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中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尴尬

时间:2019-05-12 23: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教学设计中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尴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教学设计中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尴尬》。

第一篇:从教学设计中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尴尬

从教学设计中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尴尬

镇康忙丙中学 高国宏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以教育对象的发展为根本,以传统教育为主要背景,试图改变传统教育不适应现代文明发展、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缺陷,更能培育现代所需人才。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它强调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以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的相关课程它主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感受、对开放性问题的思考等方面的学习,现就其中一篇教学设计——《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春》主要新点在于备课教师能结合作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导入,这不仅让学生能提升兴趣,同时还能学习到作者朱自清的相关信息,他是我国一位大散文家,同时在他的散文中还渗透着诗歌的优美,强调了本文的特点,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调;其次,教师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文从头到尾背诵出来,再加上配乐,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课文内容、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地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欣赏到散文的音乐美,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课文,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再次,放手

镇康忙丙中学

高国宏

让学生去体会散文所带来的文学之美,教师在朗读之后,建立了一个让学生想一显身手的平台,告诉学生配上音乐来朗读,增加散文的优美性。朗读是学习语文,特别是学习散文以及诗歌的最好方法,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不仅体现了这一点,而且改变了我在教学中朗读的单

一、枯燥的特点,建立了朗读的多样性,让学生兴趣倍增;最后,这个教学设计能撇开一些枯燥的问题,将学生从枯燥的回答问题中解脱出来,就文中的某个学习重点——春雨的特点,让学生去自由地体会春雨的特点,说出自己心中的春雨,这拓宽课文学习的范畴,从文中走向文外。

以上的教学设计能做到如此从容,甚至看不到设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学生去解答某个问题,帮助学生在深奥的题海中游上胜利解脱的彼岸,潇洒、自如,试问在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得失的今天,我们上课还能这样潇洒自如毫无压力吗?据我所知我身边的老师没人能做到这样。

每天,每节课,教师的备课上课,就在为学生设计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帮助学生去了解各种问题的解题所在,去总结各种破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在题海中游曳的文字游戏。要改变这种做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以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

镇康忙丙中学

高国宏

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应试教育的改变指出了方向,为教师自由发挥提供了舞台。

二、各种网络学习的诞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知识和网络的普及,教师的学习,素质的提升有建立了一个新的平台,国家和各教育部门于近几年先后出台了“教育技术培训”、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各省市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等,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培训学习还会出现,种类还会增多。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观念改变,提供了力量的源泉。

三、观念转变的核心所在

尽管,教师的思想在知识、理念的学习、支持下有所改变了,但是教育改革的进行依旧很缓慢,教学模式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评价对我们教师的无形压制,导致我们的教师走不出应试教育的影子,教师知其原因而不能按其之道而为之。我想在改革之际的教学确实在某些教学尝试中让一线的教师较为尴尬,但随着教学的深入,我相信,这种尴尬的存在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中解脱出来,学生也能够从题海战术中挣脱出来,身心健康学识技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

镇康忙丙中学

高国宏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简介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学设计的定义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作了新的界定。他认为:“教学是-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教学设计是 “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一般来讲,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元素。

三、教学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的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五、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六、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①教学设计中必须有: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5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教学设计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学设计形式可以不同。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时期,同一个教师设计的教学设计也会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七、教学设计的撰写

(一)教学内容分析 要有章节序号、本节课在本章中的位置,以及学习内容(“学什么”)。“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知整体教材者,不能教好一节课。”每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体位置。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是为了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联系,回答“学什么”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

(三)课型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来确定课的类型。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为目的的课。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四)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要包含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

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影响到教学结果的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有导向作用、调节作用、评价的作用。一堂成功的课是目标明确、妥当、主次分明的课,教师要能够善于确定有效目标,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对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①课程目标。《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②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撰写课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常用“知道”、“了解”、“理解”等词语来表述。技能目标中,常用“学会”、“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来表述。情感目标中,常用“体会”、“体验”、“感受”、“认识”等词语来表述(见《课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撰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比较难写的部分。需要授课教师对此章、节的教材,要有全面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

(五)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本节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学重点此栏目项,那么看教学设计的人就不会知道这节课到底要讲什么?还要从教学设计中自己去提炼。不同的教师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重点应当相同。

(六)教学难点 应为学生在本节课中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同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同一节课,在⑴班的课堂教学中,不是难点的地方,在⑻班就有可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难点是在备课时,由教师根据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学机房设施等条件而设置的。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同时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táo)冶(yě)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

(八)教学准备 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课件(要求用网页课件)等。(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通常有5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

(1)复习提问:(2~5分钟)

主要目的:①为化解本节课的难点而做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设计程序解决问题》 本节课中,如果要利用到了数学公式,可以引领学生回忆,并将数学表达式转变为PASCAL表达式,为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做准备。②为顺利地引入新课内容而做铺垫工作。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通常设计为与本节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引入新课)。例如:《数据的导入》 从复习文字处理的表格中的单元格的名称,引申到电子表格中单元格的名称。从复制/粘贴网页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引申到导入网页表格数据与电子表格数据的动态关系。

(2)引入新课:(1~2分钟)

手法与实例: ① 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直接陈述;比:比喻;兴:先言其他,引出主题),自然顺畅地引出新课的内容。②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从学生有感受的生活实例入手。

(3)讲授新课:(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内容对题目,结构要清晰。目标能操作,具体可检测。特殊到一般,规律推普遍。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分段控时间,藕断丝不连。环节紧呼应,高潮有节奏。纲要转标准,精神和理念。信息为主线,素养得提升。知识与技能,准确加精巧。教学又教法,教书并育人。

(4)总结归纳:(3~5分钟)重温结构点题目,从具体实例中上升到对知识结构化认识。余(yú)音(yīn)袅(niǎo)袅(niǎo)意未尽,从本课内容里扩展到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5)课后作业:(1~2分钟)课后作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具有拓展性、迁移性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即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二是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三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铺垫,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的内容。

【设计意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段一般都有设计意图,或者要想实现的理念。例如: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提出活动主题:理解„„知识(概念、原理、现象等)为„„做准备 分层教学:加深理解 提高兴趣

„„

通常按教学的五个环节各为一个时间段,其中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还可分为1~5个时间段,各时间段的长短可根据内容设置,合计为45分钟。

(十)反思 根据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修正。反思的内容可包括课前教学设计中,预期的(知识、技能、情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这些)学生?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教学难点设置是否准确?应当如何修正和改变?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得是否周全?对于遇到的不定因素处理是否合情合理? 对于课堂上意外的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恰当?

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要发挥出自我,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详细,但是不能超过A4纸5页。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jià)驭(yù)课堂,不拘于教学设计。

1、课题应将技术标题放在前面,活动标题放在后面。

即应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走进“约翰·库缇斯”

2、没有教学总结

3、没有课后作业

20

24 27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杨莉

众所周知,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充分彻底地分析所教学的内容,应该针对培养目标,综合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以及知识结构图到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去进行学习重点、难点的分析。如《孔乙己》一文,主题深刻,语言含蓄,值得研究探讨的东西很多。如果仅凭学生先有的知识及思维方式,要达到迅速的领会作者材料安排的意图,是非常困难的。不如从人物入手,先提示学生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一句话,抓住三个要点,联系此句话的前后内容,以此为阅读的突破口,化难为易。

3.教学对象。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难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很重要的。

(二)制定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综合性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1。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增加,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究学习中学生对于问题情景的体验和问题解决的结论论证,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等,都不可能用以往的授课组织形式替代。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虽然,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是教学还需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教学论著作中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均有过论述,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此外,除了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程序。应避免以下问题:第一,对学法不重视。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应该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是仅仅从教师活动来说的。第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过于一般化,缺乏针对性。如“讲解”和“讨论”,“归纳”和“演绎”等。第三,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已有的教学方法,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到底有哪些?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考虑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考虑学法指导。

3.学法指导。(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一个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通过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

4.教学媒体。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等等。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教学设计是以目标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教学目的这一要素。(四)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

第四篇: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

例:解剖器使用(2010市长陵中学视导课)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

例:克隆羊(2004市视导课),更多的是目标不要求的无用内容 教学目标为教学主题服务

例:安全用药(区青年教师大赛课)

一、当前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 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比较空,或者写的不是理念。例如摆上一堆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之类的东西,什么时髦说什么,什么大说什么。还有的老师想,你不是说不能写大吗?那我就写具体的,结果写是出的都是具体怎么做、而不是理念,是具体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甚至把教学资源也写到理念里来。

2. 教学目标制定比较笼统。大家都知道要围绕着知识、能力、情感这三维的目标来制定,但是知识制定到什么程度?它的依据是什么?能力怎么写?情感怎么定?写得都比较笼统。最关键的是对象不清楚,缺乏可测性。也就是说,你要求这一节课让孩子哪一方面的能力有提高写得比较笼统。例如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等等这样一些说法,都是比较笼统、不具体的、更是不可测的。怎么就叫具备了?怎么就说明他的实验能力提高了?说不清楚。情感目标更是如此,例如培养学生认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样的东西太大了。辩证唯物主义是一个大的观点,这里面结合我们的学科、结合这一堂课,它的特点是什么?写得不清楚。

3. 教学组织形式时髦化。什么时髦写什么,该不该合作、该不该探究、该不该讨论,一股脑都来了。其实很多地方有更好的、更多样的组织形式。

4. 学习者分析和教学评价设计形式化。学习者分析老师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这节课我应该怎么样,流于形式的东西比较多。

5. 缺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其他学科也存在。

6. 把教学设计理解成教案或课堂实录,把一节已经上完、上得比较好的课,从 虑的问题。

(二)问题2: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我们追求有效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呢?要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就是预设。想要学什么?想要达到什么要求?想要用什么方法来学?这些都是预设。近两年可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词“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强调预设,更应该强调生成。”为什么在课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又强调生成呢?预设和生成是什么关系呢?下面举2个例子:

例1:老师在讲《条件反射》这节课时,老师预设的是给学生吃一种非常酸的小食品,把学生的眼睛蒙上,没告诉学生是什么食品,吃完以后让孩子谈体验。他预设的结果是希望孩子谈的是按照教材、吃酸的东西,唾液分泌增多。真正上课时,孩子们食品一进嘴,就酸得手舞足蹈,太酸了,就想把它吐掉,可是在课堂上同学们都看着,又不能随便吐,所以酸的感觉无法表达,就酸得手舞足蹈。一会儿酸劲儿过去了,老师让学生回答刚才的感觉,他期望学生回答“唾液量分泌增多了”,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因为他当时酸得注意力都不在这儿了,根本就没有感觉到唾液量的变化。老师很无耐,就跟学生说“课后„„”,虽然没有明说,但言下之意就是抱怨学生没有配合他。学生学习是他的的事、体验是他的事,凭什么配合你呀?这里面的预设可能就有问题,谁吃酸的东西首先想到的是唾液增多和减少?没有人去想这个事,除非事先提醒他。那是科学家在做实验的时候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的一个非常理性的结论,不是靠感觉能感觉就能轻易感觉出来的。其实学生的手舞足蹈就是一个反射,在这个地方讲反射多好啊。这个例子反映出,老师只顾预设,没想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

例2:老师在讲《显微镜的使用》这节课,显微镜的结构上节课都学完了,这节课讲显微镜使用,老师非常规范地从显微镜箱里把显微镜取出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到实验台的规范位置,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老师让学生来描述。这本身也是挺好的,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看老师怎么规范化地操作,从而影响学生自己,然后比照着要点一说,学生一模仿不就会了吗?很简单的事情。老师可能知道课堂教学不仅仅要预设,更要关注生成,于是就让学生描述老师的动作,求预设和生成的协调统一。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冲突现象: 1. 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这在以前是一堂好课。(PPT)

例如有这样一节高三复习课,老师讲课时就像做遗传推理和分析一样,一环扣一环非常严谨,评课的时候,很多老师认为这节课讲得很好极了。确实,从高三常规教学的角度来说,这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能仅仅追求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一步扣一步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在高三的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高三并不是为了高考,高考也并不是只有知识上的要求,这节课中所讲的例题,高考也绝不会考。但这题要不要在课堂上讲,绝对是必要的,但如果课堂教学就定位在这几个知识点、这几道题上,教学肯定是低效的。这样一节课就属于预设有余、生成不足。2. 生成过多。就如前面讲过的显微镜的例子。(PPT)

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生成,学生发言,老师又很难控制,结果老师就被学生带着走了。本来应该讲生物课的,结果成了一节别的课。本来应该讲植物的,讲成了别的东西。例如温家宝到北京市黄城根小学听一节语文课《玻璃》,老师讲得很精彩,自己举了很多、也让学生说了很多玻璃的作用。总理的评价是:语文教学、语文课堂还是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多说、多写,一个词有几种意思?有哪些用法?可以多讲。例如钢化玻璃碎了之后有“藕断丝连”的现象,“藕断丝连”这个词有哪几种用法可以多讲,而玻璃和种类和用途,那是科学课的任务。语文课就是讲字、词、句、章,而不是讲成科学课,很多老师尤其在讲说明文时,讲着讲着就成了科学课。生物课也有这样的例子,生成过多,就偏离了主航道,带来的是低效的教学。

三、生成性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一)新课程突显教学的生成性是由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所决定的。

例:渔夫的誓言(PPT)。故事中的渔夫太注重预设、不重视生成,结果饥寒交迫而死。在课堂教学中,确实有老师把自己的教案当成圣旨,无论如何都要达到教案中的设计,而不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突显教学的生成性是由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所决定的。1. 从人学角度说。

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是不可预测的,“生命不能被保证”,儿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不可限量的,也是不可算度的。你不能完全预测别人脑子里的想法,所以课堂教学必然会有生成性。2. 从课程角度说(PPT)

最终的课程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写在教育方针里面。这一轮课程改革,从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都有个总的规划,然后形成这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的理念,然后制定出大家所看到的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一个文本,也是大家所能感受到的“一级课程”。而老师们并不是拿着课程标准去上课,而是教材。编写出来的教材能不能体现课程标准的意思?课程标准能不能体现国家的意志?一套好教材,是不是所有老师拿着它就能上出好课?同样是一个好老师,给不同学生讲课,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的课堂效果?这些都不一定。所以说,课程至少可以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达成度4个层次。这4个层次都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小组他要体现国家的意志,还要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他们有他们的创造,编出来一个课程标准。由薄薄的一小本课程标准演变成几本教材,教材的编写人员对课标是有不同理解的,编写过程中每次一个人又有自己的创造性。一套教材的使用,不同老师同样是有不同的理解和创造的。同样一个老师在课堂里讲课,不同的学生参与是不一样的、生成是不一样的。所以从

课程的角度来说,只要是参与课程的人,都会有创造和生成,新课程突显生成性是必要的、是应该的。(PPT)3. 从教学角度说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然是互动,就会有生成。“学生是一个被动的容器”的观点早就过时了(PPT:叶澜)

(二)强调生成性并非意味着否定预设。

如果否定预设,就没必要谈教学设计了,设计就是进行预设。(PPT:预设指什么、预设的重要性、传统预设的反思)

很多传统的预设把手段变成了目的。预设是为了怎么上课而设计的,并不是说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完全不能离开预设,预设控制课堂是不对的。另外,老师不能盲目的要求学生来配合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没有理由配合老师,他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有可能产生自己的不同想法,老师也应该允许他发表不同见解,而不是让他憋回去,他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是不可能真正学会的。

(三)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 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1).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再次要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

(2).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大家所熟知的“不要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说法,这是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一个分水岭。今天的教学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要超越教材。如果连教材都没搞明白,怎么能超越教材呢?所以超越教材的前提源于教材。

(3).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老师注意到生成这是对的,但如果这个生成是可预知的,就没必要在课堂上再花时间来这么一个过程。那就是为生成而生成,就是“作秀”,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2. 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预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开放性、可变性。它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针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1).生成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要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张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张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所以说,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2).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生成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正如前面所说“不能准确地预料学生的想法”,但老师要把学生的生成,有效地整合到自己的预设中去,整合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去。(PPT)

(3).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它都是手段,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四、关于教学指导思想和理念的表述

案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这是一个理念非理念的例子。

(1)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先是播放黄宏与宋丹丹的春节小品《超生游击队》,截了中间一段,2人吵完了,到医院去。问学生为什么吵?去医院干什么?生男生女到底是谁的责任?引出课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再继续问怎么辨别男女,学生一般都能区分出男女,凭的是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吝店中学 杨新侠

2001年9月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师教学生活发生根本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课前教学设计。传统教学的课前准备有备课、写教案。新课程中,我们更重视课前准备,并称之为教学设计。有的老师说那不是一样吗?我说是不一样的,它有新的含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问题。

什么是教学设计?

就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问题,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的一个系统过程。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电化教育的开展。

3、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教案有什么不同?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备课有什么不同?

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也有教学设计,但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许多教学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优秀的教师可以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绝大部分教师从重知识传授的理念出发,基本上不研究教育对象,只要有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就进入规范的教学实践程式即:教师用教材教学生。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知识、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之上,只要懂得相关理论,掌握科学方法,一般教师可以较迅速的实际操作。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有什么不同?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针对一种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之一,是教学设计指导教学的具体体现。但它基本是一个定性的东西,修改的人很少,好的教师就是写一个课后记。

新课程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针对一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最重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要对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教学方案并不断修正方案,是一个不断改进

与课程目标的差异,来制定我们的预期的教学策略。就几个班里的学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级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的班级学习纪律差一些。我们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预期教学策略。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给一些学生个性创造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与教材与学生的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2)新课程把教师定性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允许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想象空间。教学内容上:综合性增强,《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为教师的教学创造留有极大余地。培养教师的理解水平、创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有了较大的自主性、灵活性。教师可以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花较多时间查资料,补充教材内容。培养了教师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3、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在以前我们一些教师为了省事或许不太会写,习惯于抄教学参考书上的,在新课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才是依据。对《课程标准》要求的一定要贯彻好,而且是教学设计的要点、重点。对《课程标准》要求以外的,教师就可以根据你教学设计的需要,增补或删节,重组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

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2)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3)以学生的兴趣要求为指导,而非教师的要求。(4)应涉及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

(5)要反映学生学习结果。

4、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集中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而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一种交往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交往。因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非常重要。而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上的。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一个教师无广博的知识只能照本宣科,无熟练的教学技能也驾驭不了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课堂问题的有效调控三个部分。

(1)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①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主要表现为:

(2)、由传统课堂教学的“静”到新课程的 “动”。传统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课堂要求必须 “静”,一切围绕教师转,这是我国中小学传统课堂教学的通病。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教师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学会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气氛分为:支持型、防卫型

支持型:a、教师与学生都充满自信,相互信赖。

b、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学习态度使积极的。c、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

气氛有利于学生发展。

防卫型:a、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不信任。b、教师对学生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c、学生有自己应对教师的策略,教师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

课堂师生关系又可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我们倡导的是课堂气氛为支持型。课堂师生关系为民主型。)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重视情感教育,学会赏识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现在的名言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要鼓励成功,这是新课程中重要的教育观念转变。(3)、对预期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有效调控。①学生的课堂吵闹问题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课堂吵闹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所以教师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想出对应的策略,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前提。课堂出现了吵闹问题,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具体分析: A、为什么而吵闹?是讨论还是别的? B、学生在吵闹时,正在做什么?

教师在做了具体分析后,可能得出以下积极方面因素: A、说明你的课堂气氛民主与宽松。B、学生思维的很活跃。C、学生参与意识。

D、个体发展需求,一些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教师在做了具体分析后,也可能得出以下消极方面因素: A、任科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存在问题。B、捣乱行为。C、偶发事件。

D、个别学生想引人注意

②处理好学生中的“别样的声音”。

知识还重要。佳木斯有的教师说有的班级厌学达到50%,问怎么提高学习兴趣。我说要分析刚上初一时就这样还是以后形成的,如果刚上初一时就这样,说明我们的小学教育是失败的。我们在中学要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主题。如果是以后形成的,说明初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有问题。就像我刚才说的。

我们虽然讲了三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是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是不可以预料的,一旦出现了,我们教师要以师生民主、平等、平静的心态对待此事。

5、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1)、我们教师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优点: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

缺点: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学习。讨论法: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可以自由发言提问,也可以立即做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教师主要起指导、组织、提供信息等作用。

优点:(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班组或小组讨论进行。

(2)培养集思广益的能力,学生能听别人的意见并

做出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2)新课程中,教学方法设计要注意:

0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就是鼓励学生用以有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E)、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学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现代教师不能满足学生学会,而是引导学生会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F)。新课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说现在就让学生去搞发明创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我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做准备。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

创造型儿童往往不听话,甚至还有一些让人讨厌,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太出格,不要限制太多。“听话是优点,太听话则是缺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了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利于学生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举例: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二种态度。(鼓励。板起面孔大吼)在次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特别是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师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

21314-

下载从教学设计中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尴尬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教学设计中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尴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要求设计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能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自救和互救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生命安全奠定......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富阳市教研室沈 波 一、教学设计概述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整体的教学设想和具体的教学步骤两大部分内容。教学设想涵盖了教师对课文的......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 马海霞 摘要:我国数学课程一直都在改革,数学教育的观念、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的变革一刻也没有停......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变异》高三专题复习宋平京 随着湖南省新课程多年的全面铺开,高考复习的定位也越来越成熟。下面将结合本人近期网上......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心得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心得 收获 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我也在英语教学中尝试过“听做、说唱、玩演”教学法,往往是想的很好,组织过程出问题,不是没效果,就是无法把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分析五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内容后,受益匪浅启发很大,社会不断地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助我轻松教学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成败,往往影响着小语教学效率的高低。新课程确定了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