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在操作过程中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在操作过程中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学生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各图: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下面各图:
提问:这些物体是平面图形吗?(不是)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叫作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近平面图形,观察、辨认实物,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分类,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一)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二)1.实物感知,形成表象。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谁愿意到前面来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给大家找出来。师:除了讲桌上的这些物体,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师:(指讲桌上的物体)为什么说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呢?长方体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2.面的认识。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大家知道,长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边说边把长方体展开)。你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1)学生很容易说出: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板书:面)师:(用手摸长方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看,这就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摸一摸长方体纸盒的面。(2)学生摸完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3)指名说出数的结果。(板书:6个)师:(结合手中的教具介绍)根据长方体面的位置,我们分别把它们叫作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认真观察这6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说出: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面称为一组相对的面。找一找,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面?(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在教师的长方体上指一指是哪三组)师:现在,你们拿起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进一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4)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5)让学生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师:由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可以知道,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么样?(启发学生说出: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师: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来验证一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面的特点。3.棱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继续观察,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学生可能说有一条边)(1)课件演示:屏幕上先分别闪动长方体的前面和上面,再闪动两个面相交的边。(2)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作棱。(板书:棱)师: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3)指名回答数的结果。(板书:12条)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清楚地观察长方体的棱,请同学们看屏幕,看一看棱的框架。(4)课件演示:隐去长方体的6个面,出现由12条棱组成的长方体框架,并将此框架旋转一周。师:注意观察屏幕上这4条红色的棱(课件演示:将左右方向的4条棱从左往右逐渐变成红色)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这4条棱互相平行)师:我们把这样的4条棱称为一组相对的棱。从框架中很容易看出长方体一共有三组相对的棱。
(5)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另外两组相对的棱分别变成绿色和蓝色。师:现在你们量一量长方体每条棱的长度,看一看,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学生通过测量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6)课件演示:分别抽象出三组相对的棱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师:谁能把长方体棱的特点完整地总结一下?
4.顶点的认识。师:同学们接着观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是什么?(1)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板书:顶点)师: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指名说出数的结果。(板书:8个)师: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3)课件演示:依次隐去6个面,再分组闪动12条棱,最后一次闪动8个顶点。5.师生共同归纳整理长方体的特点。
(1)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独立填写教材11页表格的长方体部分内容。
(2)汇报填写情况,并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1.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师:如果把我们刚才认识的长方体画下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长方体。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纸盒,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说一说最多能同时看到它的几个面。(学生观察后发现:最多能同时看到它的三个面)师: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长方体纸盒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你看到了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纸盒放在左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纸盒如果画下来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初步感知。(课件演示:逐渐去掉长方体的棱,直到只剩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为止)师:只看这三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是什么形状的吗?
(2)呈现概念。师:你能给这三条棱起个名字吗?(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3)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把长方体摆正,让学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作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叫作高)(4)小组合作将长方体纸盒横放、侧放,指出它的长、宽、高。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时,引导学生把学具变换放法,突出图形的变式,在变式中理解,让学生真正理解长、宽、高的含义。(三)探究正方体的特点。
1.课件展示:放映动画,把长方体中较长的棱缩短,使长、宽、高相等,把长方体转变成正方体。讨论: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的长方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归纳: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作正方体。
2.引导探究: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带来的正方体纸盒,用探究长方体特点的方法探究正方体的特点。
3.归纳总结。师:谁能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1页表格的正方体部分内容)4.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1)引导学生对照表格按照顶点、面、棱的顺序,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及不同点。(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设计意图:通过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动画,把正方体的特点化难为易,学生初步体会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迁移学习方法,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通过表格完整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记忆深刻。⊙巩固应用,实践创新
1、判断。(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2)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3)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4)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厘米。()2.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2)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顶点。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分米,宽是1.2分米,高是1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3.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
4.用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哪些了解?
2.结合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小组内的表现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布置作业 教材12页1、2、3题。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1)
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一个重点,这一部分掌握得好与坏关系到将来学习立方体几何图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此之前,学生还没接触过立方体图形,研究过立方体图形。我们两个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头脑反应迟缓,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决定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上课时我先从复习近平面图形入手,再出示长方体物体,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过许多长方体,所以很快就引出了“长方体”为一名词,顺利进入了新课。
第二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再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以上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利用教具、学具,通过教的参与指导,让学生摆弄触摸实物,从整体上观察长方体,直接感知长方体有面棱和顶点三个要素。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研究其特点,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表格,通过看、数、量、议、想等过程,使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的填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自主互动学习的方法,能够互补知识的结构,有利于“后进生”的促进。
第三步,有了前面的基础,从顶点的特点引出了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再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是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空间观念,在以后的长方体面表面积计算中灵活想象每一个面的位置的正确计算时,还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二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2.2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4)前面是什么形状?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第三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黄瑛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3、老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4、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它的面是怎样的?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说明: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老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用手摸棱,有割手的感觉。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3、老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4、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1)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
(1)长方体有 个面。(4)长方体有 条棱。(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哪些棱长度相等?(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6)长方体有 个顶点。
(2)交流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
(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相等”)
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
教师: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
(3)完善表格并小结
教师:请你把教材第19页的表格填完成。
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
教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请你判断对错
①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②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③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辨析判断题,提出概念
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
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2、把长方体的棱分类。
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出发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4组)
3、巩固练习(电脑出示:练习题1)
(1)、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点名让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断)
(2)一个长方体,长15厘米,宽9厘米,高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自己做,发现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再提示:我们在研究长方体的棱长的时侯,把长方体最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较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最短的4条棱分成一组,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代表这三组棱中的一条棱,现在要求这12条棱的总长度,应该怎样做?
(3)选择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5厘米,棱长总和是()
A、20 B、40 C、60 D、80
老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回答时,请说明你的理由.(师点名提问.)
那么谁能根据刚才这俩位同学做的题,能总结出长方体棱长总和的公式呢?(学生总结,师点名提问)
预设:
生甲: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
生乙: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
老师:这两位同学到底总结的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看老师总结的和这两位同学一样吗?(电脑出示)
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对吗?
老师:长方体棱长总和这两个公式书上没有,是老师辅加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公式齐读三遍,力争记下,以后做题会用到.(四)小结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如果给你一点,学了这节课你会联想到什么?(由一点引出的三条线段)由这三条线段你会想到什么?(三个面)继续想象:(由三个面可以想到它们相对的三个面形成一个长方体)。
八、板书设计:
长 方 体 的 认 识
(1)长方体有 6 个面。(4)长方体有 12 条棱。(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哪些棱长度相等? 6个面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6)长方体有 8 个顶点。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
第四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7—29页《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认识并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平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复习导入新课:(课前准备)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
2、说明: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平面图形。
3、教师:我这里有一些实物,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开关吗?
(屏幕出示常见的物体。如:木箱子、纸箱等。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小结:现在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二、尝试探究:
1、让学生尝试举例:
①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立体图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②看一看:同学观察屏幕上的实物,哪个是长方体? ③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分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面的大小呢?
②课件演示。③分组汇报。④教师板演。(6个面,且对面完全相同。)
3、认识长方体的棱:
①屏幕演示:棱——两个面相交的边。
②摸一摸:拿起自己的长方体实物,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③数一数,量一量:长方体有几条棱?然后量一量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12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
4、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①屏幕演示:三条棱相交的点。
②摸一摸,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多少个顶点? ③教师小结:(8个点。)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屏幕出示: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略)
第五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进行学习。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观察后回答:(出示一组图形)①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板书: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2、出示第14页图中的各个实物,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
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
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① 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8个)
4、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_____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____形)围成的____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_____,相对的棱的长度______。
(二)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1、它的12 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怎样分? 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把长度相等的棱分为一组。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并量一量长、宽、高。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8个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长、宽、高。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马莲小学:赵旭林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