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时数:三学时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和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记叙特点。
教学难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口技人高超技艺的写法。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口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
2、了解作者及其我国古代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3、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4、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4分钟。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剪辑:(投影播放“洛桑学艺”视频剪辑)
这个小伙子叫洛桑,藏族,1993年,他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而红。自此一年内,洛桑这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遗憾的是,1995年10月2日,这位年轻的笑星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
视频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凭洛桑的一张嘴模仿出来的)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
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口技,请看大屏幕:(投影关于口技的知识)
(投影内容: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好,今天我们学习林嗣环的《口技》,去领略这美妙的艺术。(板书课题:口技)
我们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投影学习任务)
1、知道口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
2、了解作者及其我国古代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3、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4、朗读课文,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层次思路。
师:我相信大家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很顺利的完成目标。
二、识记作者相关知识和《虞初新志》。2分钟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虞初新志》:古代笔记小说,清代张潮编选,共20卷,多收录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编者的主旨是:“表彰轶事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遇赦而归,客死于武林。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本文选自他的《秋声诗自序》。
师:知道了作者和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清除障碍,朗读课文。
师:
(一)一读课文,查找错误。
1、学生轮流读课文。
(点名叫五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已有错误即可提示。)
2、出示可能读错的字和音,投影在大屏幕上:1分钟
少(shǎo)顷
呓(yì)语 叱(chì)
中间(jiàn)
曳(yè)屋
许(hǔ)许声
几(jī)欲
犬吠(fèi)
齁(hōu)声
意少(shǎo)舒
3、我们再来听录音,欣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同学们要听清停顿和语气节奏。
播放《口技》朗读MP3。5分钟。
4、清理了读音障碍,倾听了停顿节奏,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学生齐声再读课文。)5分钟。
5、这次读得很好,说明同学们感受到文中这位口技人技艺的不同凡响,因而读的很有节奏。
(二)再读课文,摘除疑难。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投影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6分钟
根据课下注释,默读课文,标记其他疑难字词,感知主要情节。(学生读,老师巡回查看。)(时间到后即可停止阅读,询问学生那些字词有疑难。老师板书学生有疑难字词,可能有疑难的字词:
1、实词
善: 擅长
遥:远
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
齐作:一齐响起
走: 跑
宴:即“大宴宾客”。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其:代词,指妇人。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是: 指示代词“这”。
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
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
间: 动词,掺杂,夹杂。
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
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
一端:指一种(声音)。
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说出”。是:指示代词,这时。
2、虚词
【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
【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
【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但】只。
【亦】 也。
【微】 隐约。
【毕】 都。
【而已】 罢了。
【会】 适逢,正赶上。
【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
【许许】象声词。
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座”。
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②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⑤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
5、古今异义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③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⑤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⑥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6、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妙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
7、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倒装---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三)三读课文,明确大意。
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投影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和情趣味。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主要情节。
2、理清文章思路层次。6分钟后比比谁说的最准确。
明确:
1、本文描写了京城口技艺人摹拟一家人由梦而醒、由醒复睡,火起慌乱的情形,叹赏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意对即可)
2、文章思路。
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三部分:(板书)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表演前气氛。
第二部分(第2~4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四)四读课文,感受妙文妙技。
师:好,没有了字词障碍,明确了文章大意,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妙文和表演者的妙技。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四、总结与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传统技艺——口技的精妙,也初步了解了作者的精妙的行文技巧,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看课后的任务:
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翻译课文。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
1、能够顺畅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够流利的译讲课文。
3、阅读课文,学习本文首尾照应、表现口技人高超技艺的方法。学习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扫除了阅读障碍,弄清了课文的行文思路,明确了文章的主要情节。这节课我们要完成怎样的任务呢?请看大屏幕:(投影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学习目标:
1、能够顺畅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够流利的译讲课文。
3、阅读课文,学习本文首尾照应、表现口技人高超技艺的方法。
老师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一定会达到目的。
一、检查作业。4分钟。
师:那位同学能够全文背诵?(如果有,就请背诵,如果没有,鼓励学生背诵,然后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二、练习译讲课文。10分钟。
师:经过同学们的一番努力,我们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了,那么,我们能够很准确的把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吗?试一试,相信同学们能够译得很好。每人一句,接力翻译,如果有译错的,请同学们及时指出并更正。
(学生每人一句翻译,老师注意易错的句子,适时指导)
三、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阅读相关语段,完成问题。(投影自读提示)
自读提示: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如下问题 优质课:
1、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
2、文中哪些地方对道具进行了交代?
3、对道具的交代只要一处就足够了,作者为什么要交代两次呢?这两次的作用是否相同?
4、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
5、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对口技人技艺的评价? 8分钟后,看看谁能很准确的让大家明白这些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问题,老师巡回,根据发现的问题随时指导。)
(时间到后,立即结束思考。)
师:好,我们的时间到了,全部做好的举举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检查,否则,再延长2分钟)
哪位同学先说你的看法。(如果无人回答,可以点名回答;如果回答正确,即可进入下一个问题)
明确:
1、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板书)
2、开头和结尾两节。
3、说明口技艺人技术的高超。不同,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回味无穷。
4、犬吠 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 等。
5、以“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绍口技表演者,是全文的总说,即“善”字统领全篇,文章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展开的。
善。(板书)
四、课堂练习。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课文的部分内容,下面我们来练练兵。请看大屏幕:
练兵场:
看看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请同学们在8分钟内完成《原创新课堂》第1、2、3、5、6题,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请继续完成第7题。比比谁能在最少的时间内做得最好。
(学生思考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根据发现的问题随时指导。)
(时间到后,立即结束做题。)
师:好,时间到了。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自己检查,如有疑难问题请向老师质疑。
五、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好,即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不同的意见,老师希望以后同学们能够更进一步的学习,质疑,只有在质疑中才能有更好的成绩。
请看大屏幕:
课后再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口技人高超的技艺表现在哪里? 作者是如何描写口技人高超的技艺的?
第三学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能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
2、揣摩语言,领悟文中对口技人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学习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口技人在很短小的时间内模仿了很多声音,初步领略了他高超的技艺,今天的任务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投影学习目标)1分钟。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能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
2、揣摩语言,领悟文中对口技人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敏锐观察,老师相信大家会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
一、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0分钟。
师: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任务,在完成具体任务之前,老师先提个问题: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好多声音,这么多的声音都是在同一个场景中发生的吗?(明确:不是,三个场面)好,非常好。请看大屏幕:(投影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阅读第二语段,思考问题:
1、哪些句子是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
2、口技艺人表演的声音是按什么顺序变化的?
3、找出没有写口技人表演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写谁?他们的这种反映说明了什么?想一想,介绍口技艺人的表演,作者描述观众的反映,有什么作用? 5分钟后,比比谁知道的更多,说得最好。
(学生阅读,思考问题,老师巡回,根据发现的问题随时指导。)
(时间到后,立即结束思考。)
师:好,时间到了,全部做好的举举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检查,否则,再延长2分钟)
哪位同学先说你的看法。(如果无人回答,可点名;如果回答正确,即可进入下一个问题)
明确:
1、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到“一时齐发,以为妙绝”。
2、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从“遥闻”一词可以看出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而且是比较轻的,而“深巷”一词则告诉我们声音是从室外传来的,所以在这里声音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变化的;另外,犬吠、欠伸、呓语等这些声音刚开始都是单独发出的,到后来却是“众妙毕备,一时齐发”,所以也是由分而合地变化的。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写宾客。宾客已经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听的非常的入神。
从侧面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师: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是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
二、学生自读,完成问题。10分钟。
师:我们刚才顺利的完成了第一个场景中口技艺人的出色表演,还有两个场景的描写,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相互讨论完成第二三场景中口技人精彩的表演。(投影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阅读第三四语段,说一说:
1、找出两个场景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想一想:这部分模拟的声音是按怎样的顺序变化的?
2、观众又有哪些反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3、这样精彩的表演,口技人依靠什么来实现的?说明了什么?
5分钟后,相信同学们都能够非常准确的完成任务。
(学生阅读,思考问题,老师巡回,根据发现的问题随时指导。)
(时间到后,立即结束思考。)
师:好,时间到了,全部做好的请举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检查,否则,再延长2分钟)
哪位同学先说你的看法。(如果无人回答,可点名;如果回答正确,即可进入下一个问题)
明确:
1、第3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未几,夫齁声起”到“妇梦中咳嗽”。这部分的声音是由大到小、由多到少变化的,只能“微闻余声”,从“微闻”一词看出。第4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是从“忽一人大呼火起”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部分声音的变化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响声大作。是从两个“大呼”、一个“齐哭”、五个“百千”看出来的。
2、第3节中观众的反映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节中观众的反映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观众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观众已经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以假乱真了。
3、简单的道具。表演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也衬托了口技者的技艺高超。
三、重新组合,探讨写法。10分钟。
师:口技艺人三个场景的精彩表演我们已经领略了,那么,这精彩绝伦的表演是如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的呢?这得宜于作者同样精彩的写作技巧,请看大屏幕:(投影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对这位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评价?
2、想一想,文章是从些方面来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的?
3、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
4、思考:结合《安塞腰鼓》结尾一句的表达效果,说说文中以下两处有怎样的作用?①“遥闻深巷中犬吠”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5分钟后,比比谁能最先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老师巡回,根据发现的问题随时指导。)
(时间到后,立即结束思考。)
师:好,时间到了,全部做好的请举手。(如果都做完,即可检查,否则,再延长2分钟)
哪位同学先说你的看法。(如果无人回答,可点名;如果回答正确,即可进入下一个问题)
明确:
1、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直接描写口技表演的内容和过程,正面突出演技高超;另外还从听众的反映和所用的简单道具,侧面衬托演技高超。
2、“善”。
3、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既而”;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俄而”“少顷”“未几”。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技艺的高深。
4、①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写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②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
四、课堂练习。
师:完成的不错,我们再来练练兵。请同学们先完成《原创新课堂》第4、7题,再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投影练习题)
场景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评论 听众反应
梦中醒惊 犬吠 欠身 呓语 大啼 妇呜 夫叱(一时齐发)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 众妙必备
伸颈
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 齁声 妇拍儿渐止 鼠作作索索
倾盆器声
咳嗽
(以响衬静)逐渐变小
意少舒
稍稍正坐
火起群乱 大呼
齐哭 百千大呼
齐哭
犬吠
力拉崩倒火爆声
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忽然变大
由少而多
由少而杂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五、总结与作业。
师:同学们,学习《口技》一文,我们领略了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我们为口技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创造力击节赞叹,同时也赞赏作者林嗣环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可谓表演者“善”口技,介绍者“善”蓦状,文质兼美,相得益彰。如此精妙的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其魅力将在新时期大放光彩!
请看今天的作业:
1、课后第二三题。(书面作业)
2、课外拓展,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笔记积累)
3、学习本课描写声音的方法,找一种你喜欢的声音(音乐、鸟鸣、口技等)仔细地听,想想,然后把它描写出来。(100字左右)(日记)
板书设计:
最简单的道具 技
最复杂的声音 最强烈的观众反应
善
时间为序,条理清楚
文
行文波澜起伏,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第二篇:口技教学设计及反思
《口技》教学设计
岚山区后村镇初级中学
郑世迎
一、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积累本课重点文言词语。
2、欣赏口技人精彩的表演,能说出其中的妙处,感受其高超的技艺。
3、学习、欣赏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
二、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感受到口技人“善”在何处。
2、学习、欣赏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启发点拨
3、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观看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字来评价。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林嗣环的《口技》,用心倾听口技人精彩的表演,感受其高超的技艺,同时也学习、欣赏作者精妙的写作技巧。
简介作者与编者,让学生记住本课的文学常识。
(二)、读懂课文
1、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停顿、语速等。听完后教师强调几个重点字音:中间jiàn 曳yè屋 许许hū声 几jī欲先走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尽量读出文中的意境。
3、教师点名读(2至3人),正音。
4、自主、合作: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以及手中的工具书,自读课文,不求落实到每字每句,只需弄通课文大意即可。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与周围同学讨论,仍无法解决的可留待集体解决。标出和现代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共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6、教师投放本课重点词语,一方面检测学生自学情况,另一方面以进一步强调巩固这些重点文言词语。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古今异义词: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2)、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4)、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5)、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多义词: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妙 众妙毕备(妙处)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以为妙绝(奇妙)难句试译: 1)、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译文: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人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文: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3)、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即使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处来。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了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抢先跑掉。
7、点名学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过渡:一篇文章仅仅读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品出其中的妙处。
(三)欣赏体验
1、对于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作者用了一个字来评价,你能找出是哪一个字吗?(善)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哪些地方?
此处主要引导学生体会:
A、口技人的“善”体现在他精彩的表演上,那么多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太厉害了!(口技人主要表演了几个场景?思考讨论后明确: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三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一个场景?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最后一个场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B、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宾客的反应上。(找出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体会神态、动作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描写?)
C、口技人的“善”体现在简单的道具上。(文中几次提到道具?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明确 :两次。在内容上反映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艺,结构上首尾照应。)过渡:“口技”好听不好写,因为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口技》的作者出色的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这与作者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你能说出本文妙在何处吗?(或在写作上值得你借鉴的有哪些呢?)
此处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可求全,学生点到哪个方面就重点研讨哪一方面)A、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拓展:《绝唱》中对王小玉演唱的描写。)B、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C、以静写动的手法。(此处课进行拓展,投放其他作品中一些精彩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众宾的所闻写来,使读者能有亲历的感觉。)E、行文有波澜。(短短的三百字,由静到动,再由动转静,又由静转为大动,最后戛然而止,使人感到全文变化多端,波澜起伏,痛快淋漓。)
(四)教师小结
仅靠一张嘴及几样简单的道具,却能描摹出成千上万种声音,描摹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场面,使人不得不听而赞之。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篇文章中被作者表现的淋漓尽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为之击节叹赏。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整理本课重点文言词句,进一步巩固记忆。
2、写作练习(二选一): A、就本文的某一写作特色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字。
B、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人物形象。
《口技》教学反思
岚山区后村镇初级中学
郑世迎
《口技》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篇幅虽短,但知识点却很多。在一课时的有限时间里到底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领会点什么,的确让我难以取舍。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还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口技人的精彩表演与作者的精妙写作手法上引导学生进行赏读、研究,至于具体的知识点教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理解程度。这样既在大的方向上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内容与主要写作特色,又在细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做到了以学定教。我想这样处理,应该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更感性的了解口技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在课前我播放了一段口技表演的视频,并借此导入。文言文应主要以诵读为主,在读懂“言”的基础之上,适当引导学生对“文”进行赏析,做到“文”“言”兼顾。因此这节课我一开始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引导学生疏通文义、积累重点词句。这一过程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以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环节结束后,重点引导学生对“文”进行赏析。通过一个“善”字引导学生感受表演者的高超表演技能,然后再过渡到对写作特色的赏析。这一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仍然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赏析,鼓励学生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求学生理解有多深,但求学生能养成深入探究的意识与习惯。对于教师来说这一环节极富挑战性,不确定因素太多,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点拨。
由于时间安排上存在困难,本课的拓展迁移——写作训练只能以作业的形式留待学生可下完成,在效果上可能会有点折扣。
第三篇:《口技》教学反思
《口技》教学反思
语文组孙中键
《口技》一课,我尝试运用多层次朗读教学的方法,它是以引导学生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从不同角度反复朗读,以达到辨析字词、积累知识的目的,课上完后颇有些感触。
1、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学习上要给学生主动权。应该说,这是新课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从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才会拥有自己的思想,创新才有基础。通过《口技》这节课,我认为,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应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学生受知识、经验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很多方面会存在着不足,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不全面。因此,我们在很多时候,不会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的探究、解决问题。经常会不放心地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即使是让学生去分组讨论了,学生得到自己的答案了,我们依然要再强调一番,或将自己的“标准答案”再传达一次。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养成习惯:反正我思考了,老师也不会采用我的,而且老师反正会给我答案,何必思考呢?
2、教师不能迷失了自我。
上课前,有老师看到我的教学设计,跟我说:“这节课基本没你什么事儿哦。”这节课真的没我什么事儿吗?不!应该说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迷失自我,我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丧失。
在《口技》这堂课中,在不影响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的前提下,我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导。一是学习过程的设计。为达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任务分解清晰,完成任务的步骤明确。二是在课堂上适时点拨。三是对于已经明确的任务,主讲小组又未能讲解清楚或知识点有遗漏时,我提示旁边的同学提问,或者自己直接提问。
3、读的形式要多样,有实效。
整体来说,读的形式还不够灵活,有些单一。在读这一方面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读与展题没能有效地结合,显得读有点架空。
第四篇:《口技》教学反思
深入挖掘教材,彰显口技之善
老课新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不变,要想上的透彻,最基本的还是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抛开之前所有的教学参考和资料,读素文,用自己的理解再一次批注。
“京中有善口技者”首句点出“善”字,落笔扣题,总写一笔,点出地点、人物,通篇都从“善”字着眼。“会宾客大宴”,点时间。在“宾客大宴”之际,恰逢旧时艺人施展其技之机。“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点场地。用“角”和“八尺”,极言其小。“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道具。连用四个“一”字和一个语气词“而已”极言道具简单,工笔画法,简单、细腻,为下文表现其技艺高超铺垫。“ 众宾团坐”,写听众。用“众”字和“团”字形容,见出表演者久为人们所心慕欲闻。“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写听众静待表演的神态。渲染了表演前的寂静气氛,见出“抚尺一下”的效果。
这段交代表演前的有关准备情况。剪裁详略得当,着意于表演者技艺和道具的详略,而对表演者本身却只字未提。这对下文复杂的音响表演,起到衬托作用。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许多声音,都由夫妇引出,总提一句。“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各种声响趋于并起,错杂相间;逐渐各尽其妙。“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写宾客的神态和感受,倾听入神,由衷赞赏,乃是从宾客一方写口技之妙。总收一笔,作为赞语。以上是正面描写表演情况。家庭所有成员的声响,“一时齐发”。摹状维肖维妙,各声并出,纷至沓来,万籁俱发,应接不暇,技艺高超不凡,让人叹为观止!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入睡后的宁静气氛。连轻微的鼠声、盆器倾侧声都能真切入耳。又于静中见动。维妙维肖地刻画出深夜特征。“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体味动静。“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心领神会。由紧张逐渐松弛,故纵一笔,以便于写全文的高潮。
“忽一人大呼‘火起’”,波澜突起,冲破沉寂气氛。“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从“一人”到“一家”,从“大呼”到“齐哭”,写出全家顿时惊恐万状。三次迭用“大呼”点明情势危急;“两儿齐哭”,更见气氛紧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再由“一家”引出“全巷”大人、小孩以至群犬惊恐万状的混杂声,反衬出火势之大。“俄而”,承上启下,说明两者间隔时间短暂;三个“百千”,生动地再现了人呼犬吠,乱成一片的紧张气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风啸火爆,房倒屋塌。从正面十分形象地点明火势之烈,不可阻遏。“力拉崩倒”,见出作者摹拟口技、遣词用字的匠心。“又夹百千求救声”,点出“千百”呼救之人。暗示火势凶猛,已威胁到人的生命照应上文“力拉崩倒”等情况。“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作者承上加以评说。这是作者赞语。先概括说明表演周密细致,没有疏漏,暗点“善”。然后再对口技者惊人的技巧加以具体品评和论断。“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再从侧面通过听众的表情、行动、神态和心理反应,来渲染表演技艺的逼真、生动感人,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实感受。暗出口技者之“善”。
此段,描写“火起”后的种种表现是全文的高潮,生动而有变化,波澜起伏。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开头以交代道具“亮底”,遥相呼应。这里再次点明道具简单,在于使听众确信上述复杂的音响表演只是口技而已;并未借助他人他物,全是艺人自己的绝技。暗出口技者技艺之“善”。
少而简单,照应开头。如此简单的道具,却能演出那样复杂的场面,的确精妙!
只有老师自己不借助教学参考和资料,通过读素文,深入挖掘文本,才能“胸中有沟壑”的把握文本,从而驾驭课堂。
第五篇:口技教学反思
《口技》教学反思
《口技》此文记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的是一个口技人高超的技艺,根据这一内容及情感,我将此课的教学情感与态度目标确定为: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精髓的激情。教学中,通过大家熟知的星光大道总冠军刘大成的口技表演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知道什么是口技,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文本的众多分析后,我采用了以诵读带动感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评点教学。先由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读音、节奏和停顿等常识。然后学生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小组合作展示朗读。最后小组合作,自主地疏通文意,疑难点提出,师生互动,合作完成译文的工作。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而且还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通过文章的梳理明确了此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此过程中明晰文章所采用的的表现手法,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课标要求,能借助文本,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在小组合作展示诵读前的准备时间过长。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翻译课文过过程中,由于教定了每组翻译的部分,使得每小组只重点翻译了本组的部分,其他部分不能够充分的理解,本环节设计不够充分,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