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毕桢莹)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一、导入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日?……
9月28日,很好!有谁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今天是一个“圣人”的诞辰!说到圣人,我们想到的是谁呢?……
中国人说“圣人”,就肯定是说孔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人去到山东省曲阜市“朝圣”,今年已经是孔子诞辰2556年了。今天我们还要上课,就不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孔子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继续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才是对孔子最好的纪念!
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板书〗
政治上:主张仁义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板书〗
语录体(格言体)
《论语》的体式 对话体 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板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反复诵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
⑴ 听清字词读音;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⑵ 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总结三个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板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5、提问朗读。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6、全班跟录音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不必花太多时间在有注释的词语上,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3、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提出。
4、提问10人,随便讲自己对哪一则的理解。讲出大概意思就行,只讲求理解,不追求准确翻译。
五、课外作业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抄写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详细分析,具体探讨。
六、逐句翻译、理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副词,时常;也可理解成“以时”,即按一定的时间,按时、及时。
习:实习、演习。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朋: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学、同班。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怨恨,生气。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高尚的人。
〖固定句式〗
“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理解〗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理解〗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以(此),凭借(这一点)。
为:做。
〖翻译〗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危险、有害。
〖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导教诲。
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
为:是。
是:这(就是)。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固定句式〗
“……也……”译作“……是……”
〖翻译〗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贤人。
齐:相同。
内:内心。
自省:自我反省。
〖翻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此,在其中。
其:代词,他们,指“三人”。
善者:优点,好的方面。
从:顺从,学习。
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理解〗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有学问有抱负的人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以为己任:即以“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
已:停止。
〖翻译〗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理解〗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比喻社会现象,指在浊世。
然:这。
后凋:君子不同于凡人。
〖翻译〗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理解〗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作为。
行:奉行。
其:副词,大概(就是)。
欲:想要的事物。
加:施加。
于:在,给。
〖翻译〗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理解〗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七、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做到作业本上)。
2、《每日5分钟》第10课。
第3课时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教学要点〗
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八、总结归纳
1、内容小结:
⑴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 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⑶ 谈品德修养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文言字词小结:
⑴ 而:
① 表示顺接;
② 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顺接
人不知而不愠──转接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顺接
温故而知新──顺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顺接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接
任重而道远──顺接
死而后已──顺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顺接
⑵ 为:读 wèi 时,多作介词;读 wéi 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 wéi,动词,“担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éi,判断动词,“是”。
仁以为己任── wéi,作为。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wéi,作为。
⑶ 焉:
见贤思齐焉──语气词,无实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在其中”。
⑷ 之:
① 指示代词,“这”;
② 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
③ 结构助词,“的”;
④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 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4、固定句式:
⑴ 不亦……乎?→不是……吗?
⑵ ……也。→……是……。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九、文言文翻译技巧(略略带过)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⑴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⑵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⑶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2、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⑴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⑵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⑶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⑷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⑸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⑹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⑺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⑻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⑼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十、小组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十一、堂上默写《<论语>十则》
十二、国庆假期作业
1、复习所学的课文,10月8日进行基础知识测试。
2、背诵课外古诗两首:《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假后默写,基础知识测试中也有课外古诗默写的内容。
3、作文一篇,择优推选去参加中小学生“书香”作文竞赛。
内容:与读书有关;
体裁:可以是读书笔记、小说、诗歌、散文等;
题目:自拟,可以参考《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书与我飞翔》、《我一直想买的一本书》、《我与书的故事》等等;
字数:800~1200;
要求:写到每页400个格子的原稿纸上。
4、制作一份手抄报,假后进行评比。
主题:漫游语文世界;
内容:与语文或文学相关的任何内容,自由发挥即可;
规格:最小要像试卷般大小,有兴趣的可以做成报纸一般大小,单面;
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自由组合,每组1~4人。
十三、教学反思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都特点。
2、熟读《论语雍也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进一步了解孔子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教学重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雍也篇》中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有学习了很多条论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叫一组同学一个学生说半句,其它学生其说下半句)
2、我们同学对学过都论语掌握都还是不错,我们会背了这么多条论语,你能说说哪条论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论语能给我们带来启示。那么我们该怎么学好知识呢?今天一起到论语中看看孔子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1、小黑板出示学习内容: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读
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字值得我们注意的。(指名说)
4、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 好hào 知zhì
师:对,这几个字在我们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读准字音。那么现在谁能读读这句话。
5、指2-3名同学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的更流利。
师:论语是文言文,它读的时候与现代文章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注意语气词多
师:在我们读得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停顿不是一下子就断开的,一定是有气相连的。
5、咱们同学再试着读一读
6、齐读一遍
7、谁能给大家范读一遍(指1-2名)
师:学习了孔子的两句话,我想起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理解意思:好:喜爱;
师: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参考论语中讲的一些道理,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做到乐中求学。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齐读句子。
8、男女生轮读
9、齐读
10、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背一背
三、积累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个人展示背诵。
4、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天我们又在论语中知道了学习要培养兴趣,在论语中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让论语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吧!
5,将今天的学习内容摘抄下来,熟读成诵。
第三篇:《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六则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
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释词、口译,分析前三则。教学过程
1.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5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迷信鬼神的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2.教师范读课文。
3.正字正音。
愠yùn 罔wǎng 说yuè——不亦说(悦)乎
4.教学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之,代学习的内容。学了(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5.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6.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布置作业
1.抄写、今译、背诵前三节。
2.说说“不亦说乎”中的“说”、“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与在现代汉语中用法、意义的不同。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释词、口译,分析后三则;“而”字的几种用法。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古汉语中的“说”,有时通“悦”,是形容词;“可以”,多用作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当“用”、“把”讲,介词。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不同。
2.进行新课。
(1)教学第四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以何。为什么,凭什么;谓之,称他。子贡问道:“孔文子(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聪敏;好(hào),喜爱;耻,把„„当作耻辱;下问,问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以是,因此。孔子答道:(“孔文子)聪敏而又喜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因此(他的谥号)称他为‘文’”。
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中,孔子对弟子进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里孔子借回答子贡提出的问题,教育弟子既要勤学,更要好问,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表明了在学习上要有勤学好问、不耻下问的态度。韩愈在《师说》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这些人的学识和个人修养都不如孔子。这正是孔子对子贡答话的很好的注解。
(2)教学第五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识(zhì),记住;之,它,代所学的东西;厌,满足;诲,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哉,叹词。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这一则,孔子从自述当中教育学生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表明了在学习上要有踏实刻苦、永不满足的态度。“何有于我哉”这个感叹句,表现了孔子的自谦精神。这样从自勉之中来勉励学生,情真意深,效果自然良好。
(3)教学第六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走路;必,一定;焉,于此,在这里面;善,优点;从,跟随,引申为学习。三个人一块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看出)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孔子认为,自己周围的人一定有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一定有有缺点有错误的人。要学习前者的长处,避免后者的短处。也就是像他说过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种学习别人优点、以别人缺点作鉴戒的虚心好学精神,非常可贵。
(4)引导学生归纳《论语》六则的内容。
《论语》六则表明了学习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论语》六则表明了学习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各从不同侧面表明了学习的正确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各从不同侧面表明了学习的正确态度。
(5)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出现的“而”字的几种用法。
本课出现的“而”字有几种用法?
本课出现的“而”字有三种用法:
第四篇:《论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预习提纲】 1.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 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2.字词。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â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ãi)不知 是知(zhì)也 3.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4.重点词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5.试翻 译下面的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6.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归纳文章中的句子。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合作展示】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3.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思考下面的问题。(1)“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 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2)“温故”章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3)“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5)“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检测反馈】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温故而知新()⑸学而不思则罔()⑹择其善者而从之()2.《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3分)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3分)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4分)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4分)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4分)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10.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填写)(5分)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4分)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学习心得】 10.《论语》十则 【预习提纲】 5.(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4)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合作展示】 4.(1)“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 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义。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2)《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3)孔子说这番 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4)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5)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检测反馈】1.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 2.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3.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4.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5.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10.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 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11.任重而道远 12.“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D
第五篇:论语教学设计
七年语文上学期第10课《<论语>十二章》前四则教学设计
哨子河中学 曹
雪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2、能力目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前四则,理解并背诵。
3、情感目标: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前四则,理解并背诵。
难点: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学情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是学生接触古代经典文化的开始,从教材内容上看,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尚且存在较大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要降低难度。
导语设计: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一部光辉巨著,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既使在今天他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那么,对于《论语》和孔子,你们有了解多少呢? 老师板书课题 同学们畅所欲言 教师补充拓展延伸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是研究儒家学说最重要的文献。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简介“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加深同学们对孔子的了解,从而产生钦佩之情。
范读课文前四句,注意字音,节奏划分 自由朗读
提问学生读
师生纠错
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解,工具书,翻译 教师明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补充说明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
襁褓—— 不满周岁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幼学——10岁
豆蔻年华,13岁(女)束发——15岁左右
及笄:指女子15岁。弱冠——20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耋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合作探究
1、这三句话分别讲的是什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就这点,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共同明确。课堂巩固
1、给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亦说乎():
2、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中的“以”字用法相同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她同样受益匪浅,请写出这四章论语中的成语。类文拓展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qī)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yoù)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孔子喟(kuì)然而叹之曰:“呜呼!恶(wù)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2、从最后一句话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选文和课文有什么异同之处? 自我总结
布置作业 背诵前四句,预习剩下几句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态度”
“ 为人谋/而不忠乎?
(他人)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朋友)
传/不习乎? ”
(自己)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习领会阶段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安心立命阶段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阶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