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四课_中华民族大家庭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感受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深厚情谊;感受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能力目标:
提高对我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共同维护民族团结。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难点:维护民族团结。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音乐欣赏)
欣赏音乐《爱我中华》
多媒体展示:你认为哪个字最能概括我国的民族状况? ——多
通过体验情境,启发学生。情境一:图片欣赏
“维吾尔族”文字以及图片;“彝族”文字以及图片;“朝鲜族”文字以及图片;“白族”文字以及图片。多媒体展示:
一、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1、我国民族的人口比例及分布特点: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9%。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历史上,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时期分别是哪几个朝代? ——秦汉、隋唐、明清 祖国达到空前统一又是何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说一说:
人口逾百万的少数民族有: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是: 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你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是:
——各族缔造了、维护了统一的民族大家庭;各族在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发展。情境2:图片欣赏
“彝族、维吾尔族”文字以及2元纸币图片 “回族、藏族”文字以及5元纸币图片
二、兄弟姐妹手牵手
1.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平等相处,亲如兄弟姐妹。你了解人民币上的图案吗? 查一查:人民币上有哪几种民族文字? 汉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四种文字是四个自治区少数民族的文字,宁夏回族与汉族通用汉语。人民币是国家发行的货币。将民族人物头像、文字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名胜古迹印在人民币上,象征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位平等,反映了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象征各兄弟姐妹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睦友好相处。
中华大家庭中56个兄弟姐妹都平等相处、亲如一家,那么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是为了什么呢? 完成课文p83内容。
2、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请用成语形容各族人民平等友好的关系:
情同手足、亲如兄弟、情深似海、情深意浓、血肉相连、血浓于水、水乳交融、3.兄弟姐妹心连心,手牵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各族儿女的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完成课文p84、p85内容)4.我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完成课文p85、p86内容)案例1: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在长达12年的抗倭生涯中,率领军队转战东南沿海各地,历经无数次战役,打了不少胜仗。案例2:民族英雄冯子材
1885年老将冯子材率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军。案例3: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在长达12年的抗倭生涯中,率领军队转战东南沿海各地,历经无数次战役,打了不少胜仗。案例4:抗日英雄马本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支队的司令员 案例5: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多媒体展示: ★活动①请你讲故事
请你说出其中一位为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侮的英勇事迹。总结: 回顾历史,当祖国面临外来侵略,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像马本斋一样誓死保家卫国的各族儿女不计其数,他们的英名将永留人间。★活动②请你做小记者(教材p87漫画)●
一、你支持谁?理由是什么? ●
二、你不支持谁?理由是什么? ●
三、你要向谁学习?怎么学习?
小结: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国家的繁荣。★活动③民族团结从我做起
●
一、咱班有少数民族同学吗?你怎样和他交朋友?
●
二、你在日常生活中和少数民族接触时,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
三、有人说:班上没有少数民族同学,怎么搞好团结呢?
我们应该自觉学习和遵守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做到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多媒体展示: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
——邓小平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 教师寄语:
今天的中华大家庭一派欣欣向荣。当我们每个人置身其中,享受着这大家庭幸福和温馨的同时,我们更应竭尽全力去维系这种幸福,用自己的知识、才干、甚至生命去呵护我们的“家”。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1.上下五千年,中华大家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主要表明:()A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B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C我国各民族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D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①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民族大家庭 ②各族人民共同维护了统一的民族大家庭 ③各族人民在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发展 ④各族人民在缔造、维护、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作出过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当堂达标 1.D 2.D
第二篇: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节课内容依据的是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所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同一片土地上》第七课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学生应懂的知识和应尽的义务。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指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接着说明了各族人民在平等、团结、和睦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最后点明本课的落脚点: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知识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大家庭。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照片、地图,朗读民族歌谣,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指点迷津”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含义。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简要回顾,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知识采撷”可让学生了解本课涉及的“民族”、“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概念。“活动感受”中的一、二部分加深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以有知识基础上容易理解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是由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还比较肤浅,认知水平还不够,对“统一”的理解还比较困难,尤其是难以全面认识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八年级学生对民族知识,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各民族充满浓郁民族色彩的音乐、舞蹈、服饰、建筑、传说等比较感兴趣,结合教材内容和活动二课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并能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老师也根据要求查找相关资料,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以加深学生印象,促进了解。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族有关知识,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首先,用播放歌曲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观察教材和幻灯图片,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族。朗诵民族歌谣和观察民族分布图,分析得出相关民族知识,并能说出五个民族自治区。其次结合教材设置的活动,展示学生收集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国的民族,增进民族情感。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图片。最后在回顾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列举对我国统一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相互探讨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所需的图片、音像、文字等资料并制作出教学课件 学生:按活动内容准备有关民族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歌曲《大中国》
设问:刚才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其中歌词“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在我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共同劳动、生息、繁衍,为我们祖国的统一、富强和繁荣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引入课题:中华民族大家庭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家”究竟有多大!
师生共同观察教材照片和幻灯片,完成教材相关内容。(学生列举的可能是人口较多的几个少数民族,可在学生回答后,补充几个很少听过的少数民族名称,如畲族、拉祜族、东乡族、毛难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仡佬族、门巴族、基诺族等。)
师:同学们,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无论你是哪一个民族,都是祖**亲的儿女,都共同生活在这个温暖的祖国大家庭里。你对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还了解多少呢?
学生朗诵幻灯片所示的民族歌谣,观察《我国民族分布图》,分析讨论从歌谣和图中获得的知识。抢答:
①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②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③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一个省份? 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看“知识点播”
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同胞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那么,我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呢?请大家试试看能否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师:这五个自治区的首府以及它们的汉语意思是什么? 学生先猜测,后出示。师: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俱特色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而且基本上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歌曲。
生回答略。
出示幻灯片,展示老师找到的一些民族歌曲,欣赏民族歌曲《新疆好》。活动:民族风采展示
活动目的:加深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民族情感。
活动要求:学生选定一个民族为主题,通过演唱民族歌曲,展示民族图片,介绍民族风俗,讲解民族故事传说等方式,从而感受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情感。
活动感受:学生交流(略)。学生活动结束后,师出示收集的有关维吾尔族的一些图片,补充有关维吾尔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传统乐器等知识,以及有关阿凡提的一些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
师小结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多姿的民族风情、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和建筑、美丽的地域风光,由此可见,这56个兄弟姐妹虽然同为中华儿女,却风格迥异。然而,正是这各俱特点的兄弟姐妹,千百年来用他们辛勤的汗水甚至满腔热血共同维护中华大家庭,避免了大家庭一次次的分裂和割据,最终形成了今天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阅读教材材料,在阅读中思考:历史上,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时期分别是哪几个朝代?祖国达到空前统一又是何时?
生回答。
师:请列举对中国统一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汉武帝、忽必烈、康熙、毛泽东、邓小平等)议一议: 几千年来,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说说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讨论,相互交流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初一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相对来说较为浅显,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几个角度加以引导。)
课堂总结:同学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就好似56朵花,在状若雄鸡的版图上绘成了一幅绚丽的中国图画,构成了一个温馨的中华大家庭。让我们共同去珍爱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份情谊,为大家庭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来讲较为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好,学生的积极性 高。整节课的设计、内容安排比较合理。课前的活动准备和整个授课过程都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 民族知识、增进民族情感。从课后的目标达成上看,情感态度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都完成不错。但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存在不足,在知识点的处理上显得有些仓促。如果能在活动部分让学生充分 展示准备的资料,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在讲解对统一的认识时,应更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的分析,另外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掌控课堂节奏,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并改进的。
第三篇: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通过看图、讲解、讨论、搜集资料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各民族同胞的生活情况,感悟在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和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文字和图上获取信息。难点:感悟在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教学过程 :
一(教师出示一班一族运动会)导入: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学校开展的哪个主题活动?你们班代表的是哪个民族?有什么特点?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这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板书)
教师小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板书)。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未间断,造就了我们独特的中华文明。
二、学习主题
1、出示民族分布图:
提问:从民族分布图中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民族?
如:高山族主要居住在我国台湾岛上;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师: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他们为什么叫少数民族?那我们汉族有多少人口呢?学生带着问题默读78页小链接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此,人们习惯将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板书)
计算汉族人口:13亿X92%=
3、学生汇报搜集各民族的资料:
(1)教师介绍汉族 :提问: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有多少汉族?我们学校有多少汉族?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2)学生按照方法介绍其他民族的特点:
教师补充:我们国家有五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叫自治区,你知道是哪5个吗?师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找找五个自治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个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各有什么特点?如果你去这五个自治区旅游,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看一看,猜一猜” A、教师出示我国第四套人民币关于民族的图片,请学生来说自己可以认出来的民族,教师讲解学生不熟悉的几个,指出其特点。
教师小结: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因此,画面的设计从政治上说要庄严,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体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从形式上说要有中国的民族特点,有较高的艺术性,同时还要适应形势,体现出国家的发展变化,表现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新成就。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猜猜是哪个民族的?
4、学生学习79页链接回答:我国各民族地区分布状况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各民族地区分布状况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教师带领学生在图上找找少数民族分布地区 教师:
5、中华民族包括哪些民族? 读书79 页知识卡: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学生思考:你是怎么理解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教师:
四川汶川地震各族人民救援灾区少数民族同胞的事例。
(慷慨捐款,多少爱心的传递,让人泪浸衣衫。亿万中国人随之心潮 激荡。无数条捐款热线,汇聚起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洪流,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的牵挂与祝福!)胡锦涛总书记挥笔批示:“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青海玉树地震 甘肃发生泥石流
教师小结:作为一名中国人,在国家危急的时刻,我们应更加的团结在一起,抛开一切问题,积极参与到救灾中,不管你以什么行动,一声祝福,一声慰问,或者是捐款捐物等等都可以。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往往最能证明自己,也往往最能凸现民族的精神核心。以上这些大灾大难把全国人民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也让各民族同胞血脉相连的感情变得更加浓厚„„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魅力所在。你生活在这一个大家庭中,你有什么感受?
三、教师总结:正如一首歌所唱的,56 个民族 56 枝花,56 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的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那么,我们56个兄弟姐妹就应该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板书:
56个民族是一家
汉族
92%
中华民族大家庭
少数民族
8%
民族分布
大杂居
汉
遍及全国
小聚居
汉
集中东部和中
部
少数民族
西南
西北
东北
第四篇:《弟子规》第十四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十四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叫李毓秀的秀才编写的。它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整本书分为开宗明义、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这八章。十四课是第四章《谨》里的内容。本课主要讲的是饮食习惯,通过诵读、译解、明理和拓展这四个方面的教学设计,让课文的意、理、文紧紧的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并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以及结合课文译解,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形式多样的朗诵比赛中,让学生做到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古文的优美韵律,懂得以课文中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吃饭不挑食,不过量以及不喝酒,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从读中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从中领悟道理。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事例为引子导出课题,联系学生的生活,进一步明白事理。
3、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学流程紧扣“饮食”这一主题,根据故事导入——熟读成诵——品读明意——明理导行,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全文教学都以学生为先行者,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感,去悟,老师只是从旁进行引导和辅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遵循了新课标理念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餐桌上的饭菜也越来越丰盛。但是老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学们似乎有越来越多不吃的东西。这不王奶奶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王奶奶的孙子小明今天在家发脾气了,原因是王奶奶没买他喜欢吃的烤鸭,王奶奶向他解释说今天去晚了没买到,但是小明就是不听还闹着不吃饭。同学们你们说一说,这件事是谁的错,也请你们说一说你们平时不喜欢吃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些东西,是自己不喜欢吃的,其实这个毛病很不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弟子规》的第十四课,看看古代的小朋友在饮食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二)熟读成诵,牢记于心。
1、初读课文,纠正字音。(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强调:“择”读zé, “醉”读zuì,不要读成翘舌音“少”读shào不要读成shǎo)
(2)全班齐读,师纠正不足。(要求:读课文时要注意咬字吐字清晰,不要拖音)
2、精读课文,读出韵律。
(1)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节奏。对/饮食,勿/酒/醉,最/为丑。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力求做到清晰、准确、有节奏)(3)小组比赛朗读,其他小组的同学辨别正误、优劣。(4)男女生比赛朗读,老师当评委看看谁读得好。(6)伴乐,同班一起诵读全文。(7)背诵课文,师纠正并给予鼓励。(7)师生合作,老师背前面学生背后面。
(三)品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字词质疑,初步感知。
(1)找出课文中你不知道的字、词。(2)小组交流汇报,师纠正。
2、根据译解,理解课文。(1)自读课文,理解句子。
(2)讲讲自己明白的句子意思,有不足之处生纠正,师给予鼓
/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励。
(3)说一说挑食和饮食过量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4)喝醉酒除了让人丑态百出,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5)全班齐读译解。(6)玩游戏。
师说意思,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四)故事引导,明辨道理。
1、听故事《颜回好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刚刚表现的非常好,老师想讲个故事做为鼓励,你们想不想听啊?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你们还要想个问题,《颜回好学》 颜回比孔子小三十岁,回真是贤人啊,一篮饭,一瓢汤,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别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穷苦,他却一个人自得其乐。”颜回英年早逝,孔子十分悲痛。
“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也不犯同样的错误。很可惜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不好,故事中说颜回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只有一篮饭,一瓢汤。哪个同学可以用文中句子说说颜回的优点? 对饮食,勿拣择。
2、进入情境,学会道理。
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看到王奶奶的孙子小明的做法。你们说他做的对不对,为什么啊?可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说说他。
(五)拓展延伸,明理导行。(1)观看视频,找找不足。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有些不好的地方只要我们发现了将它们改正,那就是我们的进步。所以会发现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两段视频找找他们有什么不对。
(2)回顾生活,找找毛病。
“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好的地方,刚才我们找了别人的不足。现在让我们来说一说自己不好的地方,老师先说说自己在饮食方面的坏毛病从而激发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
(3)改正缺点,共同进步。
刚才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坏毛病,今后老师我会将这些毛病一一改正,那同学们你们要怎么做?激发学生下决心改正自身的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一起进步。
五、总结全文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算上完了,在结束这节课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弟子规》,争取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六、板书设计
教材内容:
第十四课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洒醉,最为丑。
第五篇:《中华民族大家庭》国防教育教案
《中华民族大家庭》国防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知道民族分布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3.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歌曲、看图、讨论、讲授等活动,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将重点知识与问题分析清晰,掌握牢固。
教学重点:我国是团结友爱的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与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疑诱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学意图 初步了解我国是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
2.板书课题: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师生共同探究
活动 56个民族是一家
(一)民族比例
1、认识中华民族含义: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2、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3、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人口多
汉族——92% ; 55个民族——8%(少数民族)
(二)民族分布
1、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1)大杂居:汉族遍全国;没有单一民族的县或市。
(2)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3)总结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2、引导阅读了解。
(1)自己所在区域有哪些少数民族?
(三)图片欣赏,领略各民族不同的风情。
图一:维吾尔族干果甜美诱人,蒙古族小伙高大威猛,藏族布达拉宫气势雄伟,壮族桂林山水之美令人窒息。
三、总结 生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