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地形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篇: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指名答)

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 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 完成表格:

第一级 界线 第二级 界线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昆仑山--2000---1000米 大兴安

-阿尔金塔里木盆地、准岭---太青藏高原和柴地形区 山---祁噶尔盆地、内蒙行山---达木盆地

连山---古高原、黄土高巫山---第三级 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 原、四川盆地、雪峰山 辽东丘陵、山

云贵高原。东丘陵、东南

丘陵和两广丘

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

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三、山脉纵横交错(板书)

1、过渡:在我国的三级阶梯都是以山脉为界,感觉山脉就像骨架一样。事实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地形的骨架)

2、读图(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脉:(板书)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3、活动:找五岳

谈:我国奇峰名山众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们自古就是人们争相祭 拜之处,游览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们能在图上找出来吗? 它们分别们于哪一个省?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岳?

四、随堂练习:

1、“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说的是我国河流大多向东流,原因是我国地势()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C、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3、下列地形区中,哪些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A、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D、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4、在色彩斑斓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各种颜色代表着不同海拔,下面各组不正确的是()A、蓝色——海沟 B、浅紫色——湖泊 C、棕色——山地或高原 D、绿色——平原

五、板书设计: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第二篇: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材分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5.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学情分析】 班级基本概况

由于学生大都是农村儿童,加上乡下学生不太重视教育,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尤其是班中有几位学生智力相对较低,作业难以独立完成;还有5-6名学生从一开始基础太差,习惯也不太好,也比较难以独立完成作业。

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指读水平。还有一两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100%达标的不到一半,还有3 人只达到课标要求的40%,2 人只达到40%甚至以下。全面超标的学生只有1个,超过课标要求1/3的也只有5人。因此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还有极少数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学生学习习惯与先前学习经验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种类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如认真预习,认真完成各种作业,认真复习,做读书笔记等。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特差,如上课不发言,回家不预习,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完成,要教师再三催促才交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2.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建议】

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注意,不要过分注重学生对具体地形名称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另一重点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重点难点】

重点:1.地势、地形的特点及其话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

难点: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联系实际引入:从学生所在的地形区讲起,如果学生不知道名称,可以先从地形的特征引入,从学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观说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新课使学生有亲切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

2.图片、视频引入:课前准备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者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复习有关地形剖面图知识的基础上,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3.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建议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第22页图2.2时,准备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

4.对我国的地势特点进行评价。这一教学过程可带领学生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2题到第4题。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然后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最后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归纳如下。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可以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同时可以自制复合投影片,将长江、黄河、珠江上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我们对这些水能资源的利用。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读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这五种地形在我国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教学中也可以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

2.讲解关于山脉走向的概念,讲解山脉的走向,板图的效果也很好。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下。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及其特点

三、山区面积广大

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知道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2.在绘制饼状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标注在图上,最后涂上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

3.学生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4.讨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合第30页活动的第2项,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讨论有利条件,另一组研究不利条件,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鼓励不同意见的相互争论。

5.在学生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处山区的学校应尽量联系实际,探讨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平原地区的学校可以展开如何帮助山区脱贫致富的讨论,研究平原和山区经济的互补性等问题。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研究、讨论。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

二、山脉纵横交错

地形复杂多样

第三篇: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而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教学设计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

教学方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 ★

教学课时:1课时 ★

课型:新授课 ★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导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分组分享活动一,引出本课目标】

(六人为一组,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我想知道的。(通过主动分享,提出教学目标,教师最后展示)【过渡】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step1、分组讨论:我根据

分析,得出。

{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提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step2、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step3、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step4、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得: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

由学生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入,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作出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我国地势特点。

step1、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step2、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 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而如果将馒头画一幅俯视图,得出的就是馒头的分层设色图,对着地形描绘就是地形的分层设色图。

step3、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step4、教师点评(期间注意巡视,做出及时辅导)【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step1、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step2、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step3、教师归纳总结:〈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衔接】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要了解纵横交错的山脉,首先要懂得根据走向来判断。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划分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以及弧形山脉。【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step1、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

山峰,一

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step2、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step3、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step4、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step5、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step1、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以及,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step2、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step3、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及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step4、学生分组分享活动:“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step5、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step6、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分组分享活动七,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想:“我学到了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相应联系 ★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第四篇: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地、海洋等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2、能利用材料,小组合作制作地形,并简单描述所制作的地形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孩子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出示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有地形地球仪,外面用布盖上)2.我们来摸一摸好吗?

生摸一摸,发现是圆的,发现表面凹凸不平。猜可能是地球仪 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揭开布,抱出地球仪。

这是一个地球仪,它是我们研究地球的一个模型,方便我们观察。4.为什么地球仪表面凹凸不平呢? 预设1:那就是地形

预设2:它代表了地球上不同的地方 预设3:地球表面本来就是凹凸不平的。5.的确,我们把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状态称为地形。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地球仪也称为地形地球仪。

【设计意图】:引入部分通过五次试教,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第一次的设计是播放几张从太空表面拍摄的照片问孩子:你知道地球表面师怎么样的吗?学生的回答是很丰富的,如:

1、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水,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水。

2、地球表面凹凸不平。

3、地球表面有很多高起来的山,还有很多悬崖峭壁等等。根据班级的程度不同,学生对于地球表面的详细程度也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基本学生都会提到凹凸不平这个概念,基本也能完成这个环节需要完成的目标。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十分丰富,怎么样能够既形象又直接地引入课堂成了我们磨课的重点。我们想过直接用地形图引入,又觉得过于突兀,也不够直观。最后决定用地形地球仪作为引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引出地形,确定研究方向 1.关于地形,你知道哪些?

预设:峡谷、湖泊、海洋、峭壁、草原、森林、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教师的板书分成两块,地形和地貌分别放在不同的区域加以区别)

2.刚才同学们说的正是我们地球上常见的几种地形和地貌。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中国常见的几大典型的地形,它们分别是: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板书)

3.你听说过它们吗?(请2-3位孩子说一说)

4.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来剪一种地形呢?(老师示范着剪山地)要求孩子分工,用不同的颜色来剪地形。剪好以后贴在黑板上 5.你为什么那么剪,说一说你的理由。(说一说平原和高原的特点)生1:我认为平原比较平、而且比较低 生2:我认为高原比较高的,也比较平

生3:我认为高原比较高,但是表面师起伏的。不是那么平

6.到底是不是那样的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地形,请你看一看它们的特点。你能判断吗? 生1:我认为第一幅是平原,第一它很平坦、而且它的植被很茂盛

第二幅是高原,它有些高,而且植被覆盖很不明显

生2:我同意他的观点,第一幅比较低,第二幅有点感觉和白云接触了的感觉,说明它很高。

7、的确如你们所说。看来我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观察能力也很强。那么你们能比较出高原和平原的异同吗?

生:高原比较高,平原比较低;高原表面凹凸不平,平原较为平坦

8.总结的很棒!那么其他三种地形呢?你认为黑板上的这些贴画怎么样,需要评价一下吗?

生互相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

9.那么对于我们不同的意见,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呢?

查资料、问父母、看地形图等等

10.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宝贝,看-----地形图!

【设计意图】:首先关于剪纸问题,试教了五遍,到上课前一天还在纠结是否需要这个环节,我们的目的大是了解孩子的前概念。那么是不是真的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经历那么久的一个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让孩子先画自己认为确定的再剪,结果发现很多孩子都剪了山地,高原和平原是看运气,有些班级会剪有些班级根本不会出现。于是整个剪纸环节似乎就浪费了。然后继续修改成小组内交流分工进行绘画和剪纸,发现花费时间还是比较多。最后考虑到四年级的孩子对于手工应该有一定的程度,所以将画和剪直接改成了剪。为了孩子在地形上添加花草等植被,教师还特地还选取孩子们了解最大的山地作为演示,最后发现这样的处理不仅节约时间,效果也比较良好,一般除了丘陵这个比较生疏的地形以外,其他的几种情况孩子都能剪出来。这一环节通过几次试教,前2次都是利用地形图的观察加以解决的。但是我们发现平原和高原在孩子的前概念形成中,都比较正确,孩子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尤其是拿到地形图以后,青藏高原的高度以及三大平原的低平,学生轻而易举就可以看出。所以选择在观察地形图之前,直接用照片对比的方式直接解决,既节约时间又可以在等会地形图的观察中加以深化,究竟它们高度差距有多少呢,引出海拔高度对比。

(三)出示宝贝,学习并使用小助手 PPT出示中国地形图 1.你使用过它吗?(没有)2.那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它的颜色不一样?

生2:为什么它高低不平?

生3:那些绿色代表了什么意思?

生4:代表了不同的地形。3.有没有同学知道的?

生:那代表了海拔不同。4.海拔,谁知道这个词的含义?

出示图片解释:海拔是指地面某一点离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的确,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出示图例中被放大的颜色高度表让学生引起注意。

5.学生活动,并完成一种地形的观察和记录。6.汇报交流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发现不同的盆地颜色不一样,说明了什么?高度不同。原来它们所处的地形不同。处在高原上的盆地地势较高,平原上的较低。

吐鲁番盆地中间有个数据为负155代表什么?原来它最低的地方都低于海平面了

总结:盆地周围的地形不同决定它的海拔不同。

盆地中间有些低于海平面有些高于海平面。

山地:山地呢?分布很广,凹凸不平,有些山很高,有些低。比如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有8843米左右,因为它地处青藏高原。有东面的山低一些。你怎么知道的?颜色对照。

丘陵:丘陵也是高低起伏,并高原低比平原高。(平原和高原的高度究竟是多少呢,找一找。平原一般低于200米,高原一般高于1000米以上)连绵不断小山坡

7.山地和丘陵都是高低起伏的小山坡,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出示图片:发现山地崎岖陡峭,丘陵山顶浑圆,连绵不断的小山坡。

8.刚才我们已经找了五大地形以及它们的大致分布,有没有同学发现我们整个中国的地势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平原丘陵集中分布在东面,山地高原多在西部。

我们发现中国的地势层现西高东西的趋势。对啊,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江和黄河会自西向东流入渤海和黄海的原因了。相信同学们也听过“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歌词吧。

【设计意图】:因为山地、丘陵和盆地较为难理解,所以利用地形图进行直观的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盆地的特征,在试教的过程中有两个班级还发现了吐鲁番盆地中间低于海平面的情况。由于地形图内容丰富,孩子拿到地形图以后便会十分激动,所以想办法让孩子最终能回到要研究的问题上,成了老师的难点。老师不仅需要引导更需要给予明确的记录单,让孩子带着任务开展课堂。同时山地和丘陵利用地形图还是难以区分,所以再结合实际地形加以识别比较出两者的异同点。最后由局部到整体观察中国地势发现西高东低的趋势,了解江河流向的原因,能结合实际帮助孩子理解。

(四)总结课堂,布置课外作业

1.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吧。

2.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我们的家乡有山有水,它的地形是什么呢?这个留作我们课外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美景、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将孩子的兴趣延续,科学课40分钟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兴趣和探依然坚持着,继续着,我们的科学课应该要达到的目标也正是如此吧。

板书: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平原 图形

特征 高、起伏 崎岖陡峭 连绵不断 四周高、中间低 低平海洋、湖泊

海拔高度 大于1000米 500-1000米 200-500米 低于200米 森林、沙漠

【课后反思和总结】:本次课一共试教了五次,每次都因为孩子的程度不同进行修改。每个班级试教的情况都不一样。为了使得课堂更有把握,我们对于孩子的预设一次比一次充分。在这样的磨课和讨论中,我觉得受益匪浅,感谢我的师傅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地理组对于课程的点评和意见,下面是我们整个试教过程:

1.孩子通过图片的引入顺利的讲出了凹凸不平,顺势引入地形,当反问学生知道哪些地形时,孩子居然一个都说不出来。于是我凌乱了。只能自己引导孩子说出五大地形,这样花费了很多时间。然后在剪纸的活动中,发现孩子还是对地形有所了解的。于是在第二次试教中进行了修改,在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相关一些常见地形的图片,结果孩子的表现好极。不仅说出了有哪些地形,还在剪纸的环节说出了各种地形的特征,说的非常完整。然后本来的预设是孩子会有争议,然后接着我们用学习小助手中国地形图进行研究。没想到孩子对于地形的特征都没有异议。接着的活动似乎失去了意义。为什么会这样,孩子才程度是一部分,那么我的预设和让孩子的思维冲击似乎还不够。

2.既然孩子的程度那么好,在第二次的基础上进行了大修改,将原先打算用地形图解决五大地形的情况改成在使用地形图之前解决掉两种地形。这样既不会显得完全在讲地形图,也同时考虑到了孩子的基础。对于简单的问题先解决,疑难问题大家一起处理的办法。然后开始了第三次试教。这样的想法还是值得赞同的,经过接下去的两次试教。发现这样的改动很有成效。于是便加以保留到了最后。3.最后是关于结尾部分是否要开展活动,我们一共试了三次,前两次利用了沙子,发现时间来不及,而且孩子的作品无法用投影展示,后来在地理组成员的交流下决定用泡沫塑料和彩色卡纸来尝试,结果发现泡沫的碎片很容易往下掉,而且孩子花了很多时间都做不出来。这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实在比较多,最后我们忍痛割爱决定舍去。

4.关于山地和丘陵的对比其实是一个难点,学生能在地形图上发现丘陵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更何况要作出对比,而且不仔细观察,其实在地形图上是很难发现它们的区别的。最好采用两张实际图片的对比使得难点迅速突破。关于西高东低的地势,上了6个班只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告诉我,说他从侧面来观察地形图,发现地形从西到东逐渐下降的。由此看来,孩子对于整体的观察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在孩子利用地形图观察地形的时候,我又增加了一个观察内容,他们大致分布在哪里,意图让孩子有个地理位置的意识,也为接下去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5.关于题目的修改也来自于师傅的看法,整节课主要讲五大地形,最后又是利用中国地形图解决的问题,那么是否应该将范围缩小呢。于是我们将题目进行了修改。而这个的操作也得到了教研员朱老师的赞同。

试教了五次,感触颇深,作为一线科学教师,除了自己应该对教材不断钻研的基础上,还应该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程度的孩子我们的要求应该尽量有所变化。

第五篇: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课件构思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2、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录象、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复习课,知识容量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一开始,我先安排了一组各个地形区的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展示各个地形区的特征。这个,既让学生有了对各个地形区的感性认识,有能掌握了其特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节省了时间,可谓一举多得。

然后让同学回答,世界上有哪些地形区,导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来。然后进行山脉的复习。在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课本上的顺序,把地势的特征

放在了后面,这样更能体现由简到易的顺序,避免了知识倒挂,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关于山脉的学习,教师利用课件,教师鼠标指图按走向说学生说出我国五组山脉,并让学生反复练习,并进行记忆。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记住了山脉名称,在进行地形区的学习就容易多了。教师利用课件指出各个地形区的位置,并让学生说出其特征。然后安排学生填表,填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并加深记忆。然后,拓展延伸一下,山区的概念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情况。

复习完了地形区,在复习地势。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在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请同学们看图中的陆高海深表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用北纬32°纬线地势剖面图,在这幅图上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并能够看出呈阶梯状分布,而且是三级阶梯状分布。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二部分。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对我国地势特征的一个完整的描叙。然后讲叙三阶梯分界线。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颜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棕黄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绿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中间的浅黄色部分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地形区。第一阶梯主要是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组成,第二阶梯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第三阶梯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

复习完了地势特征,在研究地势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巨大。有利于产生降水,沟通东西交通,河流西流,产生丰富的水能。

最后,教师领导学生小结,通过典例剖析,讲清做题规律,学生进行当堂训练,轻松掌握本节内容。

本节课通过复习,课堂达标率很高,是一堂高效的优质课。

下载中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地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

    3-7地形和地形图(一) 余杭区太炎中学 裘琴飞 裘琴飞,杭州市初中《科学》学科优质课一等奖,杭州市初中科学实验调演二等奖,杭州市“一师一优课”二等奖,余杭区优秀教师,余杭区优秀......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篇1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地势特点是本节课......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一)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

    中国地形(教案)

    高二年级地理集体备课 中国的地形 时间:2012年月日 主讲人:王晓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第1课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推荐]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有: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