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踏板操教学设计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
踏板操教学设
踏板操简介:踏板操是一种方便实效的器械有氧健身活动,利用踏板做运动,可以相应增加运动的强度,使全身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以腿部、臀部以及腰部的锻炼最为显著。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和对各项运动喜爱与扩展的需求,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按照认知规律、身心负荷规律,通过引导、体验、交流、协作、评价等教学过程,变“学会”为“会学”,到最后“会创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组织形式:
1、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对新兴“踏板”活动的认识,将时尚体育项目有氧踏板练习引入初中课堂,本次课是在学生完成踏板操的单个动作学习的基础上,穿插使用踏板的多种练习方法,以健身操的小组合动作创编方法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氧运动,掌握一些健身方法。强调教与学的多样性和情境化、趣味性、合作性、创造性,采用示范、表演、互评、实践、观察、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对话、讨论、启发、激励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活动中,了解时尚体育,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注重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特点:
1、以认识规律为主线,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原理的学习。
2、采用小群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自编、自评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创造、思考、观察的能力,一种器材多种用途,使其在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作用。
4、将时尚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提高健身操的实效性和普及性。
5、强调多种信息的交流,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优化学习氛围。授课教师:陈元志 授课人数:40人 学习领域 课的 目标 教学 内容 学习阶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示 意 图
有氧踏板练习
运动参入、身体锻炼、心理健康
1、初步掌握有氧踏板的基本练习方法,了解有氧健身练习的负荷特点,并在活动中获取有益健康的基本知识。
2、在共同探究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在合作、自主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创新意识。
1、教学常规(略)。
激
趣 练习
1、宣布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师指挥,调动情绪。(略)。
2、命题热身活动练习:
2、小团队讨论商量,挑选①翻抢踏板 ②孤岛救援 2—4种趣味练习。③踏石过河 ④你攻我守
3、自由组合进行各种踏板
3、提出踏板的多种学练方法。
1、提出问题: 的练习。
4、进行多种活动练习。
1、学生自主讨论。
2、学生进行多种节奏练习。
3、听音乐打节奏,建立动作概念。
合 作
与
4、踏板操基本动作的多种
4、指挥学生进行踏板操基探 练习。
本动作。
究
5、小团队进行动作的组合5、引导学生进行动作组合,学 或创编。
创编。
习
6、表演、观摩、体验成功
6、教师进行目标评价。的喜悦。
7、引导释疑有氧运动。
7、通过体验得出结论。愉 悦 身 心
1、团队讨论。
1、游戏:激情比拼。
2、趣味放松活动。
3、课的总结。
2、全体练习活动。
3、评价。
4、放松活动。
5、回忆与归纳 什么叫有氧运动?
2、跟我一起动。
3、示范表演:踏板操。
器材 踏板41个、其它器材(略)预计平均心率120—140次/分,练习密度45—50%。
第二篇:踏板操教学设计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
踏板操教学设
踏板操简介:踏板操是一种方便实效的器械有氧健身活动,利用踏板做运动,可以相应增加运动的强度,使全身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以腿部、臀部以及腰部的锻炼最为显著。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和对各项运动喜爱与扩展的需求,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按照认知规律、身心负荷规律,通过引导、体验、交流、协作、评价等教学过程,变“学会”为“会学”,到最后“会创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组织形式:
1、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对新兴“踏板”活动的认识,将时尚体育项目有氧踏板练习引入初中课堂,本次课是在学生完成踏板操的单个动作学习的基础上,穿插使用踏板的多种练习方法,以健身操的小组合动作创编方法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氧运动,掌握一些健身方法。强调教与学的多样性和情境化、趣味性、合作性、创造性,采用示范、表演、互评、实践、观察、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对话、讨论、启发、激励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活动中,了解时尚体育,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注重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特点:
1、以认识规律为主线,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原理的学习。
2、采用小群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自编、自评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创造、思考、观察的能力,一种器材多种用途,使其在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作用。
4、将时尚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提高健身操的实效性和普及性。
5、强调多种信息的交流,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优化学习氛围。
授课教师:陈元志授课人数:40人学习
领
域
课的目
标
教
学
内
容
学习
阶
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示意图 有氧踏板练习运动参入、身体锻炼、心理健康
1、初步掌握有氧踏板的基本练习方法,了解有氧健身练习的负荷特点,并在活动中获取有益健康的基本知识。
2、在共同探究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在合作、自主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创新意识。
1、教学常规(略)。
激
趣
练
习
1、宣布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师指挥,调动情绪。(略)。
2、命题热身活动练习:
2、小团队讨论商量,挑选①翻抢踏板②孤岛救援 2—4种趣味练习。③踏石过河④你攻我守
3、自由组合进行各种踏板
3、提出踏板的多种学练方
法。
1、提出问题: 的练习。
4、进行多种活动练习。
1、学生自主讨论。
2、学生进行多种节奏练习。
3、听音乐打节奏,建立动作概念。合 作
与
4、踏板操基本动作的多种
4、指挥学生进行踏板操基探 练习。本动作。究
5、小团队进行动作的组合5、引导学生进行动作组合,学 或创编。创编。习
6、表演、观摩、体验成功
6、教师进行目标评价。的喜悦。
7、引导释疑有氧运动。
7、通过体验得出结论。
愉
悦
身
心
1、团队讨论。
1、游戏:激情比拼。
2、趣味放松活动。
3、课的总结。
2、全体练习活动。
3、评价。
4、放松活动。
5、回忆与归纳 什么叫有氧运动?
2、跟我一起动。
3、示范表演:踏板操。
器材 踏板41个、其它器材(略)预计平均心率120—140次/分,练习密度45—50%。
第三篇:五年级体育教案-踏板操 全国通用
年级
五
人数
日期
执教
班级
组班形式
自然班
周次
五
课次
内容
主题
1、韵律:踏板操
4-(2)
2、基本内容II——小篮球
10-(3)
重点
动作协调
快速传接
二跳三落
难点
多练快评
学习
目标
1.95%的学生学会踏板操第一、二节动作,增强身体协调性
2.70%的学生学会快速传接球、二跳三落的快速三步上篮或投篮的动作,发展传接球、运球、上篮、投篮能力
3.养成自我展示大胆勇气
4.感受篮球乐趣,养成对体育的热爱
课序
时间
教学
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队形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1’
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检查课堂常规
教学要求:安静整齐、认真听讲
★
♂♂♂♂♂
♂♂♂♂♂
♀♀♀♀♀
♀♀♀♀♀
二
4’
热身游戏:猜拳踩脚
4×8
3’
小
1.教师讲解热身游戏的方法
2.学生体验游戏快乐
3.师生共同感受游戏快乐
教学要求:遵守规则、团结友爱
散点
三
13’
韵律:踏板操
8×8”
4×8”
12×8”
4×8”
1×15”
中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
2.教师示范“柔韧操”第一节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3.学生分组模仿练习
4.学生展示,引出动作要领“动作到位”
5.教师示范第二节,指导学生分组模仿练习
6.引导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做的好”乐趣,体验要领
7.指导学生简单互评,个人展示,点评,表扬
8.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练安全
教学要求:动作到位、跟准节奏
散点
八小组
四
14’
基本内容II(篮球):传接球
快速三步上篮或投篮
6×25”
1×25”
8×25”
3×25”
5×25”
中
1.师生互动回顾前课所学
2.教师提出“传接球快速三步上篮或投篮”内容,组织学生根据内容练习
3.师生共同演练“传接球长距离三步上篮或投篮”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引出“快速传接、二跳三落”的动作要领
4.组织学生分组模仿练习,体验“快速传接、二跳三落”的动作要领
5.引导小组对抗“看谁得分快”的比赛
6.指导学生分组练习,巩固“快速传接、二跳三落”的动作要领
7.学生展示,点评,表扬
8.强调运球时眼看前方,上篮或投篮后注意接篮板球
1×25”
9.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多练快评
教学要求:积极学练、注意安全
五
2’
放松游戏:穿针引线
2×30”
小
1.教师引导学生放松2.师生同练3.表扬,小结
教学要求:放松愉悦、遵守规则
散点
六
1’
下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
2.学生认真听讲
3.师生呼别
4.回收器材
教学要求:认真听讲
散点
场地
器材
空地1块
木板8—16块
篮球36只
安全保障
1.选择标准的篮球场,场内没有杂物(课前检查场地)
2.合理编排学生练习人数及练习路线和方向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上下肢及腕、肩、踝关节
4.加强学生学练安全意识,注意四周,以免发生碰撞
5.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注意保护自我、伙伴和对手
预计
练习密度
强度
全课
内容主题
中
46%
%
45%
课后
小结
第四篇: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
Post By:2010-11-29 12:45:00
宋尽贤 胡 滨 赖天德
一、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练体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共收到了31个省级教育部门总计报送的自定教学内容优秀体育课479节及指定教学内容课115节。在各省评选的基础上,本着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经过三级评审(有些课还专门指定了评审专家再次复审),最后确定一等奖126节(包括指定内容和自定内容)、二等奖186节、三等奖189节;并选出参加现场展示的自定内容体育课共20节,指定内容教学研讨课共18节,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跑、跳、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韵律活动、健美操、武术、足球、篮球等;还精选了73节有一定特色的体育课的录像光盘作为会议资料,以进一步扩大展示活动的效果。现场展示活动由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承办,他们在开幕式展演、组织接待及安排展示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本届活动顺利进行。
二、本届展示活动优秀课的主要特点
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优秀体育课与前几届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身心 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中,在教学设计上大多数教师都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把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身体目标、心理目标、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通过技能学习与身体锻炼实践来发展学生的身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通过体育的手段促进健康落到了实处。
(二)突出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为主线 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注重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能够以运动技能的教学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重视激发学生的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练习积极性较高,掌握运动技能较好,运动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如,在一节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匀速跑和变速跑,哪种更适合运用到耐久跑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并引导学生自己测量脉搏,分辨不同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动体与动脑结合,在锻炼身体、掌握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
(三)注意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安排是体育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教学的特点需要,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提高体能的需要,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与发展运动能力的需要,更是满足学生运动欲求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同时也是他们健康成长与未来高效工作、幸福生活的需要。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中,大多数的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运动实践,一方面体现在体育课中的主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另一方面有不少体育课在课的练习设计上有所创新,有的是与主教材内容或器材相结合,有的是采用游戏竞技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步骤清晰、合理,教法手段丰富、有效
运动技能必须通过有效而充分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提高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效的教法手段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体育课中,大都比较重视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大多技能教学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教学手段丰富而有效,较好的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并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例如,在一节足球头顶球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人合作的学练方法,从顶固定的球到顶悬挂的球,再到两人一组的一抛一顶,最后用“顶球入门”的集体游戏对所学技能进行强化练习;再如,在一节单杠课中,教师针对前次课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跨栏架、低单杠来改进拉压杠、腹贴杠技术,利用踏板辅助学生蹬地摆腿,还利用设置标志物来改进学生的摆腿方向,教法手段丰富而有有实效。
(五)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表现出来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体现。在本届展示活动的优秀课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以及激励和评价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主导作用,并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采用相应的教法手段,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主动给学生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或是启发学生相互切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学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能力的开拓者。不少教师还进入到学生中,参加学生的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引导,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并与讲解、示范、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适时、适当地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促进学生学生效果的提高,使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缺乏实际内容与效果的形式上合作、自主、探究减少了。
(七)重视教学内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内容也是本次展示活动的一个特点。在本届展示活动报送的优秀体育课中,也有不少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选择、开发、引进了符合体育课程性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如,趣味田径、排舞、刷把健身操、苗族花鼓舞、锅庄、舞狮、棒垒球、板羽球、三门球、橄榄球、满族珍珠球、击剑等。这些内容,有的是民族民间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的是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素材,经过加工、改造的,不仅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与技术含量,而且也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因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问题还比较多
在撰写教学文件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引起重视。
1.教学目标不准确,表述不规范
如,认知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能自觉参与运动的习惯”;技能目标定为:“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2.以教学内容代替教学目标 如,“复习××××××”。
3.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重点不明确
如,有些课的教案套用课程领域目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有的甚至罗列了8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目标过多,重点目标不明确。
4.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如,“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自控能力和审美意识”等。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整个课程目标的达成是依靠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来逐步实现的,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重点突出,而不能够照搬课程目标或者学期目标。针对知识与技能发展的目标要明确学生学的是什么,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是可以被观察和评价的,从而保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对于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与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功能和组织教法的特点相一致,要明确阐明其载体,即在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此外,关于教案的撰写,有不少体育课教学设计文本与教案基本相同;有的课堂教学设计虽然制订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目标,但没有提供什么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来贯彻落实。
(二)有些课的主教材难度偏低,教学设计仍然存在幼稚化的倾向 有的课的主教材技术含量偏低,学习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缺乏必要的教与学的因素,学生不需要教师进行教学都能完成;还有的教师企图迎合学生的兴趣,随意设计一些主题或情境,也存在幼稚化和牵强附会的现象,不仅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甚至干扰了主要内容的学习,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现象。如有的初中课中的《运坯接力、陶瓷彩绘赛》,将瓷器彩绘作为教学内容在课中与接力跑一起教学;还有《“青海”别怕!我们来了!》、《抗震救援演练(合作跑)》等,用地震灾害等情景作为教学主题来组织练习,都比较牵强,实际效果也不好。因为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稍差或者为了让学生轻易地体验到成功而采用低难度的内容进行教学,以及有意采用过于幼稚化的情境去吸引学生,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误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应该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仅仅是利用一些肤浅的内容,在比较幼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那是无助于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是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受益,这是有前提的,是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去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一味地选用过于简单的内容去迎合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教育,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如果仅仅采用过于简单的内容来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不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无助于学生的体育发展,也无助于学生体育举的培养。我们应当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超越自我的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有的课练习次数和时间安排不适当
有的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对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按没有做出具体的安排,对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也缺乏预估,或者只是随意地估算。与之相对应,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常常讲解得过多过细,致使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偏少,导致运动负荷明显不足,体育课堂成为了教师表演的舞台。这样的体育课既达不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效果,也难以使学生掌握所教授的运动技能。究其原因,仍是对体育教学基本规律认识不足所致。
运动技能都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教师的讲解示范对于学生了解动作技术的要点和形成正确的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要让学生掌握,形成动力定型,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一般来说,传授动作技术都应注意精讲多练,把必须讲解的动作要领点到、说明白,把该示范的动作展示清楚就可以了。主要是要根据动作技术的具体特点来设计和安排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自由运用的水平,并使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发展体能。此外,在练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和琢磨动作技术的要领,做到想练结合,还可以开展同伴间的互帮互学等活动。
那么,在体育课教案中是否要写明练习次数和时间呢?有的教师认为,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安排,在教案中不一定要规定得那么具体。实际上,体育课中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是与所教授动作技术的复杂程度、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预期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在教案中预设练习次数和时间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认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的估计和预判,这是达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尽管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掌握技术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与练习次数会有所差异,但却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否则单元计划与教学进度就根本无法制定了。因此,在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大致次数和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练习次数和时间作出必要调整,但不能在课堂上随意决定练习的次数和时间。体育课的练习次数和时间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运动负荷,而课的运动负荷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编写教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预设。
(四)有的课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朝气与活力,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但有的教师只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去实施,讲解过多,导致学生长时间等待;而有的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学和练的情况关注不够,站得很远,仿佛是旁观者,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视而不见,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动作,如在某节跳高课上学生大多是左脚起跳,但也有个别用右脚起跳的学生,却被忽视了;有的课教学节奏缓慢,显得很松散;有的教师上课过于紧张,缺乏激情;最主要的还是组织教法有些僵化,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如此种种,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投入。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研究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学习心理。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服务的。为此,备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研究这项教学内容怎么教学生才爱学,另一方面研究怎么教学生才学得快、学得好。一定要把严密的教学组织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教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不明显,有的形式大于实效
从总体上看,有很多课的改革创新不明显,教师采用的大多是常规教法。有些教师虽有改革的意识与愿望,但却难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或是比较表浅。如用提问,或让学生讨论以示运用“探究学习”;用分组练习以示运用合作学习;以自选难度练习以示“以学生为主体”和运用“自主学习”。有的课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例如,小组讨论过多、过频、过快,讨论的效果不明显,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创编过多,教师教的过程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为课和教材命名的现象仍然存在
有些教案仍在用教学情境误当成教学主题为体育课或教学内容进行不恰当的命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如,“万宝囊里乐多多”(持轻物掷远)、“小小交巡警”(耐久跑)、“从解放战争到星球大战”(持轻物掷远)、“快乐胶瓶”(投掷练习)。
此外,个别录像课缺乏完整的教学过程,有的存在剪切拼接的痕迹,有的还存在反复演练的迹象。
四、对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从2004年广东肇庆举行的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算起,已经过去六年了。六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背离了这一目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容易步入迷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以《纲要》的这一要求,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标准,检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的改革,使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改革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不能盲目沿用政治体制改革的办法,即便是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强调统筹、和谐。《纲要》特别强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贯彻实施《纲要》应该遵循的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规律,绝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采取“革命”的办法,摒弃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那样做就会像一位伟人说过的那样:使人类回到穴居野人的时代。四次教学展示情况表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多年来积累下来已经定型的、不大可能再有改变的经验,这一类经验在教学方法方面是比较多的;二是近十年、二十年涌现出来的一些充满生机活力的、难能可贵的经验。但是要达到像第一类那样,还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三是原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但是却在后来的改革中曾被抛弃、否定、批判,现在又被捡回来的。我们要做到学习和继承第一类的经验,努力创造更多的第二类的经验,更加珍视第三类的经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大家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把教师当作推动改革的主力军。
《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按《纲要》的要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的确都不尽人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广大教师摒弃陈旧落后的观念,努力投身改革实践。但其出发点是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那种视教师为改革绊脚石,听不进教师对改革的一点批评与质疑的做法是不对的,只能使改革失去群众基础而走入死胡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开创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以及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纲要》所指出的: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且强调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也必须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的重视,更需要广大中小体育教师锲而不舍的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第五篇: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小结(范文)
我校体育教师赴武汉体院
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5月22至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 在武汉体育学院顺利举行。我校XX和XX两位老师有幸参加了此次高规模的展评活动。
这次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展示全国各地体育教育教学最新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小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式活泼多样的体育教学方法,吸引青少年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切实有效地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充分发挥示范展示,引领改革的作用,共享优质体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为期三天的教学观摩活动主要进行了以下活动内容:优秀体育课观摩展示,含自定义内容体育课(完整课)和指定内容体育课(片段课);优秀健康教育课观摩展示;部分专业厂商最新学校体育器材和设备的展示。参会的专家评委和各地的观摩教师都作了精彩的点评。
通过在武汉体院举办的这次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我校体育教师参与、交流、探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新观点、新方法、新理念,并为进一步深化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