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应当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应当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丁海东
问题:幼儿教师应当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教学实践要经常面临设计教育活动并撰写教案的任务。可以说,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的时间有多长,撰写教案的时间也就有多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实践一线工作,这其间设计过的教育活动及其撰写的教案也已无可计量。然而,在教案设计中关于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和撰写,大都是凭自己模糊的经验和感觉而完成,却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确保科学的把握。实际上,我们所设计和撰写的教案,总是很经常地在目标设定上被评判者认为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在教育活动方案中,教育活动目标容易存在什么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这是否有一个基本的规范?
专家解答:把握教育活动目标的适宜性及其表述的规范性
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方案即“写教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常规性工作,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是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科学地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和业务素养的基本体现。一般而言,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的科学与否,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适宜度,也有赖于表述形式上的规范。基于活动目标设计实际操作的现实,并有针对性地避免某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切实把握如下相关要点。
一、目标难易度要适宜于幼儿发展水平,避免过难或过易
目标作为对幼儿学习任务和活动要求的预先设定,在其实现的难易程度上必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实际和能力水平。在目标设定中,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达到教学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目标确定的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幼儿不能有效完成或轻易即可完成的目标要求均是没有意义的。在大班教育活动中,“能够掌握系鞋带的方法”的目标明显要求过低,因为这是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的技能。而在小班活动中要求幼儿“体验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染纸的乐趣”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小班幼儿的活动尚未达到可以自主与同伴合作的程度。
一般而言,对于涉及到认知理解和技能操作的目标,如果不能确保有2/3以上的孩子能够完成的话,就是一定是过难的。例如,在中班上学期某次涉及认识左右方位空间的教育活动中,有“引导幼儿能够区分自己及他人的左和右”目标设定。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只能区分出自己的左和右,无论教师如何引导和示范,总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就是不能正确说出“老师”、“小胖”以及小动物“小狗”、“小熊”的左右。实际上,这是该年龄段幼儿自我中心化的程度和特点所决定了的。因此,如果把目标开放性地确定为“能够认识自己的左右,并学习尝试分辨别人的左右”也许才是恰当的。当然,对于一个活动目标,如果事先就感觉全部幼儿都可轻易完成的,就需要考虑是否有要求过低的嫌疑,除非是复习性或经验重新整理式的目标。
二、目标框架要尽量适应幼儿经验的完整性,合理安排发展的不同维度
活动目标总是要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维度,并形成目标的整体框架。目标框架的构建,需要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幼儿经验的完整性。借鉴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也是从实际的可操作要求出发,目前比较有共识的看法是,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一般地从认知、动作技能(行为)和情感体验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框架构想,以尽量确保目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而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某大班半日活动《快乐的中秋节》的目标:
1.了解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传统节日; ——(认知)
2.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 ——(动作技能与情感)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情感)
幼儿对于一次相对独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经历,往往就是头脑认知、身体动作与心灵情感等身心发展因素的全面投入和整体体验的过程。一般而言,一次具体的教育活动需要尽可能从幼儿发展的多个维度来,全面而综合地考虑和确定活动的目标。即便不是综合性教育活动,而偏重于某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依然也需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等方面综合设计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即便是单个领域或单个学科的教育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在所属的领域或学科里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整体获得。例如,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上就是对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身心经验的整体推动。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都要一分为三地均衡呈现出上述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会有某些维度在特定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会更显重要而不可或缺,例如,认知目标之于科学活动,情感目标之于艺术活动,行为技能之于体育活动,就是如此。因此,在不同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中,目标的设计就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发展的维度。实际上,认知、行为技能与情感的三维度分类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保目标完整性的一般参照。
在设计和撰写活动目标中,更不要把这三个维度作为活动分条表述的依据,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逻辑。机械式地按照三个维度把活动目标分而述之的做法,将不利于教师灵活而开放地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从可操作的角度,活动目标独立成条的依据只能是相对独立的关键事件。正如上例中“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这一条目标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而既含行为技能学习也含情感体验的经验内容。
三、目标涉及的学习内容要突出关键经验,避免面面俱到
在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方案的文本中,分条呈现的活动目标仅在条目数量上一般就是2—4条,而且需尽量简洁而明快。一次具体的教育不可能承载过多的发展目标,必需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关键经验和核心的学习任务。单就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目标不可能超出幼儿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经验获得的范围,但也绝不是幼儿在活动中一切可能的学习因素和发展经验的全部罗列。面面俱到的目标就是分散的,是没有聚焦的,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价值也是缺乏的。目标设计要突出核心的学习任务和关键的活动经验,这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教育意图和领域内容的侧重,以及拟展开的活动具体过程和环节等因素。
例如,某中班组织一个故事名为《好心的小蛇》的阅读讲述活动: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先是利用课件向幼儿逐页呈现一个故事绘本。课件呈现的每页画面均隐去了下面简单的文字。故事中有蚂蚁、小鸡、小兔等小动物,要过一条由两个峭壁对峙而形成的河沟,是一只小蛇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帮助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地通过了河沟,并躲避了后面一只狗对于他们的追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并分析画面的内容。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假定自己是这个故事的作者,试着给每页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在老师适当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一一配上简洁的文字(河;桥;蚂蚁过桥;小鸡过桥;小兔过桥;等等)并一一与原作者所配的文字进行对照。最后再引导孩子给这个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是:
1.能够认真观察画面,学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画面的意思; 2.愿意跟随老师一起讲述,体验看图说话的乐趣; 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并尝试给故事命名。
这个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比较准确而有针对性地反映了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核心经验,以及教师所要突出的教育意图。倘若这个教育活动的目标也将引导“学习帮助别人”的道德发展以及“遇到问题多动脑筋”之类的指引性内容加了进来,尽管这些内容也是这个活动可能存在的教育作用,却既不能突出这个教育活动的学习重点和关键经验,也可能会导致目标的偏离。
四、目标确定的发展任务要具体而有针对性,避免空泛笼统
对于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设计的目标也一定应当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笼统而空乏的活动目标既不能体现对于特定具体教育活动的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实现,同时也丧失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评判的参照价值。例如,某中班健康活动《白白的牙齿》的有一条目标:“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能坚持早晚刷牙”。很明显这个“习惯”的养成仅在一次教育活动中是不能培养起来的,自然也不可能实现。单就这条目标而言,宜调整为“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懂得早晚刷牙的好处”。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让路》有一目标:“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该目标缺乏对于该具体活动的针对性,而且又因语焉不详,把“仔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合并在一起而显生硬。基于该教育活动的实际过程,可以表述为“能够仔细观察图片,并能较完整地表述出画面呈现的情节。”
为避免目标确定的发展任务过于宽泛笼统,目标设计在表述上可尽可能追求能够呈现出幼儿可感知或可目见的行为表现以及活动情景与对象。在小班音乐教育活动《喂小鸟》中,其目标有“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的能力”,“能大胆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美好的情绪情感”,可以说这是可以作为任何有表演和演唱环节的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的。上述目标而如果能够突出出具体的行为表现,即可调整为“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表演小鸟飞、吃食和大风搏击等动作”,“有表情地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鸡妈妈和鸡宝宝之间爱的美好情感”,显然比原来就更显具体。
五、目标表述的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幼儿的角度
活动目标的表述或者是从教育(教师)的角度,或者是从幼儿的角度,至于从哪个角度并无严格的限定。但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每个条目的目标表述应保持一致的角度为宜,这是保证目标设计在形式上整齐统一的需要。例如,中班音乐教育活动《尝葡萄》的目标是: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 2.启发幼儿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丰收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3.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进退步、交替步、托帽位等。
上述3条目标很明显在表述角度上不一致,前两者是教师,最后一条则是幼儿。
关于目标的表述角度,目前在幼儿教育界正逐渐趋于认同于从幼儿的角度。其原因在于,从幼儿的角度表述目标,可在形式上体现出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意识,而且从现实的可操作性上,也便于目标所确定的发展任务的具体化。类似于“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教给幼儿比较的方法,”、“培养幼儿帮助别人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等目标表述方式,如果改为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则更容易使得目标具体具有针对性,可以更改为“能够仔细观察,区分出两张图画中的不同”,“懂得帮助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道理,产生想去帮助别人的意愿”,“尝试与同伴协商,一起制作菊花,体验合作的乐趣”。
六、确保目标的纯粹性,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目标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避免在目标表述中出现“通过„„”、“在„„中”等诸如此类的句式,这些句式不是目标恰当的表述方式。实际上,这是把属于教育活动“手段”或“途径”的内容混合于活动目标中。如:“通过染纸活动,体验染纸的乐趣,表达同伴间的友爱”,“在观察、操作、品尝和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述能力”。这些目标表述方式,虽然交代出了目标实现的具体背景或依托,有利于避免目标的空泛,但却是丧失了活动目标在逻辑上的纯粹性。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就是目标,而“活动过程”才是真正表现或呈现活动的手段、途径及情境的适宜平台。
七、目标条目之间要相对独立,避免彼此之间的意义重复
教育活动的目标一般是分条目而列述的,这既是为了地呈现目标内容的不同层次或维度,也是体现幼儿经验要点的清晰分布,而使人一目了然。分条列述的目标在其各自所呈现的事件及其意义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要避免意义上的交叉或重叠。例如,某中班教育活动《夸济南》的目标如下:
1.通过观赏趵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初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2.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培养认真倾听和说话完整的能力。
3.知道济南名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该活动目标中,且不说存在着表述角度不一致、手段与目标混合等问题,在目标1和目标3之间内隐地存在着意义的重叠,即“观赏趵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和“知道济南名胜”对于幼儿发展的实质意义是重复的,因为“趵突泉”和“大明湖”就是济南的名胜。基于该活动目标存在的问题,可修改为如下内容,则显得更为恰当: 1.知道济南有趵突泉、大明湖等风景名胜,初步萌发爱家乡的情感。2.能够认真欣赏济南的风景图片,并能够尝试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3.理解儿歌《夸济南》的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诵。
作为一次具体教育活动对于幼儿学习任务与发展结果的预期和设定,活动目标是指引教育活动展开的导向,也是贯穿活动过程的线索,并直接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质量。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是否适宜得当,表述是否科学规范,是可以直接反映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的。虽然,关于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及撰写,目前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严格规定和固定模式,但基于对组织、开展和评价教育活动的有效指导,为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目标的设计及表述总是存在着某些原则性和规范性的基本要求的。上述关于目标设计及撰写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希望对于幼儿教师的教案设计能够有所裨益。
注:原文载《教育导刊》2011年第4期。
第二篇: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题按:社工做活动之前需要写计划书,计划书上不可避免的有“目标”这一项。可能有部分同工会认为目标写成什么并不重要,反正都是一样做嘛。叨叨倒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目标都不清晰,怎么衡量你做过的活动是不是无用功呢?没有意识,怎么可能在活动中执行出来涅?思考目标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你写出来的目标,不是社工能做到么,如果可以,那么这个目标可能就有待修正。下文是香港督导Yipsir分享的,摘取部分,共勉。
如何撰写社工活动目标?
文/Yipsir 个人层面目标
个人层面的目标,是要指出工作员期望参加者在知识、感受、技巧、行为、态度等各方面所作的改变。例如:活动完成后参加者掌握照顾精神病康复者的技巧。而不同的改变种类牵涉不同的学习原理和介入方法。目标既然是要以「表现为基础」,故制定目标时应是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上,说明对象,而非工作员所要做的事。若然目标只是工作员要去完成某些事情(例如在家长小组中:提供机会,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管教子女的经验,分享感受),那么当活动完成后,无论参加者有否获益,只要工作员确曾提供机会,活动便算成功。这当然并非工作员筹办活动的意图。故此目标应该述说参加者在活动后的转变。小组目标的写法, 可统一运用以下的较专业的格式撰写: 小组完成后, 组员能够:
1.说出....老人痴呆症患者的四项主要症状(这属于知识上改变)
2.以正面字句....取代负面字句....去描述或形容...眼前面对困难或负面事件(这属于思想上改变)
3.掌握....照顾老人痴呆症患者的两个....技巧(这属于技巧上改变)
4.对....患上老人痴呆症家人...的厌恶程度减少两分(1-10计)/ 接受程度增加两分(1-10分计(这属于态度上改变)
5.于未来两周内, 每周平均会做三次...腹式呼吸松弛练习/ 优质亲子活动 / 主动称赞同事 /感因默想...(每次20分钟)。(这属于行为上改变)
6.于未来三周内, 部份或全部组员自发性开展社交活动(一起温习、烧烤、聊天、购物、旅行等)(这属于关系上改变)
订立小组目标原则
1.活动目标可分基本目标及主题目标
2.基本目标包括参加者对导师、内容、形式、日期、时间、地间、收费等满意程度, 以及下次会否再参加或推荐朋友参加。这些问题都会在每份活动问卷出现, 不要以这些问题内容为活动目标之一。3.主题目标多指向參加者在認知、感受、态度、技巧或行為上的改变。
订立一次过活动的目标范本
1.认知目标:参加者答对了七成问题、亲子双方增加了对对方的了解
2.工作目标:派出了100份单章给目标对象(老人、父母、青少年、在职人士...)4名社工共接触过50为居民
3.成果目标:
-活动后的三个月内,每月的新增个案、小组、活动、义工的人数有?人?%,-活动被宣传后,能招募到多少参加者 社区层面目标
社区层面的目标指出在活动完成后,工作员期望社区的情况会有甚么改变。这些改变通常以一些统计数字表达,例如:区内的虐儿个案数目减低20%。一般来说,小区层面的目标可分为「长期成果目标」、「短期成果目标」和「工作目标」三个层次:
1.长期成果目标(impact objective):指出在活动完成后的指定时间内,期望指定的小区问题情况有多少改善(可以用百分比、宗数等统计数字表达)。例如:
活动完成后十二个月内,第1至4座内因家居意外而受伤入院或死亡的独居老人人数下降20%。
活动完成后十个月内, 学校的欺凌个案宗数下降20% 2.短期成果目标(outcome objective):指出在活动完成后,期望达致的实时改变。由于态度和认知的改变通常较难量度,故此计划者应避免以此等改变作为成果目标。较可取的做法,是在目标陈述中指出期望在活动后有「多少人作出某些具体行为」。例如在一个为期六个月的关注独居老人的活动中,可以订立以下的短期成果目标:
在六个月内,为区内1至4座中五十位独居老人建立互助网络(當中包括2个文娛康体小組、每月一次外外活动)。在六个月肉,发动区内一百名义工,为1至4座的独居老人每月提供一次服务。
3.工作目标(activityobjective):指出在一定时限内机构或工作员计划须完成的事工,以达到短期或长期的目标(通常这些工作会放在计划书的筹备工作内, 而不会放在活动目标中)。例如: 在六个月内,与1至4座的楼内独区老人举办20次分层会议。
在三个月内,完成一项关于区内独居老人情况的调查,并向传媒发表。
第三篇:教学目标撰写
教学目标撰写模板
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可从字、词、句、文章大意、写作线索、写作背景、文学常识等方面撰写。
①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利用工具书,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小
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文章大意。
③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
④能清楚地表述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
⑤体会文章……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揣摩、合作探究、讨论等)过程,掌握(表达技巧、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文章意蕴)等。
①反复朗读,感受……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及文章的丰富意蕴。
②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语言特色。
③揣摩精美语句,体会(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侧面描写……)表现手法。
④品析重点段落,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⑤精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揣摩语言中把握文章主旨。
⑥分析文章刻画的人物形象,学习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从作品体现的亲情、友情、爱国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团队合作的态度;热爱自然、尊重他人、宽容、珍惜、民族精神等价值观撰
写。
①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对人生的思考,关注和体验自然,丰富心灵感悟。
②体察作者对自然的感悟,深入理解生命意蕴,提高审美意识。
③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体悟作者的爱国情 感。
④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经典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品位。
⑤唤起对……的感悟和思索,逐步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篇:如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如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纲领,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为年龄阶段目标、语言教育目标服务的,语言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因此,正确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一次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能够体现幼儿语言发展的预期成果。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着现实问题,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结合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分析了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方法。
一、当前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不对应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有时在活动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或者通过活动根本就不能实现预先设置的目标。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
活动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向导,是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方法和途径的依据。这里所谓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指的是具体语言教育的活动内容不能成为实现该活动目标的载体,即忽略了活动目标在选择活动内容中的重要作用。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动目标设置为“发展幼儿完整、条理讲述的能力”,而活动内容却是学习一个文学作品,这显然与活动目标相背离。(2)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不一致。
这是指教师设计的目标过大过泛,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或者是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脱节,通过活动根本不能实现所设计的目标。也就是说,活动目标没有实现统领活动过程的作用,活动过程没有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例如,活动目标是“体验长辈对自己的爱,并激发对长辈的尊敬之情”,要求在重阳节的背景下培养幼儿对长辈的尊敬之情,出发点确实很好,而且选择了一首儿歌《摇到外婆桥》,内容也与目标相呼应。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幼儿一遍遍倾听这首儿歌,然后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跟着儿歌哄小宝宝睡觉,重复了若干次„„这样的活动环节设置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2.活动目标描述不合理
(1)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难以体现。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活动目标一般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和态度领域、能力和技能领域三方面内容。但是在一些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中班讲述活动“家乡的建筑就是美”时拟定了以下两条活动目标:“①感受家乡建筑的美,产生爱家乡的情感。②能用语言和其他方式表达家乡建筑的特色。”显然,这样的目标设置缺少认知领域的目标。我们要求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尽量包含三大领域的内容,如果确实某一领域的目标在活动中无法体现或者是幼儿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目标要求,那么可以在目标中不予体现。但是,在上述活动中完全可以提出认知方面的目标,如“知道家乡著名建筑的名称,并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2)活动目标的指向较笼统,无法进行评价与检测。设计活动目标的原则之一是可检测性。目标的可检测性可以帮助教师在活动后即时进行活动效果的评价,并成为其继续组织语言活动的依据。如果目标不可检测和评价,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目标,太抽象,太笼统,无法操作也无法检测,那么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无从了解自己的活动是否适合幼儿,也无法评价活动是否科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3)活动目标的叙述不科学。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叙述缺乏科学性,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也是屡见不鲜。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教育的角度来描述目标,而不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描述活动目标。所谓教育目标就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提出需要达到的教育要求,而发展目标则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提出需要达到的教育要求。如中班文学欣赏活动“路上有个小水坑”的活动目标是:“①通过学习故事,使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学会描述。②萌发幼儿的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③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幼儿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幼儿自身的努力,并不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从语言表述上就要端正态度,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预设通过活动使幼儿的语言知识、情感以及能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仍以文学欣赏活动“路上有个小水坑”为例,可以将目标设计为:“①通过活动,记住并学会描述主要情节。②萌发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③逐渐形成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分为纵向的层次结构和横向的分类结构。从纵向的层次结构来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从横向的分类结构来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通过倾听、表述、阅读、欣赏四大块面来体现的,而每一块面又包括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
以倾听为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中明确要求“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结合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实际情况,又可以从认知、情感和态度、能力和技能三个维度对倾听总目标进行分解。即: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和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和态度目标——乐意听,有礼貌地、集中注意力地听;能力和技能目标——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教师只有熟悉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并对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活动目标。
三、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要点
在理解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1.关注社会的培养目标
社会和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要求,为确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现阶段,制订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语言教育目标要反映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的取向,语言不仅是幼儿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传递文化的有效途径。其次,语言教育目标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语言教育目标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些原则都应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加以体现。
2.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
一般来说,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由专门的机构制订的,但需要教师烂熟于胸。因为教师设计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必须以这两个目标为前提和基础,是对这两个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
3.考虑语言教育活动的不同类型
幼儿语言教育中五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各自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有所侧重的。譬如,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是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通过接触文学语言,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讲述活动则偏重于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掌握对语言交流情绪度的调节能力等。
第五篇:讲话稿的撰写主要应当依据哪些要求
讲话稿的撰写主要应当依据哪些要求
1、要准确了解会议性质及主题
不同类型的会议,其性质不同,主题不同,目的不同,对讲话稿的要求也不同。一些专题性会议是有一定背景、目的、意图的,其讲话稿必须具有针对性才不会“跑题”。而致辞类讲话稿只是简短性、礼仪性发言,不能长篇大论,讲多余的话。只有准确了解会议性质、主题及背景、意图等信息,才能使讲话稿内容集中,表达贴切,不偏题、离题,具有针对性。
2、要顾及不同场合及听众
讲话稿写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吸引听众,引起听众共鸣。这就要求写作讲话稿前要了解听众对象的层次、思想状况、愿望与要求,了解参与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考虑听众需要的讲话稿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3、要主题鲜明,内容集中
讲话稿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宣讲的,其内容要求主题集中明确,结构紧凑完整。讲话稿的写作要紧扣会议主题,抓住中心议题。讲话不同于聊天,不能信口开河、东扯西拉、漫无边际。讲话稿的结构布局要完整紧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上下连贯、前后照应。不要使用过多序码,以免混淆视听。要适当运用过渡语,如:“主要谈三个
问题”、“以上谈了四点意见”等。讲话稿的材料使用要真实丰富、充实新颖,要突出重点、讲明观点,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4、语言通俗明白、生动形象
讲话稿的语言要通俗明白,要多用口语、俗语、常用语,多用短句,多用“吗”、“呢”、“吧”等语气词,以表亲切自然。要少用不易辨听的单音词,避免同音词,不用缩略语,力戒故弄玄虚,晦涩难懂。讲话稿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流畅得体,富于形象性、情感性、节律感,语气要平易自然,富于启发思考,以吸引和感染听众。
5、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
不论在哪里讲话,都有很多人在听,你所说的话,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观念。站在演讲台上便是有着说真话、讲实话的责任和义务。说错一句话,可能你觉得只是一次小小的失误,可是这却可能会给他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6、反复审题,认真检查
你写的好与坏是能力的问题,而申请题意,用心去写,是态度的问题。可能你会说申请题意也是能力,错,这是态度,你的能力可能有限,可是你可以请教他人,与你共同完成。做事无非就是能力与态度的结合。能力不够,态度来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