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
赫庄小学
杨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
二、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的长方形的面积。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状况:
A类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有较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较强,通过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掌握多种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组活动中起领导和组织的作用。
B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但需要通过一定的提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但其中有一部分也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发言。
C类学生: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很难集中,主动探究学习意识十分薄弱,课堂参与意识不高,学习的行为习惯差,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个别辅导下习得一点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天真活泼,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情景和游戏中学习,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判断等活动经验,还具有了简单的推理和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的制约,学生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3、个别化教学对象:
本节课个别化教学对象是:赵祥、刘文静两位学生平时怕发言学习不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赵全华、赵盼春两个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只能简单地教一些识字及简单的计算。
三、学习目标:
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4、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理念。
五、学习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六、学习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新课导引
1、猜一猜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用透明的方格纸验证。
3、通过提问揭示课题: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平面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三、自主探究: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小组合作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能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组长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2、反馈 长摆了()个,宽摆了()个,一共摆了()个小正方形,面积是(cm2)。
3、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4、总结: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等于长乘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5、练一练(一个长方形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板书:长方形的面积=7×5=35(cm2)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2、把长方形的长缩短2厘米,这是什么图形?
3、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总结;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口答(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有一块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
(3)有一块长方形的台玻璃宽是6分米,长是10分
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
2.图形面积 计算我最棒(厘米)
3..判断
(1)
长方形的长10米,宽5米,面积是50平方米。()
(2)
有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9分米,它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
(3)
长方形的长越大,面积就越大。()
(4)
长8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32,这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
(5)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有一块玻璃宽是8分米,长是10厘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80平方分米。()
五、拓展应用
1、有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8米,宽是长的一半,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2、小胖的爸爸要给客厅的地面铺上地毯,请你帮助他们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地毯的面积?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想一想,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七、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
第二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案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长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有条件地使用多媒体演示推导过程),“每排个数”,“排数”,“(个数)面积”的三张硬纸卡片,复习3和例题的长方形模型.
1号学具(长4厘米,宽3厘米),2号学具(长5厘米,宽3厘米),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分米.
(三)请同学们拿出1号长方形学具,谁能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下(教师把放大的长方形模型贴到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每排的个数”,“排数”,“面积”的卡片.
引导学生明确每排摆4个,摆了3排,面积是12平方厘米.教师板书“4、3、12”.并引导学生“面积数”即“个数”,在“面积”前出示“个数”.
二、探究新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若比较大的长方形,如:长方形游泳池或一块长方形林地,要想知道它们的占地面积,能用这种方法吗?那么,有没有简便的用数学知识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2号学具,请用直尺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引导学生操作后汇报:这个长方形的长5厘米,宽3厘米.教师在黑板上放大的2号长方形上注明长5厘米,宽3厘米.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5厘米,如果沿着边长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谁不用摆就知道每排可以摆几个?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下,教师用投影或多媒体演示并板书“5”.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说明:每排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 教师:不用摆,沿着宽边可以摆几排?
学生说明后再请他们摆一摆,教师用投影或多媒体演示并板书“3” 教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明确: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也是相同的.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引导学生口述:摆了15个正方形,因此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每排摆5个,摆了3排,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是15平方厘米,教师:通过操作,互相交流,你们知道了什么?如果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交流后汇报:每排摆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关系,排数与长方形的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的乘积有关系.
教师: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知道,每排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长的厘米数相同,摆的排数与长方形宽的厘米数相同.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每排个数×排数等于长方形面积,也正好是长方形的长与宽长度的乘积.正像同学们操作的那样,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每排摆5个,摆3排是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而长×宽是5×3也正好是15.长是4厘米,宽3厘米,每排摆4个小正方形,摆3排,是12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正好是长与宽的乘积,也就是4×3=12.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单位用面积单位,5×3应是15平方厘米,4×3应是12平方厘米,同时板书.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
三、巩固发展
1.计算下图长方形的面积(口答:投影出示复合答案)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并说明理由(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3厘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①12×14 ②12×3 ③(12+3)×2(2)一个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 ①48平方分米 ②48分米(3)一个长方形,长是10米,宽比长少3米,求它的面积列式是(). ①10×3 ②10×(9+3)③10×(10-3)
(4)篮球场的长是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列式是(),面积列式是().
①26×14 ②26×2+14×2 ③24+4 ④26+14×2 3.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的长度(取整厘米),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
[练习设计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四、全课小结(略)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5×3=15平方厘米 4×3=12平方厘米
第三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
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
面图形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引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教师: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总结: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显示图A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总结: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课件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 cm2 看:演示由4条1 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 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 cm与1 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 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 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 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认识1 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教师:确实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习,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平方分米。
找: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 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 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 dm2。
比:用手比划一下,1 dm2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dm2?
摆:同桌合作用1 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 dm2?
引:如果让你用1 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3认识1 m2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学生可能会想到m或m2。教师: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师: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看:出示边长是1 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 m2有多大吗?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
是1 m2?
做:4人一组用手围1 m2。
估: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第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1~4题。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 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用了几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姓名正方形个数(个)面积(cm2)长(cm)宽(cm)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2用覆盖的办法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 图形长(cm)宽(cm)面积(cm2)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验证发现
(1)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长方形面积是()每格1cm2 ,面积是()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2)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实践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课件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用
(1)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2)完成1,3,4题。(3)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三)【教学目标】
1能区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2能估测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说得好,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估测 出示长方形:
教师: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估测)学生独立解决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师: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学生独立测量教科书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情况和计算结果,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意义、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上去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并交流、填表。
板书: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意义计算公式 周长面积
三、巩固应用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第1,2,3题。(3)实践活动。
①先估计教室面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长和面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块。学具:尺子(直尺、米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激发兴趣
计算数学书、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积用哪些面积单位合适?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提示课题:简单的换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1)出示例1的方格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
的方法。
(2)学生汇报: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面积:一个方格是1cm2,这里有100个方格,所以是100cm2。
②用尺子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
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还可用1dm表示,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
(3)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同学说是100cm2,有同学说是1dm2,到底谁对谁错呢?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说法都正确。因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可以用10cm来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积既可以说成是100cm2,也可以说成是1dm2。
(4)由此可见,1dm2与100cm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小结:1dm2与100cm2之间的关系是1dm2=100cm2,因为他们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而正方形的边长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2和100cm2是相等的。
(板书:1dm2=100cm2)2教学例2(1)师生共同总结学法:①回忆在同一个图形里有不同的单位计算面积的过程。②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③找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小组探究学习m2与dm2之间的换算关系。(3)检查探究学习情况。(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板书:1m2=100dm2)完成第49页的“试一试”。
3教学例3(1)你能独立求出这扇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厘米换成用dm2作单位。
(3)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评析。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例2的图片纸、剪刀。学具:例2的图画纸一张、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分别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回答。(略)教师: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上述知识。
二、教学例1 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并出示相应的信息。2找出问题。
教师:从这道例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找出此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3讨论解法。(1)学生分组讨论:
①理解甘蔗的产量主要与什么相关。(地的面积)
②土地是什么形状?(长方形)③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长×宽)(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3)学生独立解决此问题。
三、教学例2 1呈现信息。课件出示主题图及相关的信息。
2观察分析。该草地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形状? 3出示问题。两个问题同时出现,请学生分别指出草地和小路分别是哪部分。
4讨论解决。(1)草坪的面积怎么算?
①左、右分开算,再相加。②左、右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再计算。当学生说出第2种方法时,请他到展台上来动手操作,演示如何组合(用剪刀剪开再组合),全班同学也模仿操作,体会组合的过程。
操作完后要标注各边的长度,再独立计算。(2)小路的面积怎么算?辅满小路要多少块砖?
①找出刚才剪下的“小路”,说说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生独立完成。③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活动
要求:
1分小组合作完成。2讨论出活动的步骤。3分组活动。
4全班交流方法与结果,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由故事导入,生成问题
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了启迪,大家想不想知道羊圈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面积的计算(板书)
二、探究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谁来指一指这张长方形张卡纸的面积,要想知道它的面积有什么办法?如果我们要求羊圈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
探究一种:适用于计算所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呢?
三、引导猜想
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简单解释和周长没有直接的关系。启发学生猜想要有所依据,通过课件动态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和长宽有关系。(边说边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继续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四、探索关系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填好表格后,观察长宽和面积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开始动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表格并汇报: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呢? 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师随学生板书公式,先写乘号再等号)
五、长方形面积小练习:
1、算出老师手里的的长方形面积
2、完成共学单中的生活实践小练笔
4、出示小判官题目,让孩子区分面积单位,出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六、小组探究: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利用长方形面积推测出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
2、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课件动态展示长方形转变正方形面积的过程
4、巩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修正小判官里的第二题对吗?为什么?
三、拓展提高,计算羊圈的面积计算
1.出示拓展作业,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吗?
2.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现在你可以算出羊圈的面积来吗?试试看
说课:
教材:《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2—53页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教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法: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五篇: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4的内容。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呈现方式,都是以动手操作为主。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好本课,是以后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的重要基础,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之前,已经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心理发展仍处于行为把握阶段,不能抽象理解。他们有初步的数学学习经历,但指向性不明,方法不够恰当;有较强的活动和观察兴趣,但是活动缺乏有序性,观察度不够宽泛,概括、归纳水平差距较大;有小组合作意识,有表达意愿,但数学语言不够规范,小组合作效率有待提高。对于面积这一具有抽象特点的知识,探索、理解、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将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会用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在应用的基础上迁移得到正方形的面积公式。3、体会由度量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并在动手操作中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法学法: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学生分小组进行“拼一拼”、“猜一猜”、“议一议”“验证” 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行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接下来我将围绕以下几个“探索”着重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复习面积单位,然后出示这样的三个图形(课件出示),学生能够很快说出每个图形的面积,随后追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回顾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就是要看这个图形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为下面的操作做铺垫。
然后,出示这样的一个长方形(实物展示):你们能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学生在估的同时也会自主选择面积单位,但每个孩子估的结果都不同,那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那接下来我们就采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
学生操作,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一个信封,信封里装有同样的长方形以及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学生进行操作,摆一摆。
学生操作结束后,会出现以下两种摆法(课件展示),一种就是全部铺满,另一种就是不铺满,找学生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摆,(也就是每行摆5个,摆了3行,得到面积为15平方厘米),然后进行对比,感受数学的简洁美。随后出示这样一个直观图形,来巩固每行摆几个,摆几行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此环节主要是通过猜一猜,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深刻体会每行摆几个面积单位、摆几行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接下来,进行游戏“猜猜猜”,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巩固每行摆几个、摆几行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而“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种很好的游戏,一种娱乐项目,通过猜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带着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结果是否正确,才能做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我设计的两个问题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第一个,仍然是告诉每行摆几个,摆几行,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第二个,与之不同,是告诉了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让孩子们猜猜我是怎么摆的?更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想知道一个图形或物体的面积是多少,都采用这种摆一摆的方法,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接下来带领孩子们探索每行摆几个,摆几行,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配合手势)那么,由每行摆几个,我们可以知道长方形的什么?(当然是长),那长是几厘米呢?为什么?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就是1厘米,并且带领孩子们数一数。同样,由摆了这样的几行,我们可以知道长方形的什么?(也就是宽),那宽是几厘米呢?带领孩子们数一数。
当学生们掌握了每行摆几个面积单位,摆几行与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接着逐一出示这几个长方形,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进而得出面积是多少。然后将三个图形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总结,从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接着给出这样的一个长方形,让孩子们利用刚刚推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算出长方形的面积。随后,将长方形的长缩短为8厘米,让学生再次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并追问:此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的长变了,宽没变,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也没有变)。那么,当长变为多少时?就变为正方形了呢?(3厘米,与宽同样长)。那你能根据刚刚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及计算方法,尝试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3×3=9(平方厘米),一是3×4=12(平方厘米),那么到底哪个对呢?带领学生去验证,从而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在这里也再次区分周长和面积。此环节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巩固,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进行验证,防止与周长相混淆,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本节课的练习我都是穿插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的,所以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只给出了这样一道通过测量然后判断图形的形状,进而计算出面积的问题。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便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评委及老师给予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