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1.2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4.29
10.74 2.16(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2.竖式计算: 100.5+3.8 5.24-3.84 7.19+10.11 8-0.27 3.妈妈上街买菜,买素菜花了13.50元,买荤菜花了52.80元。买荤菜、买素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32.5千克,箱重4.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西苑小学: 陈江霞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第95页至9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
学法: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引出新知
1、猜数字成语,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知道2008年在我们国家举行什么体育盛会吗?那大家知道奥运会上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呢?
3、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部分成绩。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比赛的得分都是用什么数来记录的?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说算式,教师板书)
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小数的加减法)
出示课题:小数的加减法(二)、观察分析 探索新知
1、探索尝试
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四人一小组合作,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试着用列竖式算一算。并讨论一下是怎样算的?(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教师补差。)
2、汇报交流
(1)小数加法:解决“中国队前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
53.40+58.20=111.60分
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结果中点上小数点。补充:计算的结果要化简。
(2)小数减法:解决“第一轮中国队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
53.40-49.80=3.6分
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化简后是3.6分。
(3)多种方法计算:解决中国队前两轮的总成绩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方法一:53.40+58.20=111.6分
方法二:53.40-49.80=3.6分
49.80+49.20=99分
58.20-49.20=9分
111.6-99=12.6分
3.6+9=12.6分
你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根据表格数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计算一下。
3、巩固应用小数位数不同的计算方法。
尝试计算: 12.4+24.36 7.81-3.735(指名板演,说算理)
4、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并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小数点要对齐,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求把0去掉。)
(三)、强化训练 解决问题
1、(口算)
2、(笔算)
3、(赛跑)
(四)、课堂小结 反思提升
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习的什么?有收获吗?
(五)、课后实践 升华体验
周日,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菜。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和同学一起交流。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53.40+58.20=111.6分 53.40-49.80=3.6分
小数点对齐 53.40 53.40 添“0” + 58.20-49.80 去“0”
111.60 3.60
第三篇:优质课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直切主题
师: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你能口算吗?
1、视算:0.2+0.3 0.8-0.5 1.2+1.5 4.2+0.8;
2、教师出题,学生口答;
3、学生模仿出题,学生指名口答;
师:说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分排比一比,看看哪一排反应快,准确率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科书第71页的主题图。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两个同学到书店去买书,女同学想要买2本书;小男孩要买1本词典。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由主题图过渡到例1中的情境图,分别呈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
教师:你又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你们得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的问题。(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3)《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少)多少钱?
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教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
教师:先来看6.45+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教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算法。预计学生展示时会出现的情况:
① ② 6.45元=645分 ③ 6.45 4.29元=429分
+4.29 6 4 5 6.4 5 6.4 5 10.74 +4 2 9 +4.2 9 + 4.2 9 1074 10.6 4 10 7 4 1074分=10.74元
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说说你的想法。学生逐一观察每种算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预设学生几种回答情况:
(1)认为①种是正确的。根据计算小数加法的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要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因此,根据前面的经验推想计算两位小数的加法,百分位上的数也应该对齐。
(2)认为②种是正确的。先把6.45元和4.29元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也就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了整数加法,根据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算出和是1074,然后再把1074分换成10.74元。
(3)认为第③种、第④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第①种算法,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教师:根据你们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有的可能会说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个位就不是和个位相加了。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表示元的数、表示角的数、表示分的数分别对齐。
教师:如果我们擦掉元、角、分这些单位,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吗?同桌互相说说。
预设: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的数对齐„„
教师:那我们来看第③种、第④种方法,它们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可为什么你们都认为这两种方法是错的呢?
预设:第③种方法对,但是计算错了,百分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却忘了向十分位商进1.第④种列式和计算过程都对,但是结果忘记点小数点。
教师:那你们觉得在计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预设: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不要忘了写小数点,并且小数点也要对齐。
教师:那第②种方法对不对呢?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是怎么进行转化的,讲清算理。讨论比较,优化算法
教师:比较第①种和第②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理解算理到探索算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5、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算法
教师:看来小数加法同学们都会算了,那6.45-4.29这道小数减法,你们会计算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错例)在讲台展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对于出现的错例,要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评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6、引导比较,深化算理
教师:看来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根据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这种联系,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计算的本质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因此通过找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借助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形成。)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的3道题,并且验算。汇报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的。重点引导学生讨论:2.98+0.52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大家讨论一下,得数的末尾是“0”,这个“0”可以怎么办?
引导比较:6.45+4.29这道算式,整数部分相加后是10,整数部分个位上也是“0”,这个“0”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2、判断并说明理由。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全班形成共识。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2.教材简析:(1)课型:新授课。
(2)知识基础:整数加减法和法则、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主要知识点:整数减小数。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5)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解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导入:
创设情境:师:“小丽买书”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
让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简单的小数加法: ①整数加法
②从学生的各种解法中选择最直接的 ③区别整、小数加法的异同 ④懂得小数加法对位的道理 ⑤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简单的小数减法: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三)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四)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五)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六)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推荐作业: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三沟镇中心小学 王迪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理、减法的性质以及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向减法迁移,过程中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教学需要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1.4= 1.5+7.5= 2.1+4.8= 136+42= 8.7-6.3= 10.5-3.4= 3.2-1.7= 225-34=(设计意图: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二)情景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书店图书信息,请同学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你们得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的问题。(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教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加减法,那么小数的加减法如何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小数的加减法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将学生置于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换,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三)小组交流
教师:同学们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算法。(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理解算理到探索算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四)班级展示,交流汇报,探究算理 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么计算?为什么4和2对齐?表示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怎么对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该如何对齐数位的道理。)
(五)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算法
教师:看来小数加法同学们都会算了,那6.45-4.29这道小数减法,你们会计算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错例)在讲台展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对于出现的错例,要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评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教师: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的迁移作用。)
(六)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的2道题,并且验算。12.53+4.67= 15.62-7.46= 汇报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的。重点引导学生讨论:12.53+4.6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大家讨论一下,得数的末尾是“0”,这个“0”可以怎么办?从而回顾小数的性质。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全班形成共识。(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第一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验算习惯。第二题将统计知识与计算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
(七)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017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