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2 23:0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第一篇: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第一,行为主体要明确。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第二,行为动词可评价。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开展。因此目标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第三,行为条件须界定。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计算器„„”;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第四,表现程度呈底线。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第二篇:如何表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如何表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表述教学目标是指用书面语言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即对某一教学事件结束时对学生确定的学习行为做出具体说明。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就是具体行为目标,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能够避免课堂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般说来表述规范、明确的具体行为目标应该包含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行为情境、行为标准五个部分,通常把它们叫做具体行为目标的五个要素。一个规范而完整的行为目标的陈述如下:学生(行为主体)在通读完全文后(行为情境),找出(行为动词)至少找出三种(行为标准)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行为对象)手法。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才是具体行为目标陈述的内容。许多教参中的目标陈述通常表现为“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的范式,其实这种陈述方式描述的是教师的行为,但教师并不是学习行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规范的行为目标的开头应该是“学生„„”的模式。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含义明确的动词如:“写出、背出、列出、辨别、比较”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

3.行为对象。行为对象是指确定的学习行为所涉及的内容,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学习事件。例如“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4.行为情境。行为情境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行为,例如“读完全文后”,“新课学习前”“课堂讨论中”等。

5.行为标准。行为标准指学生对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行为标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①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三分钟内完成”;②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完全无误”;③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80%的学生”。

这样,通过具体行为目标的陈述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事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如何准确地表述教学目标1

(1)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到达终点。对于章节目标难度较大的,应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分散学习并适当延长课时,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

(2)每节课的目标设计应重点突出。

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对一节课中的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效果。但这不等于可以忽视其他的目标,因为主要目标需要其他目标的支持,其他目标明确合理,有利于达到主要目标。对于长期的教学目标视具体情况是否明确列出,但在教学中必须有所体现。

(3)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是有层次和顺序的,应按照层次之间的关系设计。

第四篇:如何表述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

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能力: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行为条件

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 “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第五篇: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要点,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性提示,是教学结果的评价性标准。是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

1、依据课标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有很多学科的课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以来通常说的三维目标也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老师在写教学目标时要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写,2、教学目标确定的要求要全面。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节课中,可以适当地增删,有所侧重。要明确。是指不要过于随意拓展。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一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二要能体现四要素。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难度适中。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要便于检测。编写具体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它们将被用于编制检测题目,如果不能根据这些目标测出预期行为,则表明目标太笼统、含糊、不符合要求。所以应尽可能地用可观测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笔试、口试、动作测验、心理测试)语句来陈述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表述(表述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并限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态度发展的层次、范围、方式以及变化效果的量度,它在 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的作用。表述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认出„„”、“能描述„„”、以及“能„„设计”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了解”、“掌握”、“知道”、“熟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能认出”、“探究”、“能描述”、“写出”,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参考课标最后一页(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行为条件:明确限定。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的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行为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的„„”,便是对“认出植物种子的结构”的要求程度;“详细的„„”便是对“写出观察记录”的要求程度,是对目标水平的限定,便于检测。目标表述的四要素体现了: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教学重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而言的,是构成每个教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本身和作者的编写意图来确定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指最主要、最本质、带有主导作用的关键性知识和顺利进行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由教学目标确定。根据课标具体内容标准的水平层次。由具体内容在整体课时(单元)内容中的地位确定。由知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主体而言的,是教材中比较抽象、比较隐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认识、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以 2 往的教学经历以及我们学习英语的经历来确定教学难点,但是更多的难点要靠我们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去发现。其实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教参上的东西只能作为参考,而很多时候在讲课的时候,我们会受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启发,临时发挥的东西效果往往很好,所以在课后最好能补充到教案中去,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和参考资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对知识心里理解的便利与否以及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所以确定难点应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活动能力三方面考虑。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由于知识抽象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造成的难点;由于知识深奥而学生又缺乏阶梯性知识;由于知识过于陌生而学生又缺乏知识储备造成的;由于探究活动中经验的缺乏、方法的不足、资源的欠缺、思路的狭窄、意志的软弱等造成的。

课程资源的选择

1、手段服从目标,形式服从内容。无论什么课程资源,它都只是形成课程的要素和实施课程的条件,是属于工具性、手段性、外在形式性的东西。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该主要考虑利用什么样的资源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主题目标,而不能首先追求资源形式的新奇。

2、从教材出发走出教材。虽然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圄于教材,不能“教”教科书;虽然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师应当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自己设计教学活动,但是首要的教学资源还是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教科书提供的主题活动图,教师指导用书提出的学期目标、内容重点、结构、思路、活动建议、指导和评价的要点、活动案例和其他文字资料、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等等,是应当首先利用的资源。这也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和起点

3、从班级、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地区,在物质条件,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状况等方面差距较大,即使各地的课程资源状况不可能相同。如何注重地区间的差别、城乡间的差别,生活环境的差别、文化背景的差别等问题。

4、注重利用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有形资源和物质条件,而忽视了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因而会觉得“资源短缺”,会觉得活动难以开展,甚至会出现“讲教科书”的情形。在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好地利用无形资源,尤其是要“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这是增强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借助其 3 他学科、其他班级或学校开展的活动,利用社区活动或节假日活动,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必重复开展活动。利用好与工厂、农村、社区、部队、展览馆等单位的“关系”,这种无形资源,开展活动时可以省去许多事情。

5、儿童参与选择课程资源。正如为了确保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利实效性,应当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样,在活动资源的选择上,也应当让儿童参与进来。一方面是因为儿童知道的许多事物、玩具、游戏,教师不一定知道,儿童参与资源的选取可以丰富活动资源;另一方面,儿童参与选取,会更适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会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

张 永 胜

下载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一、教学目标的定义及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从教学目标的层次来看,教学目标可分为宏观(即学校教育目......

    目标困惑: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应如何表述

    目标困惑: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应如何表述 湖北十堰张湾区炉子小学 作者:陈伟 在以往看到的体育课的教案上,目标部分不是用教学目标就是用学习目标来表述,然而,这两种目标表达形......

    如何确定及表述小学英语课时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及表述小学英语课时教学目标 一机三小 焦芳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

    如何确定及表述小学英语课时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及表述小学英语课时教学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表述(精选5篇)

    如何设定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一、认识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的,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 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优秀范文5篇]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环,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生物课程目......

    教学目标水平与相应的表述动词

    教学目标水平与相应的表述动词 1、认知与识记:要求学生记忆或回忆一些信息如 定义、排列、回忆、叙述、匹配、界定、命名、选择、标明、概括、陈述2、理解:要求某种程度的领会......

    申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标准表述)

    申论范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标准表述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俗话说出了这样的为官为政之道:做官就要做出政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