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诵读《过零丁洋》、《墨梅》教案
心怀天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单元“古典诗词专题诵读”的专题是“心怀天下”,重点选取陆游的《示儿》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的爱国激情。《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过零丁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遭逢”“ 干戈”“ 寥落”等 6个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背诵诗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合作交流,感知诗句的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掌握名句。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交流 教具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
比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元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祥,他的一首词《过零丁洋》一直为后世广为传颂,他的爱国情怀也激励着后人。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民族英雄。后号文山。
三、初读诗歌
1、学生自读,标画不会字音。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字音。
遭逢、干戈、寥落、破碎、飘絮、惶恐
3、指名学生读。
4、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
四、赏析与理解诗歌意思。
1、这首诗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句?解释它的意思。
⑦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⑧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一颗爱国之心光照青史。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册。
2、这样一句凝聚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文天祥是在历经磨难,艰苦抗争,无望救国的情况下,悲愤,而又视死如归地说出这句话的。这在前几句就可以了解。(小组交流)
3、理解前四句诗歌的意思。(回顾历史)(1)指名读注解。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注释:①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③干戈寥落: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2)理解“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背景。(回顾历史)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3)此时孤军奋战的文天祥孤苦无依,心中无限感慨。看这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⑥“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4)可就算如此怎么样,我堂堂大丈夫还会惧怕死亡吗?我的一颗爱国之心会永留青史,激励后人。于是他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五、作业:背诵诗歌
六、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回顾历史:辛苦 干戈 寥落 四周星。感叹:惶恐 零丁
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墨 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在诗画的感染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赞颂梅花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元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的作品。王冕,字元章,号梅花屋主(板书作者、诗题。读课题)2.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
3.墨梅指什么?猜一猜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
二、初读诗歌
放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看看读完古诗后你会有什么疑问。(多读几遍)
(一)朗读:
1、指名读,正音:乾坤。
2、齐读。
(二)质疑:
1、读完诗歌后,你有什么疑问?
2、小结:为何作者画笔下的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丝毫没有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得到人们的夸奖呢?
三、品读解疑
咱们静下心来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自己用多种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和同桌小声讨论一下,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就作上记号。
(一)一、二行诗
1、解词
(1)指名读一、二行诗句。这两行诗里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洗砚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传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2)理解诗句:谁能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边的一棵梅花树,每一朵花瓣上都有淡淡的墨痕。(板书:淡)(3)感受意境,再读读诗。
2.下面老师画了一幅梅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老师画的这幅是不是我们诗上写的那幅墨梅呢?
不是的,同学们能想像这首诗画的是怎样的一幅墨梅吗?
师叙述: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向折枝墨梅,枝干舒展挺秀,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新俏丽,生气盎然。虽然只用了淡淡的墨色轻染“淡墨痕”,却把梅花含笑娇俏的样子生动地刻划出来。
(二)三、四行诗
诗人为什么特别爱这朴素淡雅、端庄秀美的梅花呢?指名读三、四行诗句,师引读。
清气:香气,这里指纯朴清香的气息。乾坤: 象征天地。
1、释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它并不需要人们夸奖它的颜色多么艳丽,只是为了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板书:满)
2、齐读整首诗。
师小结:诗中,一个“淡”字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分外的耀眼!“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卓尔不群、淡泊名利。(板书:卓尔不群)
想像引读:一个清晨,晨光微曦,王冕手持书卷,缓步来到家乡的洗砚池边,轻轻坐下,静静的赏梅。看着看着,他欣然拿起画笔在纸上挥毫,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我家洗砚池头树,……
3、同学们,此时假如你是王冕,那么你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梅花呢?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目中的梅花,然后把它在黑板上画出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4、同学们一起来评价。
5、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朗读大比拼,看看哪个组读得最好。
6、进行朗读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首别致的咏梅诗中,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抒发了质朴高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轻视功名利禄,不愿意与世俗合流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言美、情美、意境美。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熟读成诵。
第二篇:过零丁洋教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对偶和比喻的巧妙作用。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一)预习检测题目中的“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外。作者文天祥,号(),字()
又字履善,()朝代()家、诗人。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干戈()(2)寥落()(3)惶恐()(4)飘絮()
(二)课内探究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四)训练检测(12分,书写1分)诗中诗人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沉痛诉说国破家亡、动荡不安的痛苦的诗句: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的诗句:。诗中直抒胸臆,表达其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国家危亡,个人身世坎坷之意的句子:
。诗中作者回顾自己的身世,重点写入仕和“勤王”的诗句:
。作者写兵败与被俘的情景与感慨的诗句:
。
总结反思
第三篇:《过零丁洋》教案[范文]
《过零丁洋》教案
宁陵县新世纪学校张礼君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文天祥纪念馆。
如今我们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是为了传承爱国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 1
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一)师范读。
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两句要节奏放慢但要大声。)
2、全班齐读四首古诗。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投影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选拔。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遇命运。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五、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
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七、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八、小结: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九、品味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考:该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组织班级交流,发挥想象,感受意境,联系实际,体会真情。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讨论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面上看,诗句毫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映衬,在色彩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
十、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收集的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姥吟留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十一、课堂总结。
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升上了历史的高度。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十二、布置作业。
(一)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二)再读全诗,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丹心垂史
(述怀诗)颈联——追忆过去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舍生取义
第四篇:过零丁洋经典诵读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李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遭逢”“ 干戈”“ 寥落”等 6个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背诵诗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合作交流,感知诗句的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掌握名句。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交流 教具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
比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元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祥,他的一首词《过零丁洋》一直为后世广为传颂,他的爱国情怀也激励着后人。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民族英雄。后号文山。
三、初读诗歌
1、学生自读,标画不会字音。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字音。
遭逢、干戈、寥落、破碎、飘絮、惶恐
3、指名学生读。
4、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
四、赏析与理解诗歌意思。
1、这首诗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句?解释它的意思。
⑦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⑧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一颗爱国之心光照青史。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册。
2、这样一句凝聚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文天祥是在历经磨难,艰苦抗争,无望救国的情况下,悲愤,而又视死如归地说出这句话的。这在前几句就可以了解。(小组交流)
3、理解前四句诗歌的意思。(回顾历史)(1)指名读注解。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注释:①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2)理解“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背景。(回顾历史)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3)此时孤军奋战的文天祥孤苦无依,心中无限感慨。看这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⑥“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4)可就算如此怎么样,我堂堂大丈夫还会惧怕死亡吗?我的一颗爱国之心会永留青史,激励后人。于是他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五、作业:背诵诗歌
六、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回顾历史:辛苦 干戈 寥落 四周星。感叹:惶恐 零丁
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五篇: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4.认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2、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十三、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