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风(设计意图)
大班科学活动:风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孩子们的很多游戏:玩风车、放风筝等都离不开风。在幼儿园,常听到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树叶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 „„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特围绕“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它。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3.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第二篇:清溪爱心医院收费正常 大班科学活动风(设计意图)
1、师:“小猴子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表演,我们来看一看吧!”
二、幼儿看表演,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师带上猴子头饰表演至“吃出个大肚子”,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小猴子在吃桃子)(师开始将图片“猴子吃桃子”贴上黑板)
(2)“它吃了几个桃子?”(5个)“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逐个将桃子贴上黑板)
(3)“它变成什么样了?”(肚子变大)(贴上图片“大肚子猴子”)
2、小结:“小猴子在吃桃子,吃了12345五个桃子,变成了一个大肚子。”
3、师:“那小猴子还会做什么事呢?我们接下来看看吧!”(师继续表演至“吃成个大胖子”)提问:
(1)“小猴子又吃了几个桃子啊?”(5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边数边将桃子贴上黑板)
(2)“小猴子又吃了五个桃子,它变成什么样了?”(变得胖胖的)(贴上图片“大胖子猴子”)“小猴子变成了一个大胖子。” 小结:小猴子又吃了五个桃子,它变成了一个大胖子。
(3)“那小猴子一共吃了几个桃子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带领幼儿点数,知道吃了十个桃子)
三、幼儿学习儿歌,尝试用动作表演
1、师:“小猴子吃了十个桃子,它可开心了,它把刚才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边指向图片边完整地朗诵儿歌1遍。
3、师:“这首儿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4、带领幼儿念儿歌1遍。
5、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指图片念儿歌。
6、幼儿集体指图念儿歌。
7、师:“这首儿歌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呢!”(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一遍)
8、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一做吧!”(师带领幼儿集体表演儿歌)
9、请幼儿上前表演。
10、幼儿集体表演。
11、师:“小猴子除了喜欢吃桃子,还喜欢吃什么水果呀?我们去找找,把它编成好听的儿歌吧!” 活动反思:
第三篇:大班活动《中国功夫》设计意图及反思
活动《中国工夫》 设计意图:
近年来社会上对外国的节日、文化比较崇尚,而在很多地方忽视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因此,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火箭;从中华健儿勇夺奥运金牌到我国的名胜特产;从国粹京剧到各民族歌舞┅┅孩子们发现越来越多,惊奇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在看了成龙的电影和动画片《大闹天宫》后,幼儿对中国工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选取了《中国工夫》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中国工夫的雄壮有力的气概,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工夫,给幼儿以表达表现的空间。使幼儿能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在富有力度的动作表演中,对民族精神有所体味,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活动目标
1、喜欢中国工夫,体验中国工夫的雄壮有力的气概。
2、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工夫。活动准备:中国工夫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一、京剧表演:
分男、女幼儿表演京剧中的人物,男孩面戴自己设计的京剧脸谱,女孩手拿手绢表演。
二、学习武术表演:
1、观看武术表演。
刚才,表演了中国国粹京剧,今天,再来看看中国的传统武术吧。(幼儿观看武术表演)
问:中国的武术种类很多很多,你喜欢武术吗?为什么?武术有什么用?(强身健体)
2、了解中国武术。
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武术?你能做做动作吗?(根据幼儿的回答后播放多媒体软件)(个别幼儿示范做动作,集体学做个别动作)
3、欣赏歌曲《中国工夫》 问:“听了歌曲你发现了什么?
4、表演中国工夫。
(1)听到慢的音乐时应该怎样做动作?(动作有力、停顿)放第一段音乐幼儿表演。
(2)听到快的音乐时应该怎样做动作?(动作有力、连贯)放第二段音乐幼儿表演。
(3)下面,把动作组合在一起完整的表演。
今天请你们做小小武术师把刚才你们表演的动作配上去,好吗?
请你们自己找几个朋友一起给歌曲编动作,动作要有力、到位、精神。(表现出中国武术的特点)
(4)请多位幼儿上台表演。动作要有力、精神。
(5)请幼儿做小老师,可以和他们做的动作不一样,也可以一样。再请部分幼儿带领大家表演,教师参与表演。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让孩子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中国武术?这次活动只是“我只中国人”主题的一个活动之一,我们还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让孩子了解我们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中国人,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和强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赵贞兰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认识符号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难点: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在集体活动时,老师很容易牵着孩子鼻子走——填鸭式教学,直接灌输给幼儿,让幼儿反复记忆,使得幼儿不理解符号的实际意义,用起来容易混淆。本次活动采用游戏导入,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通过游戏和操作,层层揭开符号之谜。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名称:数学
活动内容:《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
2.尝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活动重点: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活动难点:
尝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活动准备:
幻灯片; 答题卡 ; 1——10的数字卡一套;纸盒一个。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前边有 *个?后边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是哪边?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橘子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猫)小猫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出示课件)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狗、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1)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2.学习儿歌:开口在前的是大于号,尖尖在前的是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屁股撅给小数瞧。”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请个别幼儿回答,)用身体动作来表示符合,理解符号的应用。
(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师:大四班的小朋友真棒,老师心里很高兴,下面我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击鼓传盒。
1.游戏《击鼓传盒》
玩法:教师击铃鼓,幼儿传纸盒,铃鼓声停,纸盒传到谁的手里,就由他和前面的幼儿每人从盒里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分别比较它们的大小,如6大于4,4小于6.2.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指导幼儿完成练习。
1.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会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啦,下面老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们的样子画下了。
2.指导幼儿先比较物体的多少,再在数字之间画上“>”和“<”。
3.检查幼儿做练习情况,给予指正。
(五)结束。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现在我们把刚才玩的游戏教小班的弟弟妹妹玩,好么?
第五篇:大班科学 风来了
大班科学《风来了》活动设计
设计背景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活动目标
1.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2.探索产生风的各种方法,初步了解风对人类的好处和坏处,引导幼儿辩证的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重点难点
了解风产生的原因,可以利用风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灾,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打气筒、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电吹风、风扇等。
3.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从气球里流动出来形成了风。
3.教师扇扇子,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不扇扇子,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扇扇子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停止扇扇子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羽毛比赛。
(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3.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阅读幼儿操作材料,讨论风的好处和危害
1.风对人类有哪些好处?(例如:把湿衣服吹干,夏天使人凉快„„)图片展示风的作用。
2.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出示台风、飓风、龙卷风给人带来的灾难的资料)
四、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图片介绍风向标,测风仪)活动延伸
动手制作风向标,并带幼儿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观测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