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

第一篇: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

晨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四、本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五、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长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边 长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7米,宽4米 12 分米 周 长 面 积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第二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范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5+5+5+5=20(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10+6)×2 B 10×6 C(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1+16)×2=34

拼二排:(2+8)×2=20 拼三排: 4×4=16(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第三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案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长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有条件地使用多媒体演示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个数)面积”的三张硬纸卡片,复习3和例题的长方形模型.

1号学具(长4厘米,宽3厘米),2号学具(长5厘米,宽3厘米),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分米.

(三)请同学们拿出1号长方形学具,谁能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下(教师把放大的长方形模型贴到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每排的个数”,“排数”,“面积”的卡片.

引导学生明确每排摆4个,摆了3排,面积是12平方厘米.教师板书“4、3、12”.并引导学生“面积数”即“个数”,在“面积”前出示“个数”.

二、探究新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若比较大的长方形,如:长方形游泳池或一块长方形林地,要想知道它们的占地面积,能用这种方法吗?那么,有没有简便的用数学知识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2号学具,请用直尺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引导学生操作后汇报:这个长方形的长5厘米,宽3厘米.教师在黑板上放大的2号长方形上注明长5厘米,宽3厘米.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5厘米,如果沿着边长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谁不用摆就知道每排可以摆几个?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下,教师用投影或多媒体演示并板书“5”.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说明:每排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 教师:不用摆,沿着宽边可以摆几排?

学生说明后再请他们摆一摆,教师用投影或多媒体演示并板书“3” 教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明确: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也是相同的.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引导学生口述:摆了15个正方形,因此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每排摆5个,摆了3排,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是15平方厘米,教师:通过操作,互相交流,你们知道了什么?如果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交流后汇报:每排摆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关系,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的乘积有关系.

教师: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知道,每排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长的厘米数相同,摆的排数与长方形宽的厘米数相同.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每排个数×排数等于长方形面积,也正好是长方形的长与宽长度的乘积.正像同学们操作的那样,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每排摆5个,摆3排是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而长×宽是5×3也正好是15.长是4厘米,宽3厘米,每排摆4个小正方形,摆3排,是12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正好是长与宽的乘积,也就是4×3=12.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单位用面积单位,5×3应是15平方厘米,4×3应是12平方厘米,同时板书.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

三、巩固发展

1.计算下图长方形的面积(口答:投影出示复合答案)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并说明理由(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3厘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①12×14 ②12×3 ③(12+3)×2(2)一个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 ①48平方分米 ②48分米(3)一个长方形,长是10米,宽比长少3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 ①10×3 ②10×(9+3)③10×(10-3)

(4)篮球场的长是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列式是(),面积列式是().

①26×14 ②26×2+14×2 ③24+4 ④26+14×2 3.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的长度(取整厘米),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

[练习设计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四、全课小结(略)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5×3=15平方厘米 4×3=12平方厘米

第四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

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

面图形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引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教师: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总结: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显示图A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总结: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课件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 cm2 看:演示由4条1 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 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 cm与1 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 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 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 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认识1 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教师:确实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习,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平方分米。

找: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 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 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 dm2。

比:用手比划一下,1 dm2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dm2?

摆:同桌合作用1 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 dm2?

引:如果让你用1 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3认识1 m2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学生可能会想到m或m2。教师: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师: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看:出示边长是1 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 m2有多大吗?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

是1 m2?

做:4人一组用手围1 m2。

估: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第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1~4题。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 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用了几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姓名正方形个数(个)面积(cm2)长(cm)宽(cm)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2用覆盖的办法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 图形长(cm)宽(cm)面积(cm2)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验证发现

(1)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长方形面积是()每格1cm2 ,面积是()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2)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实践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课件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用

(1)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2)完成1,3,4题。(3)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三)【教学目标】

1能区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2能估测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说得好,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估测 出示长方形:

教师: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估测)学生独立解决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学生独立测量教科书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情况和计算结果,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意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上去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并交流、填表。

板书: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意义计算公式 周长面积

三、巩固应用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第1,2,3题。(3)实践活动。

①先估计教室面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长和面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块。学具:尺子(直尺、米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激发兴趣

计算数学书、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积用哪些面积单位合适?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提示课题:简单的换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1)出示例1的方格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

的方法。

(2)学生汇报: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面积:一个方格是1cm2,这里有100个方格,所以是100cm2。

②用尺子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

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还可用1dm表示,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

(3)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同学说是100cm2,有同学说是1dm2,到底谁对谁错呢?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说法都正确。因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可以用10cm来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积既可以说成是100cm2,也可以说成是1dm2。

(4)由此可见,1dm2与100cm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小结:1dm2与100cm2之间的关系是1dm2=100cm2,因为他们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而正方形的边长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2和100cm2是相等的。

(板书:1dm2=100cm2)2教学例2(1)师生共同总结学法:①回忆在同一个图形里有不同的单位计算面积的过程。②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③找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小组探究学习m2与dm2之间的换算关系。(3)检查探究学习情况。(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板书:1m2=100dm2)完成第49页的“试一试”。

3教学例3(1)你能独立求出这扇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厘米换成用dm2作单位。

(3)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评析。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例2的图片纸、剪刀。学具:例2的图画纸一张、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分别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回答。(略)教师: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上述知识。

二、教学例1 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并出示相应的信息。2找出问题。

教师:从这道例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此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3讨论解法。(1)学生分组讨论:

①理解甘蔗的产量主要与什么相关。(地的面积)

②土地是什么形状?(长方形)③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长×宽)(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3)学生独立解决此问题。

三、教学例2 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主题图及相关的信息。

2观察分析。该草地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形状? 3出示问题。两个问题同时出现,请学生分别指出草地和小路分别是哪部分。

4讨论解决。(1)草坪的面积怎么算?

①左、右分开算,再相加。②左、右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再计算。当学生说出第2种方法时,请他到展台上来动手操作,演示如何组合(用剪刀剪开再组合),全班同学也模仿操作,体会组合的过程。

操作完后要标注各边的长度,再独立计算。(2)小路的面积怎么算?辅满小路要多少块砖?

①找出刚才剪下的“小路”,说说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生独立完成。③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活动

要求:

1分小组合作完成。2讨论出活动的步骤。3分组活动。

4全班交流方法与结果,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并且能总结出它们的简便计算公式;

2、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由来,并且能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3、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长方形何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由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的条件求出其中的数量。

三、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练习单,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卡片。你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它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光知道它们的名字可不算真正的认识哦,你能说说它们具体有什么特点吗?(指名回答)生: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四边相等。师:嗯,你回答得真好。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才算是真正认识。给你点赞!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周长就是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师:那你猜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请你们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在练习单上完成以下任务:(1)在练习单的相应位置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线;(2)用尺子量一量边线各边的长度,并且标注在边线旁边。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个长方形卡片的边线,它由几条边组成的?分别是多长? 生:它由四条边组成,长度分别是5厘米、5厘米、3厘米、3厘米。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请你在练习单上完成长方形卡片的周长计算。(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计算。)(给学生大约3分钟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完成得怎么样啦?现在先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一下你的结果和方法。看看谁的计算方法最好。(1分钟后指名同学分享做法,可上讲台投影展示)在学生作业展示的过程中进行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做法:3+5+3+5=16(厘米)

第二种做法:3×2+5×2=16(厘米)(或3+3+5++5=16(厘米))第三种做法:(3+5)×2=16(厘米)

其中第三种做法学生可能不易想到,可以借助课件动画进行演示。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先列式。你们知道这里的(3+5)是什么吗?对,是一组长+宽。那一组长+宽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长方形的边线有几组长+宽?所以两组长+宽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同意吗?反过来,周长的一半就是一

列式板书 组(长+宽)的长度。指导同学用手比划,一边比划一边说。)

师:所以我们可以给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总结出一个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谁能说说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指名回答)

生:因为两组长+宽就是长方形的周长,2个长+宽,就是长+宽的2倍。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你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能像某某一样这样说吗? 生:…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同学们,你们算算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是多少?想想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

(两分钟后指名同学展示作业情况)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你的做法的?

做法一:3+3+3+3=12(厘米)做法二:3×4=12(厘米)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算?哪种方法更简单?

生:第二种做法更简单,因为有4个3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也就是说正方形的4个边长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那我们可以归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和学生一起总结)

4、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简便了吗?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知识巩固与应用

1、《想想做做》第一题: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

2、思考题:

(1)

1、小明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边长=周长÷4)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米,长是3米。它的宽有多长?(一组(长+宽)的长度是周长的一半。)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卡片的周长:

正方形卡片的周长: 第一种做法:3+5+3+5=16(厘米)3×4=12(厘米)

第二种做法:3×2+5×2=16(厘米)

正方形的边线长由4条长度 第三种做法:(3+5)×2=16(厘米)

相等的边组成,所以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边线长由两组(长+宽)组成,是边长的4倍。所以它的周长是(长+宽)的2倍。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下载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刘晓宇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练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练习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解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面积计算公式。 2、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复习课教案设计 三年级二班徐道欣 龙家圈乡中心小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周长的知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巧设情境 设疑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案

    潘小明《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听课笔记] 一、导入: 师:(拿出一根黑色电线)这是什么? 生:电线。 师:它干什么用的?数学课上肯定不是用来通电的。 生:(笑)用它可以围一个长方形。 师:(又......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