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一篇: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凭生活和学习经验,一般只是对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有所了解,但对于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计算机特点和应用情况,知之甚少,所以这节课有必要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形象直观地介绍相关的信息。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早期和当今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及阅读教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感受计算机及技术发展的迅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最早期及最前沿的计算机特点和应用情况。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相关资料;(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识记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的四个发展时期;(3)了解多媒体的概念;(4)了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情感。知道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方式展开教学,即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所见所用的计算机入手,带领他们引伸触觉到未知的计算机过去及将来的领域去;通过播放视频、课件和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解除疑惑,建构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让学生从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联想最早期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情况,通过播放视频呈现昔日的情形;让学生思考为何最早期的计算机体积那么庞大,引出制造计算机的元器件所经历的发展时期;让学生对比古今计算机,归纳引出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特点,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展现最前沿计算机及应用的发展态势。

2、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通过课件,展示当今流行的台式、笔记本型、掌上型计算机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优点。

台式机:经济、性能高和稳定;笔记本型:方便携带;掌上型:袖真轻巧。

联系实际,对比引入第一台计算机的介绍。

早期的计算机

设问:大家能想象出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这些先进电脑的鼻祖是怎样的吗?

学生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

引入过渡。

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哪个国家?

2、它有哪些特点?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回答回题: 1、1946年在美国诞生;

2、由近2万只电子管造成,占地170平方米,运算速度仅5000次/秒。

形象直观地再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展示一些过渡期计算机的图片。

认真观赏,接受信息。

扩展教学内容。

计算机元器件的发展

设问:那为什么第一台计算机外型这么庞大,而当今的计算机却能做得这么轻巧呢?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见解。

引入过渡。

引导并归纳:主要因为制造计算机的元器件不同。课件展示:构造计算机的四种元器件发展过程及其图片、特点: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认真听老师讲解,结合教材划书,加深理解。

形象直观地讲解知识点。

古今计算机的变化特点

设问:我们把第一台计算机和当今的计算机对比一下,谁能归纳出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变化特点?

纷纷发表见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件归纳计算机的发展特点:

1、外型越来越轻巧;

2、价钱越来越便宜;

3、操作越来越简易;

4、运算速度越来越快;

5、功能越来越多;

6、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学生理解,深化认识。

从现象到本质,提练归纳观点。

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

播放视频《卓越的Apple电脑技术》。

认真观赏,感受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卓越成效。

形象直观地呈现信息,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热爱。

过渡:看完这段视频,相信大家无不惊叹电脑及其技术发展的迅猛,下面请大家再观看一组图片,了解计算机及其应用的一些前沿发展情况:

1、网络化;

2、多媒体化

3、巨型化;

4、微型化;

5、人工智能化;

6、虚拟现实。

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讲本节课的收获,并梳理归纳。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归纳总结知识。

3、教学评价:

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在()年()国。(2)计算机的元器件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时期:()、()、()、()。(3)多媒体计算机是指具有处理数字、文字、()、()、()、()等信息能力的计算机。(4)计算机的发展朝着巨型化、()、()、()等方向发展。

4、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卓越的Apple电脑技术》视频。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两段视频及大量的图片,充分展现了计算机在早期、流行及前沿时期的情况,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入、过渡到教学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与投入课堂,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在前两节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编辑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那一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

(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编辑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节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 2003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前节内容,打开前面已编辑好的“谢师颂”演示文稿,提出修改意见:播放看看效果?添加幻灯片,删除一张幻灯片,移动幻灯片,复制同样版式的幻灯片。

思考并尝试上机操作。

抛锚式教学策略。

演示视图切换

[展示]各种视图下的不同形式,注意他们的主要区别:大纲视图对幻灯片的标题及大纲显示清楚,浏览视图对整个演示文稿的外观风格显示明显,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

模仿、上机操作。

演示示范。

演示编辑演示文稿

[演示] 可用教师的范例分解操作:幻灯片的添加、复制、删除、移动等。

[要求] 目录幻灯片页移动到第二张幻灯片位置,相同内容的幻灯片一张存放太多时,复制幻灯片(包含内容小标题)成统一风格,分成两张幻灯片存放。

学生模仿练习并修改自己的文稿:把目录页移动到第二张幻灯片位置,相同内容一张幻灯片不能存放时,复制幻灯片(包含内容小标题)成统一风格。

讲-演-练方式。

注重学生表现性目标的实现,每个学生都是针对自己的主题,修改方法相同,修改位置、文字内容却不同。

课堂小结

[演示、归纳]

1.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2.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学生认真听讲、梳理知识点。

通过小结,强化本节的知识点,着重提醒容易忽略的问题。

3.教学评价

(1)作品保存并提交,并检查目录页的存放位置;

(2)检查文字幻灯片是否有子标题、小标题,标题是否与主题相符;(3)完成书本上练习题。

4、教学资源:

六、教学反思 1.完成了第二节的教学,演示文稿就有了多张文字的幻灯片,再来演示本节“编辑幻灯片”等内容时,学生能体验到实际需要,顺利成章。2.学生在制作文字幻灯片时很容易选择过多的内容粘贴到演示文稿中,教师在讲解编辑(本节内容时)有意识的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的主题,进行筛选。学生正好可以利用删除、移动、添加等来修改文稿。这点正是笔者希望让学生理解的“根据需要应用技术、选择技术”的思想。

《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本的编辑方法,掌握文字的设置与修饰。2.掌握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与修饰的方法 3.段落的设置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编辑的方法;文字的设置与修饰; 难点:段落设置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练习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Word中窗口的基本操作及汉字的输入方法。谁能说一说。简单提问:(如文件在哪保存?“女”字用智能ABC如何输入?)(二)讲授新课

学生看一段已经排版好文稿,复习输入法的操作。

如果我们要对其中的一部分文字做修改,该怎么操作呢? 1.文本编辑的方法

1)插入文字:①用键盘移光标到插入文字处;②在插入文字处单击鼠标光标。2)输入特殊符号:①插入(符号;②右键—>快捷菜单中“符号”

3)删除不需要的文字:按DELETE键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按退格键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4)选定一段文字:单击段首选取中当前行;双击段首选中当前段;三击段落任意处选中当前段。

5)移动或复制一段文字

移动:选定文字—>剪切(选定目标位置(粘贴(或用鼠标选定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复制:选定文字—>复制(选定目标位置(粘贴(或用鼠标选定按Ctrl键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6)查找或替换某些文字

查找:编辑(查找(查找内容(查找下一处

替换:编辑(替换(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下一处(替换(全部替换)

2.文字的美化

1)改变字号、字体和颜色:单击工具栏上的字号、字体和颜色按钮。

2)改变文字的格式:加粗、倾斜、下划线、字符边框、字符底纹、字符缩放。

3)使文字产生特殊效果:格式(字体(字体、字型、字号、着重号、效果)(动态效果

4)改变字间距:格式(字体(字符间距

5)改变文档中文字的方向:常用工具栏(更改文字方向(格式(文字方向)3.简单排版

1)调整段落对齐方式:格式工具栏(更改文字位置(左对齐、居中、右对齐)

2)改变行距:选定段落(格式(段落(行距

3)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和左右边界: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标记

4)改变段间距:定位段落(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间距(段前、段后)4.文本框的插入与修饰

①插入(文本框(横(竖)排(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右键输入文字 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右键输入文字 文本框的修饰:选定(格式(文本框(选择颜色和线条 / 选择文本框的环绕方式 首字下沉设置:选定段落(菜单中格式(首字下沉,在对话框中选择。5.图片的插入与设置

图片的插入: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选择路径(选择图片 图片的格式设置:选定(格式(选择环绕等(可选图片工具栏)

自选图形绘制方法:单击绘图工具伴按钮“自选图形“(选择标注等项目中的图形(在需要的地方左键按住不放拖动(调整((也可在上面输入文字:①直接输入;②右击该图形->选择添加文字)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文本的基本操作,以及文本框、图片的操作方法,希望大家努力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对文本以及排版操作,通过教师演示,习题练习,亲自动手,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八年(4)班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下学期江文权

通过上学期的班级工作,面对这样一个集体,我通过观察发现,确实有一批自我管理意识很强的同学,学习积极主动,劳动时踏实细致,但也有些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高密度的培优班强化训练得来的高分,有些学生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虽然目标远大但缺乏具体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基于此我班确定了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的工作方针,培养合作精神,张扬创新个性,塑造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一、培养健全人格,打造优质人才。

在班级树立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思想。建构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追求卓越,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自觉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自信、合作、诚信、责任,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孜孜以求,勤奋好学,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期望学生“做一个由于自己的存在,而使别人生活更幸福的人”,不仅学业优秀,同时更要人格健全。创品牌管理,出优质人才。

二、形成文明班风,凝聚集体合力。

文明向上的班风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树立学生以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为目标的人生追求,逐渐形成文明儒雅,奋发向上班级风尚。班级以一艘“飞帆”航船号作喻,激发学生集体意识,比喻整个班级就像一艘航船,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用非凡的意志、非凡的努力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发展自我、沟通情感、培养自信,增强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每一个学生不仅代表个体,更重要代表集体、代表团队。将“我荣队荣,队荣班荣”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力量从团结来,荣誉从集体来。

三、分层目标管理,捆绑综合发展。

按照学生能力和学业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层,按好中弱分配到各小队,优化组合,捆绑发展,在团队中,使优生更优,潜能生提高,弱势群体得到帮助。每人为自己设计进步阶梯,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层级式团队中,使学生能力得到综合发展。班级管理结构以小队为单元,队长和班长负责制,每周评比星级小队。班级管理思想主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民主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沟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规则意识。由班级总监和班长定期召开班委会,确定召开班会主题。

四、建立成长档案,评价促进发展

在班级分别建立班级、小队、个人评价档案。通过过程性评价,记录团队和学生个人成长轨迹。发扬优点,矫枉过正,通过发展性的积极评价,在同伴、家长、老师的共同关注和期待下,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管理时间、主动反思学习,积极进行合作。档案是成长过程,也是成长导航。

在成长档案中,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每周将学生在校表现以过程记录和师生评价的方式,反馈给家长,通过家长评价结合学生个人反思,总结上一周学习生活情况,制定下一周努力计划。每月进行评比,并颁发成长贺卡。通过这种过程性的质性评价,期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下学期江文权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八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最新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上,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包括:用动画的制作以及动画作品的获取与加工。其中“制作动画演示作品”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制作动画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多媒体作品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使用FLASH,处理文字、图象、声音、制作动画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第二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更新:2009-5-25

阅读:

栏目: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摘 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经济时代社会对代写论文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了避免陷入误区,在创新过程中应注意坚持正确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高校

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集中、储存、传播、应用机制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出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变人才培养目标。

一、信息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时代均被认为是后工业社会的代名词,它们并无时间先后之分,但共同标示了21世纪的特点。概括起来,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较先前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新特征:首先,知识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金融资本。正如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所言,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是生产设备,而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则是知识工作者[1]。其次,知识与信息的处理远较其储存更重要。信息如果不加以整理,更多的信息也不过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资料而已。第三,信息工具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将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众多研究发现,高校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缺点,由于追求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量为目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素质结构出现严重缺陷,“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现象严重。为了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信息经济时代的合格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许多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结论。如Trilling & Hood认为信息时代需要七大基本技能(7Cs),即批判性思维与行为(Critical Thing-and-Doing)、创新(Creativity)、协作(Collaboration)、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传播(Communication)、计算机素养(Computing)、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 and Learning Self-reliance)等。《21世纪的竞争》(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研究报告则认为,信息时代的人才需具备十方面的技能,包括传播技能、革新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视觉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知识开发与管理能力和经营才智等[2]。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Joyce B.& Weil M.)给出的定义,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陆续提出,如模拟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自学教学模式、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层次教学模式等[3],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Internet网、多媒体技术等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学习系统、电子阅览室、校园局域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在高校开始陆续出现,这为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新型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在这种以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均会发生相应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接受者;教学过程由讲解灌输转变为情景设置、问题探索、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媒体的作用由教师的讲解工具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等[4]。以下仅就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

教育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学生所处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卡兹丹(C.Cazden)曾将课堂对话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按照贝布里斯(N.Burbules)和布鲁斯(B.Bruce)的观点,教学对话应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赋权的知识建构过程。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这便决定了“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二者之间的对话往往并不平等,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常充满矛盾[5]。另外,传统的课堂对话结构由于其封闭性,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最终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疑会对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随着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如QQ、MSN)、电子邮件收发系统、聊天室、网络社区(如博客、BBS)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宽松的、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这种对话平台的创建,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平等的对话机制起到纠正作用,进而会解除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发展。

(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面

团队与合作精神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他人的协作和配合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所必需的技能之一。目前,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招聘职员的重要评价指标。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可能学富五车,但在工作中却往往由于无法与他人配合、共处而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国外一些大学在教学模式中有意引入一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参加一些学习合作项目,如共同准备案例、学习小组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双赢”理念。如美国高校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有三种形式:小组活动(Group work)、切块拼接式学习(Jigsaw)和团队研究式学习(Project-based team learning)。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果[6]。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学习模式提供了条件,如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进行案例准备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允许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进行“市场竞争模拟”、“企业经营模拟”等活动,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每年还组织以学校为单位的网上全国市场竞争模拟大赛,由于类似竞赛活动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因此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根据自身经验背景来建构相关知识。而学生自身的“经验背景”具有差异性,如布卢姆(Bloom)曾将人类认知领域划分为六个方面,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活动领域依次为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并依此建立了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7],不同的学生可能处于不同的认知领域。这种学习者本身经验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只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美国教育学家凯思尔(Kathie F.Nunley)提出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就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的需求。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如在网络上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开发不同版本的网络课程、网络课件,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如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开发学习网站,目前国内许多精品课程网站就属于此类)等。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课件开发等,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面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批判,“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已被普遍接受。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如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探究训练教学模式(萨奇曼)、探究性教学模式(施瓦布)及“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和德韦恩)等。

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及网络学习社区来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目前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可以从以下途径搜集到学习资料,如:讨论区(如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网络杂志(如Harvard Business Review、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等杂志均提供网络电子版);网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EBSCO数据库等可提供中、英文期刊文章);网络课件(如MIT网络上已公开了部分课件资源,我国也正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如可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整理相关主题文献等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的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模式创新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抛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正确把握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所谓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抛弃,而是“扬弃”,是信息技术、新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特别指出“尤其应把技术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形式的独立的手段”[8]。

(二)教学模式创新应追求效果而非形式

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而非形式上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客观地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性质,警惕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在教学实践中已发现了网络教学的一些负面效果,如学生在网上浪费掉大量学习时间,网上交流效果较差等。

(三)教学模式创新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不搞“一刀切”

以效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硬件条件,也要考虑软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也才能兼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另外还要考虑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有些课程可能不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此时黑板板书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模式创新中搞“一刀切”,盲目地上计算机、建网络,不顾教学实际需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三联书店,2000.[2]李和平,等.论信息时代与教育的变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3]陈金春.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9).[4]赵志强.论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6(6).[5]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6]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7]尹志梅.美国“分层课程”教学模式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7).[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三篇:2015中学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2015中学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2015中学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结合xx市“学讲计划”的进一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装备的应用和管理,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微机室、图书馆、实验室全部实施网络化管理。

(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硬件水平。1、2015学校投入10余万元新增20台联想笔记本电脑及联想台式机用于老师课堂教学;投入10万元更新初三年级投影。其它维修、添置费用达10万余元。本学期信息技术坚持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增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接待了为期一周的河南信息技术名师代表团跟班听课活动,我们还安排了学讲交流,微课制作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本组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其中余书海老参加了市优质课评比,薛露老师参加了区优质课评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继续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培训,组织校内学生进行各类比赛活动,并积极参加市属组织的一些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之军、李春芬教师辅导的学生获得省市县级奖励。教科研方面,王之军老师的课题顺利结题,并有两篇论文发表,余书海老师二篇省级论文发表。具体完成的工作有:

1、学校各办公室电脑的日常维护工作;

2、学校电子备课室电脑的软硬件维护工作;

3、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打扫工作;

4、完成了初三年级的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考试。

5、完成了初二地生机考。

6、协助市区各级领导完成了各类阅卷工作。

7、做好学校校园网络的管理维护工作。

2、图书錧投入4万元新增图书1500册;学生阅览室订阅期刊86种,9000元;教工阅览室期刊232种,近3万元,报纸11种,近1万5千余元。图书錧工作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全校师生的借阅与阅读需要。

3、实验室按课程标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仪器设备摆放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装订成册,资料统计齐全、数据准确无误。组织开展教具制作、课件制作、论文评比、实验竞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如请来专家对全体化学教师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帮助张秀梅老师制作《水轮机模型》,靖艳平老师制作《水流、电流模拟装置》,特别是郑雪梅老师《多次喷泉装置》和姚瑶老师的《模拟光合作用装置》在市基本功大赛中展示成为课的亮点,获得一等奖,姚瑶老师以市第一名参加省评优。并为跟岗培训教师提供实验帮助。本学年,实验开出率100%,实验室环境窗明几净,仪器摆放有序,分类科学醒目,取用便捷迅速,记录详实准确,成为学校提供精彩的平台,展示亮点的窗口.5.积极参加进修培训,郭爱芝老师省级教学科学实验培训,成绩优异,为实验更科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4、2014微机室、图书馆、实验室均获得区先进管理单位。区优秀微机员2名,区优秀图馆员2名,区优秀实验员3名。

5、按学科体系编排、建好教学资源库,为一线教师提供直接的服务。建设完善充实学校网站、特色网站和主题网站,整体提升我校的网站建设水平。

6、正常记载相关的台帐和手册,正常记录信息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网络教室的使用记录,各类培训时使用计算机教室的记录,班级电教设备的使用记录,仪器借还、维修等方面的记录,器材领用、借还报损与赔偿记录等。做好添置的信息设备资料的归档工作。

二、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目前我校还没实现班班通,争取2016年实现此项工作。

2、学校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力争达省标I类标准,同时加强对各专用室、馆的规范管理,各室管理员尽量实施网络办公,特别是实验室的实验准备单要实行网上电子通知。充分发挥各室、馆的应有作用。

3、设备维修尽量当天报修,当天修好,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目前我校的设备维护基本能达到当天修好,但还有个例达不到要求,要两到三天的维修时间。

4、网站建设不够完善,新闻通讯也达不到要求。正常管理制度要落实,网络管理、网页信息上传、网页内容定期更新、新闻定期上传等指定专人负责。

第四篇: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全球化文化

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全球化文化

------试析信息技术对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新闻学院 赵媛媛 2010202339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触角已延伸至人们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塑造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塑造着现代文化。由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引发了文化的融合与互异,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文化被同化,一部分文化被异化,还有一部分文化被消亡。

提起全球化这一概念,大部分人最快联想到的应该是经济这个层面上的全球一体化,然而,在全球化快速笼罩世界的今天,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文化,政治、教育及社会等学科领域的重视。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文化是一个国家获得国际认同和国际支配力的重要工具,是一个国家获得国际权力的重要来源;文化更是改变国际关系和重塑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同质化,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被认同的一个大的趋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间的交流因而产生,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开始习惯总体上一样的生活模式,东方人接受了西方的饮食,西方世界也更多的吸收了东方世界的元素。

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已成定势,不管文化全球化到底是“一体化”还是“同质化”,都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大的交融。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推动性因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地缩短人们的距离,我们交流,我们互动,我们最终开始融合。

新科学技术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新型生产力,即提供了自动化、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及高技术生产力,提供了高速、高效、大容量的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工具。全球化是在新科学技术革命影响下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今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渗透力、攻克力远远胜过当年殖民主义者的军舰、飞机、大炮,它把地球上一个又一个的“世外桃源”卷进了世界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大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电子出版以光盘、磁盘和网络出版等多种形式,打破了以往信息媒体纸介质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交互式界面 的采用为文化、艺术、科技的普及开辟了广阔前景。网络等新型信息介质、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传播,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给文化全球化带来什么影响呢?依我之见,有两个方面:加速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也有利于各文化独特性的保存。

对于第一个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会带来全球的文化交流的深化,而在这一深化过程中,各种文化,各种文明交融碰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产生矛盾,产生火花,一系列的互相影响之后,呈现的便是全球文化的同质化。

在分析影响之前,我想从更深一点的角度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和文化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文化包括该社会的各种话语和习惯做法,而且它们之间并非只是互相反映的关系。人的行为不仅是其心理产物,而且也受到人们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如果说人的生活是由他们所选择的话语塑造的,那他们的行为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引导。由此可见,文化能够影响人的行为,那么反过来,人们的行为也同时塑造这文化。人与文化磨合,从生物学上看,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的行为影响了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来,信息技术与文化就有了关联。

不用从古至今,仅看现在,我们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接触更多的不同的信息,也使我们接受了许多不同的观念、态度和看法。举一个例子,近年来,关于同性恋这一问题,很多人的态度发生了大的转变。很多人对“同性恋亚文化”现象表示支持,剩下的人中也有不少人对其不表看法,不置可否。这样的情况在十几年前年还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在传统中国人的眼中同性恋就是一种违背伦理道德的不正当行为关系,是不见天日的,是应当受到唾弃指责的。但是现在,同性恋的相关话题不必再隐晦,甚至可以上报纸,上电视,最近更是有为其立法的呼声。较之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自始以来是更为保守的,然而为什么中国人的观念现在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开放,接受社会现象的尺度越来越大呢?这就是信息时代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了。信息时代,虽然我们接触到的东西仍具选择性,但由于选择的范围不再受那么多局限,人们的思维打开了,眼界也扩宽了。人们通过互联网,通过搜索引擎,通过社交网络接触到更多的持不同观念的人,接触到更多的陌生的事物,也接触到更多的看似匪夷所思的现象。网络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潜移默化了我们的习惯,而人们行为的总和便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的呈现,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

至于另一方面,我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各文化独特性的保存。这样说似乎与上面的同质化说法互相矛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能找到相关例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出于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拥护,人们会自觉的产生一种捍卫自我的意识。不仅如此,好的、有特色、值得保存的文化是能够得到世界人民认可的,这样一来,独特的文化就会得到保护,进而得到更好的传承。

比如玛雅文化,一部大片2012使这个神秘古老的文化被大众所认知。这部影片使用了大量的3D特效,使人们在感受到世界末日的恐惧的同时,也对玛雅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更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找到关于玛雅文明的资料,更多的人对玛雅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产生了好奇心,关于玛雅的研究一时间多了起来。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再比如说土著人和原始部落,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不出家门就能了解世界。我们通过现代科技看到土著人的照片,甚至看到关于他们生活的种种视频。我们了解到原始部落的生存方式,并开始尊重他们。这些土著群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见识过,但我们都承认他们的存在,并接受他们,甚至保护他们,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化的影响永远不是单一方面的。身处于信息时代,我们可以从自身找到解答。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习西方人的教育模式,学习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和那些美国人、英国人变得越来越相同,一代一代人的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但是不管怎样融合,我们还是不同,因为我们必然会保持自身的一种独特性,你可以一眼区别中国人与韩国人,可以区别美国人于法国人,也是这一原因。文化的同质与独特的并存并不矛盾,一个是大众文化,一个是特色文化。在我看来,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全球化文化是一种文化共同体,大众文化被同化,产生整个世界范围上的一种同质感,而独特的文化又被保存,被珍视,留给人们一种猎奇心与崇拜感。

21世纪信息技术飞度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全球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促进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也会激发人们对特色文化的珍视。我们生活在文化中,行为举止受到文化的熏陶,反过来,我们的行为也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产生颠覆性的改变,与以前人们局限型的交际方式相比,现在的我们随手可以找到多种方式获得想要的各种信息,文明不在局限在某一个范围,整个世界的文明在各国人民的交流、交际中逐渐磨合,大众文化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人们在世界的各地都可以生活的更加习惯。至于保特色的文化,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特殊形式。虽然有人会担心这样文化的存在形式会使他们变得名不副实,形同虚设,不具备太大存在价值,但在我

看来,这也是一种文明的保留,是一种更完好存在的方式。

信息技术带给世界的影响不仅在文化方面,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使用高科技,享受高科技提供的便利,与此同时,高科技也悄悄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生活模式,生活态度,以致影响我们的文化走向,使全球文化在总体上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并使我们越来越融合。

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基,我们不能脱离文化生存。现在虽然很多学者呼吁我们保护文化多样性,呼吁我们拯救文化,但在我看来,情况也并没有那么严重。文化的形成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无需可以改变和多加限制,既然我们接受了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又为什么过多的排斥新文化现象的形成呢?大众文化的同质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高科技的发展不可能倒退。人们不愿回到过去,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文化就这么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文化自然发展是我们唯一的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五篇:XX中学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XX中学信息技术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结合xx市“学讲计划”的进一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装备的应用和管理,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微机室、图书馆、实验室全部实施网络化管理。

(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硬件水平。、XX学校投入10余万元新增20台联想笔记本电脑及联想台式机用于老师课堂教学;投入10万元更新初三年级投影。其它维修、添置费用达10万余元。本学期信息技术坚持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增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接待了为期一周的河南信息技术名师代表团跟班听课活动,我们还安排了学讲交流,微课制作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本组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其中余书海老参加了市优质课评比,薛露老师参加了区优质课评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继续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培训,组织校内学生进行各类比赛活动,并积极参加市属组织的一些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之军、李春芬教师辅导的学生获得省市县级奖励。教科研方面,王之军老师的课题顺利结题,并有两篇论文发表,余书海老师二篇省级论文发表。具体完成的工作有:

1、学校各办公室电脑的日常维护工作;

2、学校电子备课室电脑的软硬件维护工作;

3、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打扫工作;

4、完成了初三年级的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考试。

5、完成了初二地生机考。

6、协助市区各级领导完成了各类阅卷工作。

7、做好学校校园网络的管理维护工作。

2、图书錧投入4万元新增图书1500册;学生阅览室订阅期刊86种,9000元;教工阅览室期刊232种,近3万元,报纸11种,近1万5千余元。图书錧工作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全校师生的借阅与阅读需要。

3、实验室按课程标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仪器设备摆放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装订成册,资料统计齐全、数据准确无误。组织开展教具制作、制作、论文评比、实验竞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如请来专家对全体化学教师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帮助张秀梅老师制作《水轮机模型》,靖艳平老师制作《水流、电流模拟装置》,特别是郑雪梅老师《多次喷泉装置》和姚瑶老师的《模拟光合作用装置》在市基本功大赛中展示成为课的亮点,获得一等奖,姚瑶老师以市第一名参加省评优。并为跟岗培训教师提供实验帮助。本学年,实验开出率100%,实验室环境窗明几净,仪器摆放有序,分类科学醒目,取用便捷迅速,记录详实准确,成为学校提供精彩的平台,展示亮点的窗口.5.积极参加进修培训,郭爱芝老师省级教学科学实验培训,成绩优异,为实验更科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XX微机室、图书馆、实验室均获得区先进管理单位。区优秀微机员2名,区优秀图馆员2名,区优秀实验员3名。

5、按学科体系编排、建好教学资源库,为一线教师提供直接的服务。建设完善充实学校网站、特色网站和主题网站,整体提升我校的网站建设水平。

6、正常记载相关的台帐和手册,正常记录信息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网络教室的使用记录,各类培训时使用计算机教室的记录,班级电教设备的使用记录,仪器借还、维修等方面的记录,器材领用、借还报损与赔偿记录等。做好添置的信息设备资料的归档工作。

二、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目前我校还没实现班班通,争取XX年实现此项工作。

2、学校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力争达省标I类标准,同时加强对各专用室、馆的规范管理,各室管理员尽量实施网络办公,特别是实验室的实验准备单要实行网上电子通知。充分发挥各室、馆的应有作用。

3、设备维修尽量当天报修,当天修好,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目前我校的设备维护基本能达到当天修好,但还有个例达不到要求,要两到三天的维修时间。

4、网站建设不够完善,新闻通讯也达不到要求。正常管理制度要落实,网络管理、网页信息上传、网页内容定期更新、新闻定期上传等指定专人负责。

下载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税收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纳税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由于其低成本、低能耗,同时又具备高成长性,将给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而又持久的动力,对于激......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陆小红) 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感觉、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

    (中文)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走势展望

    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走势展望一、世界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的新特点: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IT)是当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的高新技术,它的发展和应用对国民经济......

    信息教学设计

    信息教学设计 信息教学设计1 一、本课说明本课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回顾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信息技术全面的发展历程。二、课前准备信息发展的图片、视频。......

    关注信息启蒙重视技术发展[五篇范例]

    关注信息启蒙重视技术发展――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我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有几年的时间,随着信息技术课的不 断改革,作为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我,感慨良多。这几......

    概括信息教学设计

    “信息概括”复习课设计(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信息材料,掌握删选重要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概括能力。 2.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提高简明而通顺的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考......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信息安全 计划课时:1课时 时间:第十五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 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病毒和垃圾一直侵蚀......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