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教学设计,升级课堂品质
优化教学设计,升级课堂品质
在小学体育课的足球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塑造学生各方面素质,对于升级课堂教学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共同制约,小学生对足球运动认知较少,学校足球教学基础也比较薄弱。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足球运动教学情境,让学生有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的欲望。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足球运动比赛视频,对足球运动相关常识进行生动讲述;用游戏引导学生展开足球运动,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特别是教师亲自进行足球运动示范,用娴熟的技术动作吸引学生关注力,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
在引导学生带球时,教师先给学生进行示范,并讲清技术动作要领:运球需要人球保持合理距离,当足球远离身体控制范围时,就会被对手抢走。运球快行时,不能每一步都触到足球,要留出足够空间,让脚步有调整的机会,快跑几步,触动足球一次。这样就可以给出合理的力度,将足球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学生展开运球训练时,教师充当比赛对手,和学生展开互动,学生逐渐和教师形成默契配合,课堂教学气氛呈现活跃性、和谐性。为提升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热情,教师专门设计了足球游戏,如射门游戏,用两个足球搭设球门,学生分组展开对抗赛,以小组成员集体射中率高为胜者。学生听说要比赛,都积极准备训练,希望有好的表现。教师利用自身技术动作优势,为学生展开示范教学,促使学生对足球运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设计足球运动游戏,为学生主动学习注入鲜活动力,课堂教学呈现积极、主动、热烈氛围,对提升学生足球意识发挥重要作用。
二、优化教学组织,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足球教学需要有足够的运动空间,而一般小学的足球场地和相关设施条件并不完善。教师在组织足球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合理设计运动项目,利用有限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运动训练。直线运球、抢截球游戏、绕场地运球、绕杆接力运球、射门训练、撞墙式射门等训练方式,都能够调动学生运动激情,特别是让学生展开强对抗、提高运动量,都能够形成显著训练效果。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注意分组、分队展开运动,要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运动情况,并给予热情鼓励和帮助,引导这些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教师的个别辅导,能够给学生带来关切感,对激发学生内驱力有重要作用。
在组织学生参与足球运动时,教师要针对学生运动实际优化教学设计。首先是组织学生展开模仿练习,教师做出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训练,教师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技术指导。其次是展开辅助训练活动,踢足球需要力量、耐力、技巧、身体协调性,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长跑、跳跃、踢手提网球等训练,提升足球运动需要的身体基础素质。最后是进行交替训练,踢足球需要变换多种角度,利用身体各个部位,不能只用一只脚踢球,要注意左右脚并用。足球运动需要强健的体魄,学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需要健全,教师要注意利用不同运动项目,增强学生身体整体素质,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时减少运动损伤。
三、优化教学训练,提升学生足球素质
足球教学训练的目的是为塑造学生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参与竞赛只是一种训练目标。在具体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估,设计适合度更高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运动基础上,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形成重要促进。要注意学生的均衡发展,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有效性。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外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多接触足球,从平时参与足球活动中形成足球运动认知,培养学生足球运动意识。
踢球训练需要反复操作,这势必会造成学生的索然无味感,为提升学生参与热情,教师需要对教学训练形式进行个性化设计。小学生对运动游戏特别钟情,教师不妨将枯燥的训练活动游戏化、竞赛化,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在练习绕杆带球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捉对进行小组对抗赛。一个小组成员站成标杆,另一个小组成员逐个绕杆运球,然后换位进行,以全组成员通过时间短者为优胜。学生听说要进行竞赛,都显得特别兴奋,各个小组积极行动起来,大家相互鼓劲,场地内热闹非凡,课堂教学进入佳境。教师设计运动竞赛,其游戏性很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效果显著,为塑造学生足球素质创造良好条件。
小学开展足球教学基础条件有待改善,足球教学环境也需要优化。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及兴趣需求,优化足球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形成教学突破,培养学生足球热情,让足球运动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为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心小学)
第二篇:创新教学设计,优化学生品质
创新教学设计,优化学生品质
现代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创新思维活动的教学,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指出:“积极的数学教学应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的改革也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数学教育教学中,逐步由侧重传授数学知识转向着重培养训练数学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
传统的数学课堂氛围严肃、紧张、单调、压抑,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安静地坐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氛围让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研究数学的动力,进而造成学生怕学数学、机械思维,何谈创造力的培养。和谐的富有创造性的情境,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倾注极大的热情,把每一节课都当作一份珍贵的礼物,奉献给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初中代数第一册下“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又例如初中代数例题“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16/X-2都有意义?解答本例题的思维方法是排异法:要找到使该分式有意义的值,我们先找到那些无意义的值而排除掉,于是剩下的数便是有意义的值了。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领域,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的解法,而且学习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良好的学习惯则指主动自觉独创性地学习,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以及用脑卫生的习惯等。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青年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一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中诸如观察的细致性,思维的严谨性,作图的精美性,书写的规范性等品质主要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新课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工夫进行这方面的示范,并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进行训练。
三、积极诱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辟辟学生新思路
在教学中,要重视发现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在例题、习题的思考上开辟思路,启发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练,训练他们思维的变通性,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题: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0)、(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处理这个题目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即这个题目有多少种变化,有多少种解法?这种变化和分析的过程即思维展示的过程,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学生可能一下子看出这不是一道可以直接能解的题目,已知两点(0,0)、(12,0),第三点的坐标是什么?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已知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那么最高点的横坐标是什么?如果知道了第三点的坐标,用什么方法求解析式,其中哪种方法较好?经过充分的思考、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可以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求得第三点的坐标是(6,3),可以用待定系数法得到解决。然而,在设解析式的时候却出现了不同的做法,一些学生把三个点(0,0)、(12,0)、(6,3)的坐标分别代入y=ax2+bx+c中,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得到解决;另外一些学生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6)2+3,然后把(0,0)、(12,0)中任何一点的坐标代入上式求a;还有一些学生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0)(x-12),然后把点(6,3)的坐标代入上式求a;正是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促成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学生从中获得了真知。
四、允许学生“出格”,挣脱常规思维的束缚
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思维,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式,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能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突破常规。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别出心裁的问题,如: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我出了一道题 :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压扁,拉长一些,那五个角总和是多少? 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来解答,但在教学中,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③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压扁或拉长之后获得结论一致。这第①、②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达到目的,含有了归纳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传授知识是我们教学重要目的之一,但不能算最重要的目的,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再学习、应用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杨聪杰
2018.06.05
第三篇:教学设计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有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又要在其中穿插数学领域的综合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种种问题的关心设计的教学系统来更有效地完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重点内容等的变化或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
知识。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况,准确而灵活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会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使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是解决当前时,教师可通过声音、手势、板书课的类型、学生的实际等具体情键所在。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精激学生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
来,进而记住所学的内容。这样就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灵巧地运用实际操作、谈话、讲解、也就是说“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起练习等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生实际和教学目标,认定教学要
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此外,同样的结合起来,环绕本节课的重点,启
获取了知识,掌握数学的思考方求,确定教学方法,选定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深度,选择发学生思考、探索,让学生主动地并策划自己执教课题的教学过程。什么样的深度往往是根据学生的简单地说,就是编拟具有科学性、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的。例如,低年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例如,思想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案”。①级教学加、减法的认识,只要通过讲授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课前它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息息相关教学设计的优化。
一、制定任务
按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应促进学生
操作、直观教学使学生了解把两个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好全等的直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个,半张蜡纸,上课时发给学生,教学加、减法就可以采用定义的形办法联系已有的旧知识,推导出梯式说明加、减法的意义。
二、形面积公式。这样的设计可以把学
学习情绪很浓,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构建高效的课堂一定会依赖于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角梯形、等腰梯形、一般梯形各2多元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解决教学下的是多少,用减法算。到高年级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剪刀自己想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国教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整节课学生的育家孔子也曾提到“因材施教”的习的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定本年级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教教育方式。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制要求,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机的思考状态,结果想出了八、九种
器,而是与教师站在同一层面上,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事实证学目标的多元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份子。我们明,让学生以很高的热情参与到实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只践中来,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目标注重“讲”和学生只机械“学”的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设计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模糊,局面。因此,学生和教师可以形成策略。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过于抽象。就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很好的互动,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学手段,丰富学生探究的视野
教学要求来说,按照教学大纲的提最希望出现的景象。那么,教师在教师在进行教学手段的设计时,也法,应分为四个层次——知道、理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也可以完善自
应熟悉各种教学媒体的功效和特解、掌握和应用。教师在讲授每一己的教学方法,如同《礼记·学记》点,根据目标、内容、课型选择恰种知识时,应明确要求学生达到哪中提到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当的教学媒体,并体现适时性、同一种水平。比如,人教版六年制数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步性、实效性。传统教学过程由于学课本第三册“角”的知识部分,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受到教学媒体的限制,只注重结果老师只能对学生提出达到知道的长也。”众所周知,在《新课标》而忽略了
水平。到了第八册“角”的知识时,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性的学生应达到掌握、应用的水平了。课堂很可能在进行中不会按照教因此,教学设计应是整体性的、系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之间统性的、立体的。
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很可能打乱教师头脑是否能实现,就要看教学任务是否中原有的思路。所以,教师应当随能完成。在多元、立体的教学目标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随时调整教指导下,教师可以分层次解决教学学步骤,在此条件下,教师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环节的设计就不能过于死板,既要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挖掘数学教材,追求知识的深度,
第四篇:优化教学设计拓展低语课堂
优化教学设计 拓展低语课堂
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小学 郑行成
摘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努力优化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成长。
关键词:年龄特点 兴趣爱好 茁壮成长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由此可见,要想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优化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在如下四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要重视优化主体性的教学设计。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而是出于儿童本身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想上好课,要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有兴趣,首先必须针对低年级小朋友好奇心强,喜欢自我探索的心理特点,真正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坚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新课标理念,在教师的引导、启迪下展开生与师、生与生的多向的学习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平等对话;坚持针对低年级学生实际和特点,组织、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坚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多元答案”,拓宽学生个性张扬、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欲真正得以不断满足。这样,学生学习情趣就必然得到激发,积极性就必然得到调动,学习效率就必然得到提高。
二、要重视优化活动性的教学设计。小学生天性喜欢活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不适当的“静态”负担,不仅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所以针对低年级小朋友喜玩好动的特点,教学设计应尽可能地、科学在根据教学需要,重视优化诸如游戏、表演、演示、操作、模拟、观察等多种不同活动,让孩子们的眼、耳、脑、手、口等真正一齐“动”起来,以“动”激发情趣,激活教学。如教学二年级《秋游》这课时,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秋天的美和秋游的乐后,我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体会,让学生结合观察蓝天、白云,展开联想,说说白云像什么,然后,让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地打滚儿、逮蚂蚱,奔跑跳跃,游戏玩耍,尽情体验秋游的快乐,孩子们一个个开心不已。最后又引导孩子回到课文中来,结合自己体验,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优化了学生课文内容和语言的感悟。
三、要重视优化形象性的教学设计。著名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还原、再现,把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学生也只有发现知识间的相似性,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还不发达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优化直观形象教学,这方面我着重从三点进行了努力:一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还原、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即通过课件还原、呈现的有声有色的情境,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之间相似的和谐共振,架设学生阅读、感悟、构建新知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第四自然段时,学生质疑“三五成群”、“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我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先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我说道:“一位叔叔他也来到了丹顶鹤的第二故乡,看到了丹顶鹤是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幸福地生活着,非常激动,于是他用摄像机把这情景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不仅很快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深深体验到了丹顶鹤无忧无虑、幸福自由的无限乐趣。二是凭借画面、实物、图示等加强直观形象。让学生在感知具体形象的过程中,建立客体与文本之间的相应联系。《春到梅花山》一课,学生对“早春”不理解。有的说成是春天的早晨。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段,告诉学生如果这条线段代表一年。一年有四个季节,我又把线段平均分成四段,第一段表示春天,又将第一段分成三小段,再让学生看板示,想一想早春应该是哪一小段,是什么时候,并让学生上讲台来指出早春是春天这一线段的前面一小部分,同时用绿线标出来。从图示,学生不仅一眼看出“早春”是春天开始的一段时间,也叫初春,而且很清楚地知道早春前面的季节是冬天。这时,学生对书上的“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等句也就不难理解了。三是凭借动作、语言、体态等描摹、优化形象教学。如教学《春到梅花山》这课时,学生对“挨着”一词不懂,我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了一个靠一个的演示,并以每个学生与自己同桌的位置加以说明,学生很快就领会了意思。
此外,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形象性教学,它可以运用学生的前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形象),激起事物形象的浮现。在教学《春笋》一课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唤醒是什么意思?”“谁懂的?”小朋友们都摇头。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呢?我没有作生搬硬套的解释,而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思考:“早晨你睡得很香,妈妈拍拍你的小屁股,将你弄醒,我们可以叫它——”“拍醒。”“如果妈妈摇摇你,这叫什么?”“这叫摇醒。”“你睡得很香,妈妈用比较大的声音呼唤着让你醒来,这就是什么?”“唤醒”“想想看,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学生们兴奋地七嘴八舌地叫起来:“轰!轰!轰!”“春笋该起床了!”一边叫着一边还不由自主地表演了起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对“唤醒”的理解不言而喻。
四、重视优化竞赛性的教学设计。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是低年级小朋友重要的心理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适当地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如:比一比,看哪一位小导游最吸引游客;猜一猜,看谁说得好、猜得准;赛一赛,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好,听得清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蘑菇该奖给谁》是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即懂,但课文较长,难读好。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如果一遍一遍反复读,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怎么办?我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举行读书比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听说要比赛,孩子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我抓住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提出要求:“今天的读书比赛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读,小组成员人人都读得认真,读得专心,得40分,有人不专心扣5分。读得正确流利,再加40分。读得有感情,再加40分。第二是听,一个小组读时,其它小组个个专心倾听,得40分。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看得出,小朋友们都想得第一,一个个一组组读得都很投入,小组内读得好的,还不时提醒、帮助读得差的。这一设计,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自由练读、伙伴帮读、分角色赛读、小组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既克服了反复朗读的枯燥乏味,又增强了课堂的活力,提高了朗读的实效。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况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来完成,让学生爱学、乐学,让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在课堂这片蓝天下健康茁壮成长。
第五篇: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
魏琴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 【摘要】课堂教学效益是衡量数学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内涵发展的今天,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优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要求要进一步精细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课堂上少、慢、差、费的局面。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要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是必然的选择。
一、以生为本,优化思想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实现高效课堂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准确定位自己,教师要做课堂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整个课堂都应以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碰撞。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必须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和成长的舞台。要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和合作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和理念。有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数学课堂就会由教师的舞台转换为学生的舞台;有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理念,数学课堂就会由教师讲、学生听转换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以生为本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思想,课堂教学就会找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就会让学生在积累数学知能、解决数学问题和激活数学思维中学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技能和愉悦探究数学王国,从而达到学会、会学和乐学的目标,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环节就有了可能性。
二、解读教材,优化内容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通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标准》对“全体“的含义是这样表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由于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和文化氛围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 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对教学内容中的“保底目标”和“发展目标”了然于胸。在教学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等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落实“下保底”目标,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落实“上不封顶”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授知识时可以不必局限于教本上的知识,有时可以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端科研成果,目前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实际生活中对学习数学有帮助的事例。给学生以“趣味性”和“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改变以前沉闷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把握课堂,必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进策略,优化过程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关键
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领者。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保底目标”的内容人人学会。同时,根据学生的禀赋和个性特征,进行拓展性知识的设计和多层次能力的训练。要克服教学设计中目标虚化现象,使得应该掌握的知识、必须迁移的能力和尽量开发潜力有机融合,目标具有检测的可操作性,达到用设计的目标完全可以评价课堂生成度的要求。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体现“话题”特征。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情景、特定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引子。要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谓依据教材,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中承载的课标要求读懂、读透,明确“这个”数学、空间、概率等的具体知识和生成要点。所谓不拘泥于教 2 材,就是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教材中设计的超市购物活动,可以设计为收购粮食活动,收购蔬菜活动,但前提是要把新知识要点承载其中。设计中还要有“分层设计”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性特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克服学生的学习倦怠倾向。
3、优化教学结构设计
明确的教学目标、准确的学情把握、适宜的教学内容都要用科学的教学结构来落实。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要把内容、能力和潜力的学习和培养,尽可能多的以活动为载体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探究和思维,让数学知识变成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实践活动。在“教不用教”的潜移默化中完成数学学习。教学结构设计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内在规律,活动之间既严谨又灵活,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让铺垫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探究、新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之间无缝对接。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有法无定法”。新课程最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把学生作为新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新知。在教学方法设计时,要对学生知能情况准确把握,对学生个体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予以牵引,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完成的问题搭建平台,对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澄清,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体现完整性,又要体现灵活性,要将课堂中估计出现的学习状况考虑全面,何时用讲解,何时用启发,何处用训练,何处用实验等等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处理随机问题,合理解决设计与实践的冲突,高效课堂才能在一个个常态课堂中生成。
5、优化评价方式设计
新课程数学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如: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善于 3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乐于探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在过程中多鼓励和表扬,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自信培养,激发热情,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打造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至关重要,但优化了教学设计,只是打造高效课堂“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还有许多精细的教学环节需要我们去优化。
参考文献:
【1】《课程 教材 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2 【2】《中国科技信息》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总第272期 2005.2 【3】吕世虎、石永生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