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弯曲》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23:2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抵抗弯曲》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抵抗弯曲》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篇:《抵抗弯曲》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秭归县九畹溪镇周坪小学

屈万善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梁”,知道梁比柱容易弯曲。

2、在实验中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了解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3、能够大胆的预测与细心的求证,在小组探究过程中,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分组:宽度成倍数关系的卡纸纸条,厚度成倍数关系的卡纸纸条,回形针,塑料尺子,三角架铁架台,记录单及教师课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梁,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通过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等手段,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能加强抗弯曲能力。教学难点:梁的横放与纵放的比较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抵抗弯曲》,首先观察下面的房子和桥梁,想想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他们在受到重压时,哪个更容易弯曲折断?3.确实,比较容易断裂的是横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二)自主研究:1.你认为横梁受压后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测:材料、形状、厚度、宽度、长度、结构„„同学们作出了许多的猜测,下面我们就要以卡纸纸条来作为横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横梁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二是横梁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2、探究过程:实验一:教师演示:厚度不变,增加宽度,抗弯曲能力测试。1)首先我们来研究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你认为宽度和抗弯曲能力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要来做实验。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想一下,“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注意:演示时教师强调不变的因素,(除了宽度可以改变之外,其他的都不变)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探究方法。2)学生更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3)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实验结论,并记录 实验二: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宽度不变,增加厚度,抗弯曲能力的测试。1)学生实验,教师指导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师生共同总结:1)针对实验做出合理的总结:增加宽度和厚度可以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2)增加宽度和增加厚度哪一个效果更明显呢?

(四)拓展和升华:1)生活应用教室的横梁是竖着放好,还是横着放好?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理由吗?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你的设想吗?2)课外延伸除了增加厚度和宽度以外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改变质量的抗弯曲能力吗?

(五)随堂演练(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建筑结构:横梁和柱子

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增加宽度和厚度可以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六、教学反思:《抵抗弯曲》是科教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卡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实验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通过几次试教,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建立公正、科学、直观的实验,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不同宽度的卡纸上放回形针的实验之前,我就让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都给出时间进行充分讨论研究,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两个架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架子的高度要一样;纸条的长度要保持不变;回形针要一样;回形针放在同一位置等等)于是,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用四张不同宽度的卡纸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并交流。然后学生汇报交流,这个实验大多数小组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而且与抗弯曲能力与其宽度成正比这个规律较接近。但研究卡纸的厚度与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时,学生预测和实测的数字相差很大,而且各小组的实验结果相差也悬殊。于是,课后我让相差悬殊的小组找找原因,学生通过寻找发现回形针的方式不科学,没有按一个标准放,有些组回形针有放一排,放两排,甚至没叠上去乱放,有的组卡纸还没有碰到底部前就倒了,就采纳了这个数据。于是通过讨论,统一标准为单派排放,并重新实验,不断追求实验的科学、严谨。最后,学生总结初步发现:卡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随之大大增强。2.遵循学生科学发展的规律,学生必竟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度的指导与扶持。因此在教学中,在探究卡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时,我先扶着学生进行比对实验并得出宽度增加,卡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增强。当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后便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卡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的探索。这节课给了孩子们广阔的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猜测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这里要的不仅是猜测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试教时仅仅问了学生预测的回形针个数,而没有追问:为什么这样想?这种猜测无异于“瞎猜”,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学生对卡纸的抗弯曲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因此,让学生预测是很有道理的。学生对一张纸的抗弯曲有认识,但是对于几倍宽和几倍厚的纸,他们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绝想不到纸的抗弯曲能力是随着卡纸的宽度、厚度增加成几何增长的。有过这样预测的学生,面对试验的结论,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思考肯定会更加深入。

4、得出结论如“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这是试教下来自己感觉最明显地方,在第一次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数据出示以后,学生能从数据中很明显的看出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而第二次实验结论的得出还停留在:卡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增强。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两组对比实验中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厚度增加后抗弯曲能力非只是成倍增加,而是以倍数的平方这个方式增加。结论的得出节奏过于快,过于肤浅,没有进行比较和深入的挖掘,卡纸的宽度和厚度都是倍数关系增长,而抗弯曲能力的数值变化关系没有精确答案。

第二篇:《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1

本课,教师将教材稍作了调整,第一部分由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出研究的主题。第二部分设计并研究宽度和厚度对桥面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是个挑战游戏,用一张纸做一个桥。

课堂初始,直接以图片导入新课,揭题。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出主题:桥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图片讨论影响桥抗弯曲能力的因素,并在教师引领下进行小结指向对桥墩的宽度、厚度开展研究。然后通过课件演示的方式,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拉压两用测力计的使用、读数等方法。接着再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意让学生汇总各组得到的数据。在汇报阶段,教师先展示了学生的实验数据汇总表,再利用excel表格,出示相关的柱状统计图,让学生对宽度和厚度对材料抗弯曲能力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与比较。最后,在本课探研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出的造纸桥的任务。让学生学习致用。

对本课的实验材料,我也做了改革。教材上研究纸梁厚度,2倍厚和3倍厚的纸梁比较难找,平时都是用胶水黏黏的,胶水对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数据感觉缺少科学性。为此,我为学生准备的是1厘米厚、2厘米厚、3厘米厚的泡沫板。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出示了5份材料(①1倍宽与厚、②2倍宽、③3倍宽、④2倍厚、⑤3倍厚)

和实验记录单。此外,对测量的方法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教材中是采用了放垫片的方法来测量,本课则是利用拉压两用测力计来压,更便于学生测量,也符合材料受压的真实情境。在实验环节,我让学生小组根据实验记录单,自行研讨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并且对两个活动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做一个长时探究。

对实验数据采取全班汇总,并且每组数据生成柱状图。学生先在自己小组中讨论分析数据,然后交流发现。再观察全班数据,达成共识。不足的是,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足,数据图太小,给学生观察造成一定的影响,数据交流不够深入。

最后一个小挑战环节,通过一张纸做一个抗弯曲能力足够大的桥加深学生对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的理解。《抵抗弯曲》教学反思2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关于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厚度的纸上放硬币,比较不同宽度、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纸的宽度更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由此推理出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学生在实验中逐步学会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我认为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不同宽度的纸上放硬币实验之前,我先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两本书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有学生补充说:“纸的厚度、长度不变,垫起的高度不变。”还有的说:“硬币要放在不同宽度纸的中间,纸横梁以接触到桌面作为弯曲标准。”通过讨论,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接着,我让学生先预测再分组实验。随后学生用四张不同宽度的纸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记录进行讨论分析并交流。然后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纸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教学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时,同样先让学生考虑要控制哪些变量,然后预测,最后再实测。通过观察学生总结出: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越强。接着让学生比较纸的`宽度、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强这两种效果哪个更好一些。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是增加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更好一些。为了证明自己的理由,学生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有的采用了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有的想到了用弯一弯格尺的方法来验证,通过比较和验证学生确实明白了横梁立着放的道理。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从中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对生活的影响,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我能基本按照“猜测——预测——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这一过程进行教学,目标基本明确;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掌握得较好,这是本堂课的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1、深度不够:其一是对每组报告的实验数据差别大的原因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其二虽然横梁的厚度比宽度抗弯曲能力强,但桥的厚度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

2、与生活联系少:学完课后,没有让学生联系生活,想哪些地方横梁是立着放的,哪些地方横梁是平着放的。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总结经验,研究教法,使科学课上得有声不色,让学生真正地喜欢科学课,热爱科学课。《抵抗弯曲》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从观察屋顶的横梁和柱子引出课题《抵抗弯曲》,引出研究抵抗弯曲能力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设计实验研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跟纸梁的宽度与厚度的关系,分析数据发现厚度增加能大大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再回到生活中的横梁使学生明白横梁为什么要立着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纸的宽度、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难点是对科学实验变量的识别与控制和运用曲线图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对于重点的把握,我注重学生实验前的充分探讨,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发完成实验,发现了纸的宽度、厚度的增加都能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对于难点的攻克,我却花了比较多的心思。科学的课堂应该是科学探究的课堂,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是主体,在上这个课之前,我也曾经跟学生一起来探讨对比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问题,发现单纯的探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我牵着学生,淡化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基于这个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这样一个挑战环节:在讲台上用两个磁带盒和一个纸条搭了一个横梁,请学生上来挑战,在老师搭的横梁的基础上只改变一个条件,让自己做的横梁比老师做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在挑战过程中认识到了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为后面变量定量的控制奠定了一个基础,教学难点就自然攻破了。这个课我着重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宗旨是体现科学探究体现学生主体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1、挑战环节虽然起到攻克教学难点的作用,但所花的时间可以稍微缩短,上来挑战的学生两个就够了。2、电子白板的运用的确让课堂更加生动,为师生互动搭建了桥梁,但我只让三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写在白板上而忽视了其他小组的实验回报。3、在挑战环节时间缩短的前提下课堂中的两个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同时这堂课也让我知道在以后课堂中应该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变得生动、充实、有效。

第三篇: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徐小丹

本学期我在片区课堂文化建设教研活动中的上了一节《抵抗弯曲》的研究课。在备课的时候我通过探究式教学落实“以学为本,落实六学课堂模式”的基本要义,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情,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实物演示,引入话题——列举可能因素,选取研究对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自主实验——汇报交流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在这届课堂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识别变因,聚焦探究重点。

主要表现在学生围绕“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学生得以充分展开思维活动,关注到了宽度、厚度、跨度、材料、桥墩宽度等多个因素,充分反映了在以学为本、民主和谐的课堂中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活跃性及发散度,同时对于在学情基础上聚焦探究重点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

二、探究活动开放,实现了学生主体性、课程整合性及教学高效性的统一。

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聚焦两个研究的因素:宽度和厚度,如果按照课本的教学过程,学生是先设计研究完第一个因素后再重复讨论注意事项,然后又进行设计和研究,这样的话既浪费时间又会造成过程的重复。所以没有把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一个一个先后去实证,而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围绕这两个变因,讨论实验方案,论证实验的公平性,集中对这两个变因进行充分的验证,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探究的过程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真正做到了积极投入、深度思考、学习高效。

三、合理把握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探究中的作用。

实验前在组织学生论证方案时,在“放重物的位置”、“放重物的力度”等需要控制的变因方面先对学生积极思考给予肯定,然后再进行借助课件进行有效指导,对“怎样才叫抵抗不住”、“最大承受力如何确定”等操作组织学生予以讨论界定,让学生既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又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在做实验时能更清晰了解实验的操作规范。

在解读数据时,我一方面让小组意见得到了充分表达,另一方面实验后利用电子白板上的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主体性探究中的导学、支持及激励等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我的长处:

1、和学生的交流比较畅顺,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率。

2、电子设备灵活切换和应用。首先是对投影和电脑的切换非常熟练,对课堂教学环节非常紧凑;其次充分利用学校新配置电子白板进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能及时对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这相比以往相对麻烦的纸质书写或者还要另外准备小黑板来的更快捷高效。

我的不足点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时间上安排不是非常理想。前面学生设计实验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对比数据时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探讨空间。

2、汇报数据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书写,既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又能节约总汇报的时间。

3、在探究问题的选择方面,还可以更开放一点,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性和弹性空间。

4、结尾部分让学生对本课的后续研究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重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学以致用。

第四篇: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实验小学 金 瑜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和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中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了解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的预测与小心的求证,并通过实验获得科学实证意识,在小组探究过程中,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2种类型的纸条(不同宽度的纸条: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卡纸条:2cm、4cm、8cm;不同厚度的纸条:宽2cm,长度相同的卡纸一张;2张粘贴而成的一个;4张粘贴而成的一个。)胶垫圈30个;尺子一把;高度相同的塑料块2个;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用实验材料一组。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课件出示房子和桥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房子和桥梁,看看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柱子和横梁在受到重压时,哪个更容易弯曲折断?

生:横梁比较容易弯曲;柱子比较容易弯曲。(学生意见不一)师:(课件出示桥的断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桥断了。

师:桥断裂主要是什么出问题了? 生:横梁。师:的确,在房屋、桥梁等建筑上,比较容易断裂的是横梁,因此,如何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板书:抵抗弯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欣赏课件,认识横梁和柱子,并通过柱子和横梁的承受压力的情况比较得出横梁容易弯曲,自然引出本课的研究目的。)

二、探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师:同学们推测一下: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材料、形状、厚度、宽度、长度、结构……(教师随机板书)师:同学们真棒!推测了这么多。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材料的宽度、厚度与它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用纸梁代替横梁。

出示活动一:探究纸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师: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请小组讨论(主要考虑: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如何改变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

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交流汇报。师:演示小结(课件出示):

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此时所放的垫圈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不变条件:纸横梁的长度、厚度相同(纸张不能折叠、弯曲);纸横梁两端垫起的高度相同;纸横梁架空的长度一样;纸两端伸出的一样;垫圈大小重量相同,都要轻轻的放且放在中间位置。

改变条件:纸的宽度(成倍变化:1倍宽、2倍宽、4倍宽)师:请同学们预测:1倍宽的纸条抗弯曲能力是多少?2倍、4倍宽呢?为什么?能说说猜测的原因吗?

生:预测、交流。

师:(温馨提示)后一次预测要根据前一次的实测结果。生:小组实验、记录,讨论“我们的发现”。师:巡视指导。

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小组讨论结果。师:用课件记录学生的实验数据。

师生小结: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板书:增强)(设计意图:做好此实验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控制好变量。因此,实验前让学生讨论实验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总结,为后面纸梁厚度的研究奠定基础。)

出示活动二:探究纸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师: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

生:回答实验中不变和改变的条件及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和发现;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小组讨论结果。

师:用课件记录学生的实验数据。

师生小结: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板书:增强)

(设计意图: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的方法,了解了实验中控制条件及如何控制,因此,第二个实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较:

师:出示学生研究纸梁宽度和厚度的实验数据,观察、比较两次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要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用什么方法更好?为什么?

生:可以增加纸梁的厚度,因为增加纸梁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显著增加抗弯曲能力。(板书:在活动二板书的“增强”前加“大大”二字,即板书为:大大增强)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实验数据的直观比较,使学生分析得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抗弯曲能力。)

三、实践运用

师:张小东家正在盖房子,师傅问他横梁是“立放”还是“平放”?他不知道,哪位同学帮帮他?

生:立放。师:为什么?

生:立放增加厚度,平放增加宽度。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

师:请同学们用塑料直尺证明一下,看对不对。

生:弯折平放和立放的塑料直尺,感受抗弯曲能力的不同。师:请同学们观察教室横梁:横截面是什么形状?是平放还是立放?为什么?

生:立放。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

(设计意图: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结合事物观察、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认同感。)

四、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生1:知道了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 生2:知道了横梁要立着放;

生3:知道了光推测不行,还要用实验验证,让事实说话。师:孩子们真棒!

3.增加材料的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但是,也增加了自身重量,同时又增加了材料的用量,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课外探究,为下一课《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给学生渗透“节约成本”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增加宽度

增加

抗弯曲能力 增加厚度 大大增加

六、课堂练习

(一)判 断

1、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成正比。(×)

2、梁平放比立放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3、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4、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强。(×)

(二)选择

1、材料的抗弯曲能力(C)。

A、只与材料厚度有关B、只与材料宽度有关 C、与材料宽度和厚度都有关

2、材料的厚度和宽度,材料(B)地影响抵抗弯曲的能力。A、同样程度 B、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3、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B)。

A、纸的厚度 B、纸的宽度 C、纸的长短

4、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C)。

A、纸的材质 B、纸的宽度 C、纸的厚度

5、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下列条件不变的是(A)。A、纸的长度、厚度 B、纸的长、宽、厚度 C、纸的宽度

6、在研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C)。在研究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ACDE)。

A、纸的材质 B、纸的厚度 C、纸的宽度 D、纸的长短 E、单个垫圈的轻重

第五篇: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邹静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垫片、直尺,垫木板。

2.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记录单及汇总表、等。教学过程: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出示桥梁图和房屋图片)指出柱子和横梁,一般的桥梁和房屋都是靠柱子和横梁支撑的。(课件出示横着的材料叫横梁,直立的材料叫柱子)2.(出示桥断裂的图片,和房梁变形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桥面断了,桥墩没有断。看来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变形。所以我们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目的是为了抵抗弯曲(引出课题:抵抗弯曲)3.有什么办法能使横梁不容易弯曲?

学生:增加桥面的厚度(那么你认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和厚度有关)

用坚固一点的材料(材料)

多加柱子(那么柱子和柱子之间梁的长度变短了)横梁面积增大(那么横梁的宽度变宽了)

(板书:宽度、厚度,材料、长度……)

4.我们这节课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将板书上宽度先划一下)1.由于横梁太大了,老师今天用纸来模拟横梁,(注意纸的宽度要适中)那么把纸放在什么上面模拟柱子呢?

生:书本。(老师带来了另一个道具,展示)

那么这样才能知道这张纸在这个时候的抗弯曲能力的强弱呢?

生:可以往上面放垫圈,看看能承受多少个垫圈。演示:往纸上面放“垫圈” 那么你觉得它什么时候承受不了了? 生:纸片接触桌面了。预测一下你觉得能放几枚? 抽一生:预测

演示:我发现放到放到第10个的时候纸碰到桌面了,那么我们说它这个时候能承受几枚垫圈?

生:9枚。

2.在探究纸的抗弯曲能力和宽度的关系的时候,我们要使哪个量改变?

生:宽度

哪些量不改变?

生:材料、长度、厚度

师提示:宽度改变我们可以采用不同宽度的纸,放在“柱子”上面,那么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书本能不能移动?

生:不能。

这样会使柱子之间纸的什么改变? 生:长度。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把纸进行折叠? 生:不能?

很好这样可能会使纸的形状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它的宽度和厚度。知道该怎么做这个实验了吗? 生:知道了。

明白你们的分工吗?(如果课前没有提示可以让组长安排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学生观察纸有没有碰桌面,一位同学统计,一位同学记录)3.提示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学生进行操作并填写好作业本表格。

请组长将本组的“实测数据”填写到黑板表格中。4.分析数据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生:数据在增大。说明什么在增大?

生:纸的抗弯曲能力在增大。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纸的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增大。(教师板书)发现哪个的抗弯曲能力增大的更多一些? 生: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大更大一些。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表格中的数据厚度增大时承受的垫圈比宽度多很多。那么你觉得宽度和厚度哪个对抗弯曲能力影响更大? 生:厚度。

5.横梁立着放还是平着放好? 看图思考问题并回答。生思考回答:立着放好。你问什么这么觉得? 因为竖着放厚度更大。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请学生说一说。

四、课堂作业

下载《抵抗弯曲》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抵抗弯曲》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抵抗弯曲》的教学反思

    10月10日,因为大店口的老师来听课,学校安排我在长林上一堂科学课。我选择了《抵抗弯曲》一课。这堂课,我改变了科学一贯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汇报搜集整理资......

    六年级上册_抵抗弯曲_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上册《 抵抗弯曲》 教学设计及反思红旗小学普恩祥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课上下来也碰到一些问题,总结一下,我认为有下面三点思考:思考一、如何应对孩子提出的关于纸的长短会影响抗弯曲能力的认识?我的理解是孩子能提出这样的观点,他们的前概念是很丰富......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1 【理论指导】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做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

    《抵抗弯曲》六年级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瓜沥三小的汪钢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五年级科学:《抵抗弯曲》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2、巩固并学会相关的探究技能:控制变量实验,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能根据已......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抵抗弯曲教案

    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