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 (6)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活动展示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研读人物形象,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作品深层的文学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用合作的方式,探究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十九大,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努力奋斗的思想。
教学方式
1.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层含义,体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道理。
2.合作探究法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形式多样、方法自主的研讨人物形象,体会愚公精神。
3.引申比较法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新“愚公”进行联系引申,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愚公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营造氛围 课前播放歌曲《愚公移山》,以习主席近年来关于“愚公精神”的相关内容引入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语设计: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以“愚公精神”践行无悔誓言!2016年12月30日,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
“愚公”为何要移山?“愚公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让我们再次走进《愚公移山》。(完成板书“ 愚公 移山”)
二、展示目标
三、回顾旧知,复习检测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本。请大家自由诵读识记,两分钟后老师将检查大家的落实情况。
1、《列子》
2、解词
3、译句
基础知识落实的不错,相信大家文本解读的能力会更强!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别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案,分别按照“愚公”组、“移山”组和“新愚公”组进行讨论,准备班内展示。
四、活动展示
学贵有疑!我们先看看“移山”组有哪些疑惑,听听他们是如何解疑的。
(一)“移山”组:
问题预设: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2.愚公要移怎样的山? 3.怎样移的山(人员、工具、路程……)4.移山的结果如何? 过渡句:从大家的掌声里可以感觉到,移山组也搬走了我们心中的疑惑。愚公的举动连天帝都感动了,那愚公精神到底是怎样的呢?你喜欢愚公吗?下面有请愚公组,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合作的成果。
(二)“愚公”组:
问题预设:1.愚公是个怎样的人?2.文章如何刻画愚公的?3.什么是愚公精神?(完成板书“精神”)
(三)“新愚公”组(联系现实,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毛泽东同志写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批语,激励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更是多次强调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时代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新“愚公”。
请结合资料,为新时代新愚公拟写颁奖词。
要求:点明人物的事迹,彰显人物的精神,言简意丰、自然流畅。老师PPT准备人物图片资料,配背景音乐。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人的斗志,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正能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而愚公移山精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发的十九大的相关资料以及你自己搜集的十九大相关内容,谈谈愚公精神在十九大中的具体体现。
三分钟小组讨论探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过渡句:从大家的深入分析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仅更好的体悟了愚公精神,更是对十九大报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难看出,文中的愚公之所以能够移山成功,就是因为他“不忘移山之初心”,“牢记造福后代之使命”,……(齐读学生总结的愚公精神的内涵)以这样的愚公精神朝着实现心中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放得移山成功之始终!(完成板书“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五、总结升华,结束学习
愚公移山难,中国腾飞亦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非朝夕之功!(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亲爱的同学们,不管是眼前的学习,还是怀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我们时刻牢记愚公精神!只要我们十四亿中国人皆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愁而不强?就让我们立下愚公移山志,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生起立,齐读后结束学习:“我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我们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第二篇: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活动展示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二)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三)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
1、给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担者(hè)
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应(wú)一厝朔东(cuò)(shuò)
始龀(chèn)
无穷匮也(kuì)
雍南(yōng)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辨析多义词:
(1)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有子存焉(呢)
(2)而 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板书)
2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将近九十岁。(“且”,将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头。)
遗男——“始龀”,七八岁。(“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的光景。)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处?
提示: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益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阴”: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阳”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总共几个人?
提示:参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遗男;总共五个人。
5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度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巨。
(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巨。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动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容易。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本的解读,体会到移山的艰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无须拘泥于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
提示:(板书加点的字)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献疑”——关心、担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轻视、嘲笑。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支持、参与。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也很接近,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结合“献”与“笑”,“君”与“汝”,“如„„何”与“其如„„何”等字词及句式的比较,来实现教学目的。)
7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叟的呢?(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顶真”的修辞作用)这段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9小组讨论: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获利,从而断定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10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板书加点字上的引号)
11追问: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12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提示:“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诚”——表明愚公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六)延伸拓展
讨论思考: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频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
(七)布置作业
以《“愚公移山”外传》为题,写一则小故事,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
第三篇: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专题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二.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这则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三.教学重点
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愚公移山的做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寓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的“灵魂”。
(二)寓言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读课文,概括故事 1.读《愚公移山》,请同学们分组交流复述故事 2.推荐学生代表复述故事。
(四)分析形象,研读主题
自由朗读课文,分组研讨:抓住寓言中的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某一故事或某一细节,谈谈自己的看法,寓言给人们什么教训,或讽刺了什么,或劝诫了什么,或赞扬了什么,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
用“我读了_____,体会到愚公(智叟)_____”的句式说话。情节﹙细节等﹚体会﹙教训、讽刺、劝诫、赞扬﹚赞扬了愚公远大的抱负,伟大的气魄讽刺了智叟目光短浅(鼠目寸光)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不怕困难,毅力坚强愚公移山的精神毅力、坚持不懈的奋斗、自信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自作聪明要有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道理年且九十,毕力平险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其妻献疑曰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河曲智叟亡以应神话结尾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的道理
(五)拓展迁移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鼓舞人,还有些警句也有类似的作用,如“人心齐、泰山移”你能举出一、二个类似的警句吗? 例: ①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②人心专,石山穿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④众人捧柴火焰高
⑤团结就是力量
(六)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畏惧困难,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实现,取得抗日及国内战争的胜利?哪里会有“神舟”发射的成功,蛟龙下海的探索?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的辉煌成就?
(七)课堂小结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对寓言的理解要通过故事叙述来了解它所寄寓的深刻含义,而不要纠缠于这个故事是否真实,神话结尾是否与迷信有关,甚至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愚公形象等,这些都与阅读寓言的本义是有违背的。
(八)歌曲欣赏(请体会)
1.《愚公移山》歌曲的感人魅力!
2.用心感悟愚公精神的不朽力量!
(九)作业
想一想 议一议 写一写
课文结尾写天帝派遣两个大力神背走两座山,若愚公与智叟两人此时见面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第四篇: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 (6)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标本,轩榭,败笔等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朗读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
2、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D、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四)分析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讲究做事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老师给大家一个分析说明文方法的方向——三步跨栏法。投影: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三步跨栏法”
1、指出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效果
3、概说对象特征
这句段话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句段话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试着用“三步跨栏法”分析其作用。(2)师: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请看大屏幕: 投影:
“三步跨栏法”分析范例 :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这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五)小结 投影:
在苏州园林这个浓缩的“自然界”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草木枯荣以及山水变化,使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泉林之乐”。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江南文化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诗意的栖居地,而叶老笔下的这一方“山水净土”,也将久久地流转在我们心间。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也能学到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第五篇: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
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六、了解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
七、品味语言
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八、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业:
小作文:介绍一处你曾到过的地方。
十、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总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说)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
(分说)小屋瓦色彩美
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