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最终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陕九学校
徐蕾
一、教学依据: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38、39页“认识图形”,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平面图形,并能用学到的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图形问题。
二、设计思路:
教材安排上是将认识平面图形安排在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四个立体图形之后。学生对体上有面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设计教学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从体上发现面、了解面、区分面和体,为高年级继续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特征打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时对于体上有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量存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学生在不经意间或多或少已经了解和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因此认识这些图形的名称已不成问题。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探究来初步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同时让学生尽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操作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的特点,体会面在体上。同时感受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2.过程与方法:通过描、摸、比、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3.情感与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运用直观、先进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更直观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加深空间感,并给学生提供上台展示的机会,加深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表现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其特点,能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并能通过对四种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提高辨识率。)
难点:知道“面由体来”,能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所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区分面和体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
1.查阅教参及空间与图形教材内容结构,搜集典型题例。2.与学生交谈了解空间图形学习情况,平面图形认知情况。3.制作《认识图形》一课多媒体课件。
4.准备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四个立体图形模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认识图形》一课教材、教学设计;题卡。
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认识图形》一课内容。2.准备学习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立体图形:
(大屏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个立体图形)师: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图形朋友吗?(指名认图)它们都是咱们上学期认识的立体图形,小蚂蚁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屏展示三棱柱)他叫三棱柱也是立体图形。
2.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教室里还来了几位新朋友,它们已经藏好了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想把它们找出来看看是谁吗?(板书认识图形)(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玩捉迷藏,我用找朋友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在玩中认图形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复习了几个立体图形,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捉迷藏中找图形 师:老师已经找到了一位藏在三棱柱上的新朋友,我们把它请下来看看他是谁?
教师课件展示从三棱柱上取下三角形的过程,学生异口同声的喊道“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三角形,组织学生板书三角形名称。
师:三角形是我们今天找到的第一个平面图形,(板书:平面)谁知道它藏在三棱柱的什么地方?(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大屏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由体来”,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激发学生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平面图形的兴趣。)
师:你还能从哪个立体图形上找到哪些平面图形?拿起桌上的立体图形找一找,找到后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自己观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教师指名大屏展示。教师组织学生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名称。
师:原来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老师已经从三棱柱上将三角形请下来放在了这张白纸上,谁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指名回答)小组长安排组内成员两人合作从一个立体图形上请下一个平面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并挑选出画得好的图形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图形名称旁。
师:摸一摸,看一看你们找出的平面图形,他们和立体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捉迷藏找图形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从立体图形上找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区分面和体,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体验到自主学习中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活动二:在分类中认图形。(大屏展示摆放混乱的平面图形)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大屏幕上的都是什么图形?你们的桌子上也放了这样的平面图形,你能把它们分成四类吗?
小组合作给平面图形分类,指名帮老师在大屏幕上分类。师:每一类的图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2条长边,两条短边。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一样长。……
学生自由说,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自己感知每一类平面图形的相同点,实际也就是这四个平面图形的特点,这样的方式比教师直接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表现的特别精彩,笑笑,淘气,机灵狗想和大家一起玩闯关大冒险,你们有信心赢他们吗?请拿出你们的题卡。
1.第一关:连一连(课件出示课本39页第一题)师:我们先来闯第一关。认真听笑笑、淘气、机灵狗告诉你们的条件,把正确图形找出来送给他们。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连线,完成后组织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面由体来”,用播放录音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在学习中要注意倾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下战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斗志。)
2.第二关:涂一涂(课件出示课本39页第二题)
师:笑笑用平面图形制作了两幅图你能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漂亮的颜色吗?
学生自己涂色,指名课件展示。
师:欣赏我们涂上颜色的图案,漂亮吗?(漂亮)平面图形的作用可真大,用他们还能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涂色进一步认识并区分四个平面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涂色完成美丽图案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明白认识平面图形的作用。)
3.第三关:数一数(课件出示课本39页第四题)
师:淘气拼了一个图案想请大家数一数里面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用什么方法数才不容易数错?
学生观察后回答:从里向外数、从外向里数,从上向下数……等方法,只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都予以肯定。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组织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数拼组图形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感受几个平面图形也可以组成其他的平面图形,在数图前强调观察顺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第四关:拼一拼(课件出示鼎尖教案100页第五题)师:机灵狗想和同学们一起玩拼图游戏,看看这六组图形哪一组可以拼成正方形,就在那一组下面的括号里打“√”。
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说想法,教师组织集体汇报展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拼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面图形的特点,为下一课学习拼组平面图形打好基础,同时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从不同角度辨识平面图形。)
‹四›.联系生活,发展思维: 师:淘气和笑笑邀请同学们一起去生活中找一找平面图形,他们已经来到了大街上,仔细观察,他们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那个平面图形?(课件出示课本38页主题图)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平面图形?
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这些平面图形都是出现在某个物体的面上。
(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应用到生活中,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观察,处处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区分体和面的不同。)
‹五›.巩固总结,谈收获: 1.这节课,我从长方体上认识了()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形,从圆柱体上认识了()形,从三棱柱上认识了()形。
2.我还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式的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回顾,加深记忆,同时从一年级开始就给学生养成学习中要不断总结的好习惯,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训练数学中的语言组织能力。)
七、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三角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形
八、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优点有以下几项:
1.教学中采取让学生不断动手操作,通过“从立体图形上找平面图形”、“用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动手分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找平面图形”等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让学生反复的看、描、摸、比、说,自己用眼睛去观察,用小手去感受,用耳朵去倾听,对“面在体上”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平面图形的特点感知的也很全面。教学中完全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活动,去交流,去总结,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2.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问题的由简单引入从难度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了信心,不断体验自主探索带来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学中初次尝试让学生亲手在展示台上操作,完成汇报交流环节,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学生兴趣特别浓厚,注意力也就非常集中,后面习题完成的正确率很高。
反思整节课,依然有几点不足:
1.在“捉迷藏中认图形”环节,教师展示了三角形的生成过程后,应该让学生再摸一摸三棱柱上的三角形。后来做题时发现,学生对三棱柱的感知不强。
2.小组中准备的积木有点少,活动时有的学生拿不到立体图形,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某一环节图形的特点就无法亲自感知。
3.由于本节课设计环节较多,学生活动频繁,课堂容量较大,教学时我老怕时间不够,赶得有点紧,节奏也有点快,大部分学生适应较好,个别学生有一两个环节没跟上。
第二篇: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NO:1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A:分―――提示概念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4)活动教师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B:摸―――感知长方体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 :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c:比较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d:形成表象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各小组汇报: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P36页的第2题NO:2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指名学生演示、操作)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湛江市第十五小学 庞佳佳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百度文库 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百度文库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汇报: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个的面表示成一个个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每种图形的名字,2、知道每种图形是从哪里来的。)
3、认一认
百度文库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4、师小结(略)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讨论解疑)
1、分一分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百度文库
四、反馈总结、动手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百度文库
第四篇: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 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1)小组合作(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第五篇: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童话引入。多媒体演示: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小公鸡起床了,它跳到高处“喔喔喔”叫起来。2.提出问题。
(1)“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
(2)“每天早晨是谁叫你们起床?” 3.揭示课题。
师:你们桌上也摆着各式各样的小闹钟,好看吗?同学们,闹钟不光有漂亮的外表,它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评析:运用媒体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从儿童熟知的童话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钟面。(1)比一比。
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叫分钟,短短的胖胖的叫时针)。
(板书:分针时针)
让学生指一指学具钟的时针、分针。
②都有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2)说一说。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评析: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物钟、模型钟等。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摸一摸、转一转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2.认识整时。
(1)整时的常用表示法。
①学生尝试拨整时。
师:你们会拨钟吗?自己拨出一个喜欢的时刻,看谁拨得好,请他上来拨。(选三个上来)问:你拨的多少?刚才三个同学说的“X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叫“时”。(板书)指看三个钟面说“这个读X时„„”并板书:X时,X时,X时。指着“X时,X时,X时”说“这些都是整时”。(板书)②观察比较整时针的特点。
小组同学一起观察:黑板上三个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③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
A.师拨钟面,生说时刻,2时、6时„„ B.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a.早上上学的时刻。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
c.每天爸爸妈妈看新闻联播的时刻。
C.你还想拨哪个整时?拨一拨,这时你在干什么?(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标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钟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③指黑板钟面,问:你会用数字法来表示吗?请写在写字板上,看谁写得好,二人扮演,评一评,写得好吗? ④今天两种整时表示法你都会写吗?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出了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和尝试认识电子表表示的时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设计新颖、有创意。]
3.应用。
(1)师: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小学生该怎样珍惜时间呢?那就是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打开书第92页)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多媒体),仔细看书上第92页,说一说,他什么时刻做些什么?(小组说一说)(2)问: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吗? 师:对,我们应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加强学生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三、综合应用
1.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安排合理。)(1)活动。
上午()时做()(:)做()()时做()下午(:)做()()时做()(2)评一评:获胜者是谁? 2.聪明屋。
聪明屋里住着一位智慧老爷爷,他给你们出了一道难题,这是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猜一猜它是几时。
[评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特地安排设计了请学生自己做主当一次小设计家的练习内容,巩固练习环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也极其自然地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小组合作设计一天作息时间表,学生设计出的一天作息时间,丰富多彩,体现出学生一天的生活有序、丰富、充实。]
总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注重课堂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创设,内容开放,呈现方式多样化,教法灵活开放,教者充分应用教具和学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重视合作学习和信息交流,重视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重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