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陈凤梅
吹楼学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第68页,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知识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巧。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图形的知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图形间的知识网络。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想一下,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图形之间有哪些联系?
2、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将整理的情况用图表、集合圈、知识树等方式表示出来。
3、每个小组准备若干课堂操作时需要用到的方便胶 教师准备:
1、教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一个纸袋,里面装有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
2、一些贴有基本图形的名称的磁性小卡片
3、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0.5分钟)
师:上节课,陈老师请大家回顾了图形之间的联系,而且将所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下面呢,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再听听别人的整理方法,看看他的分类标准是否合理。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开始活动吧!
二、学生小组内交流(6分钟)
三、在小组内重新整理,并汇报。
1、师:相信每个同学在自己整理的过程当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肯定都是不完善的。那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图形的疏理,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想法? 下面,老师就想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商量一下,设计出一个你们都认可的整理方案。
可以吗?
为了方便大家整理呢,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纸袋,里面装有我们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你们一会儿可以下白纸上先摆一摆,再帖一帖,整理出你们的作品。
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我们边商量,边开始行动吧。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自己组的整理方案,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教师请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完成自己组的整理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⑴师:大部分的小组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可能还有个别小组的同学还没有完成,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完成这些小组是怎样整理的。相信经过大家的商讨,每个小组的整理方案都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那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的整理方案吧。哪个小组愿意先来?
⑵第一个小组的汇报
赵原:我们把所学过的图形分成了两类,分成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其中立体图形分为基本立体图形和其它立体图形。基本立体图形中有正方体、长方体,其它立体图形中有圆柱、圆锥。然后是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分为四个部分,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图形。三角形中主要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梯形还包括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还有多边形,多边形有五边形和六边形。不规则图形只有一个,是圆。
师:好,这是刚才赵原他们组的整理情况。你看一看,你有没有什么质疑和建议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小组内提出来进行交流。
荣誉:我觉得将圆放在不规则图形中有些不合适,因为不规则图形包括很多。师: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你是这个意思吧。圆是一个基本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单独分为一类吧? 师:还谁愿意来说一说?
余天:我觉得应该将正方形分到长方形里面,因为含有长方形的一切特征,所以该将正方形分到长方形里面。
师:你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丁鹏飞:四边形和三角形都是多边形,为什么不分到多边形那一类?
赵原:我对于这个多边形,我主要将比四边形(边数)多的图形归为多边形。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听一听老师的看法,我认为不管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它们都是由若干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包括五边形、六边形它们的边都是有数量的,所以说,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可以属于多边形。师:那圆能不能放在多边形一类? 生:不能。
师:有同学说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其它的基本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⑶第二个小组的汇报
程雨恒:我们把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里,圆柱是一块,圆柱和圆锥分开了,而且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我们把正方体归为长方体的一类。
平面图形,把圆分为一类,把多边形分为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和五边形。把四边形分为平行四边形一类,梯形一类。平行四边形下面有长方形,长方形下面有正方形。梯形下面有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三角形中,有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多边形还有五边形和六边形,我们还加了省略号。
⑷第三个小组的汇报: 孙一:我们组把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大类。平面图形又分为圆和多边形,多变形分为三角形、四变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三角形中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我们发现,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四变形分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梯形分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多边形还有五边形和六边形。再说立体图形,立体图形里有圆柱、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这是他们小组的整理情况,有没有同学要质疑和建议的?
党志鹏:我觉得应该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师:你怎样用图表示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呢? 一学生去黑板上用集合圈表示。
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尚子琛:这幅图表示,三角形里含有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含有等边三角形。师:还有什么方式表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李露阳:用箭头,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老师刚才在巡视时,发现在三角形这一块儿。王悦来说一说你们在黑板上是怎样分的?你们的一些做法,实际上是按什么来分的? 王悦:按角的度数。师:按角分的。
师:如果按角分该怎样分?
生: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到一起。师:剩余的呢?
生:按边分,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师:有没有图形之间有联系的?
生:长方体里包括正方体,长方形里包括正方形。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表示某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相信经过大家一节课的整理,会对大家复习近平面与图形方面的知识带来帮助的。
五、教学反思:
《图形的认识》是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里“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起始课,复习的重点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过去六年所学过的图形方面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回顾图形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立这部分的知识网络图。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梳理学过的各种图形,构建知识网络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通过课前谈话、做预备作业等方式做了了一些前测工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学过图形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但对某些图形之间的联系还不太清楚。由于是六年级毕业时期的总复习,我没有领着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复习,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独立梳理学过的各种图形,再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碰撞,将分类不合适的地方找出来,共同来解决;接着我又安排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设计一个整理方案,这是上一个小组活动的升华。由于要在小组内共同设计一幅作品,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起,创造潜能得到了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们更深入地进行交流、启发和补充,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知识网络图,体现了多样性。(课堂上汇报的小组的知识网络图都是不一样的,有知识树形式的,有金字塔形式的,也有网络状的,下面的小组还有列表形式的,很丰富。)
在教学中,我没有独占课堂,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交流、设计、创新,也有足够的空间质疑和反思。在每个小组汇报后,我都是先让学生提出质疑和建议,有很多有价值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一些错误都是学生帮助纠正的,一些图形之间联系不清楚的地方也大多由学生互相交流而捋清的。在学生都出现共性问题的地方,我适时进行了引导。比如三角形部分的整理。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我想这是因为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富有生机的,需要老师捕捉课堂上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敏锐地观察,准确地判断,果断的决定,才能因势利导。(1)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按角划分,可以分为()、()、()。按边划分,可以分为()、()。(2)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其中()和()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圆柱的横截面可能是()、()或(),圆锥的横截面可能是()、()或()。
(4)圆柱由两个()和一个()组成。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六年级(下)第89页,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知识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图形的知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图形间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想一下,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图形之间有哪些联系?
2、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将整理的情况用图表、集合圈、知识树等方式表示出来。
3、每个小组准备若干课堂操作时需要用到的方便胶 教师准备:
1、教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一个纸袋,里面装有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
2、一些贴有基本图形的名称的磁性小卡片
3、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导入:师: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回顾了图形之间的联系,而且将所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下面呢,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再听听别人的整理方法,看看他的分类标准是否合理。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开始活动吧!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小组内重新整理,并汇报。
1、师:相信每个同学在自己整理的过程当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肯定都是不完善的。那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图形的疏理,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想法?
下面,老师就想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商量一下,设计出一个你们都认可的整理方案。
可以吗?
为了方便大家整理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纸袋,里面装有我们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你们一会儿可以下白纸上先摆一摆,再帖一帖,整理出你们的作品。
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我们边商量,边开始行动吧。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自己组的整理方案,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请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完成自己组的整理
四、实践应用,深化问题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师:大部分的小组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可能还有个别小组的同学还没有完成,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完成这些小组是怎样整理的。
相信经过大家的商讨,每个小组的整理方案都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那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的整理方案吧。
指生回答 2.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89页2.3小题 师巡间检查
五、全课小结:
相信经过大家一节课的整理,会对大家复习近平面与图形方面的知识带来帮助的。
石国莉
2018.5.10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本单元认识图形是其中“图形与几何”的部分,主要有“认识角”、“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欣赏与设计”等四个主题。下面将分别从这四个主题来具体设计教学,预计总共用4个课时。
(注:本教学设计只设计教材上基础知识的内容,其余巩固和练习等内容不在本教学设计之内)
课时一:认识角——对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通过对“角”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因而,本课时是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奠定基础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来看,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如玩具积木、礼物盒等,为学生提供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空间和平台。
就学习动机而言,外部动机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奖赏、及时反馈、适度竞争等方式,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并参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讨,了解学生情况,推动活动有序、有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自由探究、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等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和思维创新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清楚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4.情感与态度
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角及其特征。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出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方法策略】
本教学主要采用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具体操作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预期】
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学也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因此,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要做好临时应变的准备,最终尽可能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PPT课件、玩具积木、一大一小相似三角板、可活动角(学生提前自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实物展现玩具积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以便引出对图形和角的初步认识。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陪伴我们的玩具吗?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找出这些玩具上有哪些图形呢?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生3:三角形 „„
师:很好,小朋友们的都很细心的观察出了这些玩具上的图形,那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1:三角形 生2:角 „„
师:好的,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提到了一个字:“角”,那么,什么是“角”呢?下面,老师将给出一组图形,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小法官,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好吗?
(二)主题活动 1.角的判断
教师于黑板画出一组图形,如下所示:
好了,下面老师要请一些小法官,来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生1:1号不是角 生2:2号也不是角 生3:3号是角 生4:4号是角 生5:5号也是角 师:好,小法官们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那么其他的小法官们同意他们的判断吗? 众生:同意„„
师:我们的小法官都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了,很好。那么,聪明的小法官们,你们能不能说一下,为什么你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呢? 生1:它有两条边 生2:它是尖尖的 生3:它是直直的 „„
师:不错,那为什么1号不是角呢? 生:因为它没有连在一起
师:那2号的两条边连在一起了啊,那为什么也不是角呢? 生:因为它有一条边不是直的
师:好,那为什么3、4、5号都是角呢? 生:因为它们连在一起的,而且都是直直的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角有两条直直的边,还有一个把这两个直直的边连在一起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那我们怎么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的特点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生2: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好,大家都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的特点了,那同学们觉得哪一种的表述更准确一点呢? 生:第2种
师:好,既然大家都很赞成第二种说法,那我们把它记下来
板书: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2.角的读写
师:那我们怎么画出角呢?首先画出一个顶点,再沿着这个顶点分别画出两条直线,来,跟着老师一起画,标出“顶点”、“边”„„(画出一个锐角)
„„
好了,我们画出了一个角,那么,它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名字呢? 生:是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之前画的角上标出符号“¸1”板书:记作:∠1,读作:角1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读作角1,小朋友们拿出小手,一起在空中画一画,注意这个角的符号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小于符号“<”的区别:角的符号是撇横,小于符号是撇折。
„„
好了,我们现在认识了角,那聪明的小朋友们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角呢? 生1:三角尺 生2:黑板 生3:剪刀 „„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细心的啊,能发现生活中的角。(出示PPT上的图片,展示生活中实物上存在的角)要继续发扬这种可贵的精神哦!那小朋友们再想一想,既然角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那它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大小之分呢?如果它有大小之分,那么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1:有
生2:不知道 3.角的大小
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利用你们自己做的活动角,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讨一下,角是不是有大小,如果有大小,那它又和什么有关系。希望同学们能在4分钟以内得出你们小组的结果。
(注: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要参与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下一步的教学。同时,及时纠正方向错误的小组,指导其顺利完成探讨)
好了,有没有小组的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的成果呢? 生1:角有大有小
生2:角有大小,它的大小和它的边有关 生3:不对,角的大小和边没关系 生4:我们赞成3的说法,角的大小应该和它的开口有关系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认为角有大有小,但是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拿着学生的活动角,由小缓慢变大,问:它的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呢? 生:有
师:那它的边长有没有变化呢? 生:没有
师:那说明了什么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没有关系
师:好,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好吗?看老师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三角板,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一个要大一些呢?(两个60度的角)生1:大的那个
生2:不对,是一样的!
师:到底谁观察得更仔细呢?我们来看看吧。
(将两个三角板重合在一起,顶点以60度角的顶点对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重合了,是一样大的!师:很好,那说明了什么呢? 生: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那刚才有小朋友说角的大小和它的张口有关,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拿出你们的手臂,伸直,然后逐渐弯曲,这里是不是就会出现一个角啊?而且角的大小还在变化。那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大家,是怎么变的呢? 生:变小了
师:为什么你说变小了呢?
生:因为我的手臂之间的张口也变小了
师:很好,善于观察。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好,哪位小朋友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的角的大小和什么无关、和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和它的开口大小有关。师:好,上课很认真的孩子。那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吧
出示PPT并板书: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和它的开口大小有关
(三)延伸活动
好了,大多数小朋友们这节课都很专心。那老师要考一考我们聪明的孩子了:你能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吗?请你用符号标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PPT展示:
生1:角2、3、5都是角。因为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生2:角2最小,角5最大,角3和角4一样大。因为角2的张口最小,角5的张口最大,角3和角4的张口都一样,虽然角4的边要长一些,但是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其他小朋友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很好,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很仔细的观察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勇敢的发表自己见解,也都掌握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希望继续努力啊!
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师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角的大小和它的张口大小有关。
师:好,下来以后,同学们把我们的数学同步练习册上46页上第5题完成了,作为今天的复习。老师明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写得工整又准确。下课。
【设计反思】
就教学手段和目标我而言,本堂课通过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对角的初步认识,对知识的把握较为清晰,同时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就教学理念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照顾到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留下了充分的探讨时间。
就教学评价而言,在本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多角度的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
总体来说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但是,我在尽量的避免给孩子们造成大量的负担,课后的作业也很少,我不希望他们成为做题的“工具”,极不赞成“题海战术”的方法,但如果不适当的联系,就不能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我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课时二: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小练习【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初步知识之后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直角、锐角以及钝角的分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加上一个小练习,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得到及时巩固。
【学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见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三种角,以及这三种角的大小关系。2)复习巩固角的相关知识。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尝试解决三种角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同时,锻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4.情感与态度
体验“角”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PPT课件、直角三角板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即角的特征及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同时简评上节课的课后作业。
好,小朋友们,我们可以把人分成小孩、青年人和中年人以及老年人,其实呢,角也有分类的。那,它们究竟可以分成哪几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二)主题活动 1.直角的认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出上面最大的一个角。生:找到啦,是这个
师:好,那小朋友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生1:角 生2:直角
师:对,它是一个角,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角——直角。那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在哪些东西上看见有直角呢? 生1:窗户 生2:课桌 生3:数学书 „„
师:好的,小朋友们都找到了生活中的直角,那我们怎么来表示它呢?首先我们得画出一个直角,老师在黑板上画,小朋友们拿出小手在空中跟着老师画。
看,我们用这样的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即“¬”,它正好和直角的两条边组成了一个小正方形,注意不要把它画成了“¸”。来吧,跟着老师一起来画一画。
2.锐角及钝角
除了直角,我们的三角板上还有另外两个角,用小眼睛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呢? 生:比直角小
师:对,它们比直角小,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但有些锐角只比锐角小一点点,很难用肉眼看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一量。那么,怎么去量呢?下面同学们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探讨一下,并量一量教材第69页上“找一找”的第2个和第3个图形,我们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找到量的方法。
(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提供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陆续有小组举手说他们发现了测量的方法,教师待所有小组都进行了探究之后结束讨论,请小组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
生1:我们觉得注意要把这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比较它们剩下的一条边,如果它的另一条边在直角三角形的里面,它就是锐角。生2:我们也是 „„
师:好,其他小组的同学同意他们的说法吗?或者说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生3:我们量出第三个图形比直角要大一些,它是什么角呢?
师:很好,小朋友们都认真的参与了小组合作,并且很积极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展示一下怎么测量的,再来看看那个比直角大的角叫什么角,好吧?
生4,你们这一小组怎么测量的,到投影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带上你的直角三角板吧。
(生4上台展示的同时,如有需要教师及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师:好了,生4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测量方法,要注意三角板的上直角的顶点和要测量的那个角的顶点对齐,其中一条边也要对齐。(教师再次在黑板上演示)
刚才我们量的是第二个图形,生3那个小组的同学提出了第3个图形比直角大,但不清楚它叫什么名字。那么,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呢? 生5:钝角
师:不错,生5小朋友预习得很好。对,比直角大的角就叫钝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记一记: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板书(分别在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图形下板书):它比直角小,是锐角。它是直角。它比直角大,是钝角。
3.直角、锐角以及钝角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PPT展示张口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一组角,判断是什么角。提问:从这一组图形里,我们可以得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1:锐角小于直角,直角小于钝角 生2:锐角<直角<钝角
师:其他小朋友赞成他们的说法吗? 生:赞成
师:好,那聪明的小朋友得出了这三种角的大小关系,即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那么,老师想考一考你们,锐角+直角=? 生:钝角
师:很好,掌握了它们三个的大小关系,那锐角+锐角=?呢? 生1:钝角 生2:直角
生3:有可能还是锐角 师: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在思考,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好。那老师出几个判断题,聪明的小朋友来抢答好吗? 生:好
师:1.有的锐角大一些,有的锐角小一些。生:对
师:有的直角大一些,有的直角小一些。生:错。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师:有的钝角大一些,有的钝角小一些。生:对
师:任何钝角都比锐角大。生:对
(三)延伸活动
师:很好,孩子们都准备的判断出了结果。我们知道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关系,那么,看看教材70页上的练一练,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能不能在5分钟以内把它写完。现在开始吧。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学生做练习的情况,有学生陆续举手示意做完了,待都完成时开始评讲——投影展示部分学生做的结果)
小朋友们和他们的一样吗? 生:一样的
师:好,说明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在上课,都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用眼睛去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生活当中。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好的,这节课就到这吧,下课。
【设计反思】
就教学手段和目标我而言,本堂课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比较以及随堂小练习等方式,达到对三种角的分辨的目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就教学理念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而不是“一言堂”式的教学。
就教学评价而言,在本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多角度的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但缺乏学生评价老师的环节。
总体来说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但是,延伸活动做得不够详尽和深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长。
课时三:长方形与正方形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的相关知识以及锐角、钝角直角的大小关系的基础之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也为本部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及小组合作,探索出长方形与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教学理念】
见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发现其特征。2.数学思考
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3.情感与态度
放手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后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方法策略】
本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具体操作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预期】
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学也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因此,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要做好临时应变的准备,最终尽可能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三角板、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纸片、能容下长方形纸片的信封、剪刀(学生自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角的初步认识以及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关系,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回忆一下,看看我们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好吗?
„„
好了,孩子们都还记得上节课学的知识,那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新朋友——长方形和正方形,聪明的孩子们去探索探索他们边角的秘密,好不好?
(二)主题活动
1.剪下长方形和正方形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剪刀,翻到数学书后面的附页2,把上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剪下来,注意保护你们的小手哦。
(注:学生在剪的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受伤。整个过程约5分钟)2.小组合作探索并分享边、角秘密
师:好了,孩子们都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剪下来了,现在就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一起来探究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有哪些秘密呢?
(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中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果某些小组的同学暂时找不到“发现”的方法,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予指导:比如通过折一折或量一量等方法,可不可以试一下呢? 整个过程约10分钟)
好,老师看见孩子们都完成了探究。那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呢?
生1:我们发现了长方形有4条边,这条和这条是相等的,这条和这条又是相等的。
师:那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呢?能不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呢? 生1:我们是通过量一量的方法发现的。(到投影上展示量的过程)
师:好,他们小组发现了长方形有两条边是相等的,另外两条边也是相等的,其他小组发现了没有呢?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好,孩子们都很细心。其实呢,我们把这两条相等的边称作一组对边,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画出一个长方形,标出相等的边,说明对边相等)那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发现呢?
生2:我们是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发现的。你看,把它对折之后,这两条边就重合了,这两条边也重合了,说明重合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很好,他们不但找到了方法,还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们发现了长方形边的秘密,那么,它的角有什么秘密呢? 生3: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师:哦,你们发现了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3:我们是通过三角板上的直角量出来的。你看。
师:很好,这个小组的同学善于利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灵活运用。其他小组的同学认可他们的说法吗? 生:认可
师:好,通过孩子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边、角的秘密,那么,正方形有什么秘密呢?你们发现了没有?
生4:我们小组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都是相等的,还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出了它的四个角也是直角。
师:好,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折的好吗? 生4:好。(上台展示,将正方形对折)就是这样的。
生5:不对,他们只能说明它的对边是相等的,不能说明这两条边也是相等的。师:嗯,出现了不一致的意见。那你说说怎么才能证明它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呢? 生5:这样折。(将正方形对折后展开再沿对角线对折)
师:哦,他们是这样折的,说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其他小组的同学有什么看法呢?
生:他们做的很好。
师:好,大家都认同这种方法,那你们发现了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吗? 生:发现了,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量一量。3.总结边、角秘密
师:嗯,很好。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并参与小组合作。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有哪些秘密呢?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好,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孩子们,把它记在你们的教材上吧。
那我们再来看一看,刚才发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秘密,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秘密呢?
生1:它们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生2:它们的对边都相等。
师: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都相等。但是,长方形只是对边才相等,正方形不但对边是相等的,而且四条边都相等的,那是不是说明了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很好,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想法,好吗?
看,老师这里有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个长方形,我们先把这个长方形拉出来一点点,现在它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再拉出一些呢? 生:还是长方形 师:那现在呢? 生:正方形
师:为什么变成正方形了呢? 生:它四条边都相等了
师:对,我们把长方形慢慢的往外拉,当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那我们再往外拉一点呢? 生:又变成了长方形 师:很好。
(三)延伸活动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哪些正方形和长方形呢? 生1:门 生2:地板 生3:被子 „„
师:好,孩子们都很善于观察生活,能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动手操作,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秘密,祝贺你们。希望孩子们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像这样,保持一颗好奇心,勇敢的探索,用自己思考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吧,下课。
【设计反思】
本课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秘密”为线索,引导学生展开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探究。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占了很大部分,因而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较为缺乏,这一点还需进一步改进。
课时四:平行四边形与欣赏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征的基础之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及小组合作,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
【教学理念】
见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发现其特征以及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区别。2.数学思考
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换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3.解决问题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以及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与此相关的现象。4.情感与态度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后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同时结合所学,欣赏和设计出自己的图案。难点在于结合生活实际,解释一些与此相关的现象。
【教学方法策略】
本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具体操作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预期】
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学也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因此,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要做好临时应变的准备,最终尽可能实现预期目标。【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PPT课件、活动长方形框架、七巧板(学生自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出活动长方形框架,问: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你们确定是一个长方形吗? 生:确定
师:好,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了,(教师拉动活动长方形框架,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看,现在它还是不是长方形呢? 生:不是
师:那它是什么图形呢? 生:平行四边形
(二)主题活动
师:对,它是平行四边形。但之前小朋友们说它是长方形,那现在小朋友就和同桌利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呢?它们的相同点在哪,不同点又在哪。大概5分钟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了解学情,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好了,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们讨论的结果啊? 生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2: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
师:很好,孩子们能沿着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思路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边角的特征呢?
生:能。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师:好,我们把它记下来。(板书)那通过对平行四边形边角的特征的总结,再结合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你们能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直角,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
生2: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都是相等的 „„
师:好,那长方形、正方形可不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又可不可以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生:可以
师:那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呢? 生1:学校门口的伸缩门 生2:楼梯上的扶手 „„
师:很好,孩子们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实物,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伸缩门要制成平行四边形的吗? 生:因为它可以变形
师:对,因为它可以变形,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不稳定性”,正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我们才可以方便的打开和关闭伸缩门。
(三)延伸活动
孩子们这节课表现很好,那老师要送给大家一组漂亮的图片作为对你们这节课的奖励,请看屏幕:
(PPT展示一组与本单元相关的漂亮图案)
其实呢,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也可以自己做出这么漂亮的图案的,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孩子们了,用我们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来设计属于你自己的图案。最后10分钟我们将展示你们的作品,同学们互相评价。开始吧„„
„„
【设计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还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创造设计为主体,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力和创造力,通过所学创造属于自己的图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与学习数学更有兴趣。
同时,不光是教师评价学生,还有学生互评的过程和环节,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
但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不是很充分,可又想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设计,即实际动手操作,这又是一个矛盾的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思考,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目的,使整个教学更为完善。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雪地里的小画家》?你们还记得吗,都有谁在雪地里画画了呀?(学生回答)
师:我们上学期认识的立体图形朋友们,也想去雪地里当一次小画家。看看他们是谁?请学生认识立体图形:1)长方体,学生和老师一起摸摸它的6个面。2)正方体6个面,每个面一样大。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4)认识三棱柱。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我们怎么把他们的脚印搬到这里来呢?他们的脚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准备怎么把脚印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汇报。
把个别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小朋友非常了不起,描出了这么多图形。其实啊,我们就是把这个物体的一个面给画了出来。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带领学生读图形名称。
师:这些图形都是从哪里得来的?还记得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从长方体上得到的图形叫长方形,从正方体上得到的图形叫正方形,从三棱柱上得到的图形是三角形,从圆柱上得到的图形是圆形。三棱柱两头印出的图形是三角形,躺下来印出的图形是长方形。
师:这些被我们从立体图形上请下来的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仔细想想,这些平面图形和原来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原来的图形是凸起的。生:立体图形能站起来,平面图形不能站起来。生:立体图形有好几个面,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不同的地方,它们有联系吗? 生:平面图形都是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师:球是圆的,但是球上能找到圆形吗?
生:不能,把球切开能得到圆形的平面。然后可以描下来。师:这个办法不错,电脑演示。
我们先学习了立体图形,今天又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后还要学习立体图形,你们看知识间是有联系的,在我们的身边能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的,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彩笔盒的底面是圆形的……
2.分一分——探究图形特征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这么分。学生活动,然后汇报。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的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用几根小棒能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呢?
生:我用了8根小棒摆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4条边都用了2根。师:很会想办法,摆一个更大的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呢? 生回答。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2、分一分,连一连。3.4、猜猜看
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平面图形朋友们,跟我们玩捉迷藏,你们能猜猜这里藏着的是谁吗?
4、数一数
(1)下面老师用今天学的平面图形拼出了一座小房子,你能不能数一数,里面分别有多少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书P37第5题 数一数,里面有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正方形。全班集体反馈。
四、全课总结、动手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学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
认识图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黄翠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第68页,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与方法: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会使用圆规。
2、通过整理、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联系,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和内角和。
3、发展学生整理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平面图形的知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寻找复习近平面图形的角度和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想一下,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图形之间有哪些联系?
2、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将整理的情况用图表、集合圈、知识树等方式表示出来。教师准备:
1、教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一块KT板。
2、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师:上课前,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看看这些图片是由什么组成的?(播放幻灯片)哪个同学看清楚了?刚刚我们所说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也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平面图形。在周五的时候,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下面呢,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再听听别人的整理方法,看看他的分类标准是否合理。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开始活动吧!
二、学生小组内交流(5分钟)
三、在小组内重新整理,并汇报。
1、师:相信每个同学在自己整理的过程当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肯定都是不完善的。那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图形的疏理,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想法?下面,老师想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商量一下,设计出一个你们都认可的整理方案。可以吗?为了方便大家整理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我们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还有一块展示板,你们一会儿可以先摆一摆,再帖一帖,整理出你们的作品。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我们开始行动吧!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自己组的整理方案,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完成自己组的整理 ⑴师:大部分的小组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可能还有个别小组的同学还没有完成,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完成这些小组是怎样整理的。(10分钟)相信经过大家的商讨,每个小组的整理方案都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那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的整理方案吧。哪个小组愿意先来? ⑵第一个小组的汇报(从边的角度)
师:好,这是刚才第一小组的整理情况。其他小组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什么质疑和补充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小组提出来进行交流。师: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你是这个意思吧。圆是一个基本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单独分为一类吧? 师:还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你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听一听老师的看法,我认为不管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它们都是由若干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包括五边形、六边形它们的边都是有数量的,所以说,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可以属于多边形。师:那圆能不能放在多边形一类? 生:不能。
师:有同学说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其它的基本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⑶第二个小组的汇报(从角的角度)
我们把平面图形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把平面图形,把圆分为一类,把多边形分为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和五边形。把四边形分为平行四边形一类,梯形一类。平行四边形下面有长方形,长方形下面有正方形。梯形下面有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三角形中,有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多边形还有五边形和六边形,我们还加了省略号。
⑷第三个小组的汇报(从对称性的角度)
[5]第四个小组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从边、角、对称性三价铬角度对平面图形进行了整理和分类。老师把各个小组的整理进行了合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出示课件,总结归纳 师: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是不是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呢?
生:不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师:从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三角形肯定有三个角,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师: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整理,我们能用集合圈表示三角形的关系。生指名回答
师:接下去我们来看四边形,它肯定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首先让我们来看平行四边形,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如果它的四个角变成了直角,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它的特征是……如果长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它的特征是……长方形左右,上下对着可以重合,所以说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除了可以向长方形那样对折外,还可以沿对角线对折重合,所以它也是……通常我们会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边形中还有一种图形叫做梯形,它的特征是……我们把平行的这组对边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刚才同学们从边和角的角度把梯形分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你我们也能用集合圈来表示四边形中各图形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个图形是圆,它比较特殊,因为它是由一条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它的特点是……
五、巩固练习完成练习1—5题
六、全课小结:
相信经过大家一节课的整理,会对大家复习近平面图形方面的知识带来帮助的。课后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