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8: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求平均数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了解数据信息、估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及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3、在估计平均身高,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用平均数描述、分析说明问题的作用。

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结舌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0+40+60+20+30)÷5=

÷4=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入决赛的两支球队部分队员的体重和身高如下:

姓名

体重(千克)

身高(厘米)

王立平

李斌

王晓光

张强

李云州

马岩松

刘劲松

胡东风

赵亮

红星小学队银河小学

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先估计一下那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再算一算,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计算的结果一样吗?

红星小学队:

银河小学队:

3.计算一下两队的平均体重?

红星小学队:

银河小学队:

课上尝试小研究、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身高吗?

2、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吗?

3.最高的队员的身高超过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最矮的队员的身高比本队平均身高矮多少厘米?

4.两支球队的平均体重和平均身高有什么关系吗?

【设计意图:课上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小组合作探究

大屏幕上出示课上尝试研究4个内容。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

四.班级展示提升

.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大屏幕上四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

平均数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五.挑战自我

完成教材练一练2题、3题。(88页)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

六.巩固提升

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一题:

引导学生将统计表的合计一栏填写完整。总人数是将六个小组的人数加在一起,植树棵树是将六个小组的植树棵树加在一起。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意思:

(1)平均每个组植树多少棵?用植树总棵树除以组数。

(2)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用植树总棵树除以人数,关注学生是否理解。

【设计意图把一个数按不同的标准平均分,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中富有挑战性的题目。】

六.反思收获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姓名

体重(千克)

身高(厘米)

王希钟

张春光

李来群

张信哲

马鹏飞

王建安

朱文亮

宋丹晨

李帅

课后反思

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1号笔筒有()支铅笔

2号笔筒有()支铅笔

3号笔筒有()支铅笔4号笔筒有()支铅笔

5号笔筒有()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课上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

第一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张华

8个

王云

7个

李英

6个

赵明

7个

第二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刘杰

9个

杨立

8个

孙梅

5个

王丽

3个

丁鹏

5个

.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研究二: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星期

数量(个)

.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3.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提示: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最终的小组意见,最后小组长确定好发言顺序。)

【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

(一)(二)。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展示提升、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尝试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平均数的含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以及老师精彩的点拨引导,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五.挑战自我

(一)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第六组有8个人。

教师提出:要比较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该怎么办?学生可能回答先计算两个组的平均体重,然后进行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预设: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议一议”中问题“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求出的两个平均数的意义。完成比较哪一组平均体重重一些的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计算平均数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独立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二题;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借助此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反思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课后反思

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第三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张宁

教学内容 :平均数

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及第93页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 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学情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空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

一、问题导入,引入新课

师:李老师所在的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看,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因此,李老师给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题)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它

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2、内化拓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课件出示照片和91页例2情景图------踢毽比赛)对于比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哪个队赢)那就是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现在老师让你们当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决。

(1)出示表一:(那女生各一名同学)

师: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老师板书)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18+17)÷5(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知识运用

1、判一判(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后判断并说理由。

2、选一选(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并说理由。

3、算一算(课件出示)

测量本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板演。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板书设计: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关索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90页例1,练习二十二第1题。教学目标 :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图片,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引入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2.理解含义:为了保护环境,这个环保小队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注

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题。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三台小学陈 渊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本人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根据教学目标,本单元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本单元通过测试,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掌握不好,有待加强训练与巩固。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教学内容:117页例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考虑它的合理性。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了李家河乡中心小学 李京星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的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培养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八单元《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均数 大足区希望小学 廖国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八单元《平均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预案2

    瓯海区实验小学备课资料 杨延龙备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预案2 第二课时 方阵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学中的方阵问题。会求最简单的方阵问题。 2、通过猜想、计算、......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求平均数-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求平均数"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搞一次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这个比赛怎么搞呢?谁来出......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安排了篇幅矮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内容通俗、情节引人的民间故事;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

    平均数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

    “平均数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 仓桥学校杨琪 教学内容:上海市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P36—37 教学目标: 1、能使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测总体的情况,并知道应该......