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23: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是思想品德学科组为了科学实施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总结和反思前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础上,于2011年12月开始酝酿、今年3月申报的无锡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作为本课题主持人,我代表课题组,把课题的准备情况和研究规划做个汇报,请大家审议。

在本课题正式开题之前,课题组已完成了以下准备工作:①成立了《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明确了项目专题研究分工;②确定了与本课题研究项目相关联的部分课题实验班级;③学习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对标准进行了解读讨论;④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会议,并参加了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讨活动;⑤课题组部分老师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组织的课题培训活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按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构建新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发自心底的呼唤。如何科学地“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使“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发展健康、积极的人格”就成为我们推进新课程关注的问题。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科学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常言道,育人犹如种树,凡参天之树必有深植厚土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学习也是同理,成绩是“果”,自主学习能力是“根”。教学的第一要务是教会学生会学习,为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构建高效课堂的需要。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就是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的主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其中的秘诀不是教师“拼命教”,不是“霸占”课堂,而是站高一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为学生指方向、给方法、通阻塞,把学知识、练能力的主阵地留给学生。引导并支持学生“主动学”而非“被动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实现教师从“教书”上升到“育人”,从“教书匠”蜕变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专家”的转变。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思维可视化技术来源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英国的东尼·巴赞。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东尼·巴赞也因此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

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中国思维导图第一人,东尼·巴赞先生的学生董海韬先生,中国思维导图第一人,中国的“大脑先生”,从2003年引进思维导图,创立HEARTMAP新生活方式,创办全国脑力锦标赛,创办京师大学堂思维导图北京公司,创立和构思【京师大讲堂】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坚持教育和推广。

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专家组联手一线教师共同开发了高效学习(教学)模式——“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它是以“思维导图”为主体工具,融合当前国际最前沿的思维技术、记忆技术、心理技术,并结合了我国中小学各科学习规律。2010年5—8月,专家组在上海、重庆、江苏、浙江、辽宁五省市分别进行了“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法”教学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1年常熟市一中(初中)对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培训。9月开学后,该校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介入实验。他们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条件

1.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期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技术、记忆技术和心理技术,整合信息技术,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变“知识灌输”型课堂为“学习力培养”型课堂,教师少讲多问,学生多思多练;变“空洞说教”为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课题研究期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真正“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技术、记忆技术和心理技术,整合信息技术,“站高一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为学生的学习指方向、给方法、同阻塞,把学知识、练能力的主阵地留给学生,从教知识的低层面教学上升到“给方法—练能力—育人格”的高层面教学。

本课题研究期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以学习力训练为主线”。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技术、记忆技术和心理技术,整合信息技术,把“学习力训练”作为核心目标。将“知识”背后的规律、方法、思维方式作为比知识还重要的“关注点”,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训练中得到强化,形成学习力,并在进一步的训练中得到迁移。

2.条件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研究方法选择得当。研究团队集中了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有课堂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质的科研、教研和教学资源。学校另有19位老师参与的《初中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技术的应用训练研究》子课题为本课题研究营造了研究氛围和交流互动平台。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与天一中学匡村实验学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有教育学会各位专家指导。

四、课题研究的界定和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在感知觉、表象、语言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图示、符号、表格、动作、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直观、深入浅出地将思维的过程表现出来。思维可视化技术是指运用思维导图,直观的将思维过程表现出来,从而促进知识的积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技巧。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巴赞。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这种思维可视化学习技术包括记忆技术、思维技术和心理技术等。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初中学生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引入思维可视化技术,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有序、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2.支撑性的理论

(1)有效的教与学,必须关注思维。传统教学过度关注“知识”却忽视知识背后的“思维”,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思维比知识更重要!”离开“思维”的知识就是“死知识”,而学“死知识”的过程当然就变成“死学习”,死学习靠的是“机械重复”,所以必然是枯燥的、低效的、令人厌倦的,更重要的是“死学习”,会使学生长期处于“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状态,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发展受阻。因此,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在“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

(2)有效的教与学,必须关注思维的可视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而且师生更多关注答案,忽视答案的生成过程。然而,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来自于“答案的积累”,而来自于“生成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因此,提高教学效能,要求我们必须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

(3)一图胜千字。图是最直观的语言,易读、易懂、易记而且记得牢。因此,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最有效方式便是用“图”把“思维”画出来。经过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可以运用相关技术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和品质,使“教”变得更清晰。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使“学”变得更轻松。

(4)全脑学习效果好。右脑以“图像映入”方式记忆;左脑以“逻辑建构”方式记忆,右脑是“照相”,左脑是“串联”。化抽象为具像,化零散为系统,化平淡为新奇,记忆效率提高3—5倍,记得牢,过程不枯燥。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将教学活动整个设计过程建立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手段、过程等变成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以实现教学高效。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记忆、学会思考、学会心理自我调节,从而形成较高的学习力,发展健康、积极的人格。

2.课题研究内容:

(1)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思想品德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研究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掌握思维导图快学方法,提升学习力纳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需求、教学要求与教学条件,以取得教学的高效。

(2)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中学思想品德新教材可视性较强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着眼于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经过实验与探索,逐步形成“五步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括五个教学环节:注意、组织、联结、总结、迁移,这五个教学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

(3)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将“三主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升学习力为主线)、全脑记忆技术、系统方法、人本主义认识理论与“五教学法”(自主性学习教学法、合作性学习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教学法、体验性学习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有机整合,探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维导学教学法”。

(4)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评价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从关注“缺陷”走向关注“改进”,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思维”,为每一个学生的全脑快学建构激励性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通过对有关科研情报资料的检索、分析、研究、评价把握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研究的动态和研究成果,从中得到启发,获得课题研究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为科学论证研究结果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事实依据和数据资料。

(2)行动研究法:以思品课堂作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发挥课题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协同攻关、共同研究,为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对思品课程进行应用性改革研究,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实施于思品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支持模式,即由我们自己提出并选择需要研究的问题,自己决定行动的方案,专家则作为咨询者帮助我们形成理论假设,计划具体的行动以及评价行动的过程和结果。

(3)跟踪调查法。不定期对实验对象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自然观察、访谈、问卷、图表统计等形式,获取科学的实验样本,取得研究所需要的实证性数据,把课题研究从经验层次深入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把握研究策略的效果、发展特性和存在问题。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调研目的、对象、类型、方式。②拟定调查计划。③做好各种准备,制定调查内容。④实施调查。⑤整理分析。

2.课题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达成预期,将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2.1——2012.4),本课题信息收集整理,课题组熟悉课题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目标。各成员分头查找搜集有关资料、信息、文献,三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信息资料汇综归类,同一研究领域动态与趋势分析。课题组确立研究目标,各成员明确研究任务。

四月:课题开题。

(2)实施阶段(2012.5——2014.6)

以课题组为单位对课题内容的具体研究,实验。

课题组每月集中活动一次,交流信息和研究情况,布置阶段工作。2013年9月组织阶段性小结及成果展示。(3)总结阶段(2014.7——2014.12)

整理成果,探讨理论,汇编资料,组织评估等系列结题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人员保证

本课题是实践应用性的研究课题,强调科学的理论指导与研以致用的实效性相结合。我们课题组邀请了华师大的教授,作为课题研究导师。核心组成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其中多人是市、区级学科教学能手或教学新秀,大多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在省市或全国发表或得奖。应该说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研能力。目前课题组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全体成员对研究目标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对所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决心为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而不懈努力,能很好地相互合作,严肃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2、制度保证

市教育学会和学校关于课题研究都有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我们会遵守教科研工作规范,接受领导、专家对科研课题的管理,将依据有关研究课题管理规范制定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制度,自身做好本课题的过程管理,用来保证课题的正常和深入进行。

3、组织保证

本课题从策划到申报,始终得到市、区教育学会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正是因为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注重于对研究型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培养,才让我们有信心参与课题的研究,我们相信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级领导一定会始终给予课题组帮助和支持。

4、机制保证

本课题研究过程努力体现开放的特点,研究的主题内容是明确的,但围绕主题的研究过程是开放的;研究的目标要求是明确的,但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是开放的;在研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课题研究内容的开放与自主,各阶段的研究内容既体现一定的序列性,也根据研究的进程生成的研究内容,开发和调动多方面的智慧潜能,有一定扩伸,循序渐进。

八、课题成果形式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思维可视化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带领学生走进思维型学习

___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之探索

以“知识重复的次数决定成绩”的学习方法,是学校教学一直使用的普遍方法,这使自控力稍差的孩子,特别是在英语的学习,极其容易跌倒在学习途中,成为班级的”学困生”.实际上老师们都明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比知识更重要!离开“思维”的“知识”是“死知识”,而学“死知识”的过程当然就是“死读书”,“死读书” “,读死书”靠的是“机械重复”,这样学习英语,过程必然是枯燥的、低效的,导致多数同怕英语,厌倦英语,更重要的是“死读书”会使学生长期处于“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状态,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发展受阻,学习事倍功半,初中未毕业,放弃学习英语的同学比比皆是。那么“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处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沿,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核心问题,是广大一线教师追求的至高教学境界,也是一线教师苦苦探索多年而想要的结果.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一线英语教师亮起了一盏灯,为 “学困生们”打开了一扇窗.就这样一种思维导图,不但让老师的备课思路更清晰,还教给了学生思维的方法,重要的是理出了思维的路径,把根本不会思考的同学,不自觉的走进了 “思考型学习”的境界.这正是多少 “学困生”无法突破的难关啊,没有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思维途径不清,久而久之,自信心受挫了,学习落下了, 家长着急了,老师爱莫能助!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些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效____英语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放弃英语的同学重新加入到学习之中

(一)用思维导图教词汇

词汇是语言交流的基础部分,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英语的阅读及写作。思维导图对词汇的学习最重要的方面表现在提高学生记单词的能力。

(插入思维导图)

这种联想式学习,让学生把毫不相关的词汇通过自己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觉得记忆单词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这样学习既轻松又有效,又能经久不忘,可见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记词。(实际上我们的教材安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内容)

这是以一个单词为核心,列出单词的搭配多种意义,还可以利用此图找出其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形词,词形相近词„„再联想到其同义词的词性,反义词的词性相近词。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熟悉的小区地名,联想到一个单词的多种意义与多种搭配,用思维导图把各自词汇集中一起,便于记忆.(二)用思维导图做阅读

首先,根据文章的标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通过设计与文章相应的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进行设想和期望,并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对相关词汇进行汇总带领学生画出一级图;接着,深层理解语篇信息。根据信息填充题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一些细节问题,以获取每一部分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接着绘制出二级思维导图来概括和总结文章的具体的信息;最后,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可以对重难点的句型、引导学生分析、辨析内容,用思维导图制作出完整的图来。

(三)用思维导图练习写作

第一阶段,要求学生们要更关注文章的意义,要求学生学会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做一级图,对于每个词要处理的句子进行部署,要求学生要学会用关键词想到每个句子。如果学生能够准确找到关键词与关键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二级思维导图。第二阶段,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写出相应的文章。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中低分组的同学。学生由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到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轻车熟路地进行写作,对学生来讲应该是受益匪浅。

这样的学习画一画,写一写.图图色彩,轻松快乐,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从而进入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记忆力好的“聪明孩子”和记忆力不好 “笨孩子”,很多孩子被判定“记忆力差”,其实是被“冤枉”了。他们看过一遍动画片、电影,就能从头到尾叙述出来,怎么能说他们的记忆力不好呢? 那些被认为记忆力差、成绩很糟糕的学习困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训练,有了成绩有了极大提高,家长高兴了,孩子自信了!老师轻松了!

这种学习方法简单、易用、灵巧.思维导图同时使用大脑两半球的各个方面。当左右半球同时使用时,两个半球相互增强,提供了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增强了联想能力,从而提高智力技能。

评析:该文具体阐述了怎样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去:

1、教学学词汇,2、教学生阅读,3、教学生写作;每一个观点都阐明了其可行性和科学性,并且有具体事例做出解释说明,向我们清楚的展示了思维导图应用的价值以及实际操作的的价值!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极强的指导性和贡献意义!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实效性研究

文/郭秀清 【摘 要】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学设计实效性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能够让学生得到收获,学到知识,品位成功,得到心灵的净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实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设计一堂课的精髓所在,集中了老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辛勤劳动的理论思维和艺术创造。一堂成功的课,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关键是让学生学习到所具备的知识。可见课堂教学之初,教师要有全面的备课环节,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各种突发状况,要有严密的预见,防止学生突发的问题。可见,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老师长期的积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收获,怎样设计高效思品课堂的达成,怎样成功的上好每节课。个人认为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从各个环节吃透、理解透彻,力求把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口熟于心;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客观的把握知识的衔接;思品课堂最重要的挖掘教材所要挖掘的中心思想,能通过中心思想指导学生今后怎么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钻研教材要做好三点:(1)熟悉所教的教材。对每堂课的内容都要正确理解,提前掌握熟悉,课前做好教材的分析,掌握教材的中心思想,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等。(2)牢固掌握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每一篇课文都在教学生怎么做一个思想好的人,思品是将品德贯穿于始终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脉络清晰,中心明确,层次清楚。只有这样准确才能把握课堂节奏的连贯性,才能更好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道德理论传授给学生。(3)可以结合教材,把讲解的知识准备广一些、深一些。如教师在讲述民族团结的时候,除了要讲清基本知识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民族教育理解我们都是大家庭的一员。结合当前的昆明事件,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事件,说明平安是福,分裂是祸,把知识拓展,教给学生爱国精神。

当前学校教学要把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根本需要。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简单说就是懂学生。为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德育情况,如对社会的责任感、自尊感、及人道主义情感等;学生的智力情况的发展程度;还有学生的身体情况,比如身高、体重啊、是不是健康等等状况要摸索到位;最后是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要了如指掌,如父母工作、是否是留守学生,家里是否有大人看管,每年的家庭收入怎样、父母子女之间感情是否正常良好。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最好是能够有学生父母的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地将教学设计调整到最佳状态。

二、合作讨论,组织活动形式

初中思品是一门学生学科,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要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将成为最具实践价值的三种学习方式。讨论是具有合作性和交流性的课堂探究形式,追求师生的平等对话,我们实施课堂讨论的目的是给了学生一次平等的、双方平等交流的机会。

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中,我们要能够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的积极性,剖析每堂课的寓意。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我决定讨论伙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理解学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得到讨论成果的有效性。学生再此过程中,心态放松,收获颇多。课堂上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意义,在讨论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考能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体验学习贯穿始终的进行教学设计。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能让学生主体“动”起来,“活”起来,并且“动”得充分,“活”得快乐,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时应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知路线。在教学“情绪的含义”一文时候,老师曾这样设计提问:“心情愉快是我们同学深刻的心理现象,请问你心情舒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哪个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情况说下自身的体会?还有当同学们受到委屈或生气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就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什么时候心情舒畅,什么时候是沮丧的心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变化。教师课堂上这样的设计,学生对“情绪”的理解就不会局限于书本,而是敞开自己的心扉,有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这样的感受是不是深深烙在学生的脑海呢。此外课堂教学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充分利用活动课,比如介绍自我啊,60秒演讲,给同学讲故事等谈话沟通,促进学生的口才训练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赞许的目光,多表扬少批评,目的是使学生找到自信,克服胆怯和恐惧心理。同时,活动课要让一些勇敢的学生打打头阵,充分利用这部分学生敢想敢说的性格,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一系列训练,学生相得益彰,活动课学生放得开了,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就会逐步呈现出来。

四、锤炼语言,增强设计生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在恰当的场合,用巧妙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使他们在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比如,在学习市场有关的内容时,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热闹的街市里,有很多小贩在吆喝。其中有个商贩在卖刷鞋的刷子,在其旁边还立了一块黑漆木板,上书四个大字“包不脱毛”,人们看了他的广告,纷纷掏钱买了刷子,小贩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天以后,这些买刷子的人纷纷拿着脱毛的鞋刷找小贩论理,说:“你木板上不是写的包不脱毛吗,现在脱毛了,把钱退给我们吧?”这个时候小贩理直气壮地说:“你们把木板上的字倒过来念念看。”因此,作为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不要有歧义。谚语、诗词、成语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悠久,寓意深远。我们老师在思品课中要正确地引用,教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还要多给学生讲一些谚语故事、哲理故事,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真正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道德的提升,心灵的净化。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德育为先,教会学生怎么做人。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品位,高尚的人,必须一切以学生为主,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提升,不断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思品课,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真正达到优质、实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秉承新课程的理念。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共同的愿望》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作者姓名:黄 秋 雅

单 位:江西省上高县田心中学 联系电话:*** 邮箱:huangqiuya2009@163.com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懂得“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理解“一国两制”构想对成功实现港澳回归、解决台湾问题、乃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分析和看待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从而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知道:“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式,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内涵,“一国两制”构想是成功实现港澳回归的重要保证

2、难点:“一国两制”构想对解决台湾问题、乃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课本,通过讨论,归纳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搜集的材料及相互间的讨论,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港澳回归的过程及意义。

3,通过讨论发言等方式,让学生对台湾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并能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作出较为客观、科学的分析。

四、课前准备

1、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两岸交流方面的资料,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整理,2、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课外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搜集有关“一国两制”内涵、港澳回归及台湾问题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再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航: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关系是怎样的?

3、港澳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港澳回归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4、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

5、我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和观点是什么?

6、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态度是什么?

(二)讲解新课

(板书)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探索用和平方式,提出了一些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考虑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一国两制”构想得以逐步形成和完善。

2.“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关系:

(1)“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内容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构想的相互关系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B、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但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不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3.港澳问题的由来,实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1)香港问题的由来: 英国在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99年。至此,香港完全进入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

(2)澳门问题的由来:

A、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B、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C、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3)港澳问题的成功解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4)实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A、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

B、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途径和范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血汗和智慧。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与祖国大陆尚处于分离的状态。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5.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和观点:

(1)原则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4)我们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积极推动两岸的沟通与交流。(5)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分裂活动。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5.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应有的态度: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台独”言行作斗争;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堂总结

配以萨克斯曲子《回家》,展示本课学习线索。

七、课外作业

简答题:

1,材料:配以《思乡曲》,由电脑屏幕徐徐演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提问:

(1)从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诗人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吗?

(2)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青少年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来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五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析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浅析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要]目前,日臻成熟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现代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己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本文将对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构建新理念下的教学体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

1、正面教育效应: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

2、互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3、感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正文: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多媒体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的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例如如思想政治课“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二、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体系

1、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

《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效应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

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5、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

2、实效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使多媒体优势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充分发挥。

3、师生互动原则。

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4、实行“信息节食”,选择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过程中,师生要明白信息爆炸时代的特点,进行信息节食,避免信息污染,即运用选择性学习策略进行信息筛选,做信息的主人,不做信息的奴隶。

总之,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为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当然,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并非易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者──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下载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

    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而且其作用日益凸显。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初中生怎样学好思想品德课[精选]

    初中生怎样学好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中考科目之一。学好思想品德课,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赢得中考,进入自己的理想高中,而且也有利于......

    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思想品德课论文

    创造优良课堂教学环境之我谈驿城区胡庙一中 宋祎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 曾经以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最多也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把一些地方写得详细些,把内容弄得精彩些。但在这次国培中有......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紫荆学校 陈爱彬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我申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堂教学是师......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涞源县第二中学 李贵彬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平的含义,公平重要性。 (2)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

    10[初中思想品德论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

    wjb005制作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旨在老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追求更高......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五篇]

    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 [摘要]目前,日臻成熟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现代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