,反馈学生记录情况。
方法一: 2
6000
2000
方法二:
进2
三9
赚2000
丢2
五3
亏500
想一想:自己用的符号只有自己能懂,而我们的记录是要让人交流的。怎样才能让我们大家都明白? 还有没有别的表示方法?
方法三:
+2
+9
+2000
-500
请把你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这个同学借用了数学中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其实他用的符号跟数学家规定的一模一样。现在人们常用这种方法来区别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3.明确概念,了解正数、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介绍正号、负号。
这里用到的“+”“-”意义和以前不一样,在这里是正号、负号。不再读加、减,而读正、负。
(2)进两个球用“+2”表示(板:+2)会读吗?丢2个球用“-2”表示(板:-2),怎么读?
(3)下面我们来快速抢读:+2 +19
+2000-2-3-500(生读一个师问一个:正数还是负数?)58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小结:不错,既然要表示不同意义的量,当然就应有不同的表示形式。4.出示史料(课件),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
通过这段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二)初步感知正负数。1.回忆自己见过的负数。
师:负数一直延用至今,请你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负数? 每天的天气预报中,零下的温度就用负数表示。„„
引导观察存折复印件:谁能说一说-1000是什么意思吗?那2458.83表示什么呢? 2.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师:我们就从温度入手,深入研究负数。
课件出示温度计。谁能从温度计上读出相应的温度?
师:零摄氏度可以记作:0℃,零上14摄氏度可以记作:+14℃或14℃。那么零下10摄氏度可以记作什么呢?(写在纸上)
“-”这个符号表示什么?
+10℃、-10℃表示的是同一个温度吗?
师:本地上周某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10℃,夜晚最低降至-10℃。你能知道10℃和-10℃相差多少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课件出示图片)如果把海平面定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用正负数的知识可以记作什么呢?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又可以怎么记?请你读出来。
正8844.43米,负155米。4.在数轴上认识正负数。
师:淘气有问题要请教你们了。他把温度计横着来看,以0℃为界,哪边的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哪边的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呢?让温度计继续变化,它就变成了以后我们要深入学习的数轴了。(出示课件)
(指数轴)认识 +1,+2,+3,-1,-2,-3 在数轴上指出相应的位置。
师:+
5、-5分别在哪?负数有多少个?正数有多少个? 5.分类,界定正负数和零。
师:把-155米、+8844.43米、10℃、-10℃、+2千克、-4千克的单位名称去掉,这些数怎么分类吗?
+8844.43、+
5、+2是正数类;-155、-
10、-4是负数类。
(板书:正数负数)-
9、+2.3、0、99、0、-129、0分别是正数还是负数?请你把它们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你若认为说不清楚的,就贴在说不清的下面(是贴上写有说不清的纸条)。
讨论交流,得出: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0比负数大但比正数小。
你能结合温度计或海拔高度说一说你的理由吗?(小组讨论)
(温度计上0以上是0上的温度,0以下是零下的温度,0既不是零上的也不是零下的,所以0单独是一类。)
(海平面看作0,海平面以上是正数,海平面以下是负数,0是标准,所以它单独是一类。)
(三)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师:其实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负数。温度计中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在刚才的学习中,进了2个球用 +2表示,丢了2个球用-2表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用+8844.43米表示,新疆的吐鲁番盆低于地海平面155米用-155表示;赚2000元用+2000表示,亏500元用-500表示;那用正数、负数表示的量具有怎样的关系?
强调:不错,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负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课本第90页第1题。2.课本第90页第2题。
四、回顾总结,课外延伸。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屏幕逐次一对一对显示)零度以上
零度以下 海平面以上
海平面以下 收入
支出 赚了
亏了
(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静静地看,静静地想)师:你还想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习题单上的第1、2小题。
板书设计
正负数
正数
负数
+8844.43
+5
+2
-155-5
+2.3
-129
0
教学反思
第二篇:《正负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七单元
《正负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并且已经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教材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归纳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感受、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0的特殊意义,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及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这部分就直接从教参上抄下来吧。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2.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正负数表示的是意义相反的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这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能用带有“+”号的数表示零上温度,带有“-”的数表示零下温度。)
【设计意图:通过温度的表示方法引入新课,在复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体会相反,引出负数。
1、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情境图。
师: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用+8844.43米,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该怎么表示?
(2)追问:海平面的高度应该用什么表示呢?它是指没有高度吗?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海拔高度示意图这个情境引入正、负数,旨在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激发探究欲望,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
2、生活实例,体会相反。
(1)观察情景图,同桌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2)汇报交流,体会每组的两个量是一对意义相反的量。
【设计意图: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把抽象的数学与丰富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可以使数学变的生动有趣。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解释带“+”、“-”的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感悟在同一组数据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产生正负、数学的现实背景,让生经历从现实生活到正、负数的抽象与形式化的过程。】
三、体验内化,深化认识。(1)认识正负数。
像8844.43,10、16900,……都是正数,可以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8844.43,+10,+16900.像-155,-10,-127,……都是负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正负数。正数的“+”可写可不写,“—”必须写。(2)在数轴上找正负数。(3)认识“0”新意义。
0是分辨正负数的标准,是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认识整数。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在经历、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学习数学。通过“在数轴上找到数的相应位置“这一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正负数的认识,重新建构“0”的含义,感知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1.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与同桌说一说。2.说一说。
观察“刘翔跨栏”图,说一说这里的正负数表示的意义。3.练一练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负数,丰富正、负数的现实背景,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对正负数的认识,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六、课堂总结。
你知道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一项重大的发现,也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
第三篇:正负数教学设计
正负数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重难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应用负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生活中有的数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请大家用正负数记录以下数量:
(1)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3米,吐鲁番低于海平面155米。(2)李叔叔的服装店九月份亏损3000元,十月份盈利5000元。(3)小李向西走5m,小王向东走5m。我们用正负数来表示以上这些量,每一题中的两个量大家发现有什么特点没有?(意义相反的量)板书
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生活游戏中探究正1与负1的抵消问题
在剪刀石头布比赛中,胜负也是相反的量,可以指定怎样的规则来表示输赢? 1.出示表一
在一方男生、另一方女生的比赛中,成绩按照刚才的规则可以这样来记录。老师在实物投影中及时板书结果。2.你能从表中了解哪些比赛信息?
在三场比赛中男生的胜负情况是:-------------;三局的得分是:--------------同理分析女生的得分情况。
(有序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与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汇报。3.师:在三场比赛中,他们谁胜利了?生1:谁胜两局输一局。生2:谁得分是+1分,谁的是-1分
4.师引导学生讨论:男同学要想获得胜利,至少还需要再赛几场?为什么? 生回答,师注意几个问题(怎样抵消?+2和-1或-2和+1抵消后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再打一场,男生胜了,他们两个班的得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再打一局,男生胜了,应该计1 分,则和现在的-1分抵消了,那么得分就会变成0分;而女生就是负一局,应该计-1分,则和现在的得分1 抵消了,那么得分也会变成0 分;所以两个班的得分都变成了0分。教师:如果打四局下来,两个人的得分都是0分,说明了什么?(所以四局下来两个人打成平手。)(刚才已经分析过,如果男生再胜一局,他们的得分就会都变成0 分,从而打成平手;如果男生要赢女生,还要再胜一局,才能使男生的得分变成1分,而女生的得分变成-1分,这样男生的得分才能超过女生的,所以如果男生要赢女生,至少还要胜2局。)
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汇报。5.小结: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小结。
三、活动二:较大正负数的和:用正1和负1做计数单位来抵消
1.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看看超市里卖的味精,是否符合生产标准。出示图和表:一袋味精的净含量是100克,由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所测味精的质量分别比标准少2克、多2克、少5克、多3克、少4克,即分别是(100—2)克,(100+2)克,(100—5)克,(100+3)克,(100—4)克。(2)2.问题:第1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第3袋与第4袋呢?[注意运用互相抵消的思想进行计算:第1袋味精与第2袋味精的总质量是100—2与100+2的和,—2与+2抵消了,则一共是200克,或者—2与+2抵消,则100+100=200(克);第3袋与第4袋的总质量是100—5与100+3的和,从—5中拿出—3与+3抵消后还有—2,则总质量是100+100—2=198(克)。] 3.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总质量是494克。)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强调-6是以谁作标准-6?列出学生的算法,注意算式的记录。
四、活动三:求正负数的差 两种思路:数线段、算正负两段和。
太空人的活动:注意读题。
五、练习:书上的作业
六、思维训练:知识竞赛中抢答环节里 我们的评分规则是怎样的,回忆一下 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加—10分。抢答题的竞赛结果为: 六(1)班答对8题,得()分,答错2题,得()分,最后得分()分;
六(2)班最后得分70分,他们可能答对()题,答错()题。师:如果抢答题共10题,你认为哪几种答案是符合的? 板书:90-20 70 0 80-10
七、总结:本课学到了什么?
其实,正负数除了能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以外,就有抵消的思想。让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将我们的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吧!
第四篇:正负数教学设计
随着教科书的再次改编,《正负数》这节内容由过去的从温度引入并认识正负数,改为两节内容,即《温度》(直观认识正负数)和《正负数》(了解正负数和整数的意义)两节内容,新教材的改编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习目的更明确,认识负数的关键是理解负数是表示与正数意义相反的量,小学阶段学习负数限定了了解的层次,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现实生活丰富的实例,直观的认识正负数,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设计理念:
以现实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记录生活中相反意义的数量,并进行讨论比较,引发学生学习新数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简洁,准确。在学生记录、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因需要而思考,因思考而创造,经历了一种符号化到数学化的过程: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凸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教材分析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中,教材通过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0的特殊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较好基础。学情分析: 在《温度》这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可以在数的前面加“+”和“-”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才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学生初识正负数,对正负数读写的指导、练习,对正负数意义的引导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早已知道0表示什么都没有,但在本节课中,0却是一个表示分界、基准的数,这与学生以前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2、结合情境,了解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通过列举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了解0的内涵,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最近几天气温一直下降,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出示:
北 京-5℃----7 ℃ 合肥2℃------16℃ 石家庄-12℃-----6℃ 南京-3℃-------10℃ 你能读出下面的温度吗?说一说他们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温度的表示方法引入新课,在复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师:当温度低于0度5度时,我们说零下5度,可以用-5℃表示,这样比较方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你能记录下他们的高度吗?(生尝试记录)汇报结果: 方法一:高于海平面8843.43米 低于海平面155米
方法二: +8843.43米-155米
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你能说说“+”和“—”表示的意义吗?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话,比如(+8843.43米表示比海平面高的高度是8843.43),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初步体会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手势表示出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动作,体会到两种物体的测量均以水平线为基准,初次体会正负是相对而言的。
3、分别出示课本情境图2、3、4。
分组合作说一说
要求说一说每个数前的“+”或“-”表示的意义,小组内互相讨论,组织语言,师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小组汇报,说一说每幅图中的“+”和“-”在具体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思考:第四幅图中,如果取出200元钱,存折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尝试书写。提醒结余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不同的情境下,正负数表示的
意义不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思考:通过以上的生活实例,你发现了什么?
负数 正数 下降 上升 减少 增加 亏 盈 支出 收入
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2、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是正数呢?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举例说一说。生:妈妈给了10元钱,是+10,我花了5元,可以用—5表示。...........小节并板书:像+10,+200,+8843.43.......都是正数。(“+”可以省略)像-1000,-500,-127........都是负数。(“-”不可以省略)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讨论)在现实生活中,“0”不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基准,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你能说出几个正负数吗?
师结合学生说出的数选取并随机板书: 像-10,200,0,-105,78......都是整数。
质疑: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整数吗?正数一定是整数吗?(举出反例)负数一定是整数吗?(举出反例)试着说出几个整数来。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0 负整数
【设计意图】认识正负数时才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了0的问题。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课本首次引入整数概念,通过列举让学生初步从字面理解“整数”的概念。
三、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1、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正负数,并和同学们交流。
《生活中的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它的上一课是《温度》,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从温度的知识中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正负数。知道了可以以0℃为分界线,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而且也已经知道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但并没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负数》一课就是让学生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正负数以及0的特殊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课前我也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理念和学生实际以及教材特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温度复习为了新旧知识点的自然衔接,课前设计了重温温度的活动,使学生自然的感受到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顺势过渡到新授的环节,生成自然。
(二)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上课伊始,我首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三组相反意义的量,课堂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最后由师生共同探讨达成共识:总结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更简便、清晰、准确。紧接着我又强化了正数分别代表了足球比赛中的进球、转学人数中的转入和收入情况以及负数代表的失球、转出和支出情况。并板书在黑板上,为下一步学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埋下伏笔。
(三)总结归纳正、负数和0的关系。“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知0℃既不属于零上温度也不属于零下温度。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说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出正、负数和0的关系。
(四)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为进一步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举了生活中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不要小看学生,他们潜在的能力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让学生说“生活中的正负数”这一设计,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坚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可忽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举出了“打羽毛球赢了、输了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有的同学想到“炒股赚了、赔了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紧接着我又“趁热打铁”,安排了“超市经营中的正、负数”、“海拔高度中的正、负数”、“老师的体重”等一系列的练习,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意犹未尽。总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引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努力争取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受,做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第五篇:正负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数的读写法。
2、会用负数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负数及0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截然相反”。请看游戏规则:听老师说一个词,你们要快速说出和这词意思相反的词。(前进;上升;赚钱;零上温度)
二、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意思相反的词在语文上我们把它们叫做反义词,那在数学上是不是也有意义相反的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2、课件展示目标
三、自主合作学习。
任务一:同学们知道我国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峰吗?你知道我国最低的盆地是什么盆地吗?你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准确、简洁地表达这两个数据的意思呢?
(1)学生独立完成,4人小组交流说自己表示的方式。(2)实物投影反馈记录情况,集体讨论。(3)教师点拨
任务二: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的表示数据的方式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1)成绩: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可以用什么方式去表达数据?
(2)温度:零上5℃,零下5℃,可以用什么方式去表达数据?(3)例如,我们去银行通常会做两件事(存钱和取钱)出示存折,你看懂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4)哪位同学家里是开小卖部,你知道爸爸妈妈是怎样记录每月的经营情况吗?出示图,谁来说说这些数据表示了什么意思?
任务三:我们写出了那么多数,你能把这些数分类吗?分几类?谁愿意上来分类。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正数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
这里的加号、减号和过去意义有所不同,这里的加号叫做正号,减号叫做负号。读的时候也不读加减了,而是读作正、负。
(3)师:为了简便,+10可简写为10。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生: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师: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去掉吗?
板书:(正数前的正号可以去掉,负数前的负号不可以去掉)
(4)在刚才的几组数量中,我们用正数分别代表了高于、答对、盈利、收入。那谁能说说用负数代表了什么呢?(生说)那你发现了正负数是具有怎样的意思吗?(相反)
(5)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有一个特殊的数字0,0应该分类在正数还是负数中呢?从我们学习过的温度计中你得到了什么提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那0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0除了以前我们知道的表示没有的意义外,还有在正负数中它的意义是分界点。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读写正负数。
2、找朋友
3、用正负数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课本90页“练一练”第1题。)
4、下图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课本90页“练一练”第2题。)
A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米。
B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他是向()行()米。C如果小华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华的位置表示为()米。
5、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讨论:风速为-0.4米是什么意思?(请两生分别代表刘翔和风速表演,是相反的)
师:如果风速是+0.4米,又是什么意思呢?(再请学生表演)
四、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负数的历史。
师:看来啊,负数的出现还真得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个国家最早出现了负数吗?猜一猜?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一起来回顾负数的历史。
课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黑色的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请学生谈感受。
五、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有更多的负数等着同学们去探索、发现,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一定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南街小学教师 丁海英
一、课前准备: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你们知道三角形的种类有哪些? 生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仔细观察它有几个内角? 什么叫内角和?
生:把几个内角加起来就是内角和。
师:你是如何知道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生:一个直角是90度,长方形有4个直角,就是360度 师:说得精彩!
二、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长方形纸上有没有直角三角形?你能动手折一折吗?折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教师行间巡视。师:一起看看这几位同学是如何折的。学生展示:
生1:(将长方形的一个角折起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如何能证明它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1:(无语: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生2:我是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折的,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除以2,就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也这样试一试,看看是否也是如此。学生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生: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板书)
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猜想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也是180度。
师:你如何证明?学数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你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
师:好,请同学们动手量,并记录下来。
(教师行间巡视,选取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扮演到黑板上)(1)116+20+45=181 师:在书写时要加上“○”(2)110度+40度+40度=190度
(3)65度+65度+50度=180度
师:请同学们思考,第三位同学量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锐角三角形。
师: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板书在黑板上)
师:从(1)、(2)可以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
师:是不是可以得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比180度大? 生:不是,也应该是180度。
师:看来量是有局限性的,有误差。同学们,180度,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能将它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吗?
学生画平角
2、拼一拼、折一折
师: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怎样放,就可以验证? 生:拼。
师:你可以初步试一试(学生动手)师:你们能将三个角拼在一起吗?
生:(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有拼在一起)不能 师:打开书,看看书上是如何拼的,你可以试一试。学生看书,动手再尝试 展示交流:
(1)拼一拼(先做好标记。再剪下角 拼一拼)(2)折一折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板书)
3、结论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句话,你能把它们概括成一句话吗?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能完整地下个定义吗? 生: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四、深化运用
1、判断(手势表示)
(1)一个三角形的度数分别是80度、75度、24度。()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3)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2、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25度,∠2=?(口答)
3、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是30度,另外两个角的和是多少度?(口答)
4、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角是30度,另外角是多少度? 学生独立解答
师引导:你有几种答案?(明确:直角就是已知的条件,不能看做未知的,只有一种答案)
5、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角是30度,剪去一个角,剩余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动手剪一剪)
师:剪去一个角,会剩下几个角? 生:4个
师: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四边形
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内角和去求吗?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
师:三角形剪去一个角后,还有不同的结果吗?(引导发现,还可以得到三角形)
6、求一求: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角是30度,求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多方位思考。
五、全课总结
师:回顾这节课,同学们是如何研究的?(渗透学习方法)
师:这些学习方法还可以运用在同学们以后的学习中,使你获得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