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中刘飞《区分类比和对比》教学设计
《如何区分对比和类比》教学设计
长葛十二中 刘飞
教学目标:
通过课件演示、启发,让八年级的学生明白什么是对比手法,什么事类比手法,并学会区分二者,了解两种手法的不同作用。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让学生自主区分二者差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对修辞手法中双胞胎,他们长得非常像,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他们就是对比和类比。
二、学习类比
1、定义:大家好,我就是类比。我喜欢把两种不同但类似的事物或道理放在一起,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
2、例句:
例子1: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红楼梦》
例子2:恰当的赞扬对孩子的作用,就像阳光对于花朵的作用一样。
3、总结类比特点及作用
三、学习对比
1、定义:大家好,我叫对比,我喜欢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2、例句:
例子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反面对比
例子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物对比
3、总结对比定义及作用
四、总结对比和类比的特点及区别
五、学有所成
你掌握对比和类比的特点和区别了吗?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相信同学们的火眼金睛一定能将今天学习的对比句和类比句区分开并说说他们的作用吧!
最后一个温馨提示:让我们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思考,多练习,在平时阅读、写作中学会区分对比和类比!
第二篇:刘飞云教学设计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顺德区育贤实验学校刘飞云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它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习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1、“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是学生认知理解的难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
在理解“勘测线路”这段时以体会和朗读为主;在理解“开凿隧道的两种方法”及“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处难点时,运用课件演示及动手画图为主。在理解“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难点时还运用实物模型演示。
教材分析:
本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学生分析:
即将进入中学的本班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自学阅读能力,能有意识地查阅各种资料来帮助学习、思维活跃,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2010抗旱救灾感动中国;2010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其实,不仅2010这一年,每一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人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人就是其中的一个,虽然他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出示詹天佑的图像)
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近詹天佑,认识詹天佑。
二、复习旧知识,提出新目标。
1、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和感悟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屏幕出示:学习任务: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4自然段,分别找出他感动我们的语言、行为、心理,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语下面圈圈划划。先自己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屏幕出示句子)
片段一:(语言描写)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表达出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
启发学生想象:
(1)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生读“我们的工作„„”
(2)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生读“我们的工作„„”
(3)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生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二:(动作描写)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听配乐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你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片段三:(心理描写)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指导朗读: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生: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生:读„„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生:读„„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生:读„„
(3)激发感情: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不仅仅遇到这些困难,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老师在你们从课外搜集到的材料中选择了一些,请看。(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音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1)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2)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3)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4)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吗?
师: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触。来,自己读读,读出心中的感受。指名读——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请同学们按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分小组自学或独自学习第5自然段,屏幕出示自学提纲:
1、在开凿隧道时,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用“_____”标出,是怎样解决的?用“~~~~”标出。
2、请同学们当小工程师,边读边画图,想想什么是两端开凿法和中部凿井法?
3、为什么要用这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4、从这些做法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的什么品质?
5、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6、指名回答上述问题,再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画的图,边说边演示,并说说这两种施工的好处。
7、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师出示课件演示。
8、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6自然段
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4、5自然段的方法,分小组自学第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纲:
1、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们认真读文,边读边画,说说“人字形线路”是怎么回事?
3、请同学学当火车司机开火车爬山坡,并说说这样设计的好处,师相机演示火车爬坡课件。
4、从这些设计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的什么品质?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5、生汇报交流.6、指导感情朗读。
六、导学第7自然段
1、正是凭着满腔爱国情怀,正是凭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詹天佑终于以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样?
师:是啊,读了这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无比激动,无比振奋,无比自豪!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京张铁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扬眉吐气,奔走相告!让我们无比激动自豪地地读这一段话。
2、看电影《詹天佑》片断,想:如果此时你在詹天佑身旁,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外宾又可能说些什么?
3、汇报交流。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能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语文学习资源。资源内容丰富、贴切,有动画、音乐、图片、文字、录象等音像资料,运用时机恰当,打破了以往仅开课只用资料的常规,填补了课文的空白,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感情得到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新课改的大语文观。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自主、合作、乐学、创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结合“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教学“勘测线路”这一环节时,以学生谈体会和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从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工作作风严谨、爱国几个方面理解他的令人感动的言行。我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鼓励学生个性朗读,个性理解,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同时还教给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行动、言语、心理体会人物的感情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把学得的阅读方法及时用于实践,触类旁通,发挥学习迁移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开凿隧道”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通过读书讨论后动手画出“从两边向中间凿进的办法”、“中部凿井法”的施工示意图,把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过示意图表述出来,同时形成了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火车是怎样走“人”字形铁路的呢?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把火车爬坡的过程制成动画课件。教学时,随着隆隆的火车声,火车头一推一拉,再由推转为拉,拉转为推,火车轻松上陡坡的过程便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了。
本节课,我运用现代化的多种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教育信息量,拓展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刘飞云,女,40岁,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语文教师,任教18年。在教学工作中,她兢兢业业,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她能利用我校“一人一机”的优势,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她任教的班级在多次测验考试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她本人也年年取得教学效果特优奖。由于她能突破旧有的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所以她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在每学期进行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估中获特优奖。此外,她还在镇、区以上屡获殊荣:2002年被评为顺德区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勒流街道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论文《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获2009“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家庭教育的点滴体会》获2009顺德区家庭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2009荣获国家级辅导奖“全国小学作文教育成果大奖”一等奖。
通讯地址: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小学,邮编:528322,单位: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小学,电话:***,E-mail:yunfei7651@163.com。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刘艳飞)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张家口宣化第一中学
刘艳飞
一、教材分析
和古典概型一样,在特定情形下,我们可以用几何概型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它也是一种等可能概型.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对比概念给予描述,然后通过均匀随机数随机模拟的方法的介绍,给出了几何概型的一种常用计算方法.与本课开始介绍的P(A)的公式计算方法前后对应,使几何概型这一知识板块更加系统和完整.
这节内容中的例题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重点是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尤其是设计模型运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教学难点是突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把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这节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理解其基本计算方法并会运用. 2.通过对照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寻找几何概型的随机模拟计算方法,设计估计未知量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
三、任务分析
在这节内容中,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因此,教学重点是随机模拟部分.这节内容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作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2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模拟的结果.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用一种统计软件统计模拟的结果.
四、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如图,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
问题: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分别求甲获胜的概率.
(二)建立模型
1.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几何图形和甲获胜是否有关系,若有关系,和几何体图形的什么表面特征有关系?学生凭直觉,可能会指出甲获胜的概率与扇形弧长或面积有关.即:字母B所在扇形弧长(或面积)与整个圆弧长(或面积)的比.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变换图中B与N的顺序,结果是否发生变化?(教师还可做出其他变换后的图形,以示决定几何概率的因素的确定性). 题中甲获胜的概率只与图中几何因素有关,我们就说它是几何概型. 注意:(1)这里“只”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只”字,那么就意味着几何概型的概率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这是错误的.
(2)正确理解“几何因素”,一般说来指区域长度(或面积或体积).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几何概型定义,教师明晰———抽象概括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3.再次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1)情境中两种情况下甲获胜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2)在500ml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求发现草履虫的概率.
(3)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min的概率.
通过以上问题的研讨,进一步明确几何概型的意义及基本计算方法.
(三)解释应用 [例 题]
1.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而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我们有两种方法计算事件的概率.(1)利用几何概型的公式.(2)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
解法1:如图,方形区域内任何一点的横坐标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假设随机试验落在方形内任一点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部分,就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事件A发生,所以
解法2:设X,Y是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6.5表示送报人送到报纸的时间,Y+7表示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如果Y+7>X+6.5,即Y>X-0.5,那么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用计算机做多次试验,即可得到P(A).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设计随机模拟方法,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要求学生说明解答的依据.教师总结,并明晰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随机数的模拟试验.强调:这里采用随机数模拟方法,是用频率去估计概率,因此,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接近概率.
2.如图,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计算落在圆中的豆子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之比,并以此估计圆周率的值.
解:随机撒一把豆子,每个豆子落在正方形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落在每个区域的豆子数与这个区域的面积近似成正比,即
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
由于落在每个区域的豆子数是可以数出来的,所以
这样就得到了π的近似值.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模拟,步骤如下:
(1)产生两组0~1区间的均匀随机数,a1=RAND,b1=RAND;(2)经平移和伸缩变换,a=(a1-0.5)*2,b=(b1-0.5)*2;(3)数出落在圆内a2+b2<1的豆子数N1,计算中的豆子数).
可以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得到π的近似值的精度会越来越高. 本例启发我们,利用几何概型,并通过随机模拟法可以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N代表落在正方形
[练习]
1.如图30-4,如果你向靶子上射200镖,你期望多少镖落在黑色区域. 2.利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图30-5中阴影部分(y=1和y=x2围成的部分)的面积.
3.画一椭圆,让学生设计方案,求此椭圆的面积.
(四)拓展延伸
1.“概率为数„0‟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是必然事件”,这句话从几何概型的角度还能成立吗?
2.你能说一说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吗? 3.你能说说频率和概率的关系吗? 我认为本节课有五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与古典概型的对比,产生矛盾,迫使学生想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解难度,将抽象的概念“解剖”易于理解; 4.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本节课中所体现的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将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所帮助。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准备工作做的太多,问题设置的过于紧密,使得学生发挥的空间不足。如何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不仅能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创设问题?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过程也比较流畅。但在有些小细节方面还需要多钻研,比如板书的设计方面、语言可以更简练些、还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发言,交流更广些,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四篇:《区分左右》教学设计
《区分左右》教学设计
《区分左右》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认识自身的左右,会区分自身的左右。
2、会向左向右做运动,喜欢做运动。
活动过程:
引子:请小朋友向老师们问好!我们的舞蹈室真漂亮呀!今天,我们在这儿玩游戏好吗?
一、认识身体的左右
1、来!请伸出你的这只手,这是什么手?(右手)右手可以干什么呢?(握笔、拿筷子)右手拍拍肩、摸摸脸、摸摸脚。
这是什么脚?(右脚)对!右手这边的脚就是右脚。右踏一踏,右脚踮一踮
2、请伸出你的左手(右手对应的另一只手)
左手转一转、甩一甩、摸摸肚子,摸摸左脚,左脚踢一踢、玩玩脚尖、脚跟。
3、身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分左右?(眼睛、耳朵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1、右手大风车,左肩耸起来,头向右摆,向左转,左脚抬起来,右脚跳一跳,右脚抬起来,左脚跳一跳。
2、向左边走三步,向右边跳两步。
3、男女小朋友各分一队,女小朋友右手搭肩,男小朋友左手搭肩,向右跑去,摸墙回来,向左跑去摸墙回来。
三、累了吧,坐下来休息一下
1、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右眼。
2、躺下:向右滚三圈,向左滚三圈。
伸出你的右手右腿,伸出你的左手左腿。
伸出你的左手右腿,伸出你的右手左腿。
四、
小朋友们今天很能干,认识了自己的左右,还会向左向右左运动,真是棒极了,自己夸奖一下自己,跟老师再见!
《区分左右》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直觉和判断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手环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手)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①、请小朋友举起经常画画、写字的那只手,向大家招招手。
②、幼儿交流右手除了画画、写字,还能做什么?
③、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④、伸出左手摇一摇。说说左手还能做什么?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只有在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下,我们才能把想做的是做得更好。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4.游戏:我说你做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5.出示课件再次巩固左右。
6.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7.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自己的椅子当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转弯的?好,请小朋友准备,汽车开动了,滴、滴、滴、滴。
教学反思:
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区分左右》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图(森林图)1份,(六只小动物)。
2.小红花20张(彩纸剪)。
【活动过程】
一、区分左右手,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感知左、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
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3)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
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
(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2.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两组小朋友拉手比赛:(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
2.给小朋友贴红花(一组发出指令一组贴红花看谁贴的准确)
《区分左右》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活动准备:生活物品图片、左右图示卡
活动过程:
1、区分左右手。
(1)猜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左右手的。
(3)提问:左右两只手分别有什么用处呢?
2、找左右。
(1)师: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在你的左右两边分别是哪位小朋友?
(2)教室的墙上左右两边有什么东西?
3、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4、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
请幼儿说出左边的物品是?右边的物品是?
牙刷在左边第几个?
杯子在右边第几个?
5、左右变变变。
请三位小朋友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活动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隐藏了许多左右的标识,请小朋友找一找,然后与同伴分享。
《区分左右》教学设计5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幼儿园举行了亲子运动会,为了让本班幼儿出场的队伍整齐,特意让幼儿观看了一段解放军出操仪式的片段,从此我们班幼儿特别喜欢学解放军走路、排队,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已初步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设计了本节课,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活动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并能区分左右的方位。
能力目标:使幼儿能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力、记忆力。
情意目标:让幼儿体验到与老师、同伴之间游戏的快乐,寓教于游戏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不断重复巩固空间方位,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难点:能区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活动准备
与全班幼儿人数一样多的动物图像和相应的眼睛、耳朵、手、腿等部位和红花圈圈。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游戏《出操》。游戏中包含有“向前走,向后转”的方向,在游戏中复习了“前后”的空间方位。
二、通过《出操》游戏引出幼儿思考“解放军叔叔出操时还有哪些口令?(向左、向右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操练吧!”利用幼儿对解放军操练的崇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念,引出新知识“区分左右”。
三、新课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用哪只手写字?那只手拿筷子?请举起来。”
生:“这只手。”
师:“这只手是右手,右手真棒,能做好多的事情,我们一起给它奖励一朵大红花(把红花圈圈戴在右手),另外一只是左手,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分左和右。”
2、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腿、肩、手、眼睛、耳朵、鼻孔)
(2)游戏:看谁做得对。
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慢点,随后游戏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花圈圈的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指你的左鼻孔、左脚跳一下、右脚踏两下。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又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3、尝试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请几名幼儿排成一横,其它幼儿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又是谁。
(2)游戏:全班幼儿两排面对面站立,两人一组,听教师指令作相应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如:伸出右脚碰一碰,伸出左手拍一拍,向左/右边看。两排互换位置重复游戏一遍。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4、操作活动
一人一份动物图像,一幼儿说指令,另一幼儿根据指令给动物贴上相应方位的部位(如左眼、右耳朵、左腿),互换角色重复以上操作。
5、小结:纵观以上游戏,让幼儿总结出左右可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也可以以客体为中心区分。
6、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公路上的人、车都是往哪一边走?从而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教学反思
一、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在幼儿已具备的方位知识“前后”的基础下引入“左右”方位,使幼儿较容易接受新知识。
二、针对本次活动,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课总效果不错,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师幼配合得很好,通过这节课,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方面得到全面的,自主的发展。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抓住了幼儿对解放军操练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大班幼儿的个性特征,把握了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知识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儿互动的反思:本次活动师幼儿配合得很好。
三、本节课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真正体现了寓教于游戏之中。不足之处在于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游戏设计过少,使个别幼儿撑握得不够好。
四、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内容上设计多层次的游戏
第五篇:区分bdpq教学设计
区分《b d p d》教学设计
集义小学
布玲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b d、p q。
2、通过手指游戏区分b d、p q的形状,并能正确书写。
3、通过手指游戏,激起学生学拼音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认清b d、p q的形状,并能熟记读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声母b d p q 时编了一些儿歌,谁还记得?
生1: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生
2、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ddd。
师:孩子们说得很好,记得也非常清楚,可是老师最近发现有些孩子在写得时候总是混淆,搞不清楚,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更好的办法,要不要一起学一学呀? 生齐答:要
【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都很期待!】
二、区分b d p q
师:同学们仔细看,我给你们带来的就是老师的一双能变魔术的手。生
1、问:老师,你的手能魔术?快给我们变一变!师:仔细瞧,我伸出左手(四指弯回来,大拇指朝上竖起来),问:仔细观察,看看它像谁? 生:老师,它像b。
师:你真棒!那大家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一做。
师:老师又要变了,看了看了,我伸出右手(四指弯回来,大拇指朝上竖起来)问:再看看,这又像什么? 生1:像d 生2:老师,那我把左手大拇指朝下它就变成p了。生3:老师,我把右手大拇指朝下它就变成q了。师:你们真聪明,个个都成小小魔术师了。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它来编个顺口溜吗? 生1:左手拇指朝上bbb,右手拇指朝下ddd。生2:左手拇指朝下ddd,右手拇指朝下ppp。师:你们说得没错,老师也编了一个顺口溜。师:大大拇指朝向上,左手b来右手d,大大拇指朝向下,左手p来右手q。
生:齐读顺口溜,边做动作边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先教学生用手指如何变成b d,接着就有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想出了如何用手指摆出p q,孩子们既玩得开心又记住了b d p q的形状,达到了目标】
三、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个魔术给自己的父母也变一变。
2、在拼音本上把b d p q各练习写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