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算法、寻找不同算法间的内在联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用联系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孩子们刚过完一个愉快的寒假,假期里去过儿童乐园吗?都玩过些什么?今天呀,老师也想带领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里的儿童乐园参观参观。想去吗?(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他们在干什么? 生:有的同学在看木偶戏。

生:有的同学在玩跷跷板,有的在丢沙包,有的在买面包。(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你们知道吗?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评析:教师围绕“喜欢爱么活动”的话题,从与学生交谈周六、周日喜欢到哪儿玩,喜欢玩什么,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的情境,调动了学生认真观察的积极性。教师说的“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这句话激发了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木偶戏图)师:图中有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在看戏,走了一些同学去丢沙包,又来了一些同学来看戏。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来看戏。(师:这位 1 小朋友说得真清楚,谁能再说一说!)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谁给大家说一说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还剩多少人在看戏?

生: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来看戏。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师:小朋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那么,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还剩多少人在看戏?”谁会解答? 生:22—6=16(人)。(教师板书)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来看戏。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同时在课件上出示小精灵所提出的问题)师:这个问题你们会解答吗?师:写在练习纸上。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指着图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活动三:解决问题

师:怎样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请把你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

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即邀请板书。

师:黑板上有四个同学的解法,你们看懂了吗?谁能结合情境图说说他们是怎么算的? 生(略)活动四:找联系

师:看来大家都明白了这四种算法,那我们来看看这四种算法之间,你有什么发现?请小组合作讨论,开始!生小组合作后汇报:

组1:我们发现方法一和方法三都是先算原来的22人加又来了的13人,再减去走了的6人。最后得29人,只是方法一写了两个算式,方法三只写了一个算式。

组2:我们发现方法二和方法四也是一回事。

组3:我们发现四种算法都是两步计算;他们都有加13和减6。师:真的吗?(引导学生验证)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来了13人,所以应该加,走了6人,所以应该减。

师:哦!看来这几种方法道理还是一样的。其实就像刚才组3汇报的一样,我们今天就是要研究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在两步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计算。

三、拓展应用

出示运动会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发现了什么问题?能独立解决吗?自己动手试一试。生独立解决问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

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课题:解决问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及练习二第一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在生活中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乘减来解决一定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分析的分析问题、灵活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4.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能在众多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收集和选择。

教学准备:将主题图制作成逐部分出现的动态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乘法口诀

5×7=

8×4=

6×9=

5×6=

3×7=

6×3=

9×8=

7×6=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

(一)。

师:春天来了,大自然又变得美丽而富有生机。草儿绿了,花儿红了,蜻蜓自由地飞着,小猴子们也成群结队的出来玩耍。(2)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3)

集体交流

A. 从图中收集到的所有信息。

B.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C. 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学问题,自行列式的算式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二),出示部分主题图 师:春天里,小朋友也憋不住了,纷纷邀上几个好朋友来到了跷跷板乐园。(1)引导学生看图,交流从图中收集到的信息 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可能有:

A. 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B. 每2个小朋友为一组,有6组 C. 有8个男孩,4个女孩

(2)根据这些信息,自行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3)集体反馈

师选择其中一种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3×4=12(人)2.创设情境

(三),出示完整的主题图

(1)学生再次仔细看图,发现情境

(三)比情境

(二)多了什么信息。(通过观察,学生自行得出:跷跷板乐园里又来了7个人)

(2)再次结合新的信息自行提出数学问题。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跷跷板乐园里现在有多少人。

(3)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把讨论的方法记录下来。(要求:想出的方法越多越好)

(4)集体反馈,引导学生在汇报算式的同时,口述这样的算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方法

(一):先算出原来的人数:3×4=12(人)再加上后来的7个人:12+7=19(人)

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尝试:用一个综合算式来表示这两个算式。得出还可以写

成:3×4+7=19(人)

允许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算式来解答。

方法

(二):先算出原来的人数:2×6=12(人)

再加上后来的7个人:12+7=19(人)

或:2×6+7=19(人)引导学生巩固综合算式的写法。

对于有不同的想法或独特见解的学生,只要理由充分,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学生在想解决问题时,较容易造成一种思维定势,只想到用乘加来解决问题。教 7 师就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除了用这个方法来计算,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想一想,也许还有不同的发现呢?引导得出:4×5=20(人)20—1=19(人)或写成综合算式4×5—1=19(人)

(5)小结:原来乘加和乘减也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的形式。(揭示课题:乘加、乘减)而且我们发现,解决问题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能找着解决问题的很多方法。三.巩固应用

1.创设情境

(四),出示主题图

师:春天里的阳光特别舒服,瞧!太阳公公笑眯眯的看着地球上的一切,让我们也一块去感受那迷人的春光吧!

(1)自由交流:从主题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的语言叙述尽可能的完整)

主题图所提供的主要信息有:小鸟13只、蜜蜂11只、喇叭花11朵„„(2)选择你喜欢的学生方式(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行完成),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都能解答吗?(3)集体交流、反馈,随机请学生说解答的理由。2.

创设情境

(五)(1)

师:小熊一家也不甘示弱,它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全家人外出掰玉米去了,收获还真不小呢?

(2)学生自行看图,收集图中的信息及题目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3)请学生说说,并解答(4)反馈

如果有学生在解答时有困难,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信息。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一单元练习二第2~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在情境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运用乘加或乘减来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意识,强化一题多解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数感。

3.通过实践应用,培养初步的分析问题、灵活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学会选择有效信息,增强实践能力和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如何判断与选择有效地信息 教学过程:

一.反馈课前完成的作用

1.每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先在小组内传阅、交流

2.每个学生推荐一幅作品作为代表,在全班展示。展示过程中,引导小组成员对本组提出的数学问题及列出的算式进行解释,鼓励其他同学在观看时大胆质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

3.小组内针对本次作业互评,然后进行自评。二.基本练习(练习二第2题)1.

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思考:从主题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从图中收集到的信息以及要求解决的问题。(3)学生自行解答,师对于解答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启发和引导。(4)全班交流解答的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总数怎样算。

三、变式练习(练习二第3题)1.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1)组织学生独立看图,找到要求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2)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师参与讨论,倾听学生的想法。

9(3)全班反馈。

2.选择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统计表,把不明白或不清楚的地方记录下来(2)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看清楚提示信息中涉及到的有效信息,选择正确了信息才能顺利的解决问题。

(4)学生自行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引导。

四、开放性练习(练习二第5题)

1.出示实物图形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有什么发现? 3.学生列算式 4.反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 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教学设计

级 二 年 级

第 4 册

题《解决问题》

备课人

周航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难点: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情景图等。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1):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2、解决问题

(1)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2)怎样解决?

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

3、列式计算 15÷3=5(只)

4、检验:解答正确吗?

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对啦!(可画图)

5、答题。

6、同法指导例3(2)。

7、比较例3中的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第1题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第2题是求15里有几个5。两题都用除法计算。

8、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1题。

(1)让学生明白每题的意思,属于哪种情况。(2)按程序解答。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4题。

五、总结

六、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P24第3题。

第四篇: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东关小学

巩亚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三、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四、教学用具:课件口

算题卡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五篇:第8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第二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4页例3和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 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教学难点: 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主题图、盘秤、苹果。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填空。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表示。(2)填上适当的数或单位。

一筐苹果重20()一个乒乓球约重()一只鸭子约重2()5只鸭子大约重()

2、探究新知(1)教学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①读题 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②怎样解答 先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③汇报交流。

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

5个中等个儿的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20÷5=4(千克)(2)解答正确吗?

①你有什么办法检验吗? 分组讨论 ②交流方法。用秤称一下,看是不是有4个或5个重1千克的苹果。③学生称一称。

3、巩固练习(1)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练习二十第9题 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作业设计: 练习册中相应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5=4(千克)

答: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5千克。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4千克。

下载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 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4 猜字谜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养花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_复习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复习教学设计 双定镇中心小学潘英娥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口算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一、复习(开......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案 一. 话题引入 手机是我们现代生活中比较普遍的通信工具,请大家谈谈爸爸妈妈使用手机时,他们每个月比较关心的是什么。(话费)自己了解哪些比较优惠的手机收费方......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6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解决问题的应用课,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感知生活......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9页例1和“做一做”,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