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时间:2019-05-15 13:1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什么是最恰当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而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观念、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向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需要改变,使学生在一个理想的课堂中,都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学习„„真正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说“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方式,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紧闭的心智。比如:我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设计了“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这一问题,当时在课堂上让学生采用四人为一单位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气氛是意外热烈,学生学习、参与的意识特别强烈,结果学生的回答也是格外丰富多彩。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立足于文本,联系实际,得出又高于文本的东西,这样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提高了能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毋可置疑,讨论确实是好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钻研精神,口头表达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过滥的讨论反而适得其反,离语文学习将更远。在很多的公开课,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在课堂上设置了以四人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这一环节。如此安排,一是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肯定能博得听课领导和老师的认同,评课的老师也许就会因此评说:这堂课符合新课标理念,具有了新教法的模式。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了这一活动,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因为本身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的限制,根本觉得无从说起,只有在一旁愣着;还有的学生更是聪明,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机会,声情并茂地大肆聊天„„总之,真正参与这一活动的仍只是那么几个人,这样的现象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也是客观存在的。怎样真正落实四人讨论这一形式?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更有效更可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呢?

转变令人鼓舞.问题不容回避,只要我们深入到问题中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不管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及困惑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及困惑

李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因为知识具有主观性、生成行、开放性。课堂不再是以知识为中心,对知识的分解和按部就班的传授,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认识。课堂中,教师要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给他们自主生成的机会,真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现代教学技能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实施创新教学,逐步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及时将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条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生物知识走向“会学”生物知识。这就对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1.教师要善用、巧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但不依赖教材,不唯教材是从,以课标为依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教学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为了激发学生自己学习,新课程删除了“难、烦、偏、旧”的内容,加大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高质、高效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让学生填写概念图,绘制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鼓励、信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例如在初一生物第二章第1节细胞结构一节中,利用分组学习,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图表,明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通过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胆放手,支持学生自己鼓励他们动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无定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初二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时,我让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是为了什么?粮食储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4.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生物教学的开放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善于发现、肯定、总结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并将这种闪光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我在所带的6个班中,学期初成立了生物兴趣小组,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建议性的实验以及课标未要求的实验,鼓励生物小组的同学去做,并且自己准备实验材料以及用具,自己配制所需试剂,不清楚怎么配,建议他们上网查找信息。这一尝试,大大锻炼了一部分同学的动手能力及敢于探究敢于实践的能力。

三、布白,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

教学“布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上的思与学应为互动。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问题提出后,得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要为了心中的满意答案,而急于要求学生回答,甚至自问自答。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更要留出时间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们才可能去比较其他同学的发言,比较奥老师的点拨与讲解,菜才会去感悟领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才会在比较过程中有所提高,思维能力才会有所发展。这段布白让学生在“思”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学”的平台。

四、给学生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

课程标准强调要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TS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补充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初二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后,引导学生看科学技术社会栏的酶为生活添姿彩,学生通过阅读,能了解酶在处理果汁使果汁变清亮中发挥作用,能明白加酶洗衣粉为什么比普通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强,能清楚为什么当你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多酶片。

五、重视生物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生物教材中的图片、图形、图表是生物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图形、图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积极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生物教学。

六、寻求并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合作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但是要注意这样的活动不宜过多,一至两个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为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写法,也未停留在经典的启发式写法上,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不如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让自己手机信息,特别是联系当地和当前实际的信息;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等。

七、我的困惑

1.过程性评价不够

由于初一是首次增设生物课,课程资源缺乏,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任6个班以上的课,各班也都是大班额,老师难以完全认识每一名学生,这样就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给出完全公正的过程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障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

2.现实课程与理想课程的差距

新课程对学生有了新的评价标准,那么如何评价老师呢?当一位教师满腔热情的投入新课改,而对学生检测试题不变,体现不了新课改理念。学生的真实水平没能体现,从而也影响了对老师的正确评价,这样就伤害了老师的课改积极性,怎么办?

总之,通过参与新课程的经历,我们已经注意从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带动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建立了民主、平等、理解与对话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及困惑

马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因为知识具有主观性、生成性、开放性。课堂不再是以知识为中心,对知识的分解和按部就班的传授,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认识。课堂中,教师要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给他们自主生成的机会,真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现代教学技能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实施创新教学,逐步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及时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条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生物知识走向“会学”生物知识。这就对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1.教师要善用、巧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但不依赖教材,不唯教材是从,以课标为依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教学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为了激发学生自己学习,新课程删除了“难、烦、偏、旧”的内容,加大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高质、高效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让学生填写概念图,绘制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鼓励、信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例如在初一生物第二章第1节细胞结构一节中,利用分组学习,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图表,明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通过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胆放手,支持学生自己鼓励他们动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无定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初二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时,我让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是为了什么?粮食储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4.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生物教学的开放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善于发现、肯定、总结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并将这种闪光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我在所带的5个班中,学期初成立了生物兴趣小组,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建议性的实验以及课标未要求的实验,鼓励生物小组的同学去做,并且自己准备实验材料以及用具,自己配制所需试剂,不清楚怎么配,建议他们上网查找信息。这一尝试,大大锻炼了一部分同学的动手能力及敢于探究敢于实践的能力。

三、布白,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

教学“布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上的思与学应为互动。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问题提出后,得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要为了心中的满意答案,而急于要求学生回答,甚至自问自答。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更要留出时间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们才可能去比较其他同学的发言,比较奥老师的点拨与讲解,菜才会去感悟领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才会在比较过程中有所提高,思维能力才会有所发展。这段布白让学生在“思”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学”的平台。

四、给学生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

课程标准强调要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TS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给学生补充健康、丰富的思想营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初二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后,引导学生看科学技术社会栏的酶为生活添姿彩,学生通过阅读,能了解酶在处理果汁使果汁变清亮中发挥作用,能明白加酶洗衣粉为什么比普通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强,能清楚为什么当你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多酶片。

五、重视生物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生物教材中的图片、图形、图表是生物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图形、图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积极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生物教学。

六、寻求并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合作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但是要注意这样的活动不宜过多,一至两个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为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写法,也未停留在经典的启发式写法上,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不如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让自己手机信息,特别是联系当地和当前实际的信息;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等。

七、我的困惑 1.过程性评价不够

由于初一是首次增设生物课,课程资源缺乏,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任数个班以上的课,各班也都是大班额,老师难以完全认识每一名学生,这样就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给出完全公正的过程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障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2.现实课程与理想课程的差距

新课程对学生有了新的评价标准,那么如何评价老师呢?当一位教师满腔热情的投入新课改,而对学生检测试题不变,体现不了新课改理念。学生的真实水平没能体现,从而也影响了对老师的正确评价,这样就伤害了老师的课改积极性,怎么办?

总之,通过参与新课程的经历,我们已经注意从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带动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建立了民主、平等、理解与对话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四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拟分析研究,提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设计理念。

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2、3、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过去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几乎不考虑课程的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而是只注重大纲和教材,使教学唯教材是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只是面的拓展,教师教的僵化,学生学的死板,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发利用。通过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等媒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如: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观看运动项目教学片或利用照片和图片进行教学辅助。这样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也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

第五篇: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困惑与对策

[原创]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困惑与对策

李洁怡2009-08-18 14:04:06.41

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困惑与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探索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新理念的成长,在实施和交流过程中,新的困惑逐渐浮现,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困惑之一:教师知识与教材有矛盾。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开放性,教材的难度看起来是降低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法上既要注意过程和方法,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要求使多数教师难以适应,力不从心。教师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磨和,教师中还存在着差异性。我认为教材编排者高估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困惑之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听过许多“新课改的公开课”、“新课改展示课”、“研究课”,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不管这些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本来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偏偏要合作,只把其当成了课堂教学的插花去点缀,以显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表面气氛的热烈。在课堂上我们却常常看到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规则,乱哄哄一团,“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讨论没有实质性,而流于形式。往往是学生还来不及形成完整的答案,就被教师止住而又安排下一项内容。其实是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权利,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种实际的学习效果,有违合作学习的初衷。

困惑之三: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实施新课程

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许多教师依然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惟一的标准。因为教育部关于“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的精神目前在本地区无法得到真正落实,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既不能应试教育,又不得不应试教育,要为学生减负,但往往又“后果自负”,所以在新课改中,这些教师根本不敢放开手脚去实施新课程,仍然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为主流,即使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论所描绘的美好境界十分向往,也不敢置学生的考分于不顾,更不敢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好应付行事。评价问题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发展。

如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

对策一:反思是校本研究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新的课程观念的矛盾冲突,我们认为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弃其糟柏,取其精华”,无论课程怎么改,我们都要重视教师建设的长期性。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既要重视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又要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先立后破”的方针,还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与丰富。我认为每一个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实,将自己置身于以教育的今天为“纽带”,要求教师真正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领会于心,外化于形,把功夫多花在平时课后反思上,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应积极地以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行动的指南,认真总结,反思过去教学的不足,才能真正地创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强调学校开展有效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培训。新课程强调,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此外,教师还要加强自学自研,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但“充电”,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

新课程需要专业引领,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会使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工作真正呈现春光明媚,生计盎然的景象。

对策二:转变观念适应课改

我们高兴地面对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与收获,同时我们也要大胆去直面对课改带来的困惑。

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互动的过程。学校要用新的理念评价教师的工作,肯定教师在新理念下的劳动成果,教师才会诚心实施新课程。希望有关教育部门能够对新课程实施后成绩的关注及评价方式的转变,让考试的形式多样化,评价学生的功能更加全面。也使学校能够主动用课改的理念指导工作,尊重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教师能在教学中更放得开手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中心环节,我们要使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鼓励倡导教师运用多种方

式来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是放任不管任其发展,而是要及时正确地相机诱导。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新课改后,做为教师,一要转换自身角色,要从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二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学习。三要优化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解决小疑问到思索大困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积极参与,形成开放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效应,并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此外,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适时评价,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可以按这样的程序进行,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并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评价,形成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的根本核心是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只有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卸下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才无愧于教师的神圣。我们也同时希望教育部门应完善合理地运用教师的工作评价机制,对那些在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让那些“无为”行为的教师没有生存的空间。只要这样,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才有了坚实的成功基础。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高一数学组在教学中的感受与困惑(精选5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一数学组在教学中的感受与困惑 从去年秋季开始,我省也实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多半年的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宜春市五中 王隆裕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吝店中学 杨新侠 2001年9月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师教学生活发生根本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课前教学设计。传统教学的课前准备有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工作实验,略有收获,现把我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总结的教学体会整理如下: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吴起县第一中学杨培芬 一、教材依据 本课所处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雷利锐 一堂好课的特征可以有以下十六个字来概括: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符合规律,共同发展。这次备课组教学研讨中,我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课堂,较好地体现了......

    新课程理念下的汉语拼音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汉语拼音教学 张秀华 小学高级教师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四实验小学 063600 ***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材中,汉语拼音是做为一项......

    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