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分段讲解教学设计冀教版
《送别冰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学会十二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激趣探究。
观看课件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同时出示冰心老人的画像。
1.师问: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多次玫瑰花? 2.师问:你们从课外书或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冰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先交流一下,然后找同学讲给大家听。
3.谈谈你对冰心老人的印象。4.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我们与冰心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冰心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感染。但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从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听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
2.明确自学要求。
1(1)读准标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3.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凝——疑。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3)找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5.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在儿女为冰心老人设计的别具匠心的告别仪式上,亲人及读者向老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广大读者对冰心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对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
出示中心话题:“谈谈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预设: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精心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放海涛海浪的录音。)
请依此处为依据的同学朗读,要求读出自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然后请全班齐读。2.通过对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说说你对冰心奶奶了解了多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第十二自然段说的很详细。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师讲解: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默默地品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哪些人来送别老人?他们 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找学生朗读,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全班交流后找学生回答,然后填写小黑板上的内容。
师出示小黑板:天气,人,院内大厅内,说明。孩子们捧着,将 撒在老人身躯上,说明。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一开始我们听了一篇文章,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5.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自然段。
(1)开火车读课文,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2)小组合作通过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
a、文中写到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冰心老人的?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b、你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c、你怎么理解冰心自写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d、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并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
拾级而上、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
6.师述: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讲解: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总结。“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 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7.师述: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师问: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
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3)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什么流传千秋万代?
四、畅谈感受。
小组内先互相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全班交流。
五、作业。
1.把自己学了本节课的感受整理成一篇习作。2.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
第二篇: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1课送别冰心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
《送别冰心》
教材简析
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在冰心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玫瑰花和大海成了这个富有诗意的悼念仪式的主旋律。第三自然段则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冰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开始,作者按照悼念仪式的时间顺序,记录了人们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
第四自然段,写了天气之冷,人数之众,诗词悼文、挽联之多。第五自然段写了灵车到采,冰心的孩子们护送着冰心,她被安放在灵床之上。第六自然段写了冰心的孩子们送别冰心。第七自然段写的是冰心的读者们在送别冰心。第八自然段则是将“玫瑰花”再次凸现出来,将“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再次凸现出来。
接下来,课文又介绍了冰心的老朋友,民主党派人士对冰心的悼念。还以点带面,介绍了一位叫彭轩的中学生和一位外国友人受到冰心作品的影响和对她的评价。
在简单交代了这样特殊的送别方式代表着冰心自己的心意之后,课文的结尾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除了课文文本,教材中还在适当的位置配了赵朴初书写的挽联,这也代表着对冰心的高度评价。另外,还配了冰心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集的封面,以此作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冰心作品的线索和信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词。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冰心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过程和方法:读课文,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课件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同时出示冰心老人的画像。
一、激情导入,诱导探究。
1.师述: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多次玫瑰花?(通过听文章,让学生了解冰心和玫瑰花的渊源。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2.师问:你们从课外书或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冰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先交流一下,然后找同学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亲自查找冰心老人的事迹,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学生对冰心的认知可以加深一步。感受冰心这位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和她对人们的爱)
3.谈谈你对冰心老人的印象。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冰心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4.师引课。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我们与冰心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冰心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感染。但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悟文本。1.揭示课题并板书:
31、送别冰心 师提问:
“送别”是什么意思?(不舍分离)
你从课题中的“送别”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冰心老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全国各界人士怀着对冰心老人的爱戴之情来送别她。)
2.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从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听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
3.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4.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暖,凝——疑。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3)找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无形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2.师提出问题:
(1)文中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2)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悼念仪式的?从哪自然段开始的?(3)课文都写到了哪些人物?人们用什么来为冰心老人送别的?
3.师生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叙述以上问题,对课文有个概括的了解。
四、深入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1.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尽量读出自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思考:说说你见过的灵堂是什么样的,本文介绍的呢?文中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精心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放海涛海浪的录音。)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黑色没有哀乐。
2.通过对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说说你对冰心奶奶了解了多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第十二自然段说的很详细。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师讲解: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学生明白前后文呼应是为了更凸现冰心老人的人格魅力)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5.师小结。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按照仪式的什么顺序来写的?人们是怎样悼念这位世纪老人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采用不同方式来悼念冰心老人的,这节课继续学习人们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来送别冰心的。
二、深入品读,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体会真情。
1、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默默地品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哪些人来送别老人?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找学生朗读,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全班交流后找学生回答,然后填写小黑板上的内容。
师出示小黑板:天气__________,八宝山第一告别室门外__________,院内大厅内__________。
孩子们捧着__________,将__________撒在老人身躯上。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寒冷,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挂满挽联,红玫瑰和满天星,红玫瑰花瓣。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 一开始我们听了一篇文章,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2.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自然段。
(1)开火车读课文,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2)小组合作通过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 a.文中写到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冰心老人的?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b.你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c.你怎么理解冰心自写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d.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并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 拾级而上 拾(shè)如怨如诉 颤颤巍巍 恬静
3.师述: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讲解: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总结。“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4.师述: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师问: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
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3)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什么流传千秋万代?
5.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用心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6.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大家听。
三、拓展延伸。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2.带着对冰心深深的缅怀之情,阅读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是其他著名人士悼念冰心的作品。
第三篇:2017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教学设计冀教版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四篇: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1个。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品读体验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 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 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静 清 绿
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奇 秀 险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本课语言优美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由于没有把时间合理地利用,以至在学生体会写法上过于繁琐,没有好好地让学生读书,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让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在时间安排、环节设计中都要认真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内容的重点出发,力使自己的教学简单有效。
第五篇:31送别冰心教学设计
送别冰心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单
元:永远的冰心奶奶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让读者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在冰心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玫瑰花和大海成了这个富有诗意的悼念仪式的主旋律。第三自然段则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冰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开始,作者按照悼念仪式的时间顺序,记录了人们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在简单交代了这样特殊的送别方式代表着冰心自己的心意之后,课文的结尾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2、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
3、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冰心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4、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2、读课文,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重难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创设氛围,感受离别。
(一)学生读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课件出示文章《我和玫瑰花》。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么多次玫瑰花?
(二)课件出示介绍冰心的录像视频。
(三)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由蔚蓝的大海映衬的冰心。
教师简介:1999年3月19日,在北京八宝山第一告别室里没有黑纱,没有白花,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一般的鲜红。告别室的灵堂内摆满了鲜花和花篮,走进灵堂,耳边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大海的波涛声,海鸥翱翔的欢叫声,管风琴与小号的幽雅旋律从遥远的天际飘摇而来„„安卧在鲜花丛中的是被党和人民评价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冰心奶奶”,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四)揭示课题:送别冰心。教师提问:“送别”是什么意思?你从课题中的“送别”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自由读文,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新词:肃穆、文坛、大厅、拾级而上、悼念、荣誉、葬礼、铭刻、铸成、缓慢、身躯、凝重、气氛、慈祥。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
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暖、凝——疑。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
三、师生对话,怀念老人。
(一)过渡: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的特殊地位。
(二)读文感受。
1、进一步了解冰心,直入第三段。课件出示第三段。
2、学生自由读。谈谈感受。交流要点: “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在儿女为冰心老人设计的别具匠心的告别仪式上,亲人及读者向老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广大读者对冰心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对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4、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学生思考:
(1)文中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2)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悼念仪式的,从哪自然段开始的。
(3)课文都写到了哪些人物?人们用什么来为冰心老人送别的?
5、师生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叙述以上问题,对课文有个概括的了解。
四、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
(一)学习前两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2段。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精心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思考:说说你见过的灵堂是什么样的,本文介绍的呢?文中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指名朗读,体会读出自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二)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
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教师提问: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过渡:1999年2月28日晚9时,冰心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99岁。冰心的离去,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各种报刊、媒体,为此刊发大量的文章,报导和怀念这位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冰心的逝世与成就,同时,人们以独特的玫瑰方式,送别他们所爱的冰心老人。这节课继续学习人们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来送别冰心的。
二、深入品读,字里行间体会真情。
(一)出示中心话题:“谈谈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默默地品读课文,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3、体会着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自读体会。
三、集体交流,体会敬仰和爱戴。
(一)第4-6自然段交流预设: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
2、引导体会。课件出示填空:
天气,人,院内大厅内。由此,我体会到。
孩子们捧着,将撒在老人身躯上。由此,我体会到。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
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5、指导朗读。
(二)第7-11自然段交流预设:
1、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他们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
2、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拾级而上、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
3、指导朗读。
4、教师引导理解冰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课件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三)交流最后一段。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语句。
1、交流要点:体会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
(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2、学生自由读,全班交流。
3、感受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一切一切流传千秋万代。课件出示填空:
冰心老人安详地走了。老人一生给予了大家无限的爱,如今也带着大家的爱远行了。读完《送别冰心》,我感到了()。
老人虽然走了,但是她把()留在了人间,留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直到千秋万代。
4、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用心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
四、拓展延伸,感受深切的怀念之情。
1、资料补充:各界依依送别冰心。
(1)课件出示:雷洁琼、葛翠林、冯骥才、陈恕吴青的笔下怀念。
(2)课件出示曲志红《首都各界依依送别冰心》。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今天首都各界人士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世纪老人冰心先生。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尉健行等在冰心病危期间和逝世后用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李瑞环、李岚清等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丁关根、王光英、程思远、吴阶平、何鲁丽、许嘉璐、王兆国、赵朴初、钱伟长、陈俊生、孙孚凌、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王文元和雷洁琼同志等前来送别冰心先生。
在冰心病危期间和逝世以后,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尉健行、李铁映、贾庆林、温家宝、曾庆红、万里、乔石、荣毅仁、丁石孙、成思危、叶选平、巴金、卢嘉锡、习仲勋、彭冲、费孝通、孙起孟、杨静仁等用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冰心先生,是因病于今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无数爱戴、景仰冰心先生的读者和各界人士,为之哀痛,为之遗憾。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的冰心,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登上文坛。她的作品直面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等重大社会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极有代表性的“问题小说”而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而后,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诗集《繁星》、《春水》推动了新诗初期的“小诗”写作潮流,《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力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创作的《小橘灯》、《樱花赞》等名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改革开放以来她以80高龄而笔耕不辍,《空巢》、《万般皆上品》、《想到就说》、《三寄小读者》等新作接连问世,以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风格之独特,将自己的文学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甚至在她年近9旬之际,她还以正直、坦诚之心,写作了《我请求》、《我感谢》等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冰心先生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委员,全国少儿福利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妇联常委等职。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学生阅读,谈感受。
3、课件出示:冰心奶奶我想对您说„„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五、作业。课件出示:
(一)把自己学了本节课的感受整理成一篇习作。
(二)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听文章,让学生了解冰心和玫瑰花的渊源。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介绍冰心的录像,让学生再次走近冰心老人,感受冰心。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见闻,调动学生的认知,为阅读学习做好铺垫。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无形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
带着问题默读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先学1-2自然段,再学12自然段。这样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前后文呼应的特点,明白这样写是为了更好的凸现冰心老人的人格魅力。
以读为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围绕一中心话题:“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师生展开交流,感受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抓住关键词语语句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学生填空,进行拓展训练,丰富语言的同时又加深了情感体验。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象,并联系生活实际突出重点,都是精读细品的好方法。再次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使冰心的精神和人格更加深刻的烙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作为一笔财富伴随他们一生。
体会情感,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逐步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界人士对冰心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这个问题是极富个性化的,又是发散性比较强的,可以使冰心老人更加立体地走进学生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