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2 22: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过零丁洋》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第一篇:《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济源市实验中学

张惠玲

《过零丁洋》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5课,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激情导入——预习展示——朗读感知——研读欣赏——拓展延伸——自主学习”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实录。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师: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秦始皇挟强弩而平六国,开疆拓土,雄极一时。记住他,是因为他的霸业。霍去病,率铁骑驰骋沙漠,荡平匈奴,扫清寰宇。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应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忠贞。而有一个人,我们一定也会记住他,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铮铮誓言。他就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大屏幕展示课题)生:文天祥。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预习成果,学生展示

师:关于文天祥,你知道多少呢?

生: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师:你的展示让大家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谁来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呢?

生: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作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读一下。

生读。

三、朗读课文,诗意译文 师:诗歌贵在朗读。下面请同学们倾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感情。师范读 生鼓掌。

师:请同学们练读三遍。生练读三遍。师:谁来展示一下? 生读。

师:读得字音准确、节奏恰当,有点感情。谁再来展示一下?

又一生读。生评价后全班齐读。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来把诗的大意来翻译一下。

生:“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落的兵力与元军苦战四年。” 师:“同学们,诗的语言是华美的,我们这样翻译已经不能表现诗的意蕴了,我想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诗的意蕴。如何翻译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我特意再次提醒文章的韵脚那几个字要放到诗意翻译的句子的后面。生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四、字斟句酌,品味赏析

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 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师: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可以这样说,作者心中充满 学生抢着说出了悲苦。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生: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一种悲苦的味道。生读。

师:诗的首联仅用14个字就把作者一生的经历的悲苦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语言凝练概括。你认为鉴赏诗歌还有哪些方法? 生回答:字词品味、修辞手法、情感体会。师:你最欣赏诗的哪一联?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赏析。

教师巡回指导。师:哪组来展示?

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

师:为什么山河破碎像风飘絮呢?

生: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师:老师很想说,在那时那地,元兵的铁骑在南宋的土地上恣意的践踏,南宋的大好河山处处受元兵蹂躏。

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

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师:那么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如果说首联是悲苦之情,那么颔联就是同学们说的悲哀之情。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师:你能来试试吗?

师:语速还要慢一点,再来一次。好,这一次真的读出了情感。师:哪一组赏析颈联?

生:这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师:两个惶恐和零丁一样吗?

生:第一个惶恐是惶恐滩,第二个惶恐是心情,第一个零丁是零丁洋,第二个零丁是孤苦伶仃。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生: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被俘被押解到零丁洋。师:“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其时,当时诗人真正是家破人亡,妻子,女儿背元兵俘虏做宫役,诗人说自己是雨中萍,其实,我感觉诗人处境比水中萍更坏。看来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要注意,“说惶恐”、“叹零丁”应重读,读出重音。

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师生齐读尾联。)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生: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师:如果前三联分别用悲苦悲哀悲愤来读,那么尾联应该是悲----拖长声调。生:悲壮。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生: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让我们全班朗读,用心读出诗人的爱国心曲。学生集体朗读。

师: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学生集体背诵。

五、拓展延伸,厚实底蕴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说说

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师:你还知道哪些像文天祥这样的人吗? 这个地方学生说的很详细,也很好,我就不做记录了。

六、归纳方法,课后自学

师:学无定法,贵在有法。我们回顾一下学习这首诗的方法,师带领学生回忆归纳诗词学习方法,明确为:朗读——理解——赏析——积累,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用此方法课下学习《山坡洋潼关怀古》,同时大屏幕出示学习提示:“朗读——读出情感,理解——内容,赏析——名句,积累——背诵。

教学反思:

1、我认为本次讲课自己不紧张,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一改以往照搬教案,不能灵活应变的旧习。尤其到了最后,当自己没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自学时,马上把它留为作业。看到金梅主任会心的一笑,我感觉不拖堂就是好。

2、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发言积极,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有发言的机会。

3、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反复朗读成诵,体现诗歌的朗读教学。而且,在朗读环节,师生互动效果特别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并在具体的范读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朗读。当然,学生也是很懂事的,当我范读完后,孩子们热烈的掌声给我很大的鼓舞。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不简洁,不凝练。自己为了彰显语文教师的文采,精心编写了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等,孰不知课堂时间有限,哪有那么多时间给自己呀?对比社民,我的导语用了1分钟,她才用了1秒钟。这就是一个对比。

2、点拨、引导能力有待提高。也不知为什么,课堂上自己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总害怕有人不懂,于是,自己一定重复一遍,解释一下才安心。缺乏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对比社民,人家三言两语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费了半天的力气。

3、个人底蕴需要提升。想想一个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底蕴,怎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呢?扪心自问,从教这么多年来,自己读了多少书?因而,多读书,多积累,多写作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堂教学的征途上,我将一如既往的磨砺自己。

第二篇:《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导入: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却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岳飞、辛弃疾、陆游,还有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文天祥。

师:请结合注释和投影了解一下文天祥。

(投影)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有《文山先生全集》。

补题理解诗意――

师:一代名臣,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这首诗里想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请同学们诵读全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诗补个题目。

(生读诗,思考)

生:我觉得应该补上人名和时间,可是时间不清楚。我就补――(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补充:我知道,书注中有,是祥兴元年(1278)。

师:好,一位同学抓住叙事的要素补题,一位同学预习很细心。请继续。

生:(文天祥)过零丁洋(叹零丁)。

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感受“叹零丁”,你说说你的依据。

生:颈联有诗为证:“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说文天祥在被俘之后押经零丁洋时感叹自己孤苦伶仃。

生:(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叹零丁)。

师:结合诗句说说看。

生:“干戈寥落四周星”。兵器稀少,兵力薄弱,与元军苦苦抗战四年,最终兵败被俘。

师:“寥落”书注解释为“稀少”。你们能说说带有“寥若”的词语吗?

(生思考,查词典)

生:查到了!“寥若星辰”,意思是稀少得就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师:同学们,抗元的人就像早上的星星一样稀少,可叹!南宋朝廷一直就有主战派和主降派在抗争,此次兵败,元军统帅张弘范威逼利诱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可赞!

生:老师我可以在同学们的基础上补:(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叹零丁)(有感作诗)。

师:“有感作诗”好!还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生:惶恐!他在惶恐滩头心情恐慌。

师:对啊,惶恐滩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形势十分险恶。

生:以死明志,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都有一死,只留下一颗炽热的丹心光照史册。

师:那你们读读题目,看有什么不妥呢?

(生读)

生:我发现“叹零丁”与“有感”有矛盾。“有感”包含“叹零丁”感受,但诗中还有其他情感。

师:你很敏锐!好,我们再齐读补好的诗题――《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有感作诗》(板书)。

师小结:同学们着重抓住文天祥起兵抗元的个人经历和兵败被俘后的感叹,以及他表明的宁死不屈的决心补题。有思考,有创意。

探讨英雄形象

我们一起来激情朗读我们合作创作的题目――《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有感作诗》,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师生激情诵读诗歌)

师:现在你在诗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文天祥呢?

生:我读到了一个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面对生死,无所畏惧。

生:我读到了一个饱经风霜、身世坎坷、又有一颗赤胆忠心的文天祥。他饱读诗书中了进士,可是为了反对侵略,保家卫国,他走上了战场。我在资料上查到,他听到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他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起了3万壮士,组成义军进行抗元。

师:你预习真的很认真。很会搜集资料,并学有所用,令人佩服。继续――

生:我读到了一个能文能武的的文天祥。他饱读诗书,中了进士,留下了很多诗文。他还带兵抗元,指挥战斗。

师:诗中提到他自己读的什么书?

生:一部儒家经典。

师:儒家的代表人物和经典的作品你们知道吗?

生: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孟子》。

师:孔子和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说。孟子倡导“仁”。

师:对,在孔子提出“杀身成仁”的基础上,孟子也提倡“舍生取义”。核心是两个字:“仁”和“义”。好,继续。

生:我读到了一个爱国的文天祥。祖国山河破碎如风中柳絮,飘忽不定,个人身世如雨中被打的浮萍,漂泊无依。但是他依然毫不屈服,慷慨就义。

师:好。你从颔联中读到了当时的南宋朝廷危在旦夕、文天祥自己家破人亡。国破家亡之际,他的最终抉择凸显了他的爱国情怀。颔联描写得多形象啊,用了什么修辞?

生:比喻,把国家命运比作风中柳絮,自己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十分悲惨。

师:唐代薛涛有咏《柳絮》诗句: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柳絮,无情之物啊。而浮萍呢?“漂泊浮萍本无根。”无根之物啊。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一个英雄的文天祥,他就像神一样光照史册。可是,他还是人啊,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情感他有没有呢?

生:有,他也惶恐,他也感叹孤苦伶仃。

生:他巧用地名,将地名与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巧妙结合,对仗非常工整。

师:很棒!这一联已经成为经典。诗人回首当初兵败江西,从惶恐滩撤离,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形势非常险恶,再看今日被俘,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自己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真是无限悲苦。诗人将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感受交错在一起,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你们能读出这种悲愤吗? 生:“说惶恐”和“叹零丁”要重读。

师:请你读一下。

生朗读情感饱满,重读部分语速缓慢而拉长。

师引导同学们动情共读颈联与尾联。

探究英雄缘起

师:好!我们通过探讨和朗读感受到了英雄身上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惶恐!他也感叹!同学们,这就是人的本性。他是人而不是神!可是正是因为他是人,他却做出了宁死不屈的壮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思考,摇头)

师投影: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入侵,兵败被俘,拒降不屈,殉难于燕京。就义前在衣服上留下这样的绝笔: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

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诵两遍。

生举手:我发现文天祥深受孔子和孟子儒家思想影响,他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生:他以天下事为己任,不能救国家和百姓于危亡之中,他深感屈辱,曾经想用自杀来表明心志。

生:他对国家充满感情,就义之前还面向南宋朝廷百拜,心中只有国家,他不愧为民族英雄!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理解文天祥吟诵的千古名句了吗?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就让英雄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请记住这是文天祥用生命谱写的赞歌!请齐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是我个人最满意的:自创问题。第一:探究英雄文天祥;第二:探究英雄人性的一面;第三:探究英雄性格形成的缘由。即从“英雄――普通人――英雄”,三步探究,追寻英雄缘起,了解儒家文化对文天祥的影响,进一步体会文天祥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爱国豪情。

整节课是根据我校的教学要求设计的,即授课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留下15分钟是随堂检测。要求教师少讲一点,积累知识,训练思维,探讨规律,培养能力,一课一得。我知道诗歌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途径有很多,训练的方式也多样。我这节课主要就是引领学生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同时带领学生探讨英雄形象背后的多元性格,更突出英雄的伟大之处。我这节诗歌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结合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县初级中学。

第三篇:《过零丁洋》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

禹州市颍川中心学校 王培月

《过零丁洋》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一、走近文天祥;

二、走进《过零丁洋》;

三、体会文天祥的感情。

孩子们在以前的课上曾经学习过文天祥的事迹,让他们介绍文天祥,各个都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对文天祥的了解也比较全面,老师稍微做总结就好。

在第二个环节,走进《过零丁洋》的过程中,我着重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这样四个问题,就把本首诗的四联内容分析的很透彻了。

最后,我又设计了拓展延伸题: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3、课下小练笔:新时期的我们如何展示自己的爱国情怀?

成功之处

1、我认为本次讲课自己不紧张,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一改以往照搬教案,不能灵活应变的旧习。尤其到了最后,当自己没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时,马上把它留为作业。

2、教师注重学生的整体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从课堂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发言积极,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有发言的机会。

3、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反复朗读成诵,体现诗歌的朗读教学。而且,在朗读环节,师生互动效果特别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朗读。不足之处

1、点拨、引导能力有待提高。也不知为什么,课堂上自己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总害怕有人不懂,于是,自己一定重复一遍,解释一下才安心。缺乏巧妙的点拨和引导。

2、个人底蕴需要提升。想想一个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底蕴,怎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呢?扪心自问,从教这么多年来,自己读了多少书?因而,多读书,多积累,多写作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堂教学的征途上,我将一如既往的磨砺自己。

第四篇:《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襄城县茨沟初级中学

陈俊凤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法兰西万岁”能表现出哈默尔先生的慷慨正气,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能表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背景简介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你了解的文天祥是怎样的?

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课件展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经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是怎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又是怎样的一首诗,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三、初读诗歌

朗读、诗译

师: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

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们所说的状元。

(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2、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

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生:“柳絮”、“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生: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师: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师:你来试试。

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生: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生: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1277年兵败后途经此地,可见诗人在追忆往事)生:被押解到零丁洋。(1279年,作为俘虏被押解途径此处,写现状)师:“说惶恐”、“叹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 生: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 生:“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生:“叹零丁” 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

师: 看来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 “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1.诗意解析。2.字词品味。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5.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生: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生: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生: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生:尾联,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合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搜集整理。

七,回顾课文,布置作业

1、学生谈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默写本诗。

3、课后阅读,正气歌,-

第五篇:《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结合相关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怀美。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文天祥1278年在五坡岭被元军俘虏,囚禁在船上,船过零丁洋时,写下此诗。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位于珠江口外。

二、整体感知:

1、《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性格刚烈坚贞,长期坚持抗元,兵败被俘后不为敌人的威逼利诱所屈服,英勇就义。本诗写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一再逼他写信招降,文天祥便作此诗以明志节。

2、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三、细读品味: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明确: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明确: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明确: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四、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洋溢着激情的诗篇,通过诗人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气节,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高尚气节。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出身经历——国势身世——忧惧孤苦——舍生取义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下载《过零丁洋》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过零丁洋》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 导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说是理想,诗人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河口学校 彭媛媛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知识,理解古诗意思,背诵这首诗。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全力以赴,......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 刘雨晨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浣溪沙》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

    过零丁洋读后感(通用)[合集]

    过零丁洋读后感(通用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零丁洋读后感(通用6......

    过零丁洋教案

    【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