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
3.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4.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5.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2.感受小女孩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板:可怜
为什么说她很可怜?生交流
师: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大年夜应该是无比温暖,无比快乐的,小女孩却——(出示课件)
生齐: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生齐: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
生齐: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二、对比阅读,感悟幻景
(一)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1)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出示课件:大火炉)
(2)这是怎样的一个大火炉?看到大火炉小女孩的心情怎样?生交流。(3)带着这种感受自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相关句子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4)指名读
(5)找出幻想部分(6)对比教学
a.这部分幻想的内容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对比:那我们自己来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她衣衫单薄,赤裸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什么感觉? 生自由答:(温暖、舒服、幸福等)师小结:你们看一下,咱们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安徒生的这几句话里边了,对吧?如果把它删去了,我们这么多美妙的感受都没有了,表达不出来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童话总是充满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7)指导朗读
a.自读
b.指名读(个别指导)c.同桌互读
d.齐读(段落以诗歌形式出现,音乐起)生齐读: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8)感受现实的残酷:但是火柴灭了,小女孩的心情如何?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第二至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
1、小组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利用刚才的学法,自学6-10自然段,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组内交流。(2)自学提示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班内交流汇报,适时评价,及时释疑。
(三)品读感悟第四次幻景——奶奶
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次第五次,小女孩接连看到了奶奶,温和慈爱的奶奶,唯一疼她的奶奶。
1.小女孩此时心情怎样?
2.见到了奶奶,小女孩掀起奶奶活着的时候对她的疼爱。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奶奶活着的时候怎么疼小女孩?
学生交流
3.见到了奶奶,小女孩见到了摆脱苦难生活的唯一希望,也勾起小女孩满腹的伤心事。此刻你就是小女孩,你想对奶奶诉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插图边上。(悲伤音乐响起)
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1)生自读
(2)指名读(个别指导)(3)全班齐读
(四)品读感悟第五次幻景——和奶奶一起飞走 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溢了„„
生:担忧,或者恐惧。
师:为什么?
生:怕奶奶不见了。
1、对比感悟
(1)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出示两次擦火柴的句子):①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②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2)生交流
师小结: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
指导朗读(3)小结:
从最初的犹豫,到终于抽出一根的下定决心,再到擦然一整把火柴留住奶奶,为了追求幸福,小女孩什么都不顾及了。故事是凄美的,小女孩身上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幸福的脚步却是迷人的。
2、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
她的愿望实现了。(出示课件:“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1)指名读读这句话
(2)奶奶带她走时她很幸福。你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3)生交流
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啊?非常可怜(板:可怜!)(4)齐读
带着你们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2、理解最后一句话
所以作者满怀同情地说: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1)齐读
(2)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现在 你能理解这个句子中两个幸福的含义了吗?
预设答案
生:没有,第二个幸福指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第一个幸福指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3)小结:死了才能幸福。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板:可怜!!)
三、感悟结局,品味写法
师: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此时你的心情如何?生答(难过)(2)再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齐读——
生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了这句话之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心情变得非常欣慰。)
(3)对比结尾,了解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师:非常欣慰。所以这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绝望。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一位专家叫孙建江,他这样说:谁读一下?(出示课件)
生: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
师:下面我们来看安徒生童话的一组结尾(课件出示: 《海的女儿》结尾:
(为了王子的幸福,美人鱼把自己化作泡沫以后)现在太阳从海里升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为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 《丑小鸭》结尾:
(丑小鸭经历了重重磨难成为天鹅之后)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拇指姑娘》结尾:
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呀飞呀,飞到了那个国度,把拇指姑娘放到了一朵最鲜艳的花上,上面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子,他们俩结婚了,拇指姑娘便成了这儿的皇后。
师:对比一下,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生交流)
师: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
四、拓展延伸
1.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结尾,这样以喜衬悲的写法让故事更加凄美了,每一个读到她的读者无不为之动情,有一位 9岁儿童读了这个故事就感动地写了这样一首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
大家回去读一读。想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用生命写作的伟大作家,他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这些作品深得各国人民的喜爱。回去读一读《安徒生童话集》里其他故事,希望这些童话像小女孩的火柴一样,火光虽然微弱却能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美好
现实残酷
可怜!!
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2019学第二学期)
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讲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在有了对第一课时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时间背景、环境渲染、小女孩的外貌描写)了解,为本课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我采用第一次点燃火柴的部分,由师生共学。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点燃火柴自学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课件展示5次幻象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
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①
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
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自己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2、朗读课后习题习
3《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景
(残酷、悲惨)———————
(美好、幸福)
寒冷(温暖)火炉
饥饿(食物)烤鹅
痛苦
(欢乐)圣诞树
孤独(疼爱)奶奶
第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一共分为哪几部分?(生答:1.小女孩的处境2.小女孩擦燃火柴3.小女孩冻死街头)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看一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一次小女孩都看到了什么?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并划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味感悟,合作探究。
(一)紧扣幻境,感受“幸福” 哪位同学能读一下,小女孩在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什么呢?【读的时候指导学生注意当时的语境——舒服】那么现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实中陪伴小女孩的只有寒冷。)
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但现实中却只有寒冷。小女孩除了温暖还渴望得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余下四次擦燃火柴部分,小组自学讨论时需要注意,先读一读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再读一读现实中陪伴她的是什么。
哪个小组能汇报一下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后都发生了什么?【生读幻境和现实部分的相关语段,教师引导朗读语境。】(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是烤鹅,说明小女孩希望得到食物,但现实中只有饥饿。)
温暖和食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但是这一切小女孩都没有,那么除了这些基本的需求之外小女孩还需要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时她都看到了什么。【生汇报第三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圣诞树,希望得到快乐,但现实中她是痛苦的。)
小女孩本应有个无忧无路的童年,但是陪伴她的却只有痛苦,你觉得谁能带给她快乐呢?(奶奶)你是从哪知道的呢(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哪位同学找到了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后都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什么呢?【生读课文】从哪能看出小女孩的奶奶是疼爱小女孩的呢?(通过温和、慈爱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奶奶疼爱小女孩,另外作者在这里用了四个感叹号,也体现出小女孩渴望将奶奶留住的愿望。)
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也许只有奶奶才是那个最疼小女孩的人,那么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是怎么做的呢?(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是小女孩第几次擦燃火柴?(第五次)那么火柴熄灭后陪伴小女孩的又是什么呢?(火柴熄灭后,陪伴小女孩是死亡。)
(二)对比现实,品味“幸福”
幻境当中小女孩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而现实则是残酷的,那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板书:命运悲惨、对比描写、虚实结合
(三)层层深入,揭秘“幸福”。
1、尽管小姑娘竭力想要让火柴继续的燃烧下去,但是最终火柴还是熄灭了,小女孩也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在当时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她什么也得不到,她死了,也没人理解,只知她冻死了,但作者理解,我们也理解,而且理解很深。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此时,你能告诉老师句
中两个“幸福”的含义吗?【小组讨论】(两个“曾经”是在火柴擦燃时产生的幻想,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小女孩死前是在美好幻想中度过,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小女孩不用再受冻挨饿,死亡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2、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1)当作者写道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这两个“幸福”时,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同情,不满)同情什么?(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对谁不满?(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
(2)请带着这种心情再读最后一节。
三、拓展延伸,分享“幸福”。
师:和小女孩相比,现在我们的生活幸福多了,如果这个悲惨的小女孩就在我们身边,这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你将怎样帮助她?试着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沐抚办事处中心小学——尹应会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5——13自然段,感悟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通过研读,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学会关心他人。
4、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它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
小女孩真可怜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又如何呢?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出示: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了,而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齐读这句,(放课件)读了这句,你有什么疑问呢?
(1)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2)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这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对他这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
三、交流幸福。
有没有同学支持作者的观点,到课文中找找依据。认为“不幸”的同学也从文中找依据,好好读读,找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交流一下。
交流回报。
1、请同学读第一次檫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景。(火炉)
(再读得幸福点,自己练练。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多么温暖,多么明亮……)
这一刻,她是幸福的,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舒服。她还感受到其他幸福吗?
2、请同学读第二次到第五次檫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景。(烤鹅)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秒极了,谁来再读读,读出美妙的语气,还有其它幸福吗?
3、请同学读第三次檫燃火柴看到的幻景。(圣诞树)
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
师: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谁能把她当时快乐的心情读出来。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拥有了过年时的快乐。还有吗?
4、请同学读第四次檫燃看到的幻景。(奶奶)
看到奶奶,她得到了疼爱,内心一定会怎样?谁能带着喜悦的心情再读一读。
5、读第五次檫燃火柴看到的幻景。(奶奶带她飞走)
幸福地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假如你手上也檫燃了火柴,你会幻想到以上的东西吗?为什么呢?那小女孩为什么会呢?)
四、交流不幸。
师:(面色凝重)可是,小女孩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她得到了吗?对她没有得到,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讨论交流汇报
带有绝望心理的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她又一次檫燃了火柴,而
这次与前四次相比,尤其是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
讨论交流汇报
请再来读读这句话:“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
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刚才有同学说,这是在写小女孩的幸福,现在你有新的体会吗?
五、升华情感
是的,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当时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她什么也得不到,她死了,也没人理解,只知她冻死了,但作者理解,我们也理解。
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此时,你能告诉老师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吗?
五、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1、这个悲惨的小女孩飞走了,她飞到了我们身边,这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你将怎样帮助她?
六、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渴望
火炉温暖
烤鹅食物
圣诞树快乐
奶奶疼爱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幸福
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符少月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
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2.将残酷现实与美好幻景,在四次擦燃火柴中对比阅读,逐渐感悟小女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在学文中渗透“以喜衬悲”的写作方法。
3.感受小女孩的幸福,让孩子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代学习任务。
I.播放第1~4自然段动画画面,回忆上节课内容。
2、从这个短片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谁能把这一段的内容概括一下。
3.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在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结局又是怎样的?这节课就结合课后问题理解第二、三段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师:本该是人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年夜,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回,她又冷又饿,无人关心,无人疼爱,只好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卷缩下来,这时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于是,小女孩用擦燃火柴的亮光来取暖,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看看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多
少次火柴?你的依据是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二)、研读第一次,指导学法。
1、教师导读:五次幻想内容各不相同,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5自然段。
2、指名反馈: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了美丽的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的小女孩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者一句子。
5、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说明了什么?
6、小结:小女孩实在太冷了,所以她渴望温暖,哪怕是一根火柴的火焰,她也觉得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可是,擦燃这根火柴对她来
说却不容易。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7、指名朗读,读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艰难和矛盾。
8、指名反馈:小女孩只是擦燃一根火柴而已,为什么显得这样艰难和矛盾?
9、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0、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法。
(1)、先读读,找出幻想的句子。
(2)、再想想出现了怎样的幻象?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东西?
(3)、体会小女孩的情感,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合作学习,迁移学法。
1、教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想。
2、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小女孩划火柴│幻想中的事物│ 希望得到 │ 原因 │├──────┼──────┼─────┼───┤│第—次│大火炉│暖和│ 冻僵 │├──────┼──────┼─────┼───┤│││││├──────┼──────┼─────┼───┤
│││││├──────┼──────┼─────┼───┤│││││├──────┼──────┼─────┼───┤│││││└──────┴──────┴─────┴───┘
3、集体反馈,完成表格。
根据表格的内容,重点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
4.指导朗读课文。(表达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飞走的心情。)
5.理解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一个地方去?在那个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拓宽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
6.小结过渡: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一次次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
三、探究,深化文本的主题
1、教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最终命运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表示小女孩命运结局的句子。
2、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3、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3、小女孩又冷又饿,结果冻死在街头。她的嘴角上为什么还带着
微笑呢?
4、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小女孩死前所看到的美丽的东西。可这“幸福”该怎么理解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反馈总结(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
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
7、教师:同学们,在当时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等于
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读完这个童话,我们心里一定有很多感想。下面先请同学们来听听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配乐朗诵)
2、小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或者你准备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