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教案以及重点名句及解释大全

时间:2019-05-12 23:3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教案以及重点名句及解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教案以及重点名句及解释大全》。

第一篇: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教案以及重点名句及解释大全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 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 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 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 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 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 “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 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 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 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 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 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 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 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 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 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 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 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 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 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 10 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 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 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 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 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 讲义呀 ”。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 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 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 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 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 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 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 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 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 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 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 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 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 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 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 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 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 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2 课外去查找《论语》,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3 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 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 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 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事先印成纸质材料,每两人1 份):

1、学而第一。儒雅是君子风度,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一日要有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这是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风淳朴。要有温良恭俭让的风范,要继承先人的遗志,要掌握和与礼的辩证法。怎样才算是好学? 如何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不忧虑别人就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道德与政治,诗与政治,德治与法治,人生的历程和滋味,养生送死,孝不违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是孝道的根本。态度不是小问题。大智若愚的颜回。观察人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做一个通才。不要吹牛皮。要团结不要分裂。书呆子与空想家。异端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做官的学问:提拔正直的干部,执政者要以身作则,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人不能不讲信用,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不要铺张浪费。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文献的重要性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问者不相亏 凡事不必苛求 理解的困难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尽善尽美的追求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 量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4、里仁第四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 人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义与利的选择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记住父母的年纪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5、公冶长第五 孔子怎样选女婿? 处世的艺术 不要耍嘴皮子 人贵有自知之明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朽木不可雕也 无欲则刚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不念旧恶少怨恨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 自我批评的难得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6、雍也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该得的不要推辞 不要搞“血统论” 贵在坚持 安贫乐道的典范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不自夸,不居功 口才可以免祸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正直是立身之本 知之、好之、与乐之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 有耕耘才有收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7、述而第七 述尔不作,信而好古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圣人的忧虑 旷达的个人生活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富可求吗?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富贵如浮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要冒充内行 闻过则喜 节俭总比奢侈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泰伯第八 弃天下如敝屣 一切以礼为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锋芒毕露就是祸 是不是愚民政策? 德行更比才能重 读书不为稻粱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9、子罕第九 君子不言利 博与专的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 循循善诱的艺术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逝者如斯夫!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自强不息的楷模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后生可畏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匹夫不可夺志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10、乡党第十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圣人未能免俗 圣人穿不穿时装? 吃饭睡觉不说话

11、先进第十一 修身宜早不宜迟 人各有所长 鬼神生死之间 嶢嶢者易缺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谁能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文人心态的不平对症下药 不要盲从上级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12、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仁的外用 说话谨慎就是仁? 君子不忧不惧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什么叫“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文与质的辩论 税收问题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 政府公务员守则 政府公务员守则 君子成人之美 上梁不正下梁歪 贪欲起盗心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闻人与达人 先事后得及其它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君子以文会友

13、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名正言顺 谁来种田地? 学以致用 表率的作用 实行富民政策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近者悦,远者来 欲速则不达 “直”也有讲究 士的标准 狂者与狷者 恒心的重要性 “和”与“同”的根本区 别 好恶不等于是非 君子易事而难悦 泰而不骄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14、宪问第十四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有言者不必有德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 贫富都作等闲看 什么是完人? 恰到好处 看人看大节 用人之妙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 为谁而学? 思不出其位 胸襟宽广而明察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不怨天,不尤人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知其不可而为之

15、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要卖弄小聪明 “名”的情结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君子谋道不谋食 得之容易守成难 小知与大受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当仁不让 贞而不谅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辞达而己

16、季氏第十六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 礼乐征伐自谁出? 朋友有益还是有 害?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人生三戒 该不该有所畏?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 君子的九种思虑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诗礼传家

17、阳货第十七 圣人的虚与委蛇 人性的问题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六言六蔽 诗的伟大作用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礼乐到底是什么?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古今人物毛病谈 天何言哉? 不屑之教 丧期要不要改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君子尚义不尚勇 君子憎恶什么?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 人过四十万事休 穷达行藏各有志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18、微子第十八 时代的病态 孔子为什么要出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谁来指点迷津? 到底该不该做官? 穷达行藏各有志

19、子张第十九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 日日月月有进步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小人文过饰非 君子有三变 信任是前提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 法外有情 墙倒众人推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圣人无常师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 圣人不可毁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20、尧曰第二十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尊五美,屏四恶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明确:

1、春秋战国时代,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 子是天生的圣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 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 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 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 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 30 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译文: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15、子曰:‚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有职位的人本身正直,这样不发命令事情也能办得好;有职位的人本身不正直,即使强发命令下属也不会听从。

17、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译文:教育人不要区分若干等类。

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译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0、子曰:‚由,诲女(同‚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明智,真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2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3、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译文: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2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2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2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译文:君子有三种禁戒:少年的时候,血气还没有稳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当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2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看见贤德的人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而内心自我省察。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文: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译文:天冷以后,才知道松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落的。

3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译文:君子只应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译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34、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能雕刻。

3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译文:发愤用功,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即将到来。

3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译文: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依靠个人勤奋敏捷,不断学习、求索而得来知识的人。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译文: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像我一样忠信,但不如我好学啊。

3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译文:暮春三月,春服已经换上,约上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歌唱而归。

39、子曰:‚吾十有(同‚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名句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

第一册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第二册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浩浩乎如冯虚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第三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四册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五册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课外名句积累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4.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

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9.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10.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孙子》)

1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1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1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1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尚书·大禹谟》)1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17.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子张问入官》)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0.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2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2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离娄下》)25.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2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2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2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2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2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3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3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司马迁《史记》)3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3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3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35.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36.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3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9.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40.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4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42.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陈寿《三国志》)4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陈寿《三国志》)4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康《运命论》)45.《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4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

4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4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4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5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论任贤》)5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5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55.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56.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5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5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5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6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6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6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6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6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65.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6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6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6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眺》)69.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70.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7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72.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7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74.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7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7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7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词《丑奴儿》)7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7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80.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8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8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83.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8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8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夏元鼎《绝句》)8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87.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魏子安《花月痕》)8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8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论语》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既来之,则安之。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道不同,不相为谋。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1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4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4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5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57.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58.当仁,不让于师。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63.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6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68.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69.过犹不及 70.有教无类

第三篇:论语名句1

一、背诵《论语》《礼记》的名句

(先抄写再背诵)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1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论语·述而)(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1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2.本文选材上点面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三课时)疏通字词(早自习)1)生字注音

蠕动(rú)拎着(līng)弄堂(lòng)游说(shuì)赚(zhuàn)抹(mā)嘈(cáo)执拗(niù)

簿子(bù)籼米(xiān)莴苣(wō jù)揩地板(kāi)搽粉(chá)蹒跚(pán shān)皮辊(gǔn)谄媚(chǎn)骷髅(kū lóu)噩梦(â)怔住(zhâng)锭子(dìng)2)词语解释 【拎着】提着。

【弄堂】方言,胡同,小巷。【褴褛】 衣服破烂。

【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揩地板】擦地板。

【蹒跚】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第一课时 1.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板书):包身工。

2.时代背景

包身工是怎么一回事? 话还得从头说起。在20世纪30年代,具体来说是 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3. 解题:什么是包身工

对课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

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

明确: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问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 明确:命运:极其悲惨(副板书):

时 间:20世纪30年代 地 点:上海东洋纱厂 来 历:贫困农家女 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 实 质:赚钱机器 命 运:极其悲惨 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的一些女工。他们原本是一些贫穷困苦、无路可走的农村女孩,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劳无所得,沦为赚钱的机器,命运极其悲惨。

4. 作者介绍

这些女孩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是怎么被揭露的,咱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作家,一个进步作家,他从事过工会工作,后来又曾经长期居住在工人区,因为经常和工人打交道,从工人的口中得知了包身工的事情。这位作家了不起,做了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本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经过长期艰苦的调查研究和实际考察,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这些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这位令人尊敬的作家就是夏衍。(板书):夏衍

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他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夏衍选集》

5. 关于报告文学

夏衍当时得到一些有关包身工的材料,正好有一位同仁叫做沈西苓同志要写一个以上海女工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夏衍就把包身工的有关材料给他。夏衍认为这件事,用电影的方式来揭露效果要比文章的方式好,更能引起观众“灵魂的震动”,后来明星电影公司,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叫《女性的呐喊》。可是这部电影因为当时环境的限制和官方的删剪,效果并不好。夏衍对这部作品不满意,决定自己动手,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于是,作家又经过几个月的补充侦察,掌握了更详实的材料,他本来是想写一部小说的,可是作者最后把他所了解的都写在了我们手中的这篇文章里却并不是小说,而是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作者为什么用报告文学这种体裁而不用小说。因为作家觉得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和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所谓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作者怕人们觉得这种事是作家杜撰的,在生活中不会发生。而用报告文学这种形式就会显得更真实,更有震憾力,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能引起人们“灵魂的震动”。

(副板书):报告文学:新闻性 文学性 小 说: 虚构 夸张 6.包身工的一天

交待了有关包身工的背后故事,下面接着讲包身工的故事。从哪里说起?就从包身工这一天的生活说起。一天的生活是从起床开始的,咱们也先从起床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3段。

问题1: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什么信息?

明确:起床时间:四点一刻(早)。居住坏境:挤、差、脏、乱。工人状态:精神麻木。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接下来是早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2-13段。问题2:总结一下这两段中的信息。

明确: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可归纳为:恶劣的饮食条件。12段倒数第一句话,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吃完了所谓的早餐,他们就该上工了。大家快速阅读25-27段和32段。同学们只从纱厂内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惩罚两方面来分析。

问题3:包身工在工厂内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会受到哪些惩罚。

明确:自然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人为惩罚:

1、工厂: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

2、带工老板:殴打、饿饭、吊起、关黑房间。这些可以归纳为“恶劣的工作环境”。

(板书):起床 恶劣的居住条件

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上工 恶劣的工作环境 7.结束语

说完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我不知道同学是什么样的感受。在保护人权的口号响彻全球,人道主义旗帜插遍世界的今天,每当我说起他们的故事,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他们苦难遭遇的不平,对这种野蛮剥削制度的愤慨之情油然而生。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节课再讲。第二课时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讲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通过起床、早餐和上工三个场景,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苦难遭遇和悲惨命运。他们就是在恶劣的居住条件,恶劣的钦食条件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种非人的生活。今天咱们继续来讲包身工的故事,我们先来看几个实例。

2.芦柴棒的故事(重点讲解生病挨打那一段)有一位包身工,咱们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有一个外号叫“芦柴棒”,她为什么会叫 “芦柴棒”,那是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当她生病时,会得到怎样的“医治”?(17-20段)问题1:文章倒数第四段中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动词有哪几个。明确:抓、摔、踢、泼。

问题2:有一个动词是描写“芦柴棒”的,是哪一个? 明确:跳

身体没力,却能跳起来。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

问题3:同学们想想这些吃人的家伙为什么要这样给她“医”病?

明确: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资本家及其走狗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作者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向人世间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芦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这是作者含着眼泪在控诉!“这样的情况每个包身工都会遭遇到”“这只是常有例子的一个”: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

3.小福子的故事(27-32段)问题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明确:整好的烂纱没有装起。问题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 明确:殴打、顶皮带盘心子。问题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明确:拿莫温、东洋婆、带工老板。问题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明确:两个小时以上。

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可以看出中外剥削者凶残的面目。(板书):小福子

4.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庞大 1)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问题1:包身工这种制度是怎么产生的?(8-11段)

明确:历史原因: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直接原因:带工老板用欺骗的方式让让那些无路可走的女孩签订包身契,从而沦为包身工。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包身工的来历和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

因。

(板书):揭示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2)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问题2:这些东洋厂为什么会雇佣包身工?(15-22段)

明确:历史原因: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根本原因: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罐装的劳动力,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板书):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3)东洋厂飞跃的庞大(34段)

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通过1902年与1932年数据对比,来看日本纱厂的发展,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绽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绽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绽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含义是:资本家的利润,都是依靠残酷剥削工人得来的。表达了作者极为悲愤的思想感情。这一层从正面点明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一种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归结到本文的主题。(板书):说明东洋厂庞大的原因 5.结束语 今天,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我们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对于这样一颗毒瘤,作者表达了极大的憎恨和愤怒的控拆,他是怎样诅咒这种罪恶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咱们下节课再讲。第三课时 1.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从35段到最后,是文章的总结,对于这样一颗毒瘤,作者表达了极大的憎恨和愤怒的控拆,他是怎样诅咒这种罪恶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咱们慢慢道来。

2.文章的总结 1)分析文章35段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这段话,作者先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接着,连用两个“还是”指出她们不能不做工;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2)分析文章48段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饲养”一词没有用错。它的本义是喂养动物,这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而是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并从中谋利。所以作者就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来,这样更能揭露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3)分析文章最后两段

倒数第二段运用排比句“六个没有”强调黑暗深重,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憎恨。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最后一段,诅咒中外反动派对劳动人民肆行压榨和虐待的“黑夜”,深信“黎明”必将到来,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板书)总结: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预言黎明必将到来 3.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通过板书来分析)

新闻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课文在每一段叙事之后,总要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比如第一个场景中对于包身工来源的介绍、带工老板“手面”和财产的介绍;第二个场景中对于社会背景的介绍,以及对于东洋厂对包身工需求增大的原因的分析;第三个场景中对于出入厂凭证的来历的介绍,以及东洋厂“飞跃地庞大”起来的许多具体数字等。这样的穿插,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读者透过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能够发现,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4.文章特点:(通过板书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点)主副交互,有机结合。写法特点:点面结合。真实性:精确的数字。

文学性:生动的语言。(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人物对话、形象的比喻、发人深思的警句)

(副板书):主副交互

点面结合精确的数字

生动的语言 板书设计

从清晨到晚上 从现象到本质 从历史到未来 面 点

起床 芦柴棒 恶劣的居住条件 揭示包身工制度形成 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上工 小福子 恶劣的劳动条件 说明东洋厂庞大的原因 总结 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预言黎明必将到来

新闻事实(主线)新闻背景(副线)5.讨论(播放一段山西黑砖窑的视频)

这是半年前,同学们正在紧张迎接中考的时候,在中国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党中央和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事作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破案。这就是“山西黑砖窑案”,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只身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下、马路边等地方被人贩子或诱骗或强行拉上车,以500元的价格被卖到山西黑窑场做苦工。最小的只有八岁,就要做大人都不愿意做的重体力活。还有许多苦工是被骗或强拉来的智障或残疾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然而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贩子和黑窑主却把他们逼到了地狱,沦为了现代“包身工”。最近这些黑心窑主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刚才学习了历史上的包身工,下面我们通过两者的对比,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点:从获利者来说:都是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带工老板,东洋资本家、人贩子和黑窑主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丧失良知,迷失本性,金钱毁灭了他们的人性。

从被压迫的人来说:沦为失去自由,劳无所得的赚钱机器,遭遇了痛苦的经历,命运悲惨

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 成为“包身工”的原因不同 政府的处理方式不同 获利者的下场不同

被压迫的人最终命运不同 6.结束语

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包身工就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注译、评析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注译、评析

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2)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原文】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评析】以上两章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原文】5·26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第一课时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 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2 课外去查找《论语》,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3 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事先印成纸质材料,每两人1份):

1、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度 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继承父亲的遗志 和与礼的辩证法 怎样才算是好学?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 诗与政治 德治与法治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态度不是小问题 大智若愚的颜回 观察人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 做一个通才

不要吹牛皮

要团结不要分裂 书呆子与空想家 异端的问题 不要不懂装懂 做官的学问

提拔正直的干部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人不能不讲信用 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文献的重要性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问者不相亏 凡事不必苛求

理解的困难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尽善尽美的追求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4、里仁第四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义与利的选择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记住父母的年纪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5、公冶长第五

孔子怎样选女婿? 处世的艺术

不要耍嘴皮子 人贵有自知之明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朽木不可雕也 无欲则刚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不念旧恶少怨恨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 自我批评的难得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6、雍也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该得的不要推辞

不要搞“血统论” 贵在坚持 安贫乐道的典范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不自夸,不居功

口才可以免祸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正直是立身之本 知之、好之、与乐之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 有耕耘才有收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7、述而第七

述尔不作,信而好古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圣人的忧虑 旷达的个人生活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富可求吗?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富贵如浮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要冒充内行 闻过则喜 节俭总比奢侈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泰伯第八

弃天下如敝屣 一切以礼为标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锋芒毕露就是祸 是不是愚民政策? 德行更比才能重 读书不为稻粱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9、子罕第九

君子不言利 博与专的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

循循善诱的艺术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逝者如斯夫!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自强不息的楷模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后生可畏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匹夫不可夺志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10、乡党第十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圣人未能免俗

圣人穿不穿时装? 吃饭睡觉不说话

11、先进第十一

修身宜早不宜迟 人各有所长 鬼神生死之间 嶢嶢者易缺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谁能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文人心态的不平对症下药 不要盲从上级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12、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仁的外用 说话谨慎就是仁? 君子不忧不惧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什么叫“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文与质的辩论 税收问题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 政府公务员守则 政府公务员守则 君子成人之美 上梁不正下梁歪 贪欲起盗心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闻人与达人 先事后得及其它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君子以文会友

13、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名正言顺 谁来种田地? 学以致用 表率的作用

实行富民政策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近者悦,远者来 欲速则不达 “直”也有讲究 士的标准

狂者与狷者 恒心的重要性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好恶不等于是非 君子易事而难悦 泰而不骄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14、宪问第十四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有言者不必有德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 贫富都作等闲看 什么是完人? 恰到好处 看人看大节 用人之妙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 为谁而学? 思不出其位 胸襟宽广而明察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不怨天,不尤人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知其不可而为之

15、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要卖弄小聪明 “名”的情结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君子谋道不谋食 得之容易守成难 小知与大受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当仁不让 贞而不谅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辞达而己

16、季氏第十六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 礼乐征伐自谁出?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人生三戒 该不该有所畏?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 君子的九种思虑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诗礼传家

17、阳货第十七

圣人的虚与委蛇 人性的问题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六言六蔽 诗的伟大作用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礼乐到底是什么?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古今人物毛病谈

天何言哉? 不屑之教 丧期要不要改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君子尚义不尚勇 君子憎恶什么?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 人过四十万事休

穷达行藏各有志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18、微子第十八

时代的病态 孔子为什么要出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谁来指点迷津? 到底该不该做官? 穷达行藏各有志

19、子张第十九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 日日月月有进步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小人文过饰非 君子有三变 信任是前提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 法外有情 墙倒众人推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圣人无常师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 圣人不可毁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20、尧曰第二十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尊五美,屏四恶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明确:

1、春秋战国时代,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评点法。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百代馨香, 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 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D?D《史记?孔子世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二)、孔子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D?D儒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

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三)、【颁奖辞】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四)、孔子及儒学的命运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D?D汉董仲舒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

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收到孔子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三、《论语》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练习: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中庸 孟子 大学)孔子,名

,字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下载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教案以及重点名句及解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必修1论语教案以及重点名句及解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中,上阕直抒胸臆的句子: ;下阕中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的句子: 。 2、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

    《论语》经典名句加解释小学生必背

    《论语》小学必背50句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论语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论语》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

    高中语文必修1短新闻两篇教案

    《短新闻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了解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2.培养在阅读中......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二.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三.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1金岳霖先生教案

    《金岳霖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鉴赏细节之美,通过细节读懂人物,透过细节品味作者的感情。 2、课内课外相结合,读写相结合,让学生在读懂细节的基础上尝试写出生活中......

    《论语》七则高中语文教案

    1.读准字音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 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 4.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 5.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 1.孔子的......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 【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收敛 积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