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张宁
教学内容 :平均数
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及第93页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 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学情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空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
一、问题导入,引入新课
师:李老师所在的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看,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因此,李老师给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题)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它
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2、内化拓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课件出示照片和91页例2情景图------踢毽比赛)对于比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哪个队赢)那就是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现在老师让你们当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决。
(1)出示表一:(那女生各一名同学)
师: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老师板书)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18+17)÷5(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知识运用
1、判一判(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后判断并说理由。
2、选一选(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并说理由。
3、算一算(课件出示)
测量本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板演。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板书设计: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
第八组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1.《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好学的纪昌,堪称名士的飞卫,医术高超的扁鹊,固执己见的蔡桓公;且人物对话较多。因而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2.《文成公主进藏》: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有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3.《普罗米修斯》:
这是一篇外国的神话故事,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了残酷的惩罚,但他并不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4.《渔夫的故事》:
这个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难度。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教学本组教材大约用11课时,其中,29.寓言两则 2课时 30.文成公主进藏 1课时 31.普罗米修斯 2课时 32.渔夫的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5课时 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两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并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寓言的特点,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课后自己读寓言故事。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读句子:
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后来,纪昌学射的结果怎样? 出示: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问:“百发百中”是什么意思?
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 2.学习“飞卫教”的句子:
(1)飞卫是怎样教纪昌学射的?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2)读句子:
飞卫教纪昌学射,先练什么?(眼力)
练眼力的要求是什么?(一是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3.学习“纪昌学”的句子:
(1)纪昌是怎样听从飞卫的教导学习的呢 ?找出相关的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学生仔细读句子: 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理解:
(躺、睁大、注视、站、聚精会神、盯等词体会纪昌学射认真、刻苦)师板书:盯梭子 盯虱子
(3)纪昌练眼力的结果怎样?
(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小虱子在纪昌眼里,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板书:针刺不眨眼 虱大像车轮
四、总结课文,体会寓意
1.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纪昌学射刻苦、有毅力;二是飞卫教学有方法,经验丰富)板书:练眼力 百发百中
2.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
板书:练好基本功
五、作业:抄写生字词,并预习下一篇寓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讲述故事《银针救太子》:
师: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2.说一说,你们了解扁鹊吗? 板书:扁鹊
3.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扁鹊的故事。板书:扁鹊治病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人公是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
三、交流讨论,初步了解课文
1.认读生字词:扁鹊 理睬 肠胃 敷烫 几剂 汤药 骨髓 无能为力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生回答,师板书:蔡恒公 扁鹊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找出蔡恒公不相信扁鹊的句子,体会蔡恒公的人物特点: 出示句子一: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1)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蔡桓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很生气,不以为然)
(2)这个句子应该怎么样读呢? 指名朗读──学生齐读。
说一说除了这个地方,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呢?
句子二: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子三:蔡恒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句子四:蔡恒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一次次来给蔡恒公治病,为什么蔡恒公会不相信他呢?
(蔡恒公认为自己没有病不用治,他还觉得扁鹊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指导学生读出蔡恒公不相信扁鹊,讨厌扁鹊的语气。2.细品扁鹊劝告蔡恒公的句子,体会扁鹊的为人:
过渡:尽管蔡恒公不相信扁鹊,不理睬扁鹊,但扁鹊为什么还会三番五次地劝告蔡恒公,为他治病呢?找一找扁鹊劝告蔡恒公的句子。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扁鹊三番五次劝告蔡恒公治病?(从“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要不治还会加深”;“再不治会更加严重”体会扁鹊的诚心。)
(3)学生体会后,读一读这几句话: 指名读──齐读。
3.说一说,你怎样看待蔡恒公和扁鹊这两个人呢?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蔡桓公:不听劝告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扁鹊: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令人尊重„„ 4.学习课文第五段: 过渡:又过了十几天,扁鹊看到了蔡恒公,他为什么就跑了呢? 出示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里,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了。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读这一段话。
五、总结全文,体会寓意
1.最后,蔡恒公浑身疼痛,病死了。蔡恒公怎样才不会死? 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让学生体会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2.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恒公说什么?
六、作业:
收集《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读一读。文成公主进藏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白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3.交流评议: 层次一:(1—4)西藏松赞干布派使者来唐朝向文成公主求婚。层次二:(5—12)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的事情。层次三:(13)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五、重点探讨
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2.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六、复述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七、作业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普罗米修斯
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以“火”导入
1.导语:
同学们,对于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比如:火能烧熟食物,火能驱赶野兽,火能照亮夜空,火能带来温暖,火能烧开凉水,火能通报敌情,火能传递信息,火能炼造工具,火能帮助人们战斗„„)
2.在发明电之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上一处能离开火。可以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有了火的帮助,人类就开始有了技术发明,向进步和文明迈出了第一步。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偷走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开罗米修斯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认读生字新词。2.边读边思考:
火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火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与大家交流讨论。
三、根据提示练习分段
1.提示: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2.练习分段。
3.每一组读一段课文。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讨论,引导体会“没有„„只好„„”中包含的无可奈何。
3.理解省略号的意思,练习用“没有„„只好„„”接下去说省略的内容。(先让学生想想哪些地方需要火,再练说。)
(没有火来取暖,只好忍受冰天雪地的寒冷;没有火来炼制工具,只好用简陋的石制工具;没有火来驱赶野兽,只好面对猛兽的侵袭„„)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希腊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读了课文后,你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二、精读课文2-6节
1.自由读课文2-6节,思考:找出表现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句子。
2.学生讨论,相机指导朗读这些句子:(朗读时抓住“决心”、“悄悄地”、“小心翼翼”、“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忍受”、“甘愿”等词,体现出他的勇敢。)
板书: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
3.你觉得宙斯是个怎样的神?(指名读第五节)4.讨论板书:宙斯心狠手辣。
5.品读句子,读出宙斯的心狠手辣。6.出示句子,辨析感悟:
(1)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2)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① 指名读句子。②提问:“决心”和“决定”的意思相同吗?你能联系课文说说不同之处吗? 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决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痛苦,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有克服困难和面对天神宙斯严厉惩罚的勇气。“决定”,对于统管诸神的宙斯而言,惩罚普罗米修斯当然只要作个“决定”就行了。)
④ 再读句子,感悟词义。
7.齐读第3-7节,读出两位人物的个性特点。
三、展开想象,练习写话
1.教师引导:
人类没有火的时候是怎样的──引读第一节。有了火以后,人类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引读第四节。
2.第一和第四节,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指导,练习说一段话:
教师下文:普罗米修斯把火带到了人间,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杀猪宰羊,将一头头猪羊串在木棍上放在火堆上烤;妇女们从山中取来了一捆捆树枝,不断往火堆上添柴;小孩们拿着火把,你追我赶,不时凑到火旁闻闻那一股股诱人的香味。大家围着火堆唱啊、跳啊。而那些凶残的野兽看见熊熊大火则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逃跑了。
四、读课文第7、8节
1.自由读第7、8节,不懂的地方打问号。2.学生讨论,解疑:
(提供希腊神话中有关赫剌克勒斯的材料。)
3.你认为赫剌克勒斯是个怎样的人?(讨论板书:赫剌克勒斯伸张正义)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抓住“不远万里”等词。)
五、指导复述课文
1.创设情景:
出示投影片,片上一小弟弟指着火问哥哥:哥哥,火是从哪里来的?哥哥皱着眉头,一手摸着后脑勺。
2.教师提问:你能帮帮大哥哥的忙吗? 3.学生根据问题看课文,练习复述。
4.同桌一人扮弟弟,一人扮哥哥,练习复述。5.指名上台练习,其他同学作评委。(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六、推荐《普罗米修斯赞歌》,赏读:
普罗米修斯赞歌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送来人类新的纪元!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身躯,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勇敢 坚强 博爱 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七、课后作业
1.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写下来。
2.把你们小组对希腊神话的研究成果用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出来。
渔夫的故事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外时间里,你们有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2)通读全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
1.小组交流:
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 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四、投影提示阅读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 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3.练习读一读划出来的句子。
五、全班交流
1.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以要杀了他呢?
学生可能会被11自然段中,魔鬼的那段话所迷惑。
教师可点拨: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联系前后文,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2.读一读魔鬼的话,感情魔鬼的凶残本性。(投影字幕)3.渔夫又是怎样战胜魔鬼的呢?
指名说说渔夫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再读一读,从中感悟渔无偿援助机智,聪明。(投影字幕)
六、读一读
出示挂图投影,学生多种形式练习读书,培养语感。1.分角色读。2.表演读。
七、讲一讲
指导学生讲故事,重点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部分。可以展开想象,有所创造。
八、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九、课外拓展
课后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它故事。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与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教学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
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1)请1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2)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 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
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
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四、教师批改后誊写到正本上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听写词语。3.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五、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讲。
附:
关羽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欲夺荆州,叫陆逊“速为孤图之”。陆逊闻荆州军马整素.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谁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公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
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版上,所以叫做“祝版”。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王羲之曾写过“祝版”,是写在木版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竞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手下老将黄盖为周瑜献计,欲用火攻曹营。并且黄盖愿意诈降曹操,行周瑜之诈降计。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火攻成功。
4.背歇后语。
六、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
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 趣味语文
一、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中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二、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1号笔筒有()支铅笔
2号笔筒有()支铅笔
3号笔筒有()支铅笔4号笔筒有()支铅笔
5号笔筒有()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课上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
第一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张华
8个
王云
7个
李英
6个
赵明
7个
第二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刘杰
9个
杨立
8个
孙梅
5个
王丽
3个
丁鹏
5个
.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研究二: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数量(个)
.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3.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提示: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最终的小组意见,最后小组长确定好发言顺序。)
【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
(一)(二)。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展示提升、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尝试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平均数的含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以及老师精彩的点拨引导,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五.挑战自我
(一)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第六组有8个人。
教师提出:要比较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该怎么办?学生可能回答先计算两个组的平均体重,然后进行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预设: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议一议”中问题“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求出的两个平均数的意义。完成比较哪一组平均体重重一些的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计算平均数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独立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二题;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借助此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反思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课后反思
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关索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90页例1,练习二十二第1题。教学目标 :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图片,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引入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2.理解含义:为了保护环境,这个环保小队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注
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题。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专题
2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力目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情感目标:从寓言中受到教育。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教师讲扁鹊的故事,学生听,然后质疑: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 认真刻苦
练眼力
聚精会神地盯 坚持不懈
教学反思:
30*.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情感目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三、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
天鹅这件事。)
四、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五、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六、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课堂小结
十一、作业: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板书设计:
进藏前 考验智慧
文成公主进藏
进藏时 搭桥、撒羊毛、遇恶乌鸦和神鸟天鹅、背山
进藏后 贡献
教后反思:
31.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理解“气急败坏”、“饶恕”、“惩罚”、“驱寒取暖”等新词,积累“忍受、遭受、承受”、“决不会-更不会”、既不能——也不能“”尽管-就是“等词语和句式。
能力目标:在浏览、复读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记住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构建“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情感目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指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2.强调生字书写。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1.轻声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归纳。3.谁来说说有关人类没有火的神话传说?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要求读出人们无火时的无奈,普罗米修斯想为人类拿取火种的慷慨激昂,人类有火后的幸福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浏览、复读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记住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构建“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3.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6、7、8三个段落
读着这一个感人的故事,想象着这一幅一幅感人的画面,你的心有没有被打动。仔细读读课文6、7、8三个段落。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能把这“最严厉的惩罚”一点一点地说清楚了,你就停下来。(提醒:把能够反映这是最“严厉的惩罚”的句子用浪线画下
来。)
1.谁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 2.这些句子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3.哪些词语让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更加真切?(有四个层次,特别要体会3、4两个层次。A“锁”;B“啄”;C“不是一次,而是天天啄”;D、“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许多年”。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联想,具体说说这“最严厉的惩罚”。)
4.面对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态度?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理解“屈服”、“决不屈服”、“尽管――就是”,“如此”。
师生轮读“最严厉的惩罚”和“宙斯的态度”。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的表现吗?面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你有什么想法?
三、学习课文其它段 1.课文第5段
2.读课文最后一段。假如你是一位编剧,你会让普罗米修斯怎样对大力神说?
小结:(看板书)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火种,在宙斯最严厉的惩罚面前,决不屈服,当火神劝他归还火种的时候,他表示决不——————,当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时候,他还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来劝他的时候,他仍然是决不————。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英雄,现在人们习惯叫他“取火英雄”。
四、总结: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几个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人类 失去火种
普罗米修斯 同情 帮助盗取火种 英雄
面对惩罚 毫不屈服
教后反思: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8个生字。
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读出不同人物的特点。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懂得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2.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1)独立思考。(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3.读多音字。
撒sā 撒网
塞sāi 塞车
sǎ 撒种
sài 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3.四人小组讨论。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自然段。
六、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捕鱼捞到黄铜胆瓶
放出魔鬼
魔鬼
要杀渔夫
恩将仇报
渔夫
引诱魔鬼入瓶
用智慧战胜魔鬼
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能力目标: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
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情感目标: 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出示: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二、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
绍。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三、生活拓展
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2.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3.互相纠错。
二、我的发现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三、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四、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趣味语文
教学目标: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教学过程:
一、教学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二、阅读延伸
三、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