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远行教案(可打印)

时间:2019-05-12 23:5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远行教案(可打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远行教案(可打印)》。

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远行教案(可打印)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事得其反。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并画出不认识的字。

1.自由朗读课文。2.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3.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4.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哪个字。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主要学习“驶、奔、驰、驾”这些字。4.指导书写。

四、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放课文的录音

1.照着录音中的感情来读课文。2.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朋友的马越好,旅费越多就离楚国越远? 2.朋友怎样做才能很快到楚国?

3.你想对季梁的朋友说点什么?

三、扩展内容

1.请大家举出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例子。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四、表演课文内容

1.小组为单位练习表演课文内容。2.让小组表演其他学生评价。3.生生互评。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事的其反。

远行靠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2.了解古代的、现代的、近代的交通工具。3.懂得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看图来了解交通工具。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出远门靠什么?让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的人靠么什? 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3.教师评价。

4.注意强调“载”读四声。

三、教学生字

1.教师先听写简单的字。2.有针对性的学习生字。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远行靠什么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说说古代人用什么交通工具? 3.现代人用什么交通工具? 4.你知道现在人们用什么交通工具?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说说你觉的什么时代的交通工具好? 2.说说为什么现代的交通工具好?

三、扩展内容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2.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未来的交通工具? 3.请画出来给大家介绍。

四、总结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人类远行靠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远行靠什么

最初

人们步行,骑马,或乘独木舟

后来

马车,帆船。二百多年前

火车,轮船 不久

汽车

现在飞机,核潜艇、太阳能汽车、、、、、、4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多音字。2.能正确的理解方位词。3.学习使用转折连词。4.学习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多音字。教学难点:学会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学课时:两课时(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多音字

1.自己整理多音字。2.给多音字组词。3.查字典给多音字注音。

二、正确的理解方位词。

1.让学生说说“在、、、里,在、、、、、上,在、、、、、中”有什么不同。2.学生完成说一说的练习。

三、学习使用转折连词

1.让学生自己造句。2.自己评价。

四、读一读

1.让学生自己借助字典来读短文。2.说说你喜欢走什么样的路?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让学生把自己找的多音字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1.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组内交流。2.填表

二、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1.说说自己设计的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 2.把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画出来。3.贴在黑板上,生生互评。

三、金钥匙

1.学生说说你觉的什么样的词语是成语?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四、练习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成语:南辕北辙、天涯海角、川流不息、一丝不苟、、、、、、、第八单元

体育世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关于体育的生字新词。

2.学习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并能自己搜集一些这样的名言。3.能自己做光荣榜。

4.能自己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难点:自己制作光荣榜 教学方法:看图识字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搜集你敬佩的运动员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平时喜欢哪些体育运动?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走进体育世界中看看。

1.说说图中的运动项目。2.你喜欢哪种运动项目。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自己试着读认读生字。2.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3.口头给生字组词。

三、教学生字。1.说说自己认识的字。

2.小组讨论: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记你喜欢的字? 3.进行组词比赛。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四、读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小组读。3.个别读。板书设计:

体育世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一些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看看黑板上这些图,咱们办个体育项目展怎么样?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自己试着读认读生字。2.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3.口头给生字组词。

三、教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 3.注意让学生掌握:“展”的写法。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四、读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2.小组读。3.个别读。板书设计:

体育世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生认一认的词语

1.学生自己试着读词语。2.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3.教师点名让学生读词语。

二、读一读

1.学生自己读这些关于体育运动的名言。2.说说自己搜集到的体育名言。3.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三、说说你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 1.学生说说自己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 2.把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介绍给同学们。3.告诉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游戏?为什么?

四、听老师讲《零的突破》的故事

1.说说许海峰当时为什么举起枪,三起三落? 2.你觉的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3.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板书设计:

体育世界 生命在于运动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站如松,做如钟,走如风。更高、更快、更强。

第四课时

一、做:“光荣榜”

1.让学生看书上图画中的光荣榜,说说你认识哪位运动员。2.给大家介绍一位你喜欢的运动员。

3.请你画出你最敬佩的运动员,你觉的他应该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准备好你敬佩的运动员的资料。

二、做“光荣榜”

1.小组合作制作光荣榜。

2.向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光荣榜,生生互评。

三、制定一个锻炼计划

1.自己制定锻炼计划。

2.也可以邀请同学一起来参加。

四、读一读

1.自己读运动歌谣。

2.引导学生自己试着编写运动歌谣。

布置练习:搜集本地的体育运动歌谣。板书设计:

体育世界

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光荣榜贴在黑板上。

第五课时

一、复习评价学生编写的运动歌谣。1.展示自己编写的体育运动歌谣。2.生生互评。

二、读一读

1.说你是怎样理解象征这个词的? 2.你知道哪些有关于奥运会的知识?

三、自检

1.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你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2.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改进。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奥林匹克旗帜是一面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五环相套,颜色从左至右分别

是:蓝、黄、黑、绿、红。

单元检测

教学目标: 1.掌握学生对第七、第八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2.找出不足,采取措施补救。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册P35----38页内容。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

《奥运开幕》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奥运开幕的显示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教学重难点:

1、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教学用具:

课件、时钟模型、钟面图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乒乓球球赛、排球球赛)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竞赛?(生回答)今年巴西里 约热内卢奥运会,老师很期待这两项竞赛。同学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是在什么时候举办的呢?(生回答)

2、出示:视频(北京奥运开幕)引导学生交流奥运开幕的情境。介绍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间(出示文字):北京时间2008年8月 8日晚8时08分,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开幕。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生回答)师:8时08分在钟面上时针应该指向数字几?(生回答)(出示:钟面8时08分)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奥运开幕》认识钟面上的学问。

板书课题:《奥运开幕》钟面知识

二、新知探索

1、衔接迁移

(ppt出示钟面)师:请同学观察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哪些信息?(强调: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秒针是最细最长的但是本节课暂时不研究分针。)

2、认识钟面上的学问

师:你还想知道钟面上哪些信息?(生回答)(1)认识大格、小格 ① 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拿出钟面图纸,观察钟面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后 四人小组交流。问题: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② 反馈展示——请学生上台介绍

师:大格,从哪里到哪里为一个大格?(例如:从数字1到2),小格有几个你是怎样数的? ③ 总结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就有12个大格;1个大格里有5个小 格,数小格可以5个5个地数,也可以背5的口诀。(课件显示数小格的过程)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大格、小格所表示的意义。

① 课件显示:钟面9时到10时时针的运动过程

师:观察钟面上的时间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从几时到几时,经过了几时?时针的变化?)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② 课件显示: 钟面10时到10时01分分针的运动过程,并在中面旁表明这时是10时01分

师:观察钟面上的时间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从几时到几时,经过了几分?分针的变化?)

课件显示:钟面10时到10时05分分针的运动过程,分针边走学生边跟读时间。

师:请学生看着钟面,读出时间。(生读)分针走了几个小格?走了几个大格?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3)认识时分的关系。

课件显示: 钟面10时到11时时、分针的运动过程。师:观察钟面时间的变化以及时针、分针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 = 60分

3、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出示课本P75“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① 出示时刻为8时08分的钟面,先让学生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几分?(生回答)看时间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师:8时08分可以简写为8:08,冒号前表示几时,冒号后表示几分。能否把冒号省略?分部分一般用两位数表示,如果十位不满一的就用零代替。零能写在8后面吗?

② 出示时刻为9时的钟面,先让学生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师:现在是几时?简写为9:00,凡是几时整,在简写时分的部分都用零表示,并且要写上两个0。(可能有学生会说12分,让学生说一说当12分时,分针应该指向哪里)

③ 生独立完成第三、四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9:30、9:45 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生可能分不清楚是几时,可多让几位学生说说看时间的方法,如果生说不清楚可引导学生说出当10:30、10:45时针、分针在钟面的位置。最后可以告诉学生当他们分不清楚时,一般可以选择两个数字较小的那个数。

三、练习巩固

1、课本P76练一练第一题:看一看,练一练

2、游戏:我拨你说(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四、课堂总结

1、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填写课本p75:拨一拨,填一填。板书设计:

奥运开幕(钟面知识)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 = 60分

第三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导学案 莫泊桑拜师

主备人:李世新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2 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2 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1

找同学读这件事。

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

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 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板书:爱事业)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苏叔阳个人资料。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

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板书: 22 理 想 的 风 筝

刘老师 强烈的爱 追求

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 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是她()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

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

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1、同桌交流、讨论。

2、指导造句,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明天,我们毕业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1)“眷恋”是什么意思?眷恋什么?

美丽的校园

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2)还会眷恋什么呢?

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3)为什么呢?

为什么深深眷恋美丽的校园?

为什么深深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为什么深深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教师巡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回答

(2)欣赏画面,体会校园的美丽。

引读: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3)校园这样美丽,可明天就要毕业了,你想对母校说什么?

带着对母校的热爱、眷恋之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录音,欣赏录象

(2)出示句子

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校园生活这样多姿多彩,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母校的热爱和赞美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交流

(2)出示句子:

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1)联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3)你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也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你有切身的体会吗?

过渡: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欣赏音乐),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炽热的心跳。

(1)交流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明天,我们就要毕业。我们眷恋美丽可爱的校园,(因为)它是那样诱人;

我们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因为)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我们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让我们同唱一支歌,说声“谢谢,母校”“谢谢,老师”“谢谢,亲爱的同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4、5自然段

2、作者眷恋母校、眷恋老师,想以怎样的行动来报效母校和老师呢/

二、讲读第三段

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着6年前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心愿呢?

2、出示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栋梁”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材、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天,我们毕业

6年的学习生活

学到了

懂得了

更感受到了

敬爱的老师

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

眷恋 教学反思:

习作七

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2、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4、按照习作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集体中,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讨论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我的理想等。)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提出习作要求:

(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2)要写真实事情,抒发真情实感。

(3)写完后认真修改。

四、创设情境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我……(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们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谈谈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很多,请学生自己回忆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两件事,全班再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六、完成习作

1、拟写初稿。

2、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3、评议赏识,表达心声。教学反思:

练习七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第一部分。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诵读《论语》片段(2)学生背诵经典语句

(3)谈谈你对语句的理解。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的出自哪儿。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一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5)教师重点指导“翩翩”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2)及时小结描红情况。(3)学生仿写。

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写的字是“赶”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练写,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两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儿。(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教学反思: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其中包括“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语文园地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1个字,注意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4、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5、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1个字,注意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课时安排:

《玲玲的画》

2课时

《蜜蜂引路》

2课时

《寓言两则》

2课时

《丑小鸭》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学要注意的是“不要拔高人文要求。”学生毕竟还只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传递的精神,也许只能领会到其中的一点点,这时我们做教师的只要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知道有那么一个道理就行了,用不着过于拔高人文要求。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知道今后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2、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4)全班交流。

三、品读领悟: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二)品读课文

1、用电脑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教师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小组合作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汇报交流

6、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巩固延伸: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指导写字: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四、巩固延伸: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4、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5、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新认识的生字。

3、标出自然段。

学生开始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读一遍课文。

2、指名分节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课件出示词语。利用多种方法认识。

游戏读、分组读、比赛读。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三、品读领悟:

1、再读课文,根据下列问题感悟课文内容。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却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①“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②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2、自读交流(1)小组交流(2)路线图展示

师板书:路边→花丛→蜜蜂→园子→房子

(3)总结全文: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3、看图对话朗读(1)自愿介绍图意(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3)对话朗读擂台赛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5、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7、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四、巩固延伸: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读课文

2、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惊讶 谈天 派人 引路 列宁 蜜蜂 敲门 附近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在蜜蜂的引导下看什么呢?首先来写字

二、指导写字:

1、读田字格中的字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结构及书写的特点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讶 谈 派 引 列 蜂”均为左短右长,“引 列”左宽右窄,其余字左窄右宽。“敲”左右差别不大。

4、指导书写。

“派”字右面不要写成瓜,要观察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不宜太长,竖撇要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易短;“谈”字右边炎字注意上边火的捺变为点,“敲”的右边不要写成支。“引”的书写关键是最后一竖不要靠左边太近,又不能太远。

5、学生书写其他字。

6、反馈书写情况,对问题集中的字进行指导。

7、学生修改再写。

三、巩固练习:

1、扩词:引()()()谈()()()

2、同音字组词

近()

蜂()

进()

峰()

3、选字填空

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中有许多()蜂在采()。

往常

常常

经常

时常

平常(1)放学后,他()到操场上打球。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3)爸爸清晨锻炼身体,()都是进行慢跑,但最近()打太极拳。

(4)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4、词语积累

五谷丰登

登峰造极

极目四望

望穿秋水

莫名其妙

爱莫能助

高深莫测

斯文

附加

附带

附和

气派

帮派

正派

谈吐

谈论

谈心

谈笑

风生

派头

水落石出

出人头地

地久天长

长话短说

四、课堂总结: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呢?(学生说)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3、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画出生字词。

2、讲讲大致内容。

(一个种田的人想出了一个让禾苗长得快的办法,他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他的禾苗全枯死了。)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组成小组自行解决读音问题。

4、拼读音注意点:

寓、焦、喘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品读领悟: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四、巩固延伸:

1、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2、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3、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4、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识字: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能令我们明白什么,好吗?

2、(板书:守株待兔)谁能读准这个题目(提示:株是翘舌音)

3、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就题目质疑)除了这些疑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就内容质疑)(老师相机板书:谁?为什么?结果?)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内容

为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注意首先,我们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自由朗读,老师贴三个生字“窜、撞、锄”)

二、合作交流:

1、谁能读准这三个生字?你读得真准,请你告诉我们,要读好这三个字,应该注意什么?(齐读)

2、读准了字的发音,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板书:读)(请三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读后评议)

3、为了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疑问,我们在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板书:想),找找问题的答案。(自学课文)

4、把读懂的问题告诉小组的同学,还可以说说通过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组学习)

5、通过小组学习,你们小组知道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说)(老师相机贴出种田人`树桩和兔子,让学生明白树桩是什么,以及寓言的大概内容)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原来这则寓言说的是一位种田人为了等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而每天守在树桩旁边。现在,你们还有疑问吗?

三、品读领悟:

1、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他在想:兔子啊!赶快来吧!”

2、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实现?(学生回答:因为兔子不会再来撞死在树桩上了)

那么,上次兔子撞死的事是一次——(学生回答:意外,偶然)

3、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看出那次是一次意外?(自由读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是一次意外?(学生汇报,老师点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指导朗读)这是一件多么奇怪,又令人感到意外的事呀!你能读好这两句话吗?(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范读,齐读)、种田人知道野兔是偶然撞死的吗?从哪看出他不知道?(自由读二、三段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你从哪个词看出种田人不知道那是一次偶然的事?

(指导朗读)这个种田人拾到一只还不够,还要“每天”“整天”坐在树桩等待,看来他的确认为兔子还会再来撞死在树桩上,真是个又愚蠢、又贪心的人啊!你们认为他的行为可笑吗?你能读好这两句话,让我们觉得他又愚蠢、又贪心、又可笑吗?

5、你能上来劝劝他吗?(请一位同学当种田人,请个别同学上来劝他)(学生表演)“嗨,朋友,你不用再等了,野兔不会再来了。”

“……”(老师点拨)看来大家都认为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野兔自己撞死的事是一次(引说,意外、偶然、特殊情况)

6、同学们,我们可不能像种田人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在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让我们把这则寓言背下来,记在脑子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作傻事,好吗?

交流收集的成语故事。丑小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只小鸭子独自在树林中流浪。它有家不愿意回,有哥哥、姐姐却得不到他们的关爱。他孤独寂寞,在外面流浪又常常遭到不幸。尽管这样它还是坚强地生活着。可谁又能想到,这只大家都不喜欢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们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28《丑小鸭》。同学们,你在读这个故事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二、自读识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

2、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出示生词带拼音)

3、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4、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

5、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6、识字游戏:

(1)、说偏旁猜字。(2)、开火车扩词。

三、品读领悟:

你喜欢读哪一段,又读懂了什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1、第一段:

帮助学生理解“暖烘烘”“出世”,了解小鸭子出世的时间的?

2、第二段:

指导读出小鸭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才”

思考: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从哪些词句看出的?(看图说丑小鸭的样子)

仿写训练:看这几只小鸭子长得怎样?(出示图片)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很会思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想想读懂了什么,又发现了哪些问题?

2、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吗?

我知道、、、、、、我还知道、、、、、、(看屏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接力读课文。

3、你知道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领悟:

1、第三段: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家里的处境。

他们为什么欺负他?你想对这些人说点什么?看图。

思考:小鸭子为什么要离开家呢?重点理解“欺负”“孤单”

板书:在家里

孤单

他是怎么想的? 你替他担心吗?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

你要是这只小鸭子你会怎么做?

你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丑小鸭出走了,妈妈、哥哥、姐姐发现了会怎样呢?

2、第四段读: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外流浪的遭遇。

理解 “讥笑”用“讥笑”说话

板书:在外面

冻僵

这时候小鸭子会想些什么呢?

你又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3、第五段:

看动画,想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呢?用“羡慕”说话。

4、第六段:帮助学生理解“幸亏”词义。

板书:冻僵 得救

你觉得农夫是怎样一个人?

讨论:丑小鸭在外边生活怎样?

5、第七段:

看画面:紫丁香开花的时候,小鸭子就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1)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丑小鸭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能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心情。

此时,丑小鸭来到哪,看到了什么?仿说练习。

板书:美丽的天鹅

(2)是、、、、、、不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板书:美丽的天鹅

(3)你想对已经成为天鹅的丑小鸭说些什么?

三、巩固延伸:

1、长成天鹅的丑小鸭,回到了家里,哥哥、姐姐,还有欺负过丑小鸭的小姑娘会说些什么呢?

2、谈谈收获 明白道理

一只大家都认为很丑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要说的吗?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你喜欢,说给大家听听。

师悟:我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对故事的新感悟。真正的美在于才华、气质和品质。我们都做这样的人。

四、小结:

同学们都是善于读书的孩子。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读童话的时候,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享受审美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教学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②掉转。③旋转、环绕。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四、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五、巩固练习:填空()()协力

()()成城

()()不林 人外()()

博采()()

()()益善()学()问

读书()()

()()自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2、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1、出示教学挂图

2、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2、评选故事大王。

四、延伸话题,综合运用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第五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bōxuēbīnguǎnxīnjiāngwú tong shù

()()()()jiào chēcíxiángxié shǒuwēnyì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日新月()()()不息()拥而来

千()百态各()风韵小心()()

三、理解古诗并填空。

《别董大》是代诗人写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写一写

四、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3、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觉得蛮可爱蛮可爱的。()

下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远行教案(可打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远行教案(可打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通过......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单元教案[★]

    育英学校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主备人:安娜 第十二单元:小英雄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范文大全)

    识字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熟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终版)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和反思(大全五篇)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丑小鸭教案

    《丑小鸭》教学设计 [分析教材] 《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

    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笔记

    、 第七单元笔记 一、复习课文: 1、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你想说些什么?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我想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子,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