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总课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 基础性目标: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发展性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学生课前学习:
读课文教具、学具义勇军进行曲的录音。
(四)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歌词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生欣赏歌曲录音。
2、学生自由说欣赏录音后的感受。
3、导语引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自己看书,听着录音机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卡片
4、同位互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读文整体感知内容。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学生边读边想、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
2、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齐读最后一小节
6、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7、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分组朗读、讨论:在交流自已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就自已喜欢的这小节谈谈体会。
4、分组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听写词语。
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第二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
一、歌曲导入:
(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国歌,它的歌词和曲调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主发言,初步体会歌曲激动人心的力量。)
这样的感觉奏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内心的强烈情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练习资料整合:
1、对于国歌,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基本资料,请大家自读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时间、人物、有关国歌意义的词句用横线勾画下来。
(学生自主读文)
2、尝试把自己所勾画的主要内容连缀起来,说成一段话,简要说说国歌的基本资料。
3、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文中所讲的国歌,让我们比较清晰、完整地了解一下。
(指名交流,检查资料筛选情况。)
4、大家的介绍顺序和内容都来自课文,我们选择了具体的资料进行说明。其实,我们还可以为课文设计一个结构图,了解国歌的产生过程。从国歌的名称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大家快读默读课文,找找不同的段落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国歌?
(学生自读概括。)
交流:
1、2自然段抒发人们听到国歌的感受。第3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第4、5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第6、7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联系筛选主要资料,并进行语串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对国歌有初步的了解,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词读句,体会国歌力量:
1、请大家再读课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重点的词语用三角标注,重点的句子下划波浪线。(学生自读勾画。)
2、和同桌交流你所画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同桌交流学习)
3、老师也找了一些词句,看看和你的选择一样吗?(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句,交流学习。)
(1)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2)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3)
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4)
周总理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越有进展,敌人越嫉恨我们,就越想法破坏我们,你能说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一席话使人豁然开朗,全体政协委员一致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5)
今天,我们唱起它,就会想起祖国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想起前辈们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唱起它,就会居安思危,振奋精神,为保卫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成果,对照重点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
小结:一篇课文的感情力量,往往就在富有情感的词句中间,我们抓住这些词句,就可以走进作者的心里。
4、我们找的句子中重点词语都有一个特点——四字成语,这样的词语多了,会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句的诵读节奏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习本课的新词,突破理解的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掌握通过关键词解读文章的方法。】
四、聚焦亮点,体会人物情感:
1、文中还有一些词句,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但是,情感依然很深厚。你能找到哪些平凡却饱含深情的词句吗?试着用你的标志把他们划出来,可以写一两个词记录自己的感受,一会和大家交流。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标注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把你找到的词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先读给大家听,在分享你的发现和感受。(小组交流、共享。)
3、全班交流:
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预设语句:
(1)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抓住“极大”、“立即”、“倾注”等词语体会聂耳对祖国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聂耳的创作热情。)(2)1935年7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爱国志士唱着它,走上抗日救亡前线,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抓住“迅速”、“无数”体会人对歌曲的认同和喜爱,抓住“战斗号角”体会歌曲鼓舞人的情感力量。)(3)于是,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抓住“高昂的战歌”体会歌曲的巨大影响力。)
(4)1949年9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国政协讨论国歌时,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力荐用这首歌作为新中国的国歌。毛主席、周总理都支持他们的意见。(抓住“力荐”体会人们对歌曲的钟爱和肯定,从“支持”体会国家领导的认同感。)
(同时突破本文理解重点: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全面解读。《义勇军进行曲》不但在战争年代鼓舞着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在和平建设年代可以让我们不忘历史,警钟长鸣,发展国家,不断强大。)
小结:原来不管词句的形式如何,都可以表达同一种情感,那就是——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喜爱,因为这首歌奏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乐曲的节奏和曲调最强,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强。(学生补充,体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坚强、顽强、强大。)
这一个个的强音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才合奏出了这样的一首民族崛起、催人奋进的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和交流,迁移抓词句促理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词曲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国歌的喜爱,体会“中华民族最强音”的真正含义。】
五、评议歌曲,落实读写结合:
1、在整篇课文中,作者用极富情感的词句表达了对国歌的感受和评价,你可以用上本文的新词谢谢自己对国歌的感受吗?
2、课件出示本课情感词语,学生落实书面写作。
3、知名交流,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内化学生对于国歌的情感体验,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将本课的新词落实书写和运用。】
六、合唱歌曲,升华感情表达:
1、最后,让我们一起合唱国歌,表达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师生齐唱国歌)
2、现在是和平发展时期,我们如何在国歌的鼓舞下演奏“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呢?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点评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设计意图:师生合唱,展示中华最强音;奋发图强,表达浓浓爱国情。】
七、布置作业:
1、给家人朋友讲讲国歌的诞生故事。
2、收看电影《风云儿女》,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可以阅读影评或者写写自己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战斗的号角
高昂的战歌
警钟长鸣
发展动力
第三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之一作者:青岛定陶路小学
(一)总课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础性目标: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发展性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学生课前学习:读课文教具、学具义勇军进行曲的录音。
(四)板书设计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歌词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生欣赏歌曲录音。
2、学生自由说欣赏录音后的感受。
3、导语引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自己看书,听着录音机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卡片
4、同位互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读文整体感知内容。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学生边读边想、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
2、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齐读最后一小节
6、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7、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分组朗读、讨论:在交流自已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就自已喜欢的这小节谈谈体会。
4、分组齐读。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听写词语。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
第四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朗读教学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朗读教学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以《音乐》为主题的一篇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要明白国歌的创作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远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情感,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要让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学时,备以国歌伴奏,学生触音生情。
1.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时出示歌词),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是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心情就会汹涌澎湃,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拓展想象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在60年国庆的盛典,在神州七号升入太空时)理解“油然而生。”
3.《义勇军进行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
理解《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田汉为什么能写下这振奋人心的歌词呢?
4.出示句子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
理解“魔爪”和“奋起”从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的土地上任意烧杀掳掠,胡作非为,无恶不作。人民颠沛流离,流离失所。这是怎样的一个苦难的中国啊!960万平方公里容不下一个安静的课桌!面对如此,一幕幕打动着田汉,一幕幕撕扯着田汉的心,不屈和反抗激烈的情感充斥着他的心。
5.当聂耳拿到这歌词时,他有什么表现,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再读:
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憎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
从“立即”一次体会到了什么?理解“倾注”的意思。体会聂耳用火热的心,激奋的情来融汇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谱成了,让我们一起再次聆听这首歌。感受这首歌曲高昂集越,催人奋进的特点。(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7.齐读最后一句话。
这首歌不仅迅速传遍了全中国,而且还传遍了世界。为什么一首歌有如此大的感召力?
默读4、5自然段。填空《义勇军进行曲》传遍了全国,无数安国志士唱着他走上了抗日前线,成了(鼓舞人民战斗的号角);传遍了世界,成为反法西斯战线的(一首高昂的战歌)。
8.同学们,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义勇军进行曲》怎样定为国歌的?
理解“力荐”“警钟长鸣”“豁然开朗”
虽然大家都力荐他,但在初定国歌时也遇到了一个小故事,谁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是我们的周恩来总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9.今天,当我们唱起国歌时,就会想起……。引读最后一段。总结升华
10.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国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奋起反击,抵抗外辱的最强音。在我们祖国处于危难险重的时候,在我们国家取得巨大荣誉和成就的时刻,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方式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让我们再读最后一段,伴着国歌,想想我们近期中日钓鱼岛之争,读出全文的最强音.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时刻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吹响战斗的号角,唱起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奋斗向前!
总之,融各种方式的读与教学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体悟文章深藏的情感.
第五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2.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 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 愿望。教学重难点:
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 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教学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
2.搜集有关国歌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2、学生合唱国歌.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 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己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出示的练习,在书上做好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细读课文,交流研讨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1)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1)从国歌的诞生中体会。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并感情朗读。
②齐唱国歌的最后一句。从这铿锵有力的旋律中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会想到影视中所见的英雄人物或某个战斗场面,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深入领悟国歌催人奋进的力量和反映出的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从而感悟其内涵。(板书:催人奋进)
(2)从国歌的传唱中体会
①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里可以体会出国歌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重点结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来理解。什么叫“战斗号角”?为什么说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②还能从哪些句子里看出这首歌的“战斗号角”作用?(板书:战斗号角)
(3)从定为国歌中体会
①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当有人对国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异议时,周总理是怎么说的?对此你有什看法?
②齐读周总理的话,谈自己对这句歌词的看法。
“警钟长鸣”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它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了吗?
③引读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认识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板书:警钟长鸣)
(二)领悟聂耳及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的感情
1.你喜欢国歌吗?为什么?
2.文中的人物对国歌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①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聂耳谱曲过程的句子,抓住四个“一会儿”体会聂耳谱曲时的心情及曲子中包含的他对祖国、对人
民的爱,对敌人的恨,这是谱出了他的“心”曲。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认识周总理、徐悲鸿、梁思成等对国歌的深厚感情,通过谈周围的人对国歌的感情,感悟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对国歌所特有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感情。(三)整合信息,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介绍田汉、聂耳的相关资料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了解了这么多资料,你对《义勇军进行曲》有什么新的认识?(出示习题)
3、当你高唱着国歌时,想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领悟国歌的现实意义。(出示课件)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小结: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的确应该警钟长鸣,不忘国耻,随时吹响战斗的号角,奋勇前进。
2.全体起立,配乐齐唱国歌,再次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
五、作业超市:(任选一项)
1.把你搜集的与本课有关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2.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谱写
传唱
定为国歌
催人奋进
战斗号角
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