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录像、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
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阅读课文第2~3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
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
提问: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布置课后作业:
通过上网、进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新型金属,写一篇科普小论文与同学交流。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问]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补充]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安排]第一组和第三组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第二组和第四组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8-13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投影]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过渡]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
[问]大家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吗?能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的内容]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小结]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板书]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 [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投影并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投影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与稀盐酸(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4)铝与硝酸银溶液
思考题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思考题2: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我们也了解几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布置作业]习题3,4,6,8
[学生观察] 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板演]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书写]3Fe+2O2======Fe3O4 [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思考]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久也总是金光闪闪„„ [倾听思考] 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Fe,Cu>Au [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A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2HCl== MgCl2+H2↑
锌
Zn+2HCl== ZnCl+H2↑
铁
Fe+2HCl== FeCl2+H2↑
铜
不反应
B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H2SO4== MgSO4+H2↑
锌
Zn+H2SO4== ZnSO4+H2↑
铁
Fe+H2SO4== FeSO4+H2↑
铜
不反应
[生]甲:镁、锌、铁可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铜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乙: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丙:镁、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丁:与酸反应时,能生成H2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观察思考]这几个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回忆并写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溶液蓝色变浅,铝丝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2Al+3CuO4=Al(SO4)3+3Cu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上附有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答]实验1说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铜。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铝。[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Al>Cu>Ag [答案](1)(3)不反应;(2)(4)反应,且均为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略。
[思考答案]:
1、因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要与铁反应:CuSO4+Fe==FeSO4+Cu,从而腐蚀铁制容器;
[思考回答]:
1、“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2、能更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
3、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4、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引入新课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温故而知新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
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
在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总结出这几种金属的活泼性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
温故而知新,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做铺垫
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先把这个结论给出,以便进一步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实验现象明显,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轻松地掌握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每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回答汇报。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小节,把金属与盐反应的知识系统化 轻松得出结论
经过探究和讨论,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自然而然,顺利突破难点,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喜悦 系统地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 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把化学运用到生活中来,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小结本课内容,知道本课的内容 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篇:金属教学案
第七单元 金属
第一节 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1课 金属的物理性质 合金(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学习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一些重要的合金。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1:列举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总结它们的性质。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26-27。
大多数金属都具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较大,__________、______点较高,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____性能,室温下,除__________外,金属都是固体。
学生活动3:在线测试(课本P27)
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27“多识一点”《金属材料的分类》
学习任务二:认识合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合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生活动5:实验探究:金属与合金的性质的比较。
结论:(1)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的颜色更鲜艳;
(2)合金的硬度___________组成它们的金属;
(3)合金的熔点___________组成它们的金属;
(4)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___________组成它们的金属;
原因: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其___________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学生活动6:阅读课本P29,了解几种常见合金。
二、合作共建
1、在我国北方用的暖气片,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暖气管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填“生铁”或“钢”,2同)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刀、剪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
3、一般干电池的负极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正极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
4、糖果、烟盒中的包装纸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
5、保温瓶胆壁上的金属是___________。
6、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___________。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下列金属中在工业上属于黑色金属的是()
A、锌B、钛C、铜D、铁
2、关于合金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合金就是生铁和钢B、合金具有金属特性
C、纯铁是最常见的合金之一D、合金就是几种金属粉末混合在一起
3、被广泛用于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天线的是()
A、钛-镍形状记忆合金B、硬铝C、铝合金D、白铜
4、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5、夏钨股份公司拟生产用于汽车贮氢的钨合金,此合金()
A、熔点比钨高B、不能导电C、具有金属特性D、是一种不可回收物
6、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应用要加以控制的是()
A、用铝合金制门窗B、用铝合金作飞机材料
C、用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D、用金属铝制天线
7、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①合金中至少含有金属;②合金中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为混合物;⑤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特性。其中正确的是()
A、④B、①②③C、③④D、③④⑤
8、钨用来制造灯丝,因为钨具有导电性且()
A、密度大B、熔点高C、硬度大D、延展性好
9、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铁锈B、不锈钢C、青铜D、焊锡
【课后反思】
第三篇:高三化学教案: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高三化学教案:重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整理中学重要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规律。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整理的学习能力,能在对比的情景下进行化学知识的“逻辑的记忆”和“理解的掌握”,并逐步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式和启发讨论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总结比较常见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规律和应用。
难点:常见金属的化合物中氧化性,还原性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对比、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板书】
一、金属的氧化物
【提问】请同学写出下列元素对应氧化物的化学式和色态。
(老师巡视,指点答疑,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填写在笔记里。
元素
白色固体:Na2O、MgO、Al2O3、ZnO
淡黄色粉末:Na2O
红色固体:Fe2O3、Cu2O、HgO
黑色粉末:FeO、Fe3O4、CuO、Ag2O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有何规
律?可从下面几点去考虑:
(1)加热是否分解
(2)与水反应
(3)与强酸(H+)反应
(4)与强碱(OH-)反应
(5)与氨水反应
(6)与H2或CO反应 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讨论、分析、整理笔记。
(1)热稳定性
2Ag2O4Ag+O2↑2HgO2Hg+O2↑
4Cu2Cu2O+O2↑
规律:只有HgO、Ag2O、CuO等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加热易分解。
(2)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MgO+H2OMg(OH)2
2Na2O2+2H2O=4NaOH+O2↑
规律:只有活泼金属(ⅠA、ⅡA)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
MgO+2H+=Mg2++H2O
Al2O3+6H+=2Al3++3H2O
CuO+2H+=Cu2++H2O
规律: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O3+2OH-=2AlO2-+H2O
ZnO+2OH-=ZnO22-+H2O
规律:只有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氨水反应
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ZnO+4NH3?H2O=Zn(NH3)42++2OH-+3H2O
规律:易形成氨合离子的金属氧化物能与氨水反应。
(6)与还原剂的反应
CuO+H2Cu+H2O
Fe2O3+3CO2Fe+3CO2
ZnO+CZn+CO↑
规律:“Al”以后的金属的氧化物能与H2、C、CO等还原剂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金属氧化物所发生的这些反应,总结起来,主要是金属氧
化物的下列性质:
①碱性氧化物 ②两性氧化物
③热稳定性
④络离子的形成
⑤氧化性
其中要注意的是:
Na2O2是由Na+和O22-构
成的过氧化物。
Fe3O4可以看是FeO?Fe2O3
【板书】
二、金属氢氧化物
【提问】请同学写出这些金属元素对应的氢氧化物化学式。
(老师巡视、指点、答疑)【提问】这些金属氢氧化物常见的颜色特征是什么?请总结之。
(老师指导下学生分析回答)
学生思考、填写在笔记本上。
学生思考总结如下:
白色:NaOH、Mg(OH)
2、Al(OH)3
Zn(OH)
2、Fe(OH)
2、AgOH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提问】这些金属氢氧化物对水的溶解性规律是什么?请总结之。
(指导学生分析、回答)ⅠA和部分ⅡA金属氢氧化物都易溶于水,如NaOH,KOH,Ba(OH)2。Ca(OH)2是微溶性的。
其它的都是难溶性的,如Mg(OH)
2、Fe(OH)
3、Cu(OH)2
【提问】请同学分析总结这些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规律是什么。
可从下面几点去思考,回答。
(1)加热是否分解
(2)与强酸(H+)反应
(3)与强碱(OH-)反应
(4)与氨水反应
(5)是否容易被氧化
(6)是否能被还原(指导学生分析,回答)
学生讨论,分析,整理笔记。
(1)热稳定性
2AgOHAg2O+H2O
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
规律:①金属活动顺序“Mg”以前的金属氢氧化物稳定性好,难分解。
②“AgOH”常温下易分解。
③“Mg—Hg”的氢氧化物常温下难分解,受热或灼烧易分解。
(2)与强酸(H+)的反应 Mg(OH)2+2H+=Mg2++2H2O
Al(OH)3+3H+=Al3++3H2O
(3)与强碱(OH-)反应
Al(OH)3+OH-=AlO2-+2H2O
规律:只有两性氢氧化物才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4)与氨水作用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Cu(OH)2+4NH3?H2O=Cu(NH3)4(OH)2+4H2O
*Zn(OH)2+4NH3?H2O=Zn(NH3)4(OH)2+4H2O
规律:易形成氨络合物的金属氢氧化物能与氨水反应。
(5)与氧化剂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规律:低价金属氧化物具有还原性。
【小结】金属氢氧化物所发生的反应,总结起来,主要有:
①热稳定性
②酸性(H+)
③碱性(OH-)
④络合剂
⑤还原性
【投影】右图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
份试样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试回答在题右的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并形成解题的思路)。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为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用m表示)。
思路引导A:根据试样X在
①和②的反应以确定出溶液Y和粉末Z的成分。
思路引导B:溶液Y和Z发生的反应③,只能是Fe和CuCl2和过量盐酸之间的置换反应,进而引导分析试样中CuO的质量关系。
学生审题,并进行如下的分析:
在反应①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2HCl=FeCl2+H2O CuO+2HCl=CuCl2+H2O
在反应②中,会发生的反应有:
FeO+COFe+CO2
CuO+COCu+CO2
那么,溶液Y中含FeCl2和CuCl2,粉末Z中含Fe和Cu:
Fe+Cu2+=Fe2++Cu
Fe+2H+=Fe2+H2↑
由于反应后溶液强酸性,且不会有Cu2+说明Z中Fe完全溶解了。不溶物W全部是金属铜,应是两份试样中的CuO转化生成的Cu。则每份试样中CuO的质量为:
答案:(1)方程式从略。
【投影】已知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H2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要求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浓H2SO4、浓HNO3、稀H2SO4、稀HNO3、FeCl3。溶液及pH试纸。
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出实验方案。
①首先应理解题目给予的信息:
即:2Cu+Cu+Cu2+
给我们提示,应该选择酸溶液为鉴定试剂。
②CuO经H2还原所得的红色产物可能是Cu和Cu2O的混合物。其中不溶于稀H2SO4,但能溶于浓H2SO4、浓HNO3、稀HNO3和FeCl3溶液,其结果都会生成Cu2+;CuO是碱性氧化物,可溶于酸,同时又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③最后可确定稀H2SO4为鉴定试剂。
【答案】取少量红色产物加入稀H2SO4充分搅拌,如溶液呈蓝色,则证明有Cu2O,反之没有。【投影】Fe3O4可以写出Fe2O3?FeO,若把Fe3O4看成是一种盐,又可写成Fe(FeO2)2。根据化合价规律和化学式书写方法,把Pb3O4用上述氧化物形成表示,其化学式为________;若看成是一种盐,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又知,高价Fe不能把HCl氧化,而高价Pb能把HCl氧化成Cl2。试分别写出Fe3O4、Pb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①铅(Pb)是ⅣA族元素,化合价只有+2价和+4价。根据Fe3O4写成Fe2O3?FeO形式,+4价P:b的氧化物写在前,+2价的氧化物写在后,则有:PbO2?2PbO。)2则不符合规律。
③Fe3+不能氧化HCl,所以Fe3O4与HCl反应生成两种盐,属于复分解反应;而Pb4+有强氧化性,能把HCl氧化成Cl2,这时会生成Pb2+Cl2的盐。
【答案】
PbO2?2PbO;Pb2(PbO4);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Pb3O4+8HCl=3PbCl2+Cl2↑+4H2O
第四篇:金属教案
第1节课(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主要的工艺方法;
3.知道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3.发展现状和趋势; 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 6.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1.主要的工艺方法; 2.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 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六、布置思考题
1.试述金属成形的主要方法。
第2节课
(第一章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强度和塑性指标的符号、单位及意义;
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3.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 4..了解多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强度指标; 2.塑性指标; 3.硬度; 4.冲击韧性; 5.疲劳强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难点:疲劳强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强度指标;15 2.塑性指标;10 3.硬度;10 4.冲击韧性;5 5.疲劳强度。5
六、布置思考题
1.一铜棒的最大拉应力为70MPa,若要承受2000kg的载荷,它的直径是多少?
第3节课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2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纯金属结晶过程,过冷度与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细化晶粒的措施,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2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3.掌握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分析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4.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各相区的组织及性能,以及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同素异晶转变; 3.铁碳合金状态图;
三、重点、难点
重点:铁碳合金状态图。
难点:铁碳合金的凝固过程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授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10 2.纯铁的晶体结构5 3.同素异晶转变;5 4.铁碳合金状态图;25
六、布置思考题
1.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2.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第4节课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3 工业用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碳钢中常存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2..基本掌握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3.了解选材的一般原则。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钢的分类; 2.碳素钢; 3.合金钢;
三、重点、难点
重点:钢的分类及牌号 难点:合金钢的牌号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钢的分类;
2.碳素钢;
3.合金钢
4.零件选材原则。10
六、布置思考题
仓库中混存了相同规格的20钢、45钢和T10钢,请提出一种最为简便的区分方法。
第5节课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4 钢的热处理
一、整体热处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普通热处理的工艺特点; 2.掌握防止淬火开裂和减少变形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热处理概念; 2.退火和正火; 3.淬火和回火。
三、重点、难点
1.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方法; 2.几种热处理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热处理概念;5 2.退火和正火;20 3.淬火和回火。20
六、布置思考题
1在普通热处理中,加热后进行保温的作用是什么?
第6节课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5 钢的热处理
二、表面热处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钢的表面淬火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2.了解表面化学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表面淬火; 2.化学热处理。
三、重点、难点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2.钢的渗碳。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表面淬火;2.化学热处理。25
六、布置思考题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否需要保温?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有何特点?为什么?
(第二章 铸造生产 §1铸造工艺基础)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影响充型能力的各种因素;
2.了解凝固与收缩、内应力、变形和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3.了解铸件质量控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液态合金的充型; 2.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3.铸造内应力、变形与裂纹; 4.铸件质量控制。
三、重点、难点 1.充型能力。2.内应力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讲解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液态合金的充型;15 2.铸件的凝固与收缩;10 3.铸造内应力、变形与裂纹。15 4.铸件质量控制。5
六、布置思考题
1.提高浇注温度可以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实际中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2.试述防止铸件变形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8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2常用合金的铸件生产
一、铸铁件生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掌握铸铁的分类;
2.了解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基本掌握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的成分、组织、性能、牌号及用途。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铸铁的分类; 2.铸铁的石墨化; 3.灰铸铁; 4.可锻铸铁; 5.球墨铸铁;
三、重点、难点 1.灰口铸铁;
2.石墨化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铸铁的分类;5 2.铸铁的石墨化;10 3.灰铸铁;10 4.可锻铸铁;10 5.球墨铸铁。10
六、布置思考题
影响石墨化的因素?并说明石墨形态对铸铁的性能影响?
第9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2 常用合金的铸件生产
二、铸钢及铜铝合金的生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铸钢的分类及牌号; 2.了解铸钢的生产特点;
3.了解铸造铜、铝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4.了解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铸钢的分类及牌号; 2.铸钢的生产特点;
3.铸造铜、铝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4.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
三、重点、难点 1.分类及牌号; 2.铸造工艺。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铸钢的分类及牌号;5 2.铸钢的生产特点; 15 3.铸造铜、铝合金的分类及牌号;10 4.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15
六、布置思考题
制造铸铁件、铸钢件和铸铝件所用的熔炉有何不同?所用的砂型又有何不同?为什么 ?
第10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3砂型铸造常用方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手工造型和机械造型的常用方法; 2..了解浇、冒口按放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手工造型方法; 2.简介机械造型方法; 3.浇、冒口的设制。
三、重点、难点
1.常用手工造型方法; 2.浇注系统设计。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简介手工造型方法;25 2.简介机械造型方法;10 3.浇、冒口的设制;10
六、布置思考题
1.请说明模型、铸件、零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11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4 砂型铸造工艺
一、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浇注位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并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浇注位置的选择; 2.分型面的选择;
三、重点、难点 工艺条件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浇注位置的选择;20 2.分型面的选择;
六、布置思考题
1.试述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第12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4 砂型铸造工艺
二、铸造工艺图的绘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铸造工艺图的绘制及标注方法;
2.较熟练地运用浇注位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来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铸造工艺图的绘制方法; 2.铸造工艺图的标注方法。
三、重点、难点 工艺条件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铸造工艺图的绘制方法;25 2.铸造工艺图的标方法。20
六、布置思考题
图示铸件有哪几种分型方案?在大批量生产中该选择哪种?(P69 C图)
第13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5 特种铸造
一、熔模、金属型、压力和低压铸造方法及应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工艺方法及应用; 2.了解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工艺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熔模铸造; 2.金属型铸造; 3.压力铸造; 4.低压铸造。
三、重点、难点 1.熔模铸造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熔模铸造;15 2.金属型铸造;10 3.压力铸造;10 4.低压铸造。10
六、布置思考题
什么是熔模铸造?试用方框图表示其大致工艺过程。
第14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5 特种铸造
二、离心铸造和其它特种铸造方法及常用铸造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离心铸造工艺方法及应用; 2.了解其它特种铸造工艺方法及应用; 3.掌握常用铸造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离心铸造
2.其它特种铸造方法; 3.常用铸造方法的比较。
三、重点、难点
1.常用铸造方法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离心铸造;15 2.其它特种铸造方法;15 3.常用铸造方法的比较。15
六、布置思考题
下列铸件在大批量生产时,以什么铸造方法为宜?
铝活塞
缝纫机头
汽轮机叶片
气缸套
车床床身
摩托车气缸体
汽车喇叭
大口径铸铁污水管
大模数齿轮滚刀
第15节课
(第二章 铸造生产 §6 铸件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2.了解铸件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其质量与成本的影响。3.掌握铸件壁厚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4.了解铸件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其性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如何使铸件结构便于起模; 2.分型面尽量为平面; 3.少用型芯。
4.合理设计铸件壁厚; 5.铸件壁的联接; 6.防裂筋的正确应用。
三、重点、难点
1.结构与铸造工艺的关系; 2.结构与铸件性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如何使铸件结构便于起模;7 2.分型面尽量为平面;8 3.少用型芯。5 4.合理设计铸件壁厚;10 5.铸件壁的联接;7 6.防裂筋的正确应用。8
六、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进行铸件设计时,就要初步考虑出大致分型面?
第16节课
(第三章 金属压力加工 §1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变形机理;
2.掌握金属常温下塑性变形时组织性能变化,3.掌握加工硬化现象的利与弊及如何消除; 4.了解影响可锻性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
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金属的可锻性。
三、重点、难点
1.加工硬化、再结晶; 2.纤维组织。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15 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5 3.金属的可锻性。15
六、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铁丝能在反复弯曲后而折断?
第17节课
(第三章 金属压力加工 §2 锻造)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自由锻造主要几种工序的定义和应用; 2.能合理地确立锻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3.了解自由锻造工艺规程的编制,锤上模锻、胎模锻造工艺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自由锻; 2.模锻; 3.胎模锻;
4.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5.锻件结构工艺性。
三、重点、难点 1.锻造方法;
2.锻件结构工艺性。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自由锻;10 2.模锻;10 3.胎模锻;5 4.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10 5.锻件结构工艺性。10
六、布置思考题
1.“趁热打铁”的含义何在?碳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是如何确定的?
第18节课
(第三章 金属压力加工 §3 板料冲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基本掌握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
2.掌握凸凹模间隙及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3.了解拉伸系数的应用; 4.掌握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分离工序; 2.变形工序; 3.冲模简介;
4.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三、重点、难点 1.分离与变形机理; 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分离工序;15 2.变形工序;15 3.冲模简介;5 4.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10
六、布置思考题 1.什么是冲压?
2.冲压用的原材料是什么? 3.冲压属于热变形吗?。
第19节课
(第四章 焊接 §1 电弧焊)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手工电孤焊电孤的产生、构造、极性及应用; 2.基本掌握焊条的要求、组织、分类、牌号及选用; 3.掌握手工电孤焊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焊接电弧;
2.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焊接应力与变形; 4.焊条电弧焊; 5.埋弧焊; 6.气体保护焊。
三、重点、难点 1.电弧焊;
2.焊接应力及变形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焊接电弧;5 2.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10 3.焊接应力与变形;10 4.焊条电弧焊;10 5.埋弧焊;5 6.气体保护焊。5
六、布置思考题
1.焊接电弧是怎样的一种现象?电弧中各区的温度多高?用直流和交流电焊接效果一样吗?
第20节课
(第四章 焊接 §2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金属的可焊性概念及金属材料的可焊性;
2.了解焊接缺陷种类、特征、产生原因及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3.了解铸铁、铜、铝及其合金的焊接。
二、教学内容纲要 1.金属材料的可焊性; 2.碳钢的焊接;
3.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4.铸铁的补焊;
5.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的焊接。
三、重点、难点
1.金属材料的可焊性; 2.铸铁的焊接。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金属材料的可焊性;10 2.碳钢的焊接;10 3.合金结构钢的焊接;10 4.铸铁的补焊;8 5.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的焊接。7
六、布置思考题
1.某种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0.12%,Mn=1.5%,V=0.15%,Mo=0.5%,试分析其焊接性及焊接时应采取的工艺措施。
第21节课
(第四章 焊接 §3 焊接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接头型式和接头位置; 2.基本掌握焊接结构的工艺性。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 2.焊缝的布置;
3.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4.坡口形式; 5.接头过渡形式。
三、重点、难点
1.焊接件材料的选择;
2.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10; 2.焊缝的布置;10 3.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10 4.坡口形式;10 5.接头过渡形式。5
六、布置思考题
1.如图所示三种焊件,其焊缝布置是否合理?或不合理,请加以改正。(图P169)
第22节课
(第五章 切削加工 §1 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刀具的结构与材料; 2.了解刀具角度与切削加工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切削运动; 2.切削用量; 3.切削层参数; 4.刀具材料; 5.刀具角度; 6.刀具结构。
三、重点、难点 1.切削用量; 2.刀具角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切削运动;5 2.切削用量;10 3.切削层参数;5 4.刀具材料;5 5.刀具角度;15 6.刀具结构。5
六、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不宜用碳素工具钢制造拉刀和齿轮刀具等复杂刀具?为什么目前常采用高速钢制造这类刀具,而较少采用硬质合金?
第23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2 金属切削过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金属切屑的形成过程;
2.了解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及如何控制; 3.了解切削力和切削功率的计算方法;
4.了解切削热和刀具耐用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屑种类; 2.积屑瘤;
3.切削力和切削功率; 4.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5.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
三、重点、难点
1.切削力和切削功率; 2.切屑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屑种类;10 2.积屑瘤;5 3.切削力和切削功率;10 4.切削热和切削温度;10 5.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10
六、布置思考题
1.何为积屑瘤?它是如何形成的?对切削加工有哪些影响?
第24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3 机床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机床的类型和基本构造; 2.重点了解机床的机械传动; 3.简单了解机床的液压传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机床的类型; 2.机床的基本构造; 3.机床的机械传动; 4.机床的液压传动。
三、重点、难点
1.机床的基本构造; 2.车床的机械传动。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min)1.机床的类型;2.机床的基本构造; 10 3.机床的机械传动; 20 4机床的液压传动。
六、布置思考题
1.机床机械传动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优缺点?
第25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4 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一、车、钻、镗)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车、钻、镗、刨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车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2.钻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3.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4.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 1.应用; 2.工艺特点。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车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15 2.钻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10 3.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10 4.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10
六、布置思考题
1.加工要求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的紫铜或铝合金轴件外圆时,就选用哪种加工方法?为什么?
第26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4 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二、刨、拉、铣、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拉、铣、磨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拉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2.铣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3.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 1.应用; 2.工艺特点。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拉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5 2.铣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20 3.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应用。20
六、布置思考题
1.磨孔和磨平面时,由于背向力的作用,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形状误差?为什么?
第27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5 典型表面加工分析)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各种加工面的加工方法;
2.能对典型表面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较合理地按排加工方案。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外圆面的加工; 2.孔的加工; 3.平面的加工; 4.成形面的加工 5.螺纹的加工; 6.齿轮齿形的加工。
三、重点、难点
1.各种典型面的加工方案; 2.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外圆面的加工;5 2.孔的加工;5 3.平面的加工;5 4.成形面的加工;10 5.螺纹的加工;5 6.齿轮齿形的加工。15
六、布置思考题
1.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什么常把粗加工和精加工分开进行? 2.车削螺纹时,主轴与丝杠之间能否采用带传动?为什么?
第28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6 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一、工件的安装和夹具)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的概念; 2.初步了解工件的安装和夹具的概念; 3.初步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二、教学内容纲要
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生产类型; 3.工件的安装; 4.夹具简介;
5.定位基准的选择。
三、重点、难点
1.工件的安装与夹紧; 2.六点定位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8 2.生产类型;7 3.工件的安装;10 4.夹具简介;10 5.定位基准的选择。10
六、布置思考题
1.何为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加工时,工件是否都要完全定位?
第29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6 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二、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2.能编制简单的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工艺文件的编制;
2.轴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 3.套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 4.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
三、重点、难点
1.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 2.箱体类零件的编制。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工艺文件的编制;5 2.轴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15 3.套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10 4.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过程编制示例。15
六、布置思考题
1.拟定零件工艺过程时,就考虑哪些主要原因?
第30节课
(第五章 切削运动 §7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零件的结构的好坏对于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能对简单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概述; 2.一般原则; 3.实例分析; 4.讨论。
三、重点、难点 1.一般原则; 2.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 1.概述;5 2.一般原则;5 3.实例分析;20 4.讨论。15
六、布置思考题
1.为什么在零件设计时要考虑其结构工艺性?
第五篇:金属有机化学(本站推荐)
金属有机化学浅析
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分别是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个领域中发展起来而又密切联系的学科, 目前已汇成一股洪流, 成为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界限, 金属有机化学已成为有机化学中主流之一, 它的发展又与理论化学、合成化学、催化、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等交织在一起。
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合物? 凡是化合物中含有碳-金属键的都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言而喻, 根据我国化学名词命名法, 凡有金字偏旁的元素与碳成键的化合物, 当然属于金属有机, 而有石字偏旁的元素(类金属)如硼、硅、砷与碳成键的化合物, 根据《ComPrehensiv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一书, 亦搜罗在内。于是出现了另一种归类方法, 一个新名称,把周期表中第13 族所有元素, 第14 族碳以下的元素, 第15 族氮以下的元素, 第16 族氧以下的元素与碳成键的化合物的化学, 称之为杂原子化学(Hetoroaotm Chemstry), 并将出一种国际性期刊《Heteroatom Chemstry》, 于1990年问世。
1.金属有机化合物发展历史
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说它古老, 可以追溯到1827 年丹麦的蔡斯(Zeise)合成了K[PtCl3(C3H4)]的时候, 就已经有了金属有机化合物.说它年青, 是由于金属有机化合物虽然合成出来很早, 但是对它们的详细研究却进展非常迟缓.因为金属-碳键化合物大多很不稳定, 遇空气和水气就分解, 有的只能在低温下存在.金属-碳键化合物中的金属-碳π-键是一种特殊的键型, 一般的有机化合物中没有这样的键, 因此对它一直没有了解, 上面提到的蔡斯盐K[PtCl3(C3H4)]于1827年合成出来以后, 宜到本世纪的五十年代对它们的结构才真正了解.由于上述原因, 金属有机化合物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足够注意.本世纪的五十年代初, 美国的基利(Kealy)和波桑(Pauson)合成了二茂铁, 跟着威尔金森(Wilkinson)和西德的菲舍尔(Fischer)分别测定了它的结构, 由 于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特殊的稳定性, 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就在差不多时候, 西德的齐格勒(Ziegler)和愈大利的纳塔(Natta)发现了烯烃定向聚合催化剂, 使原来必须使用高压才能得到的、并且性能较差的聚合物, 可以在接近常压的条件下, 得到性能较好的聚合物.这类催化剂的发现, 不但使得石油工业上没有什么用处的丙烯成了很有用的东西, 而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性能.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有二种组份, 一种是烷基铝, 另一种是某种过渡金属无机物, 虽然这种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还没有彻底搞清, 但学者们一致的意见是,上述二组份之间先进行反应, 生成不稳定的过渡金属烷基化合物, 这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正是具有催化活性的东西.金属有机化合物大多很不稳定, 过去一直认为这是阻碍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一大因素, 现在才认识到, 这种不稳定性,是作为催化剂的一种很重要的性质.由于二茂铁的特殊结构和特殊性质, 以及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对工业的特殊贡献, 使得金属有机化合物受到极大的重视, 在很短的时间内, 新的化合物、新的合成方法和新的应用大量出现.从这时起, 金属有机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曾有人建议, 将合成二茂铁的19 51 年作为金属有机化学元年。
在这10 0年中金属有机在合成中的应用方面有: 有机锌(二烷基锌和Ror matsky反应),有机钠(Wurtz反应、Wurtz-Fittig反应), 有机镁(Grignard反应), 有机理, 有机铜(Sandmeyer、Gattermann、Ullmann反应), RePPe合成, PdCl2(CH2= CH2)水合为乙醛。在材料医药方面有: 四乙基铅应用为石油添加剂, 有机锡应用为聚氧乙烯的稳定剂, 有机砷作为医药和农药的应用.2.金属有机化合物分类
2.1 金属有机化学的理论研究-新结构新理论的提出及反应机理研究 50 年代后新结构如缺电子桥式三中心键、夹心结构、过渡金属π-络合物、卡宾和卡拜-过渡金属络合物、瞬变型分子结构(fluxional Molecule)、金属杂环(me tallocycle)等型结构的发现和提出, 都推动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
最近发现, 稀有气体Ar,Kr,Xe等也能和过渡金属形成络合物:M(CO)6 X
M = Cr , Mo , W
X = Ar , Kr , Xe
1984年, Lee和Martin [1]第一次报道了配位数为5 和6的超价硼(Supervalent boron)化合物(I)和(Ⅱ)的合成, 它们可以通过11BNM R数据与4 配位化合物(Ⅲ)对照加以识别[2]。1987年, 美国化学家O ’Connor 和研究生LinPu[3]首次合成了稳定的金属环状卡宾络合物,Delaware大学结晶化学家Rhe ingold 测定了这个化合物的结构。IR,NMR, ESR, X-射线衍射, EXAFS,ESCA 等都在结构测定中起了重要作用。
70年代起,Hoffmann[4]等使用碎片分子轨道近似(fragment molecular orbitalapproach)提出了等瓣相似(isolobal analogy)原理, 从而沟通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领域。这个理论模型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化学结构发展过程的里程碑, 它加强了实验化学家的预见性, 对新分子的设计和合成很有指导作用。对金属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也得到逐步深入。目前金属有机反应已可归纳为下列基元反应: 1)反应物在金属上的络合配位, 2)氧化加成反应(逆反应为还原消除反应), 3)插入反应(逆反应为庄消除反应), 4)σ-π: 重排反应。.2 金属有机化学的应用研究
近30 年来, 估计至少有50 % 的有机合成新方法是用金属有机试剂或催化剂来完成的[5]。金属有机化合物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导致了金属有机新反应及立体专一性反应的不断发现。如应用过渡金属催化剂使异戊二烯按头尾有规则地连接起来合成花类化合物, 是很有希望的一条途径, 已有人合成了香茅醇(citronellol).生物体内的反应, 都是通过酶的作用进行的, 由于酶是手征性分子, 因而催化反应得到的都是光学活性产物。利用这一原理, 在一些过渡金属均相催化剂中, 当具有手征性的配位体时, 这种催化剂即能催化立体专一的反应, 得到光学活性纯度较高的产物。如应用Rhclcl3(L为不对称麟配位体)作为催化剂, 美国的Monsanto公司以取代肉桂酸为原料生产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L-Dopa及某些D-氨基酸[6].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也得到广泛应用。如有机铅用作汽油抗震剂, 有机硅用作有机硅树脂, 有机锡用作聚氯乙烯的稳定剂及聚烯烃、橡胶的防老剂等;有机汞用作杀菌剂和防霉剂, 三乙基硼用作海水表面油污的引火剂, 某些硼同位素化合物正在试验作治疗脑肿瘤之用.有机锰化合物CH3 C5H4M n(C O)3对四乙基铅的抗震有增效作用;铂络合物及某些钦、钒、铂的环戊二烯基化合物据说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将金属原子引入高分子化合物, 以期获得各种特殊性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很快, 如二茂铁的聚合物可用作宇宙飞船外壳涂料的添加剂及光敏剂、电子交换树脂、有机半导体, 等等。
3.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下面介绍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应用。3.1 常见的农用杀虫剂 3.1.1有机磷农药[7-8]
(1).敌白虫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 用于灭蝇及防止菜、茶、桑、烟、果树等作物害虫。
(2).对硫磷, 简称: 1605, 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剧毒农药, 它的杀虫效力极强, 应用范围广泛,尚未找到不被其杀害的害虫。
(3)内吸磷, 又叫1059, 是一种防治红蜘蛛特效的杀虫剂, 也用于防治蚜虫等害虫。
(4).乐果, 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棉花等害虫。也具有触杀性。(5).稻瘟净, 它是一种有机磷杀菌剂, 能有效防治稻瘟病, 也有一定杀虫效力。
(6).乙烯利, 是一种很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用于水果(尤其香蕉)的催熟, 烟叶催黄,促进橡胶树流胶, 促使瓜果早期多开雌花.3.1.2其它金属有机农药
许多金属有机化合物有生物毒性, 因此广泛应用于农药。
(1)代森锌, 广泛用于防治各种麦的锈病, 马铃薯晚疫病, 黄瓜霜病及蔬菜病害。
(2)西力生和赛力散 , 它们都是有机汞化合物, 用于拌种消毒防治各种病菌.3.2环境卫生杀虫剂
3.2.1敌敌畏, 简称DDVP,它的杀虫效力大于敌百虫,适合于在室内及对蔬菜、茶树使用, 但易水解失效。
3.2.2 马拉松, 又叫马拉硫磷或4049, 它用于防治蜡和其他果蔬害虫, 也可防治蚊、蝇、臭虫等,是优良的触杀剂。
上述杀虫剂对昆虫和高等动物都有很大毒性, 但在哺乳动物体内迅速分解, 失去活性, 毒性较低。不过大量进人体内仍是很危险的, 所以使用时应有预防措施。
3.3医药方面 3.3.1 有机砷药物
如乙酞肿胺, 盐酸氧苯肿等, 主要用于治疗性病, 前者为抗滴虫药, 后者对螺旋体有强力杀灭作用, 多用作治疗梅毒等疾病。
3.3.2有机汞药物
如醋酸苯汞、汞澳红等。醋酸苯汞主要用作防腐剂,汞嗅红俗称红汞, 常用作消毒剂, 它的2 % 水溶液就是我们常用的红药水。
3.3.3有机锑药物
如酒石酸锑钾(又叫吐酒石)主要用于血吸虫病治疗;葡萄糖酸锑钠用于黑热病治疗;抗癌锑(Sb-71)又叫氨三乙酸锑, 用于纤维肉瘤, 胃瘤, 肠癌等治疗。
另外,近年来对有机锡的抗癌活性的研究比较活跃[9-10]。
如用R R’SnO 与R’ ’CO O H 以1 : 2 摩尔比进行反应得一种构型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
如用2一(2’吡啶基)一6甲基并塞哇与二氯化锡(Ⅳ)形成的络合物也具有抗肿瘤的活性。
杨志强等人研究还表明, 亲水性强的化合物和亲油性强的化合物都没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只有那些介于两者之间的化合物更有希望成为好的抗癌药。而有机配体对化合物的亲水性和活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有机配体对有机锡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有机锡化合物成为抗癌新药前景十分看好。
3.4 金属有机导体、半导体
大多数金属有机化合物都是电绝缘体, 如二茂铁的室温电导率是10-14 欧姆每平方厘米左右。随着“ 有机导体” 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 也陆续出现了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金属有机固体化合物[11]。
如,(Cp2Fe)+(TCNQ)2-的电导率为42-100欧姆每平方厘米.还有其他一些化合物也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比无机导电材料具有显著的优点: 它比金属导体轻, 它对光、电导有各向异性, 它易于成膜, 加工方便, 它防腐性能好, 它可利用外届条件改变或调节导电体的物理性能, 它还可以合成特种功能的导电性材料。因此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 酞葺铜(CuPc)[12]是一种重要有机半导体和光导电体, 它跟其他一些有机物进行化学共混处理后, 能加工成膜, 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光导电性能.4.我国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进展
解放前, 金属有机化学在我国几乎是一个空白的领域, 仅做了些零星的工作[13-16], 如格氏反应的研究, 有机锑、有机汞药物与农药和有机砷药物的制备等。
解放后, 我国的金属有机化学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解放后的第一个十年, 当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工作。首先是结合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 制备了许多有机锑化合物(包括锑盐)以满足全国临床上的需要,如在1950-1957年间, 先后应用酒石酸锑钾治疗血吸虫病患者76万人, 治愈率达90%;应用葡萄酸锑钠治疗黑热病患者60万人, 永久治愈率达97.4%。为了减低锑制剂的毒性,又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锑有机化合物。其次, 结合农药开展了对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1950年,北京农业大学用硫磺、赤磷氯、苯和酒精等合成1605农药, 改良了国际上通用的生产方法, 并于1951年进行了小批量生产。因此,“ 16 0 5 ” 的生产应作为我国研究有机磷化合物的起点。随后, 许多单位开展了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南开大学结合农业药剂将寻找具有较好生理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为主要研究方向, 并在此基础上, 成立了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之后, 还开展了有机汞和有机砷化合物的研究, 以乙基氯化汞作为种子杀菌剂, 用于防治棉花的立枯病、红腐病和小麦黑穗病。1958年, 结合萃取剂发展了有机磷化学。第三, 开展了对有机硅化合物的研究。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要, 开展了有机硅单体及聚合物的研究。1953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国内首先使用直接法制备甲基氯硅烷单体, 改革了用格氏反应的传统方法, 推动了有机硅单体工业的发展。沈阳化工研究院扩大生产甲基氯硅烷, 并试制了苯基氯硅烷单体, 奠定了用直接法生产有机硅单体的工业化基础。
第二阶段是从1958年开始, 一些有机化学家开创了有机硼、有机锡等研究领域。有机磷、有机硅等方面也继续向纵深发展。第三阶段是从七十年代后期到现在,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逐渐得到发展, 主要是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络合催化反应,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氢甲酞化等反应, 其次是金属有机试剂, 如有机砷、有机铜、有机硼、有机锆、有机钼和零价钯催化剂等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还开展了过渡金属(如钛、锆)及我国丰产的稀土元素有机络合物研究。
5.金属有机化学的展望
目前, 金属有机化学在已取得辉煌成果的基础上, 正向下列各个方而发展:1.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将为解决能源问题作出贡献.2.对于N2 , CO2 , SO2 , RH等小分子的活化问题将继续进行研究, 以寻找新的反应,获得新的原料。3.过渡金属均相催化作为酶催化和多相催化的桥梁, 将更深入地进行研究。4.利用金属有机试剂及均相催化之特点,对专一性有机反应的研究, 将是另一个重要方向。5.金属有机化学本身的研究仍将集中在碳-金属键方面。
由于金属种类繁多, 这一方面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变化也是多样的, 而丰富的硕果也是可以予期的。对于现在已发现的基元反应, 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机理, 以进一步推动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
最后, 从总的来说, 生物体内的反应是比较理想的反应, 一些金属酶所催化的反应, 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但是生物体内可以利用的金属只有Mg , Fe , Co , Zn ,Mo 等少数几种, 而自然界中可以利用的金属则是大量的,可以想像, 一定可以找到比生物体内更多的理想反应, 这就有待我们去开发。
日本著名生物化学家江上不二夫曾写过“ 化学有着极美妙的未来, 尤其是金属有机化学, 估计蕴藏着很多未知的可能性, 也许是今后化学研究的核心”。美国化学家J.D.Roberts曾说过: “ 未来的化学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杂交产物-金属有机化学”。
总之, 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 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也有着广阔的前途, 尚有待我们去探索。
6.参考文献
[1] Lee D F , Martin J C.J A m Chem Soc, 1984,106:5745.[2] 黄耀曾, 钱延龙等.金属有机化学进展.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 1-10.[3]Hoff mann R.Science , 1981, 21 : 995.[4]O’Connor J M, Lin P u.J A m Chem Soc , 1987 , 109 : 7578.[5] 黄耀曾.有机化学, 1952 ,(9): 8-10.[6] Parshall G W.Organometallics , 1987, 6(4): 687 – 692.[7] 邢其毅, 徐瑞秋, 周政.基础有机化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977.[8]吴泳,王建平等编, 社会有机化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9]杨志强, 宋雪清, 谢庆兰.具有实验抗癌活性的二烃基锡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有机化学, 1996,2:111.[10]胡盛志, 施大双等2-(2’-吡啶基)-6甲荃并噻唑及其二氯有机锡(Ⅳ)络合物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有机化学, 1989 , 1 :89。
[11] 陈义墉编.功能高分子.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54.[12] Nie Xu zong , Wang Pao ren , ibid., 1970 , 13 ,737.[13] 曾昭抡、施文溶, 中国化学会会志, 1936, 4,183.[14]杨树勋、罗建本, 同上, 1936, 4 , 477.[15]杨树勋、汪榕, 同上, 1937 , 5 , 89.[16]黄耀曾、王有槐, 科学通报, 1950, 1 ,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