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体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序观察、实践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了解各部分名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实物 学具:长方体实物、小棒、接头。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答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答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答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形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生:我们一共使用了12根小棒。分别是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每种颜色各4根。同种颜色的小棒在搭的时候都是相对的,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这样吗?老师注意到,刚才还有小组搭出了不同的长方体。仔细观察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特征吗?
生:有
师:在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哪个小组使用了红色的小棒? 生: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红色的只有3根。师:你觉得至少需要几根? 生:4根
师:在搭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长方体棱的特征。来,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三、变式呈现,认识长、宽、高
师:同学们,如果我画下一个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呢?瞧,(电脑出示直观图)从这幅图上我们能看到几个面?为什么只画了三个面呢?
„„
师:补上了三条看不见的棱,现在一共画出了长方体的几个面?(6个)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想好了吗?睁开眼睛,再和屏幕上的比较一下。一样吗?
师:(电脑演示)如果擦去一条棱,你们也能想象出原来的样子吗?再擦去三条,还能想出来吗?想一想,最少保留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学生指出保留的三条棱,电脑随之出示)
师:仔细观察,他所指的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用的名称。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
四、观察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师:根据长、宽、高的数据,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吗?想想它的6个面应该是下页图中的几号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思考,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生:前面的是④号
师:你是怎么看出的?到前面来结合这幅图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前面的长是9厘米,宽的4厘米,和④号图是一样的 师:从棱联想到面,真会思考!你们还发现哪些面是几号?(电脑随之验证学生所选择的面)
师:根据长、宽、高,我们找到了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仔细观察这6个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
五、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师:(电脑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70cm×60 cm×180cm)前几天,我家新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组数据,你能知道我家新冰箱的哪些信息呢?
„„
师:知道了长、宽、高,现在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电脑分别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师: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六、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获得了什么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答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答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答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形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形成过程,仔细观察你们手中的长方体,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
2、认识特征
按面→棱→顶点的顺序逐一展开,并进行验证
3、知识应用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4、认识长、宽、高
5、练习
师:(电脑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70cm×60 cm×180cm)前几天,我家新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组数据,你能知道我家新冰箱的哪些信息呢?
„„
师:知道了长、宽、高,现在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电脑分别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师: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6、延伸: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三、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和长方体成了好朋友。假如你是一个长方体,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呢?
第二篇: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
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
2.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或抽拉投影图)
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请看动画图像。
(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投影片)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2.作业:教材P22练习五: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方体的特征。共分三个层次进行:让学生通过感官了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利用教具学具和讨论提纲,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图像和练习,学生会看平面上的立体图,掌握长、宽、高。
第二部分教学正方体的特征。共分两个层次进行: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会看立体图;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扳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用具】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3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在合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过程、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发现长、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教学过程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4
教材解读: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预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2、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4、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5、正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
6、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那几条?
8、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流程:
一、独立自学
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18-20页
1、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2、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互动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们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2、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它们分别有多少条棱?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学生观察。
学生回忆并回答。
3、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4、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三、总结评价
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2、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四、巩固或提高
1、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条件强化: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同学情况分析和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外表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同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玩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同学运用观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同学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玩弄实物协助同学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方:(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同学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评析:用同学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沛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实际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实际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6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已有知识引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请每人画出其中一个?再请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平的)教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看老师带来的这些物体(出示:牙膏盒、粉笔盒等)各部分还在一个平面上吗?这些物体不在一个面上,都是立体图形。生活中这样的图形到处都是,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冰箱、楼房等
师: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立体的,他们的轮廓可以看做什么形体?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习之前,你对它是不是已经有所了解了?有怎样的了解呢?学生就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介绍
二、自主探究——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构成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讨论特点,作记录)
(1)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学生认识情况
(2)汇报
2、具体知识点:
师:用数一数、摸一摸等方法集体合作认识具体知识点并板书。
(1)顶点——三条棱交叉的点。——长方体、立方体都有8个定点
(2)棱——两个平面交叉的线段。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三组,每组长度相等——分别成为长、宽、高
正方体12条棱,所有棱都相等——棱长
怎样证明你的观察是正确的?
生:量一下手上物体的长宽高或者棱长。
(3)面——长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立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面大小相等。
师:怎样证明?
生:(a)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b)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c)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4)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做集合图。)(教师板书)
3、试完成表:
把你现在认识的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这些特点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4、画长方体、正方体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或者立方体画在纸上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长方体,如果把它们画下来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图表示长方体。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学生观察后发现: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你看到了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放在左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媒体演示)在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
教师结合媒体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屏幕出现)
师:这叫做长方体的立体图。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上、下、左、右这四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表示的'却是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量出你的数学课本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指出上面长、宽各多少?
2、猜一猜小动物的后面藏着什么图形。(说明:有两只小动物,小刺猬后面躲的看似是长方体,实际上是完全展现后不是一个长方体;小猫后面躲的看似一个立方体,实际上是一个是长方体,另一个是立方体。)
3、试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
学生正确回答后电脑将长方体完整画出来。
看到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长方体中最大的面是哪两个面?最小的面是哪两个面?想到了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去,看到的是哪三个面,看不到的是哪三个面
3、如图,这个盒子前面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哪个?右面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8
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能找到共同属性。
2.学习运用非平面的内的计数方法。
3.感受到体积的存在,萌发探索的兴趣。
准备:自带一个小纸盒、记号笔每人两只、油泥每桌一份,米、两个杯子
过程:1.介绍自己的纸盒,引出课题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听的话说说你的纸盒是什么样的?
2.认识长方体的面
(1) 用一支笔数一数它的`脸(面),用数字写在中间,要有顺序的数。
(2) 汇报自己数的情况,让幼儿介绍数的方法(怎样数不会漏掉?)
(3) 每个盒子都有6个面,6个面它们都一样吗?
(4)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
“ target=”_blank" >推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红帽送点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高个子和矮个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手影戏的秘密》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 除了这些面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 给顶点用一点点油泥做一顶小帽子,一边戴帽子,一边数一数有几个顶点(幼儿不知道是顶点时不要直接说顶点)?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顶点8个。
4.认识长方体的棱
(1) 除了这些面和顶点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 用记号笔画棱,一边画一边数棱有几条(幼儿不知道是棱时不要直接说棱)?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
(4) 教师这种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叫立体的。
5.了解长方体的体积
(1) 摘掉帽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什么?
(2)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盒子问,如果里面装满东西,哪个盒子装的多?
(3) 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师用米进行演示)
6.延伸
我们用牙签把盒子打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面、顶点、棱还在吗?)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通过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现代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集体协作、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二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活动框架一个.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屏幕出示下面的一组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屏幕上显现:平面图形)
再用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逐一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长方体旋转一周.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学具,使学生感觉它的面很平.再用两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平平的)再将它放置桌上,让学生观察.
师:因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或图形就是立体图形.(屏幕上同时出现若干种立体图形,或在讲台上摆出各种实物图形,请同学们指出在这里哪些图形是长方体.)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二、新知探究
1.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面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边说边用电脑将围成的长方体图形展开(或将长方体实物模型展开.)
生: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板书:面)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手摸长方体的面.):这就是长方体的面,请你们拿起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学生摸完后问,你有什么感觉?(平平的)
②棱的认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顶点的认识.
师:再继续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通过用手触摸、用眼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观察长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的顶点.)
(2)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分两个层次探究,难点分散,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进行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问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讨论)
通过讨论观察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运行重叠画面)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操作演示.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带磁性的贴面糊上六个面(用三种颜色涂六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相等)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棱的特征.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研究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据它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而不重复、不遗漏地准确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演示操作,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作色)
③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顶点的特征.
师:研究顶点,应从个数上来研究.
通过课件演示或实物操作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方法同上)(板书:8个)
④师生共同小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现在你们讨论一下,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度,只要量出哪几条棱就可以?为什么?(启发学生只要量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那么你们知道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什么呢?
师(结合多媒体演示说明):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在立体图上分别标出长、宽、高)
练习: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练习后教师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21页中的做一做.
认识透视立体图.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图: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正面远处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2)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屏幕显示立体图.
师: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教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①出示下图,想象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
②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所想象的长方体是其中的哪一个.
③电脑将长方体补充完整,让学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确的长方体.
3.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2.补充练习:这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请你根据存在的数据,说出这个物体的上面是什么形状?并说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
(6个)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两个面相等
长方体─(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二)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教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面积单位
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厘米2
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4米=( )分米=( )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500厘米=( )分米=( )=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电脑动画图(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1分米3。)
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为单位,一个一个涂,涂满一排,提问:体积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满十排(一层),提问:体积是多少?一层一层涂,涂满十层(即全部涂上)。提问:体积是多少?
(10×10×10=1000(厘米3)。)
教师: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1分米3=1000厘米3
教师:如果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再请学生看一遍电脑动画图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米3=1000分米3。
教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2)教师:(指黑板板书)这些是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
2.体积单位的互化。
(1)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出示例3:(投影) 3.8米3, 0.54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把问题改写成如下形式:(板书)
8米3=( )分米3
0.54米3=( )分米3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边讨论边试算。然后归纳,老师板书:
因为1米3=1000分米3,8米3有8个1000分米3,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1000×0.54=540,填 540。
(2)出示例4:(投影片) 3 400厘米3, 96厘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改写成算式:3400厘米3=( )分米3
96厘米3=( )分米3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学生试算,讨论后,归纳并板书:
因为1000分米3为 1米3,3400分米3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分米3,就有几个米3,列式:3 400÷1000=3.4,填 3.4。
(第2题同上理) 96÷1000=0.096填 0.096。
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再小结并板书:
(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
(3)*试解下面几题:
①2米380分米3=( )米3;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转化?没转化的部分如何办?学生口答后
再板书:2+80÷1000=2+0.08=2.08,填2.08。
②5.34分米3=( )分米3( )厘米3;
教师: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转化?(板书)1000×0.34=340,填5和340。
③3.09米3=( )米3( )分米3。
请学生直接说出列式和结果。
老师:从上面三道题的解答中,你们有什么体会?(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外,还要注意审清题中哪一部分需要转化。)
书面练习:(请4位同学写投影片,集体订正)课本P38做一做和补充题。
出示例5:(投影) 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请同学们自己解答。老师巡视中可抽选一名先算出立方米,再化为立方分米,和一名直接算出立方分米的同学去板书。集体订正时由同学自己确定哪种算法较好。
(三)巩固反馈
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投影片)
0.5米3=500厘米3( ) 2.6分米3=2米3 60厘米3( )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在学生总结基础上,将例3,例4后归纳的方法汇集成一个,并板书出来: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5、
若分别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会怎么样改变?(课件分别演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2条
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有( )个面
都是( )形
相对的面( )
有( )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
有( )个
顶点
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立体图形
长方体
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体教具、计算机及软件、油漆桶、魔方、牙膏盒等。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电脑出示:)
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把长方体从屏幕上慢慢托起来)
问:这个图形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平面图形,而现在屏幕上所显示的长方体则是立体图形,因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
二、实物感知、形成表象、引入新课。
(出示油漆桶、魔方玩具、球、牙膏盒等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请大家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出示一个不规则木块)它的形状是长方体吗?
大家都认为这个木块不是长方体,而刚才举的那些例子大家认为是长方体?是不是长方体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具备了什么样的特征,就是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三、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1.整体观察,认识面、棱、顶点。
(1)认识面:
请大家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体,你看到了什么?并用手摸一摸。(汇报时板书:面。并让学生用手摸摸哪些是长方体的面)
(2)认识棱:
长方体除了有面外,你还摸到了什么?这条边是哪个面的边?还是哪个面的边?
(电脑演示:两面移动相交,再闪烁相交的边)
师指出:像这样,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
(3)认识角:
继续摸一摸长方体,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角)你们听说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同学们看看它是几条棱相交的`点?
(电脑演示:三条棱相交,闪烁顶点)像这样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板书)
师:以上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了长方体的外貌,知道了长方体有面、棱、顶点三个要素,下面我们还要去深入地去研究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具有哪些特征。
四、指导观察,总结特征。
结合你手中的长方体学具,自学讨论: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时电脑演示: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板书)
(电脑演示:每组相对的面抽出重合,再返回围成一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板书)
(电脑演示:分别闪烁3组相对的棱,再分别把3组相对的棱移出,返回。)
(3)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电脑演示:依次闪烁8个顶点,再全部闪烁。)
师:以上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一步观察、研究、概括,得出了长方体的具体特征。谁能完整的给大家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生回答后,看书。
练习:
(一)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3)长方体至少有()个面是长方形。
(二)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就是长方体。
(2)长方体6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
(3)做一个其中四个面是正方形的,而另两个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4)做一个12条棱各不相等的长方体。
(三)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使学生明确: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只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来判断就可以了。
五、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接触长方体实物外,还经常会看到画在纸上的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出示长方体立体图形)我们知识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但我们在画立体图时,为什么只有3个面?并且有些面画成平等四边形呢?
(1)教师放一个长方体实物投影仪上,让处于不同位置的学生观察,能看到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出示透明的长方体,引导观察,由一透视原理,有些面看上去象平行四边形
(3)因为观察长方体实物时,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所以画图时只能画出看得见的3个面,如果要表示出长方体的6个面,看不到的棱要画成虚线。(画出虚线)并指出:这里所画长方体的前、后面,上、下面虽然是平行四边形,但表示的却是长方形。
练习:看图摆火柴盒: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画出的立体图也不一样。
六、认识长、宽、高。
刚才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每组相对的棱长相等,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电脑闪烁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电脑分别演示出长、宽、高)。然后教师将长方体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电脑演示)。启发学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不是固定的,它是随着这个长方体的不同放法而改变。
使学生明确: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七、小结: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边
三条棱相交的点
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反思: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课上实物的展示,还是能使大部分同学较好的掌握。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概括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长方体、正方体。
引导学生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模型。
追问:长方体、正方体有怎样的特征呢?
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讲解新知
1.说一说,认一认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从中能提取哪些几何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看到点、线段、长方形、正方形。
PPT展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相关概念。
学生活动:组织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手边的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的顶点、面、棱。
2.做一做,填一填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数一数它们的顶点、面、棱的'个数。量一量、算一算棱的长度、面的大小。做好记录完成下表。
找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或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有3组相同长度的棱,每组4条。
正方体:6个面是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长度相等。
3.认一认、想一想
教师讲解长方体中同一顶点上的三条棱称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组织学生尝试改变长宽高的长度,观察有何特点。观察得到当长、宽、高相等时是正方体。
教师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用PPT演示长方体变为正方体的动态变化。
(三)课堂练习
1.分别测出所带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作业:用硬纸板自制一个长方体;找一找身边存在的长方体,测一测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四、板书设计
第三篇: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一、摸——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1、看一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米老鼠搬家了!我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画面)这些画面里都有什么形状的物体?(长方体)在一年级我们己经认识了长方体,下面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师:看来长方体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长方体的世界。(板书:长方体)
2、摸一摸
师: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一个魔袋,里面有很多的物体,你能从袋中摸出一个长方体吗?谁来摸?(指一学生摸)你们想不想摸?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魔袋,请组长先自己摸出一个长方体,再让你们组内的成员每人摸出一个长方体。(小组摸)
3、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把你摸的长方体物体高高举起。质疑:这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是,还是不是?我们暂时不做定论,等会儿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刚才同学们一摸就成功了,那你们能不能把你摸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说体会。)
4、初步感知面、棱、顶点 预设:
生1:我摸长方体时,感觉平平的。师:谁知道长方体这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什么?(板书:面。)
生2:我感觉有角。师:哪里有角啊?哦!这可不叫做角,谁知道它叫什么?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师:还有其他的感觉吗?哦!你是根据边来找感觉得,大家看两个面相交的边你能跟它取个名字吗?它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谁能摸一摸我这个长方体的棱?它是哪两个面相交的?你再摸一摸!现在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面、棱、顶点)下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在哪儿?
刚才同学在摸的时候其实分别是从长方体的面,棱,点来找感觉的,所以一摸就成功。你们这些感觉,换句话说,他们抓着了长方体的某些特征。(板书:特征)那长方体有那些特征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明白了。
二、做——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一)活动1:做长方体
1、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摸出了长方体,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个长方体?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些材料:有萝卜、小刀、卡纸、透明胶、剪刀。这些材料加上你们的小手可以做一个或两个长方体。(课件出示活动1要求)制作时,(1)小组分工合作,边观察,边思考,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2)展示时,介绍制作所用的材料、方法及你们的发现。比一比,看哪个小组不仅做的又快又好而且发现多。好!下面请组长拿出材料,记录员拿出记录单(1),开始!
2、小组活动,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师:刚才同学做得非常投入,你们一定想把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下面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制作的,你们有什么发现?其它同学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可以补充。预设1:
方法
一、用卡纸围。
生1:我是用6个长方形围成的长方体,我们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颜色的面完全相同。
师:谁还能换句话说说长方体哪些面完全相同?
(生: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你能具体说说哪些面完全相同吗?)
(生:上下两个面完全相同…。师:说的很好,上下两个面有什么位置关系?谁还能用一句简洁的话说一说长方体什么样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生: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师:你说得真好,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请看电脑小博士验证!(课件出示面)师带领学生说上下…… 方法二:萝卜切。
师:除了用卡纸围一个长方体,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用萝卜切了一个长方体,我们发现……师:我想采访一下你,至少要切几刀才能切成一个长方体?为什么?是不是6刀一定能切成一个长方体?还要怎样?(用萝卜切是第一学生说时:刚才你说长方体有6个面,能不能数给大家看看!,谁能按一定的顺序数?)师:除了刚才这些发现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有几个面?(板书:6个)每个面都是什么形?(板书:长方形)相对的面怎么样?(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活动2:做长方体框架。
1、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一个长方体,(师拿着一个长方体)大家看假如我们把长方体脱去外壳,只剩下什么了?(出示一长方体框架)师:这是一长方体框架,你们有本事,也能把它给做出来吗?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的材料有:小棒、三角。(课件出示活动2要求)制作时,(1)小组分工合作,边观察,边思考,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2)展示时,介绍制作所用的材料、方法及你们的发现。比一比,看哪个小组不仅做的又快又好而且发现多。下面请组长拿出学具盒,记录员拿出记录单(2),开始!
2、小组制作框架,教师指。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师:下面哪个小组先汇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我用12根小棒,8个三角,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4条棱长度相等。
师:…4条棱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4条棱呢?那么我们可说什么样的4条棱长度相等? 生: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师:说的很好!那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啊?谁能数一数?我们请电脑小博士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棱)师带领学生数1组…(课件出示顶点)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又发现了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板书:12条),相对的棱长度怎样?(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
(三)看一看:长方体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长方体这么多特征。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现在请你看看你们桌子的长方体,你一眼看过去,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师: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纸巾盒,(课件出示纸巾盒)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它的话,去掉中间的颜色,文字与图形,它就变成了一个长方体。(课件出示长方体)我们只能看到3个面,还有几个面看不到?就用虚线表示。(课件出示虚线)
(四)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算这个长方体12棱的总长,只需要知道几条棱的长度?大家看这三条棱的相交于一个什么?(课件出示顶点)你们知道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吗?在数学上它有个名词,叫做长、宽、高。(课件标出长宽高)它决定长方体的大小。
师:(拿实物)通常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下面较长的一条叫做长,较短的一条叫做宽,垂直的这条叫做高。谁能来指一指我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下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在哪儿。
三、变——特殊的长方体
师:好,现在大家看!(课件演示:将长缩短成与宽一样长)将长缩短成与宽一样长,它还是长方体吗,说说为什么它是长方体?它跟我们一般的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这种是长方体中比较特殊的情况,(板书: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大家继续看!(课件演示:把高拉得与宽一样长)我再把高拉长得与宽一样长,现在的图形还是长方体吗?辩论。
师小结:这个图形正像同学们所说,它是一个正方体,它是特殊的长方体,那正方体的特征怎样?正方体与长方体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很可惜,这节课我们没有时间研究它,等下节课我们再研究好吗?
四、猜——生活中的长方体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猜谜语的游戏,好吗?现在看,老师只告诉你这一个长方体的物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长、宽、高)你能猜出它什么吗?打一生活用品!(课件出示纸巾盒)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那个?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五、说——感想与收获
师:下课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下面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第四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初步会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能根据现实情境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探究长发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表面积的计算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机、多媒体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体各面的()相等;
(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合是()厘米;(4)这是一个(),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二.新课教学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学生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和对应的长和宽了,在平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和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多媒体课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师:想一想,长方体表面积该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归纳后板书: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出示例1 问:做这个微波炉的包装箱需要多少硬纸板实际就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3)找出用不同方法解答的两个同学板演,之后讨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
3、练一练
练习教材24页“做一做”(利用投影订正)
4、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1)师:看看自己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能说出如何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师:如何用棱长来表示它的面积? 生:棱长×棱长×6(2)试解下面的问题:一个正方体墨水盒,棱长为6.5cm,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
5、讨论: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该如何计算?
师:在一些实际问题中,不是求长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审题时要注意分清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和。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教材25页第3题。
2、计算教材25页第4题。
3、口答。判断正误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长、宽、高。()(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列示是4×2×6()(3)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小。()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如何计算?
2、作业:教材26页8题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3、表面积公式的应用
例1(0.7×0.5+0.7×0.4+0.5×0.4)×2 =(0.35+0.28+0.2)×2 =0.83×2 =1.66(平方米)答:至少要用1.66平方米的纸板。例2 6.5×6.5×6253.5
=42.25×6 =0.83×2(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墨水盒至少要用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第五篇: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参与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探究的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特殊关系。
(2)通过摸一摸,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平面特征,丰富对长方体、正方体表象的认识,为进一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学习作好准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的直观,让学生亲历长方体、正方体形体特征的探究,并通过亲手分解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获取对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表面积问题积累丰富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中发现几何形体的奥秘,感悟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的兴趣,感受“空间”的深广与内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探究,借助于实物的直观和摸一摸认一认,剪一剪,展一展的操作实践,进而获得对二者形体特征的全面认识是教学的重点。
2.难点
探究长方体的面的特点和棱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师备各种含长、正方体在内的几何体和长、正方体纸盒,长方体正方体的学具
2.生每人自备长方体(两种各一个)和正方体纸盒及学具 3.课件。
一、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看看老师带来的第一组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面图形,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第二组图形,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立体图形。
师:在几何王国中,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我们以前初步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讲进一步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这两个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初步认识面、棱、顶点
师: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吗?
生:牙膏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生:饼干盒是长方体,骰子是正方体。
师:刚刚同学们说到了盒子,就请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来,伸出手,跟着老师摸一摸。生跟着老师摸 师:你们知道我们摸的部分叫长方体正方体的什么吗? 生:面
师:(板书“面”)除了面,你们发现它们还有什么?(手指)生:线(边)
师:长方形正方形中叫“边”,而在长方体正方体中叫“棱”,两个面相交的线叫“棱”(边指边说)上面这个面和前面这个面相交的线叫“棱”,跟着老师边摸边读。“棱、棱” 师:长方体正方体中的“棱”多吗? 生:多
师:那就自己摸摸长方体正方体中的其他的“棱”,同桌之间互相看看摸对了没有 生摸
师:除了“面、棱”,长方体正方体上还有什么? 生:有角
师:对,两两相交成角的三条棱相交于这一点,这个点叫做“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跟着老师边指边读“顶点、顶点”
三、进一步探究面、棱、顶点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有面、棱、顶点,如果还想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会提出关于面、棱、顶点的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生:每个面的形状,面与面的大小关系? 生:棱与棱的长度关系?(师边听学生讲边板书)
师:嗯,有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
师(指着说):刚刚有的同学想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从面的探究开始,请看大屏幕,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呢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请看小组合作要求: 出示要求
师:这个要求实际上写出了探究面的步骤,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一步一步操作,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学案,一张学案上有2页,背面还有1页,我们现在只完成学案第一页探究一的表格,清楚了吗?好,现在小组开始讨论。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好了,讨论结束,请坐端,哪个小组愿意分享长方体的面的特征的讨论结果。(请一个小组代表上台)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做好补充发言的准备。开始你的汇报
组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每两个相对的面都相同,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组2:不同意,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请你把你的学案和盒子都拿上来,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师操作解释)
师:嗯,你们小组的观察力真强,把这种特殊的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也观测出来了
师总结: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组2: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你能数数长方体的6个面吗?怎么数不容易出错? 组2:上下、左右、前后一组一组数的 师板书:数一数
师:除了这种数法,还可以怎么数 生补充
师小结:只要按照一定顺序数都行 板书:顺序
组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组2:用直尺量 板书:量一量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量的,量出几条边的长度 生解释
师小结:用直尺分别量出相对两个面的长和宽,两条长一样长,两条宽一样长,这两个图形就“完全相同”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生:把一个面画在纸上,然后找到与它相对的面,把它相对的面和画的图形比一比,结果完全重合。板书:画一画
师:孩子,你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意,老师为你点“赞”
师总结方法: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老师也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相对两个面的大小关系,请看 播放PPT 师:我们用这几种方法都验证了一个结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重合
师:正方体的面呢?请继续介绍
组3: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完全相同,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都同意
组3: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生:
师小结:谢谢你的精彩表现,你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小老师了,谢谢你的分享。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二)棱的特征的探究
师:刚才有的同学还想了解棱的条数,棱与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棱的特点,这次我们用这两个学具进行探究。师:在探究之前,我们先来大胆的猜测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哪几条棱一样长? 生回答
师:这是你对长方体棱的特点的猜想,正方体的哪些棱一样长? 生回答
师: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我们可以用刚刚探究面的这些方法,还可以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明白吗? 生:明白
师:请各小组拿出学案,翻到背面第二页,完成探究二棱的探究这个表格,现在小组开始讨论。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讨论结束,请坐好,各个小组把学具放好了,哪个小组愿意分享长方体的棱的讨论结果。
组1: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两条棱相等,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一样长,12条棱按长度分为3组。师:分成哪三组? 生回答
师:你们同意这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吗? 生:同意
组2: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生:请你数一数长方体的12条棱
组2:相对的4条棱为一组,一组一组地数,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用什么方法验证相对的4条棱相等 组2:量一量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拆下来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师: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地判断几条棱的长度关系,你真厉害,找到这个好方法
组2: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分成哪三组 组2回答
师:你们是按什么分的 组2:长度
师:12条棱按长度分成3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大家听懂了吗?正方体的棱呢?请继续介绍
组3: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都相等,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生都同意
师: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对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研究成果,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长方体的棱的特点是否已经掌握了。PPT出示题目 师:看来一点都难不到大家,棱的探究到此结束,有的同学还想了解顶点的个数,我们就自己数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长方体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
师:请大家把目光聚在老师手上的这个长方体上,从这一个顶点出发的棱有几条? 生:3条 师:哪三条 生上台指
师:这3条棱在长方体中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名字是什么吗?请翻开数学课本第38页,自学例1中的认一认 生自学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它们哪条是长,哪条是宽,哪条是高吗? 生不知道
师引导:这两条在长方体的哪一面 生:下面
师:下面是个长方形,还记得在长方形中我们如何定义它的长和宽的吗? 生回答
师:对,我们一般把水平面上较长的一边叫长,水平面上较短的一边叫宽,立着的这条叫高(加动作),听明白了吗? 师:从这条棱出发的3条棱的长宽高分别是哪条? 生回答
师:同学们再观察,长方体中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4)三四十二,总共12条,4条长分为一组,4条宽分为一组,4条高分为一组,公三组。所以长方体中按长度分可以分成三组,和我们之前探究的结论是一样的。现在你们会指长方体的长宽高了吗?请指出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PPT出示题目 生指
师:看来大家对老师刚刚讲的关于长方体的长宽高已经掌握了,那么现在再思考一个问题:长方体中长宽高发生什么变化时,长方体会变成一个正方体呢? 生大胆说 大屏幕展示
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生回答
(在总结中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六、拓展延伸
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吗?大屏幕出示
师:由于时间关系,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面:几个面,形状,大小关系
棱:几条棱,长度关系
顶点:几个顶点
数一数(顺序)方法:
量一量
画一画
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