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8运动上肢的肌肉(下)
第八课时 运动上肢的肌肉(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二)伸肩的肌群
有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肱三头肌长头等。近固定收缩时,该肌群可使上臂向后伸或后摆;两上肢处于上举位时,远固定收缩则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单杠引体向上动作。若与屈肩肌群一起远固定收缩,可以完成“十字支撑”运动。
1、背阔肌:位于躯干背面及侧面的腰背部皮下。
起点:第七胸椎至骶骨的所有椎骨棘突,髂棘和下位两肋外面,纤维向外上前方集中。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后内下方拉引肱骨,使上臂伸、内收、旋内;两上臂处于上举位时,远固定收缩,则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引体向上)或提肋助吸气。
2、大圆肌: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纤维与背阔肌走向一致,并共同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机能与背阔肌基本相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拉力器或橡皮筋可发展伸肩群的力量;采用压肩或单杠悬垂可发展其伸展性。
(三)外展肩的肌群:有三角肌和冈上肌。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外展,如侧平举;远固定收缩可完成单臂手倒立或鞍马单臂支撑向对侧摆体等动作
1、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围绕肩关节周围,分前中后三部。起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前部纤维使上臂屈、内收、旋内;后部纤维使上臂伸、内收、旋外;中部纤维使上臂外展至水平位。
2、冈上肌:位于冈上窝并起于此处。纤维水平向外止于肱骨大结节。机能同三角肌中部纤维。
采用负重直臂侧平举或向上拉橡皮筋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群力量;吊环倒悬垂或单手握肋木向同侧和向对侧转体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四)内收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和肩胛下肌。该肌群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内收,完成投掷标枪、手榴弹、排球扣球等的“鞭打”动作;远固定收缩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引体向上、爬绳爬杆或阻止躯干下落,完成“十字支撑”练习等动作。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窝内并起于该处,纤维向外上方行,止于肱骨小结节。近固定收缩使上臂内收、旋内。采用“十字支撑”、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内收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或吊环悬垂可发展其伸展性。
(五)内旋肩的肌群
有肩胛下肌、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背阔肌、大圆肌。
近固定收缩时,该肌群使上臂旋内,参与完成投掷标枪、手榴弹、排球扣球等动作;远固定收缩时,使躯干向支撑臂一侧靠拢并回旋,如鞍马旋转等动作。采用发展伸肩肌群和屈肩肌群力量和伸展性的方法,同样可发展内旋肩带的肌群力量和伸展性。
(六)外旋肩的肌群
有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当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旋外,如参加投掷标枪前的引臂动作;远固定收缩,使躯干向支撑臂一侧靠拢并向对侧回旋,如双杠支撑后摆下等动作。发展外旋肩肌群力量和伸展性的方法,同伸肩肌群。
三、运动肘关节的肌群
(一)屈肘肌群
有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屈,如完成负重弯举动作;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完成单杠引体向上动作等。
1、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分长、短二头。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并旋后;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2、肱肌:位于肱二头肌深面。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止点:尺骨粗隆。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屈;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屈。
3、肱桡肌:位于前臂外侧皮下。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止点:桡骨茎突。
机能:肱桡肌除了屈肘功能外,还有前臂旋转的作用。由于它位于前臂外侧正中,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它具有使前臂旋后的作用;当前臂处于旋后位时,它具有使前臂旋前的作用。
4、旋前圆肌:位于前臂前面上部皮下。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桡骨体中部外侧。除屈肘作用外,当近固定时,能使前臂旋前。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练习可发展屈肘肌的力量;采用后压臂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二)伸肘肌群
有肱三头肌和肘肌。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伸,完成推铅球、冲拳等动作;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伸,完成俯卧撑的撑起或倒立推起等动作。
1、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分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起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粗隆,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外上部,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内下部。三头合为一腱。止点:尺骨粗隆。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于肘关节处伸,长头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2、肘肌:位于肘关节后外下方皮下。起于肱骨外上髁,止于耻骨背面上部。伸肘机能同肱三头肌。
采用负重臂屈伸,倒立推(或称倒立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伸肘肌群的力量;采用屈肘臂上举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第二篇: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范文模版]
第七课时 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
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2、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该肌群的力量;采用冲拳,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四)使肩带前伸的肌群
有前锯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如做冲拳,掷出器械等动作;在远固定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
1、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面
起点:上位8—9肋骨的外侧面,纤维斜向上后内方。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前外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提肋助吸气。
采用实力推、俯卧撑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前伸肌群的力量;扩胸或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可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五)使肩带上回旋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纤维及前锯肌下部纤维
斜方肌上部和前锯肌下部纤维在近固定收缩时,分别牵拉肩胛骨的外角和下角,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完成游泳划臂的肩部动作;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的纤维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分别作用于肩胛冈的外侧端和内侧端,同样也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可采用负重侧上举,实力推等练习发展肩胛骨上回旋肌群的力量;分别采用扩胸和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来发展该肌群伸展性。
(六)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胸小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近固定收缩时,胸小肌拉力向下,作用于肩胛骨外侧角;菱形肌和提肩胛肌拉向内上,作用于肩胛骨内缘和内角,形成使肩胛骨下回旋的力偶。
采用拉橡皮筋向后划臂、引体向上、爬绳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悬垂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二 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一)屈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等。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完成前平举动作;两上臂若处于上举位置,远固定收缩,则使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引体向上、爬绳爬杆等运动。
1、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侧缘和上六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壁,纤维向外后方集中。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内前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收缩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气。
2、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深面,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部,近固定收缩使上臂屈和内收。
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屈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背手转肩悬垂、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第三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里泽小学
蔡沈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4按记录表要求记录。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5、先前我们观察记录的结果描述的准确吗?可以怎样完善?
6、延伸:(起立,弯腰,直立,又弯腰):解释一下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产生的?
四、知识迁移
1、人们利用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们和人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图片:吊车、挖掘机、高塔……)
2、小组讨论汇报,想说哪种就先说哪种。(万节天线像关节;吊车像手臂;挖掘机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
五、健康教育
1、师:看来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2、小结: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四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骨骼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支持运动)。2.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它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肌肉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教案(头部肌肉剖析)
头部肌肉剖析
授课 陈洋
一、课程的类型:绘画
二、课题:头部肌肉剖析
三、教学对象:高二美术特长生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头部的肌肉。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大胆想象、勇于表现的精神。3、锻炼学生的结构理解能力和用线表现物体结构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头部肌肉的理解。、难点:头部肌肉的表现。
六、教学计划:
(一)课前准备
1、头部肌肉石膏像。
2、素描纸和画笔。
(二)课堂引入
分析真人头像跟石膏头像的异同,引出学习头部肌肉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发展
1、教师讲解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画纸上向学生演示头部肌肉的组成及肌肉在头部的分布位置。
头部的肌肉分表情肌和咀嚼肌两类:
表情肌一端起于骨骼,一端止于皮肤,收缩时产生面部表情。
表情肌有:额肌、皱眉肌、鼻肌、上唇方肌、颧肌、口轮匝肌、颏三角肌、下唇方肌、颏肌、颊肌、笑肌等。
咀嚼肌都起止于骨上。咀嚼肌有:颞肌、咬肌。
2、课堂练习
学生理解头部肌肉后作绘画练习
要求:用八开大的素描纸,运用结构分析画法去表现头部肌肉。
(四)学生积极动手作练习,教师随堂辅导。
(五)课后延伸:
背熟头部肌肉的位置分布及形状,并可以默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